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5 -- 胡里糊涂
所谓”猫论“就是集中体现,没有革命理想,缺乏系统理论指导,做事难免翻烧饼。但是毕竟没有如公知的愿去沉船推墙,不管是出于现实的压力还是内心中残存的理智,他的功过评价是提升了一些的,我觉得六四开,至少也有五五开吧!
塞尔维亚叛军是什么位面?这个私货在抄过来的时候改摘摘吧
64开
站在克罗地亚角度上,这是本国的塞族叛军。这样写可以和塞尔维亚正规军区分。
这篇文章看出处不知道是不是人民日报。站在中国角度,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或者南斯拉夫,跟我们都没多少关系。我们没必要战队塞尔维亚立场。
怎么确定财政开支这样的大事应该由中财委绝对吧。
好的平时成绩就不用做题吗?运动会都看平时训练成绩可好?为了阶级固化,干脆名校全用举荐制好了
各种运动的运动员都是每年要比很多场比赛,按多场比赛成绩算排名。哪有十二年只给运动员一次机会的运动?这就不阶级固化啦?平时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也可以搞统考,和名校举荐有什么关系?
重大运动会金牌根据所谓平时成绩发放?
一年两次高考,复读的话四次,平时成绩真好,四次发挥失常概率多大?考砸了是因为发挥失常呢还是平时好成绩源于暗箱操作
研究生考试和专升本考试黑幕曝光多少次了,把平时成绩计入高考不更黑才怪
“阶级固化”是好机会好位置主要源于拼爹,不是根据本人能力水平和贡献
这个观点不新鲜。应该是90还是91年,实施会考制,高考成绩除了看高考分数,还看平时分数。三十年过去了,俺是没看到会考制有什么作用,也没有见说取消会考制。究竟会考制存在不?
如果每次考试都能影响招录,那么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血拼。为什么会觉得多次考试会轻松点?为了极低占比的考试意外,改成考十几次,合适么?
十二年来说,给了无数次机会。考试的功夫不在考场内,在教室里,书桌上。
如果高考发挥失常,有些人选择复读一年,但多数人没条件和时间复读,越是穷孩子越没机会复读。如果所有知识的满分是100,平时的学习和期中期末考试一般能保证考70-80分,再后面几年不断做考古题,经过反复练习考试,会让考生考到80-100分,而这多得的10-20分才是每个人高考拼前途的关键,但浪费的是学生宝贵的青春时光,而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掌握,特别是知识的运用,意义不大,得不偿失。
有哪项运动是这么残酷和浪费时光的?
到底是穷人复读的几率高,还是不穷的人复读的几率高?谁更有条件复读?谢谢你的阶级固化论。
相比之下,运动员一生有几次参加大赛的机会?
这才是考真才实学,真正的学习能力。后面临阵磨枪,突击做考古题,反复不断练习是应付考试,极端形式就是新东方、毛坦厂那样培养考试机器,富人一旦掌握诀窍和运用资源,照样碾压穷人。现在多数高考复读学校是象衡水中学、毛坦厂这样的傻拼力气,而一旦有高端高维复读工厂大面积出现,不但拼力气,而且拼知本、拼资源、拼用药,那么只拼傻力气的穷学生照样没机会。
反复练习考试,说不客气是一种投机取巧,对于实际工作不但无用而且有害。实际工作哪个领域都是学习知识然后应用知识,谁能尽快理解,尽快运用,学习和运用一气呵成,谁就是这里领域的优秀工作者。相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反复练习以对付考试,这样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不会比那些平时就努力学习,应用知识的人更优秀,而是相反,可能是高考的状元,工作的白痴。
照你的馊主意,高考前绝大多数优秀穷孩子早被牺牲掉了
只要高考尽可能杜绝暗箱操作,不管穷富,绝大多数孩子成绩真好用不着复读也能考好学校
扩招前哪个高考大省平均分也没到过及格线,平时成绩呢?
2018还是2019,河南湖北差不多两成考生总分到不了150,也都拿到了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