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孙权的家学渊源 -- 西瓜子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历史上的世家连皇帝家都看不上,如三国的世家看不起曹家,曹魏迅速被世家取代,南北朝时世家势力很大。到了唐朝,世家照样看不起皇室李家。一直到宋朝的时候,随着科举的真正稳定和推广,世家就慢慢离开政治大舞台。
柳家顶多算一个商人家庭,不算世家。说秦刚你为什么提博古,而不提李维汉和李铁映? 博古自己当年都是死老虎了。秦刚家和叶家算权贵,不算世家。露小宝或者说何长工家可以说是勋贵,类似红楼贾家,国家算不了世家。
另一个要害在于,局势变化后,人家江南商人的策略立刻跟着变。到崇祯年间,海贸放开,但是朝廷从海贸里啥也拿不到,更离谱的是,朝廷在内贸税收上的获利也基本上颗粒无收。
比如,万历八年,太仓库对于钞关收入为16.72万两,万历十年增加到24.897万两。明中叶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达到八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
万历六年全国七处钞关税收全部折银后,合计40.230896万两,如果不折银就是24.3186万两,此为《万历会计录》的数据。
这个数字,对比庞大的贸易数字简直是儿戏。
张居正采取强力高压措施,终于留下了四百多万两白银,然后他死后没过几年,就被整个官僚集团反扑,赔进了全家的身家性命。
不过,到了清朝,满清国库收入动辄数千万两白银。比如,顺治八九年岁入1485万两,见圣武记。顺治十三年增加到1800万两,顺治尚未统一全国,因此军费支出很大,顺治十七年军费已增加到3300万两,顺治十八年与十七年军费支出相当,军费缺口很大。(这段抄知乎的【明末崇祯年间明廷的税收潜力究竟能到多少?】https://mbd.baidu.com/ma/s/06g8uNeA)
非常可笑的是,知乎有个人列出数字讲崇祯并未废除商税,而是加大商税搜刮民间,他给的数字是“崇祯二年五月,先是将原来钞关增加的五万两税差羡余助工银恢复,并转为助饷。崇祯三年二月,又令各钞关每两加一钱,增银六、七万。”【关于崇祯时期,征收商税小议】https://mbd.baidu.com/ma/s/Zh8wV2TC
殊不知,清末,厘金这种正常商税之外的附加收税达到千万两白银以上,比如某百科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各省厘金收入计银一千一百七十多万两,宣统三年(1911)达四千三百一十八万多两。”两张对比,明朝商业收入可谓就是儿戏。就加几万两白银,就被黑成翔,不知道面对满清,这位还该说啥?
在满清强力压榨下,江南地主商人屁也不敢放,顺治年间,竟然还在收明朝的三大饷,其中包括对付清朝自己的“辽饷”。
发生了这么可笑的事情,江南士人依然前仆后继当汉奸,在顺治朝康熙初年竞相出仕异族,比如在康熙初年首先告发庄家私撰明史的海宁查伊璜,比如谋夺顾炎武家产的昆山叶方恒家族,比如《桃花扇》里的正人君子侯方域为清军镇压山东农民起义出谋划策,比如顾炎武自己的外甥昆山徐乾学徐元文兄弟等。有了这个背景,才有了雍正去世留下国库银五千万两(一说还有三千多万两银子)。
有了这个背景,再返回头来看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讽刺意味就更强了。
四百年后,张溥的徒子徒孙们竟然把宣扬暴力抗税,污蔑魏忠贤这个被皇帝一纸诏书就能拿下的、断子绝孙的皇帝家奴想要谋反当皇帝的这篇奇文选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课本里,就更可笑了。
欧洲那些都只能算小不点。
按照史记世家的标准,本朝这些已经可以算得上了。
至于李铁映啥的,提跟不提有啥区别,又不是百度搜不到,啥都要我来说。
价值观错乱到这种地步,吃枣药丸。所以明朝就在糊涂蛋崇祯手上完了。
你的意思栗战书是门阀?那你干啥不说习近平是门阀?你不如说李道豫是李鸿章后代,钱其琛是钱镠后代,胡锦涛是胡宗宪后代,朱镕基是朱元璋后代,都是门阀。
以后不再回你的胡搅蛮缠了。
每隔四五百年,依靠各种组织制度建立起来的官僚集团都会开始蜕化腐烂:汉代依靠各种察举制度建立起来的世家贵族到两晋烂透;北魏依靠军功起来关陇贵族也在唐末烂透;北宋科举后兴起的儒家官僚到明末已经支撑了五六百年,也到了烂透的阶段。清代依靠八旗子弟监督儒家官僚勉强续命了200多年。
任何组织在运作了一二百年后,里面的机制漏洞都会被人参透,各种人利用漏洞在里面上下钻营,组织不腐烂才怪
当制度被制定出来那一刻,挖墙脚的事情就开始了,而且前人不比后人差,后人会做的,前人一样会做,至于为啥后人崩了,前人没有崩,是因为腾挪空间没有了,大家只能在现有存量里卷,吃相就很难看了。
攻打清朝时,英国军队一样腐败得很。大航海时代,海上的士兵都是街上抓来的流氓或者发配的罪犯,士兵吃的面包硬的要死,要用斧头才能劈开,肉是几十年前的,臭了是家常便饭,工业时代的英国把工人榨干,其阶级矛盾远远超过清朝,其工人寿命被压缩到低于瑞典荷兰的地步,然后才能凭借这个低成本优势胜出,所以,啥制度漏洞造成的腐败,根本不是体系崩溃的原因。
体制的游戏人人都有兴趣参与。
当体制建立初期,只有内部人有参与上下运作的机会。拓展空间大,参与人数少,内卷自然不大。
运作10代人左右,可参与游戏的人指数级别扩大,拓展空间却越来越少,内卷钻营的程度越来越厉害。此时出个张居正这样的强人修补一下,来个体制中兴,勉强再维持几代人
资本要得利就必须扩张,所以近代那些资本统治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对外扩张,占领无数殖民地攫取暴利。
相较之下,权力的天性是保守的,守住自家的地盘,消灭一切影响权力稳定的因素。所以中国几千年的权力统治时期,所有资本主义萌芽都被仔细一一剪除,中国因此错过了多次属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
时至今日,权力统治和资本统治仍在竞争,两条路线相争。。。从天性上讲,权力有边界而资本无边界,最终胜出的,恐怕十有八九是资本。
转一些文字先了解一下内库:
明代内库浅说
明朝的皇帝有自己的小金库,被当成私家财产,称之为内库。明代中后期,军事开支骤增,国库资金远远不能应付巨额开销,屡有大臣上书要皇帝从内库支取建议,但皇帝总是很不情愿。
到底这个内库与国库怎么区别呢?皇帝的财产和公家财产是怎么收支与分配的呢?
其实明代建国伊始,是只有内库的,内库即国库。
内库共有十库。
1、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而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属于户部)
2、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
3、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
4、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
5、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
6、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
7、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
8、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
9、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
10、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绢。(属于工部)
另外还有天财库(亦名司钥库,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供用库(贮粳稻、熟米及上供物)。
明代初期,田赋的并不征收金银,而是征收粮食,只有矿税等是金银形式上缴,放入内承运库,偶尔有田赋折合成金银的,送往南京作为武将的俸禄。(明初的官俸也是发米为主,辅以少量钱财。公共事务也是免费征用民间劳动力,只需要提供必要饮食就够了)
在这段时期,内库就是国库。
正统元年,英宗允许将一部分漕粮折为金银,每年一百万两银为额度,就是所谓的“金花银”。这些钱全部放入内承运库,不再送往南京。除了十来万两银作为武将俸禄外,其他全部归御用。
至此,内承运库充当了国库和皇帝小金库的双重作用。一部分为京中武将提供了工资,一部分变成了纯粹皇帝的私人财产。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户部对内承运库的资金没有任何权力支配了。
这或许是皇帝与国家争利开始的征兆。不过,英宗即位时候才八岁,他未必能够明白其中的意义。这次的改革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运金银不会有损耗,而且更有利于国家调配。
正统七年,设立了户部的太仓库,真正的国库正式建立。从此有了国库和内库的正式区别。内库继续承担给武将发工资的义务。太仓库则要承担军事开支的重要使命,或许是当时广泛的起义和对外战争导致促使这样一个机构的成立。
太仓库专门用来存储金银,所以又叫做“银库”。所谓“十库中绵丝、绢布及马草、盐课、关税,凡折银者,皆入太仓库。籍没家财,变卖田产,追收店钱,援例上纳者,亦皆入焉。”
可笑的是,皇帝们有了自己的私人仓库后,便想法设法把钱从太仓库转移到自己的内库。
“弘治时,内府供应繁多,每收太仓银入内库。”
“正德时,内承运库中官数言内府财用不充,请支太仓银。户部执奏不能沮。”
“嘉靖初,内府供应视弘治时,其后乃倍之。”
“(嘉靖)二十二年特令金花、子粒银应解内库者,并送太仓备边用,然其后复入内库。三十七年令岁进内库银百万两外,加预备钦取银,后又取没官银四十万两入内库。”
“隆庆中,数取太仓银入内库,承运库中官至以空扎下户部取之。廷臣疏谏,皆不听。又数取光禄太仆银,工部尚书朱衡极谏,不听。”
显而易见,太仓库的成立是必要的,但太仓库受到太多的束缚,能发挥的功效大打折扣。这是本节讨论之题外话了。
面对皇帝的固执,正直的大臣们也措手无策。户部应付巨大的军事开销已经很吃力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皇帝继续贪婪的无止境索取。
把国库资金当成内库的来源,皇帝私人利益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内库的运作,其实也是国库的运作,是由太监来操作的,这也增加了很多弊端,比如要从国库中取出火炮用于军事,竟然要向太监行贿。
世宗时候,岁收入(这里的岁收入只是指户部太仓库的岁收入)为两百万两白银。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后,神宗万历六年,岁收入为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而内库的搜刮也名目繁多,“内库岁供金花银外,又增买办银二十万两以为常,后又加内操马刍料银七万馀两。久之,太仓、光禄、太仆银,括取几尽。边赏首功,向发内库者,亦取之太仆矣。”
内库是皇帝的私产,征收、保管都由太监来进行,太监收税和保管国库的钥匙,明代臭名昭著的太监们绕过了文官系统,对明代财政赋税系统进行破坏,害莫大焉。
比如,“内府收粮,增耗尝以数倍为率,其患如此。”
又比如,“正德时,台州卫指挥陈良纳军器,稽留八载,至乞食於市。”简直骇人听闻。
————评论分割线————
看懂了吗?明朝皇室的伟光正在哪?堪称监守自盗的典范啊,就这明皇室还有脸批江南批东林?50步笑百步耳。
明朝整个败在朱八八身上,源代码上面的硬伤,真正的家天下,所有人都是奴才,除了没直接叫出来。
政府为了避免破产和失业和权力争夺,不愿优胜劣汰,经常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少了,物价就会上升,商人就有利润了,这在古代很普遍,自由主义的好处就是否定了这样的政策,不过如果没有宗教、民族主义和来自美洲的财富,这只会造成战乱吧。现在,最不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大概是中国,这就是有些说的资本主义吧。
篇名为《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该文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竞争五个环节,分析了资本的二重性,也就是好坏两个方面。
生产环节,资本的扩张,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会遏制经济增长的潜力。个人理解其逻辑是,当资本扩张的最后,承包了人生一切,搞得人了无生趣,不愿生孩子。人都玩没了,又何来的经济增长;
分配环节,资本的构成,既有助于做大“蛋糕”,又会阻碍“蛋糕”的合理划分。这个好理解,打工的和老板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流通环节,资本的周转,既有助于畅通加速经济体系循环,又会导致实体经济的过度虚拟化。虚拟经济来钱更快;
消费环节,资本的积累,既会为新产品的消费普及提供阶层基础,又会因为降低大多数人的收入而抑制整体消费。这个原理马克思早说过了,商品价格=工资+剩余价值,也就是工资永远小于商品价格,打工的永远买不完他们生产的产品;
竞争环节,资本的集中,既有助于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完善,又会引致高度垄断导向的竞争格局。也就是强者恒强,赢家通吃。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应充分认识和把握资本的二重性,引导资本更积极、更有效、更合理地发挥作用。”
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