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5 -- 胡里糊涂
难道因为高考超纲既得利益者兔崽子们才会竞争失利?
更好的家庭和教育条件居然掌握不了“诀窍”,那不是弱智吗?期待并欢迎你们所谓“高端高维复读工厂”显摆二代们的本事
麻烦龙眼举几个“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高考状元例子,看看他们是天才还是投机取巧?
平时学习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会学习的人。
统一出题,异地考试,高科技监控,手段很多。现在是21世纪了
能把研究生考试和专升本理顺就阿弥陀佛了
跟高中期中期末考试比难度是几百分之一
我有一个观念,不知兄台是否觉得有点道理:对于未来的事,我们只能依据现实的条件,尽量争取最大概率。
未来不可确定的事太多,结果也很多,以某一某种结果,来倒推出某一必要条件,并认为这个条件下所有未来结果一样,这个想法,我认为是不对的。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并不是所有人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相信大家其实都认可这一点,只是往往会向好/坏处:xxx肯定行/不行,而不是可能行可能不行。
无论考1次,还是考12次,还是考120次,考试失识永远存在,每一次失误,对考试的影响,都是100%,不存在考了n次,一次的失误对考试的影响是1/n%。所以,每一次考试,学生都必须全力以赴。
是否分12次考,就能考到真材实料?不一定,只不过是12次刷题罢了。而且比一次刷题更碎片化,更不利于知识的应用。还有是,怎么保证考试的公平?目前有这个能力每年组织全体初/高中生考4次中/高考么?
至于考分跟工作能力的关系,这个影响因素也是十分多的,简单的说,能力和对象不适配,就会严重影响工作表现,简单的说高分低能,其实是含了限制条件的。龙眼兄你插秧估计是不如我的,我以插秧为以据,说你低能,估计不用你吭声,河里的唾沫就能把我淹死。
回过头来,的确有人除了读书,干啥啥不行,这个归到损耗呗。做什么事没损耗?我们可以优化和改进,但不能强行追求没损耗——从这个角度看,你上面所说的,其实相当站不住。
再说天才偏才吧。没发挥出来的都不是天才偏才,最多是可能是天才偏才,理论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天才,偏才。那么,我们能够付多少资源去确认每个人是或不是天才?
关于教育制度,高考各种考,,当然存在很多可以找出来的不足。我们讨论这些事时,我认为要讲理:能不能做到?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是否尽量对最大多数人有利?是否公平公正公开?
我个人对教育的看法:整体水平一直在上升。公平公正公开方面走了个UL型,目前似乎由L型变为U型。但这个L型主要问题并非出在考试,而是出在招生。
说来说去,我的主要思路:让最大多数的人接受尽可能好尽可能公正公平的教育。请斧正。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你说的问题确实很普遍,但技术上一点不难解决,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老师应该隶属于教育局,而不是某个学校,各个老师应该在各个学校之间轮转,一个区的好坏学校混编,某学科最优秀的教师进行网络授课,资源共享。
老师究竟是教育局的还是学校的,我现在有点迷糊。按说公办学校应该是教育局的,所以可以调动。只是老师都想往好学校跑,好学校都想要好老师,而教育局,未必干得过一个家长,更别说是一群,甚至一个阶层的家长。
网络援课作为补充还行,作为主力绝对不行。
取消各类重点学校有没有可行性?
不公布分数排名录取率,我大致持否定态度。学生理应是好好学习,老师理应是好好教书,不是混日子。
多数人的能力和兴趣是多样化的,劳动和工作热情也表现在不同方面,而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不是按考试分配,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保障所有劳动者在各行各业都能享受公正的待遇和平等的幸福,而不是把高考当成封建科举,以考试成绩为准绳,把年轻人分成三六九等,清华北大为特等,985,211为上等,其他普通高校为中等,中专技校为下等,其他走向社会的为贱民。这就完全歪曲了高考的本来意义,就是让想读书,爱读书的人进入大学深造,将来搞工程,做研究,而不要干插秧,干卷烟。
当年的封建科举是为了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占年轻人总数的比例并不高,多数人还有其他出路,士农工商,干插秧的农民地位也不算低。而扩招以后,高考影响之广,对年轻人的牢笼和束缚,要远远超过过去的封建科举,又根本没有彻底解决之道,因为考试就是要分三六九等,但人人都可以是不同的天才,你考试好,我插秧好,他卷烟快。国家是应该鼓励百花齐放呢,还是应该鼓励所有人挤独木桥?又拿什么去鼓励百花齐放?
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院校的排名总是要分的,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要分阶级,而即便是考上了,更是按学校名次分等级,所以说这是新的封建等级制度不为过吧,哪怕高考是绝对公正的,但出题考试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如果考动手,比如考插秧,城里人完全不是农民子弟的对手;如果考卷烟,有钱人完全不是工厂子弟的对手,难道搞农业生产和搞工业生产就应该低人一等吗?毛时代也好,西方国家也好,一个熟练的农民,一个熟练的技工,其收入并不比白领低多少,而因为入行早,有加班费,总收入甚至超过白领,由此开始创业做老板的更是多如牛毛。
人的能力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对人的劳动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孩子小时候就动手能力强,干插秧,干卷烟比很多书呆子强,他们可以十年毕业后(5+3+2)就经过操作考试进农场,进工厂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尽早创收挣钱,然后根据技能提高而工资不断提高,等到干几年遇到瓶颈或觉得太简单,想读书了,可以再根据专业工作经验,进入相关的中专、大专深造,学习农业、工业、或有关的其他学习方向。如果以后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和突出,可以择优转入对口的大学深造取得大学文凭,再搞深入研究。这样工作一段,学习一段,再择业工作,就有的放矢得多。
相反,逼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大学毕业后其实还是白板一块,什么都不会干,又没有那么多的高端工作等待,很多人再回去干插秧,干卷烟,白白浪费高校的教育资源,就是为了通过高考来实现封建等级划分,这样来实现社会公正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无论是毛时代,改开初期,还是西方国家都不是这样的,见怪不怪,其实很怪。
好学校和一般学校混编,你不知道自己孩子会上哪里。而学校老师那边也应该轮岗换学校,不能在一个学校呆太久。
浙江好像就是从我们89级开始会考的。我个人认为会考至少有两样好处。其一会考取代了高中毕业考试,但是好处是会考学完一本考一门,之后学生就可以专注于高考准备了,所以这可以算减轻学习压力的手段。其二我们92年高考的时候,师范专科的吸引力比较小,所以就推出了根据会考成绩提前录取温州师范学院专科生的政策。这样有些同学就可以提前两三个月脱离高考的煎熬,我们班就有两个女同学这样去读师范了,我们学校大概十多人。
既然不为那就大声呼吁下,别老是帮智商缺陷的部分兔崽子张目
平时成绩纳入高考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