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聊城大学! -- 燕人
在网上查询资料时读到一篇很全面的关于英国在甲午战争中所扮演角色的文章。因此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了解到他是聊城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这才知道山东聊城也有一所综合性大学。
印象中聊城在山东不能算是发达地区。
又想到上海复旦数学系的姜姓教师的杀人案。有不少同学认同高教界内卷,“养蛊”。我想,如果聚集在北京上海这样超级都市中的年轻才俊,如这位姜先生,去类似聊城大学这样的学校安心工作,或许会有不同命运?
我佩服这位教授的选择。他本人是河南人,曾在北京攻读博士。安心在聊城做学问,“此心安处是吾乡”。
昨天我聊天听到以前一个熟人在美国耶鲁医学博士毕业,回上海都找不到工作。这小伙子心态较好,去了广州,现在在广州一家大医院做付主任了。就是说何必非要挤在北京上海。
而且那边还有中山大学。北上广医疗资源都那么集中,没一个好混的。
不过医学和数学不一样,下面一没设备、二没病人、三没发展空间,连文献订购都差距很大,就和IT一样,不能怨人家往上走。数学不太一样,要的是稳定的生存环境,但这一般是通过教书换来的……所以……
可能这些学校的资源还是要差一些吧?
与其它领域相比是资源最集中,inequality最大的领域。基本上是100和0的区别。99%的医院不具备基本的科研环境及机制。而剩下的1%就集中在那么几个大城市,以北京上海为最,其次武汉,天津,广州,长沙等。按总数也不算少,可医学是个高分化的专业。每个专业对应可以开展像样研究的医院/医学院也就1-5家,甚至更少。想回国,一定找好平台,充分了解,耐着性子。一旦找好平台,资源还是很丰富,比国外只好不差。一旦选错团队,基本完犊子。
但是与北京上海相比,就看出差别了。
我的意思是既然差别存在,就按照个人能力(人际+业务)接受这个差别。
我主题里那位赵教授是个好榜样。我估计西西河这里少有人以为聊城是个好地方。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聊城在哪。
但还是不知道聊城在哪。而且这位恰好也是数学系,也没在聊城教学。
山东西部丘陵地区,不是沿海的富庶地方。
我举聊城大学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机会很多,可能未必要挤在中心大城市。
你那朋友不认为聊城大学是理想的学校吧。他有得选择,这是最好的。
是前三十年教育综合布局的产物,山东有四所比较出名的师范学院,分别位于青岛,烟台,聊城,曲阜,大体上是山东省东南西北的地理位置
其实yaodao兄说的更清楚,医院这个例子很不好,因为除了大城市,没有这样的医院可以选择。就像从一个C9到了另一个C9一样,虽然可能有所差距,但还是一个级别的。
举朋友的例子也是想说,其实也不是那么好选择的。当初两个地方提供教职,一个在江苏,一个在河北。其他地方,似乎没多少机会给一个年轻的数学教师。可能是有些饱和了吧?
不太了解姜的事情。想来,对于姜而言,可能需要好一点的资源才能发展。
田忌赛马可能不正确,大概这个意思,小地方倒是容易脱颖而出,当然资源差一些,筚路蓝缕,总是不容易。
有个武汉的球友失联一阵子,最近发现海归连云港,做的很不错,学术上拿了一个国家级的大奖,成果转化整了一个公司。他的条件,去帝都魔都可能拿不到什么头衔,回武汉可能,评青千有难度。去三线城市,学校重视,自己努力风起云生。就是需要事必躬亲,带着几个本科硕士生做。
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只要想,总有办法。
我不知道姜博士是否想过去三线学校任教,但是他即使想去,别人也未必让他去。一来别人怕你把这三流学校当跳板,二来还有可能别人怕你太厉害了,影响别人饭碗。
我当年毕业,想留在魔都,那时候本科生还没有现在这么泛滥,只是留沪指标有点困难,于是找了一家待遇不怎样但有指标的单位投简历,那单位真实想法就不知道,回绝理由却很直接:XX大学毕业的,我们都不要,这种这高级人才我们用不起。
回到姜博士那里,他想找有编制的教师,即使在三流大学,也不是想找就找。估计他想去就去的,只有那种需要他洋博士的牌子招摇撞骗的民办学校,当然这种学校编制是没有的,他去那里应该更加适应不了的。
对老板和人事部来说人才太突出也是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