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风物长宜放眼量 -- 审度

共:💬61 🌺30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风物长宜放眼量

这个贴本身是回在在黑传说河友那的。写着写着干脆开新贴。由于我一向的恶习,没啥数据和考据,仅仅是表述一个想法。

黑传说河友回复我凭什么结婚前能起新房子的问题,不出意外是全家及亲友之力。不过他没回答凭什么能在城市买房子。按说黑传说河友应该赞成我二十年买房说:按他的数据,农村自有宅基地,耗费了家底再加十年债务包(当然肯定不是家家如此,这个是较常见的吧),那么,到城市异地买楼,跟自有宅基地自建房,除了房子本身的建安成本,多了起房子所需的土地、共公市政设施的成本,那个,比农村多耗十来年的工作收入,不过分。

房子自古以来,都是一家人的重大事情。别说坚固的砖木砖混水泥框架房子,就是搭个泥砖墙茅草顶的房子,也不是轻松的事。要求结婚前起房子,工作几年买房子,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高要求就得付出高成本,这话我不止一次的说过——掏空六个钱啊,不过分。没条件硬要上,那就硬要掏。

房子最少有两方面的原因:畸形的房地产金融,畸形的房地产需求。只把目光盯着畸形的房地产金融,不对畸形的房地产需求进行疏导,最好的结果,就是明面房价低,暗面猛涨价,无论供应多少房,无论压得房价多低,都解决不了实质房价高的问题。枪毙打靶坐牢?呵呵。单纯的把畸形的需求归咎于畸形的房地产金融,是以偏概全。固然房地产金融集团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局迫着人买房,畸形的购房心态同样也助纣为虐推波助澜。房地产金融之局的破解,从目前来看,是从需求入的限购开始。

我认为房地产问题根源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 CHUCHONG河友不同意,认为炒房才是根源。炒房根源说,解释得了房价高的原因,解释不了为什么能高,毕竟房子炒来炒去,除了房地产金融集团自己炒高之外,大多还是被人买来住。为什么那么贵还要买来住——特意强调是“住”——这个问题单纯用炒来解释,解释不了。

商品房制度一开始的确对解决住房问题发挥了极意义,经历风风雨雨,慢慢演变成毒瘤,其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慢慢总结吧。

致于普通人,是倾尽全力做房奴好,还是量力而为好,我看来是没有标准答案,大多数人应该是支持前者,觉得美国老太太远远比中国老太太好吧。我觉得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好。

其实房价贵的问题,九十年代就反应很强烈了,那时就已经很多对房价过高的批评。

通宝推:胡一刀,
家园 之前也想回复

但没有数据,也就不谈了。只能说说本地。真正的问题不是工的差异,而是材料和面积。这就导致盖房不如买房。有很多在附近县市买房的,也有本地造居民楼或者小区集群的……至于买,大家都一样,三到六个钱包。

分析一下理由,两种同时存在。

比如本地商品房八千一万,而附近县市直接减半……这是炒房导致的。

比如本地材料贵、面积大,而其他县市要差不少……这是发展导致的。

总之,区分不重要,完全看地区。

不过真的要区分的话,可能更偏向于炒房根源说。因为,只要地区发展,就会吸引炒房。很多时候还是政府行为。

家园 先发展后治理

自1840(我不大好意思说1624)以来,中国对飚的都是现代科技甚至包括经济,比中国领先的国家。偏偏中国传统上是天朝上国,祖传的不愿被奴役,还擅长于兼收并蓄。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大约就是这个现象的表现。故而向西方学习,慢慢就变成了全国性现象。

主席最伟大的思想,就是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说学习国外先进,保持自主独立,继承优秀传统,凡事实事求是。

建国以来,我们承认落后,同时坚持道理自信,敢于赶美超英——其实也就是主动对飚当世最先进的科技经济体。

这里不讨论原因和对错,改开以来,道路自信几乎可以说直到习上台才重提,到疫情才重新普遍共识。改开以来,摸着石头过河,引进西方资本,不可避免的对其作出让步,或者说权利让渡。(这里为了避免前后三十年之争,特意说一句:社会主义中国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直是在不断探索中;新中国的对外交往,一直是互惠互利为原则,换句话说,不是寸步不让。当然,探索有效率高低得失多少,让步也有个度的问题。如何是最佳如何能最佳?),那么,国家对各种经济政治行为,控制力必然不能如臂使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是很多事情的真实表现。

“先发展后治理”,这几十年来,总的来说是一条还不错的办法。是不是最佳办法?不讨论,因为没有参照物。公里桥梁“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环境保护,水电油气,工业园区,都走的这条道路,目前来看,是走通了,同样的,它们也经历过神憎鬼厌沸反盈天的阶段。 新三座大山,目前应该也是走着这样的路,目前还没走通。

商品房政策,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一段时间以来,负面效果变大,我相信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被治理。但是我们治理某一个问题,直接一刀砍下,未必成功,未必最好,越复杂的问题越是如此。

长安居大不易,自然状态下,越是发展好的地方,必然是房价贵。问题不在于贵,在于因何而贵。目前金融房地产业被骂,归究起来,不在“贵”而在“何”。但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工作几年就能买房子,价值不对等,是不合理的要求。不管拿出什么理由,大学生普遍出来工作几年就能独立买房子,“工作三五年”和“独立买房子”,绝大数是货币价值不对等

通宝推:胡一刀,
家园 这已经不是经济规律问题

而是一个政权生死存亡问题。中国的现在社会风气就是没房不结婚、不生孩子。这种风气50年内无法改变。不让年轻人在30岁以前买房,人口增加无从谈起。所以不管其他国家的经验是什么,中国政府必须解决本科毕业后5年内,或者高中、职高毕业后10年内,就能买房的问题。否则要么年轻人躺平,佛系无欲,自然消亡,中国亡国灭种;要么年轻人起来反抗,闹各种“春”,政府也是下台完蛋。

所以你说的经济规律都对,但是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必须解决,而且得快。窗口时间只有十几年。这里要感谢稻公的对汉人的种族灭绝一胎政策,挖了一个超级天坑,留给现任解决的时间所剩无几。

家园 “没房不结婚”是夸大其词

跟丈母娘没房不嫁女一样。我理解的“没房不结婚”的房是指夫妻自有的房。

说句不中听的话,精英们不结就不结吧,不靠他们。反正也靠不住。只要他们乐意当干电池,那就当呗。毕业几年,屁事没干,要求一堆。

很对不起,我这里算是珠三角腹地,观察不到普遍的“没房不结婚”,所以不认可你的提法。可能这边人穷驽钝,或者我层次低吧。

家园 这个就误会我的意思了

我是说房子问题的根源是炒房。意思是说,现在房产调控,首要问题是抑制炒房,这个可参考政策的“房住不炒”。

一线城市的核心市区,是稀缺资源,大家都想往里面挤。但是除了刚需,同样有着大把的人是因为保值,资产配置,以及升值预期而买房的,这个看看深深房就明白了。所以调控的目标房住不炒,就是希望屏除掉这些非刚需需求。不过我没有这种目前购房的刚需和炒房的数据,没法继续聊下去,只是感觉,如深圳这种关内地区,恐怕大部分新房购入者都不是刚需了。

家园 既然提了房产,咱们参考下教改的逻辑

教改双减,网上有个说法叫做电影院现象。意思是说,本来电影院大家都坐着看电影,但是突然有人站起来看电影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看电影了。对于看电影本身来说有区别吗?没有,大家还不是一样看,但是整个社会成本提升了,整个社会都焦虑了,本来坐着多舒服,结果全都站起来了。

之前的教改市场化,就是让部分人先站起来的原因。

同样的,炒房,是让房产领域一部分人站了起来,以自身的房产收益,绑架了全社会。

家园 屏除炒房后,多久能买房?

这就是个市场问题了,包括审度网友说的区域性不均衡。按理社会主义市场化下的资源配置,就应该是解决不均衡最好的方式:既有市场导向,又有计划特点。这一点前阵子看“千年大计”的雄安,突然很有感触,有时间也想跟大家聊一下。

家园 关于新三座大山改革的逻辑

先说一个前些年特别火,但是目前基本解决的案例。关于医院票贩子。

几年前(也就三年多以前),医院专家号挂号票贩子问题,可谓是沸沸扬扬。

本来一个专家号也就20元(三年前的价格),经过票贩子加价后,可以高达2000-3000,你还得求着他们。

这些票贩子是有看病需求么?没有。

那么最终这些号给了真实需求么,大部分都是给了。

医院从中受益了么?没有,医院,医生,其实一分钱没赚到。

那个时候,社会上很多分析,什么医疗资源不均衡,专家资源量太少,供需关系等等。这些分析坦白说,除了加剧焦虑,没解决任何问题。而且看起来都还像模像样。我还记得有人直接就说,有很多患者是小感冒,也硬是要挂专家号??(个人当时很不以为然,这种极小概率的事情,也被有心人用来放大,搞得好像社会普遍都是这种心理一样)。

三年前,国家开始强推医院自主挂号系统,医改开始提高部分职称医务人员的挂号费(你也可以叫服务费)。医院开始以身份证作为挂号凭证(最终看病人必须是挂号的患者)。

到了现在,基本上公立的二三级医院,都已经实现了微信公众号挂号。

然后票贩子还存在吗?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票贩子已经不存在了。

无论贫穷贵贱,大家基本都在网上挂号,医院一视同仁,能挂上专家号是你手速快。挂不上专家号就退而求其次。而且患者突然就都变理性了,所谓的普通感冒挂专家号很普遍么,实际一点都不普遍。现在很多公立三甲专家号都是50-200,贵的有500。但是一般主治的挂号费也就20-30元。

可以说,这种社会化数据处理的方式,直接解决了所谓的票贩子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成关于票贩子问题的各种分析,不觉得可笑吗。

--------------------

分割,待会继续,要带娃去玩先

家园 有意思

前30年一家几平米一蜗居着,吃着窝头还要计划着竟然能搞出几亿人。

现在有房有车大米白面倒没力气造人。

家园 这个前提条件是个人问题

不是国家政策规定。

随着医疗,教育问题的缓解,有房产才结婚的观念会动摇的。

李科长们推行的医疗私营政策因新冠被打脸,已经搁浅了,教育私有产业化也被重挫了,宏观局势在向好。

年轻人的心气过高,产生的负面较大。

家园 结婚生育年龄平均起来跟学历成正比

年轻人心气高点,可以理解,年青人也应该心气高点。问题现在“无房不结婚”的,不是年轻人,是房地产商。鼓吹无房不结婚,最后结果必然是房地产金融集团继续吸血。

婚姻法关于婚前财产的修定,有理没理不说,必然会导致女的慎嫁慎生。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婚育人口问题是一个多因素问题,房子当然是个权重较大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过高的不合实际的要求。要知道,进城买房,等于是白手起家,要求几年就买房,真当房子天掉下来的?

说个荤段子:为什么要结婚?因为男的想通了,女的想开了。没想通没想开之前,拿房子砸也未必结。

至于说无房不结婚的风气50年内不会转变之类的说法,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等不了五十年。邓小平也就敢说香港五十年不变,我差远了,五年计划都做不了。

家园 同样的说下铁路票贩子

2000年初的时候,铁路买票,特别是春节购票,不少人都有过买黄牛票的经历。

黄牛为什么可恨。他本身不是真实需求,他的存在,推高了整体社会的成本。而当时条件下,一般人购票方式太麻烦了,到代理点窗口或者火车站排队,往往耗费一整天还买不到票,而花钱却能从黄牛那购到票,这不是坑人么。

现在铁路购票系统,基本上完全屏除了黄牛的存在。特殊时段某些目的地依然票位紧张,但是社会焦虑已经完全缓和下下来了,实在买不到火车票,会退而转向飞机或客运。你也可以说这些年交通基建极大改善了,购票体验(网络抢票)得到了提升,但是出行需求同样也是极大增长了。

对于铁道系统12306来说,真就做到了一视同仁,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市场需求而依然存在的某时某地的一票难求,也就不再引人焦虑了。

家园 回到房子,现在的购房需求有多少是真实需求

这个数据我没有,但是从个人身边的感受来说,只要初始存在哪怕5%的“黄牛”(投资,投机性购房),整个社会都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注意,我说的是初始需求,在社会普遍共识“房价会一直涨”这种预期后,非真实性需求会有多少呢?哪怕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本来不需要买某个地段某套房的,基于“肯定不会亏,而且大概率会赚钱”的预期,他们会不会变成所谓的“刚需”。河里很多大牛,不知道是否存在类似的数学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所以我对房地产的理解,就是这种非真实性需求(住才是真实的需求,严格意义上讲,买房了出租,本身并不算真实需求。更何况,按中国现在一线地产的房价和出租价,买来只是出租,这种投资是不合算的),已经极大扭曲了市场,基于这种扭曲市场上的,所谓供需分析,已然从根本上错了。

譬如说学区房。买来不是住的,而是为了获得小孩的教育资源。这种算是“房住不炒”的打击对象么?算,当然算。这依然是扭曲房产市场的方式之一。

通宝推:朴石,
家园 关于房地产金融炒作的问题,你我并无异议

差别在于房地产金融集团的形成和作用。我认为发展不均衡,这个不均衡可能要加注“差距过大”会更少出现歧义,是根本,这几十年过于热衷建设大消费型城市是主要因素,房地产金融集团是重要推手。1,2必然出现3。日本韩国可以作为借一个观察口吧。

关于铁票,医院号,其实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批条,海关批文,外汇,药价,并不是简单的禁就解决了,也不是简单的实名制就解决了,根到原因还有增加有效供给,均衡区域布置,结合其他各种手段,控制下来。你再回一下火车票实名际挂号实名制初期,并不能马上就有效的控制炒号。你再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供给,需求,供需路径三者系统的进行调整。

只有大城市有较好的工作机会,只有沿海地区有较好的工作机会,怎么可能控制得住这些地方的生活生产资料价格?可以观察到,相当多人不是没房,是没有目标区域的房,典型如农村空心化。怎么解决?深圳吃肉,成都喝风;县城吃肉,农村喝风,肯定解决不了。

通宝推:普鲁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