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 一着

共:💬48 🌺32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今天(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离地升空。湖南湘潭县村民观看转播,里面有汤洪波的父母,一对皮肤粗糙,衣着简朴的农村老人。发射成功,老太太激动得从凳子上跃起庆祝。相当令人感动的一幕。

无论是有意无意,这个视频报道传达了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成为第一代进驻太空站的太空人的意思,内涵深刻,像过去加加林因出身比另外一位宇航员出身好而被选中。这种政治正能量,放在前30年,肯定是要大书特书的角度。现在只能希望这种现象不要太少,不要满屏都是名门闺秀和各种野生贵族。

我以前可能提过,我小人家刚出来留学的时候,我的同门师姐父母都是工厂的工人,解放后在工厂识字班扫盲的。那时候的老留们无论什么出身,家里都没什么钱,都是要去餐馆超市里打工赚钱。前些日子在超市碰到一个老留材料博士,他见了我忿忿不平地骂,说某某小留太不像话了,把他快气死了。估计是他又看见小留牵狗逛超市,可能还看见人家买的红酒奶酪三文鱼啥的。那些人许多在校期间就在好地段买好了房,而老留们都是上班拿银行按揭买房,还贷款一直要还到退休。

最近看河里的强国贴,其中夹带了许多阶级不平的内容。角度不同,各有道理。至于哪个是主要矛盾,那个是从属的次要矛盾,我们身在其中并不容易看清楚。估计这种属于历史脉络的东东,往往是在事后才能梳理出来的。

不过现在看,至少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标,那就是看看现在的风光人物,有头有脸“有身份证”的,士农工商都算,有多少是像太空人汤洪波这样出身普通人民家庭的,有多少是各种二代三代....还是那句话: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社会失去了平衡,或大多数人感觉没了平衡,中小学生都知道的这个道理就是社会的平衡器。

关键词(Tags): #平民社会通宝推:梓童,尚儒,物是人非,一刻馆皆様,布隆施泰因,真历啊,天马行空,外俗内正,西安笨老虎,mezhan,方恨少,李根,燕人,
家园 航天员是要体检的
家园 正好有个资料贴燕人帖子下面了,特别配

嘉靖帝想赐徐杲太子太保,以阁臣徐阶为首的大臣们都力阻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所有航天员全部来自中小城市,甚至农村。特别淳朴稳健,比海龟如何?

坛子里面谈教育,当年国家没办法,只好初期强行扫盲,普及小学教育,搞522学制,等等等,还有上山下乡。

今天我们国家条件更好了,怎么办?

理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国家的教育问题,和现实的工人需求。

争取各个行业,百花齐放。

但是呢,河里这么多能人,大家还是七嘴八舌啊,何也?

教育1

教育2

教育3都知道大学不一定行了

家园 中学教育分流

感觉英国中学教育分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边的孩子考高中大多是想进高校,读书能力强的孩子。初中毕业进入职业教育和职业学徒的也是一大块。

可能是他们没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以不是一窝蜂地都去高考订终身,也不认为做工匠,手艺人是人生失败,因为不上大学那部分人,早早在公司底层做职员,做技工,都有各自的晋升之道,混得不见得比大学生差。具体的例子很多,展开说更有意思。也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很让人开眼...

我看抖音上有很多虎妈狼爸教育孩子 ,动不动就用不好好学习就去挖沟(或其他被鄙视的体力劳动)吓唬孩子。有的还以身作则,爸爸带着儿子满街捡垃圾,意在告诉儿子:你不好好学习,这就是你的未来。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一片赞誉声,都夸那个父亲教子有方。

这里面一个问题可能是中国应试教育文化继承了轻视体力(往往是有技术的)劳动的传统。另外一个问题是,按理轻视到这个地步,市场的“无形之手”肿么不起作用了?肿么没有上调人人回避的体力劳动的报酬?还是廉价劳力供应一直有富余?

关键词(Tags): #教育分流通宝推:布隆施泰因,物是人非,
家园 大学自习室满是解放鞋

我上大学的时候,满教室是光脚解放鞋。后来回去看,都是名牌了。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但是大学里提高的显然比社会上快得多。

家园 想起我十多年前读大学时候申请助学金,辅导老师真是亲切

聊天的时候她就无意中就提过,她也接触过N多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了,没几个是真困难的。我是院里这届学生中唯一的一个看上去真不富裕的。我读大学时候身上一点名牌也没,和其他学生比起来确实差好多。

通宝推:布隆施泰因,
家园 这不是学校和家长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

在中国捡垃圾就是过得不好,这是个客观事实。如今社会,穷苦人受的气,你不经历是体会不到的。如果中国“底层”人民能和西方一样生活,自然就会做一样的选择了。

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没什么区别,区别的是极右社会制度。当初我有个按辈分算叫姨的亲戚,他爸是某局长,她毕业不去市委,要去当纺纱工人,这也是中国人的选择,只不过是当年左翼社会的中国而已。年轻的时候倒是开心,可是后来变了天。朱镕基压锭,她和老公双双下岗,几乎是靠向同父异母弟弟家乞讨,才供完两个儿子上大学翻了身(两个儿子一个医生有人脉一个电信有钱)。再下一代,你让她不重视高考,她跟你拼命。

通宝推:燕人,
家园 暴露年龄啊

大学里我寝室上铺的南方同学(江浙),一年四季木板床上就铺个凉席,没有褥子,连稻草都不用(上面还是有小花被的)。不过他奖学金最多,很会照顾自己。每天入睡前把晚饭食堂买回的馒头拿出来,碗里到点酱油,沾着吃。我们那时候都已经饥肠辘辘,看人家坐床上吃得晶晶有味,都猛咽口水。

通宝推:布隆施泰因,
家园 我有亲戚有类似经历

当初有一阵子我们那里高考医学专业分特别高。不过后来回报确实非常丰厚。

家园 问题是教育和产业脱钩

绝大多数没有人家那样水平的职业教育。不如蓝翔、虎振之类民办技校。大部分企业(民企)也没有培养工人的习惯。有些学校虽然是定向培训,但基本都是去富士康这样的地方,人家宁愿走人。

还有学历要求,即便是普通工人,也已经是大专起步了,留给高中和职高的工作极为有限。哪怕是初中生都完美胜任的工作。虽然这是排除了血汗工厂,但即便是血汗工厂,也开始升级了。就像许多年前富士康就开始招懂英文的一样。

感觉国内就像个沙漏,唯独缺少中间过渡的技术型中小企业。

就算是技术培训,国内坑也很多的。公交车上经常能够看到这类学校的广告,能够教的东西非常有限。甚至还要敲骨吸髓。比如控制供应或者区域限制,实际上等于发展下家收保护费。

家园 贫困和低福利导致高劳动参与率

中国有劳动能力的闲人极其罕见,七十岁的老人都在接送小孩、做饭。这就导致门槛低的劳动岗位工价极低。假如一帖五百块,网络上要清净不少。

家园 英国的职业培训

英国这边的职业培训学院很多,大城市里每个区都得有好几个,自然是国家拨款。这些地方一般也叫学院(college)里面有学电脑技能的,木工,砌墙的泥瓦活儿,管道工,修整车身...

我朋友一个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不想考高中,就进了那样一个学院。结果里面一个老师是个伯乐,居然看出我朋友那个长得像狗熊一样的儿子有学术潜力。于是伯乐鼓励那个孩子学高中课程,去考大学。结果那个长得人高马大的孩子(就是头发又长又乱不梳理,体毛重)居然考上了华威大学。

这就是说,那种职业学校也很灵活。在里面可以学手艺,也可以继续学高中课程。

关键词(Tags): #职业学校
家园 几个问题

1.中国人轻视体力劳动。这是孔子儒家的锅。但很多英国人也是如此,宁肯坐办公室少赚,也不去干体力劳动。

2中国的体力劳动价格低廉,这是劳动力充裕的原因。随着人口增长减缓,体力劳动价格会上升。

3.第二点的一个矛盾现象部分存在于养老市场。其他地方我不了解。在大连全职老人看护8千起价。还不容易找到人。我说这比普通读大学的就业还要划算却容易得多,不解为何没有人愿意做。话说英国这边做护理的年轻人也有的是。

家园 英国学校里很多老师非常认真负责

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能真心为学生前途考虑。我女儿当年也碰到好几个。

家园 护工一天300

在北方三线城市雇个全天护理老人的,要9000块一个月。我们家刚雇了一位,身强力壮,来自农村。算是头脑灵活的一个人,人家还在城市买了个三居室的房。别说让城市的小秀才去做老人/病人护理,就是让孙辈去挣这个钱伺候老人,也很难。人家即使待业在家也不会干这个活。无形之手对小秀才的清高肯定无能为力。当然如果没有城市人的清高,许多像开出租,帮佣,护工这些就业也轮不到农民工了。说到底,这也是无形之手在起作用

关键词(Tags): #护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