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的部下们:挑战 -- 宝特勤
所以有个或对或错概念是,打不过要知道跑。
其他潜在合作者更是这样。
看了那么多印度的帖子……以为没那么多负担。
主要是具体干活的。
所以经常过去。
大公司出来的无法理解平台对一个人的支持,所以会觉得自身具备了成功的因素,所以离开了这个平台后就会发现实际的资源调度能力并没有自己想的高。
你们能承担风险么?自己干能不承担么?
这不是慈悲为怀,说好听是大局为重,说难听是发挥“余热”:
一是,“备胎”是自己特选的同胞,我不能让他处于腹背受敌的地步。
二是,我与同伴们历经千难万苦才建下的局面,不能让人家给毁了。
三是,自己有能力做的,有价值的事情,为“谁”都是做嘛。
顺便说一下完全的题外话。
我推荐朋友们,自己去看看“蜗居”,可以从剧集的当中开始,用快进的方式,只看各个“案例”的细节。真正是活灵活现,极其精彩。看半个小时,可以回味半天。远远胜过在网上看一星期“内幕”类,会看明白许多道理。
补些场景为证:
那个工程师获释,被提拔为小“科长”后,但是同事都围着他转了,老总也奉为上宾,天天有饭局,收礼是“金菩萨”。按他老婆的话,“不是洗脚,就是搓澡”。
记得好像在剧里面,人人都传说他是市长夫人的妹夫,面临众口难辨的无奈。特别搞笑的是,他推脱应酬的最有效的理由是:“老婆等我呢”。老实人被逼着,请那个“秘书”帮忙“辞职”,去开“网店”。(私下的目的,是为了是离这个“秘书”远点儿)
可以上西河的笑话楼了吧。
那个剧里的案例,涉及到银行,房产,家庭等等许多领域,可以自己分分案例,推荐河友们有时间的时候看看,或者结合现实重温。
反过来,创业的经历本身也是一个平台。即使不成功,出来的技术人员和关键人员,大企业也都抢着要,很多是多面手、一专多能。
西人思想中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
美国明面上是没有的。
但是如果走进一个比较高层的会议,发现一屋子人只有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那就不免使人浮想联翩。
宝河友有自知之明,敬佩,也聊聊吧。
你的挑战,就是那些靠你的“个人魅力”来领导的战友们,如果他们离开你就不转,或者换一种转法了的话,正资产就变成了负资产。
河友们聚焦现实,争论不休的,差不多都是这些问题。
忙总与自己,多次讨论“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处理方法,就是围观着“人”与“流程”来展开的,这是双刃剑。
任何创业,都是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过程,是改“规矩”和“习惯”的过程。只有规模大小之分,没有可有可无之别。私企也是如此。
我能全身而退,不单是讲“人品”,也是讲“责任”,讲“习以为常”的结果。
那个与自己针尖对麦芒过的新“老板”在走投无路时,请我再缓期离职时,我也答应了。我没有写的是,实际上,他还比我先离场呢!
直说了吧,这次他发电邮,是转着弯子的“邀请”,但是我有心无力了。
我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是为了任何人,是因为前有榜样,后有“学生”,尽心尽职而已。
本来要写的题目是“从幼儿起培养责任心”,想在你的另一个楼里谈谈的。
匆忙中写的上面的话,现在觉得意犹未尽,补上:
聊聊对“个人魅力”的追求
由于家风,可以不惭愧地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有独特的“个人魅力”。我从小叛逆(常“代人受过”),就特别“感觉敏锐”和“遇事果断”,这让我一直是容易被上司发现和使用的缘由。但因为自己仗义,能结交狐群狗党,也时时被误解为“原则性不够”,而被多次的反反复复地“考验”过。这一点,我反倒觉得是优点和长处,所以从来不改。
出国后,自己的见识和舞台与过去国内的反差很大,既是个缺陷,也是个有益的“再教育”,能让自己更清醒和稳重。
“负责任”和“顾大局”是我后半辈子追求的个人魅力。我觉得,对于一个领导,或者管理人员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个人魅力。因为这既关系到你自己的事业的成败,更关系到那些相信你和跟随你拼搏的部下的命运。
“顾大局”包括不仅往上看,也要向下看,都要照顾到(我的知交里平民多于精英)。“负责任”也是同样的道理。
能力和人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辈子积累出来的。
就是我提到的那个成功的“个体户”,他也是一辈子追求“负责任”和“顾大局”的人。
何时何地,都应该“负责任”和“顾大局”。人数和规模的大小,长期和临时的伙伴,发展或危机的情况等等,都不是忽视和推卸的理由。
前辈提到前辈的前老板。足见前辈处理过很艰难的事情。前辈游刃有余,是前辈家风和多年积淀。后生拜服。
我提到我给澳大利亚女孩传递命令被拒。其实这里面事情复杂。大老板为啥要通过我去命令,女孩为啥会而且为啥敢拒绝,而且至于拥抱吗。
那是一场高层恶性内斗。如此丑陋,必须解决。大老板想要女孩以小甜甜的形象出面。高层没有人能公开和一个低阶小甜甜生气。但是不管表面怎么样这种所有方面吵红眼的内斗谁去谁没好。大老板知道。所以要我去说服女孩。我知道女孩去的话少说褪一层皮,而且能不能完成任务两说。所以没有坚持。
局势很明显女孩不去我会去。我去大家会各使十八般武艺该怎么斗怎么斗而我在交叉火力下。女孩知道,所以有拥抱一举。
我参与前很萎靡地问大老板,我真的要上吗?这会和内战没有区别。
老板说,我知道。
解决了。
当时能够请教前辈的话,会处理好得多。
你应该做“一把手”,不要重蹈我的复辙。
伤及无辜的事情看得太多了的话,如果自己也卷入过,极易让人们向“极端”发展,一是“弃良”,二是“无望”。不但是影响自己,而且会影响几代人。
下面影响上面非常困难,但是上面影响下面就容易不少。
忙总的母亲教导他:“不想被人管,就去管人”。他的直接导师建议他转行。而那个身体力行地把他带出来闯天下的,临终才认可他的能力,觉得欣慰的。这也是一个为国为民做了大贡献的,带出了无数学生的伟大女性。
许多事情。就是欧裔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幸遇见一个意大利的朋友,领略了一下欧裔的姓氏风姿。与一个斯里兰卡的猛虎人士略窥了印裔的种姓风姿。职场的中国人就如同穆斯林与无神论者。非常有意思。
随便说些我单干创业的经历。
我性格不善交际,当初在民营企业做外贸业务,几年后业绩不错,工作稳定,进入迷茫期,一方面意识到,这种稳定不会是常态,不进则必退,另一方面,如何“进”,在当时的深圳,只有离开公司,独自创业,利用手上现有的销售渠道,是流行的捷径。然而,如果没有自己的产品,这个捷径走不长远。
前进之难,就难在“产品”。
我的人生多是被困难推着走的,如果有些积极主动,也只是主动把自己至于背水的位置。
早前公司的一个副总联系我,希望我辞职帮他开展进口废钢业务。我豪不犹豫辞了职,不是因为看好副总这个业务,而是强迫自己,开始新的突破,哪怕方向未定。
其时废钢业务已是秋后的蚂蚱,这项业务无果而终。
经过一年多的过渡,之前民营企业的一些同事联系我,他们也离开公司,组建自己的设计生产线,需要我在产品外销上的渠道,我当然很高兴,我的打算是和他们松散的联盟,他们给我一个优惠价,并划出欧洲市场给我独自销售,然而我的老婆(当时的女友),极力劝说我入股,她的观点是,我们必须介入生产。我当时顾虑这个团队的稳定性,或矛盾冲突,然而还是听从了老婆的建议,这个团队里有我一个部门同天入职的同事,还有一起出差南非解决技术难题的工程师,入股没有遇到任何障碍。
之后这些人前前后后离开了,只有我坚持下来,并和他们保持一些松散的业务联系。目前公司人员规模不大,经历新冠业务仍稳定,且利润不低。我本人也完成了销售人员到公司经营者的转变。
在此祝宝特勤河友走出人生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