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21年在西西河学习的年终总结 -- ziyun2015

共:💬164 🌺856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改开前才发展了多少年?

你幼儿园的时候开过几辆车?

家园 我只是说,你们不要一副真理在握的样子

床是不是死亡的原因,论证还远没有到可以下结论的地步。

家园 前面任老师还说新朝代最初几十年总能吃饱……
家园 此文大善,当藏之于IPFS

https://dweb.link/ipfs/QmWf5hxcbdJTrGQyWbytkhhBoFnYahefkrfuARdiagnzub?filename=%E8%AF%B4%E4%B8%AA%E9%AD%8F%E6%AD%A6%E5%92%8C%E5%8F%B8%E9%A9%AC%E6%B0%8F%E7%9A%84%E6%95%85%E4%BA%8B%20-%20%E8%A7%86%E9%87%8E_%E6%B7%98%E5%AE%A2%20by%20%E4%B8%9C%E4%B8%9C%E5%B1%B1.pdf

家园 我们村没有幼儿园

你的农村太美好了,有幼儿园还有车。

家园 这不过是比喻而已,何必吹毛求疵呢?
家园 达雅兄说黑毛和黑邓,看起来模式一样,这个是对的。

不过,我认为在中米贸易战之前,左派对稻公的笼统的批判,也是有必要的。彼时国际矛盾还没有像这三年,成为主要矛盾。彼时是国内矛盾为显:贫富分化/人口问题、经济私有化/买办化、舆论西方化等等,这些都源自一大堆自称是稻公路线的,比如朱。因此彼时左派挺身而出,开始批判稻公,是有积极意义的。达雅兄好像也说自己是最早批稻的(或者批一些政策)。

经过三年的贸易战、疫情战、舆论战,左派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否定稻公;右边的朋友也不能笼统的“肯定”稻公。世异时移,我们的认识应该跟着事实来发展、改进、提高。

用过去黑教员的模式来黑稻公,这个应该引起左派朋友的思考,思考如何按教员的话,来改进自身的思想方法。右边的朋友则应该思考朱(在稻公驾鹤后)干的是稻公路线?还是他自己的路线。否则也是近乎稻黑。

最后,要肯定文革。要相信中国人能在未来跳出周期律。这些都可以慢慢细谈。

家园 有个明矾有地位你还不满足呀?

其实你这样对比,就跟抗日神剧一样,完全无视时空。如果我问,为什么不是一包就有正泰集团,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过分?

家园 正泰是承包后慢慢壮大的

而且正泰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温州乐清柳市镇还形成了低压电器的产业中心,其他比较有名的企业还有德力西,天正等。鉴于解放后国家在温州几乎不投资,外资也很少到温州,而且柳市连县城都不是,原来只有破烂的304国道线经过,当时温州没有铁路,没有机场,柳市到温州市区的客运码头要两个小时以上,我相信没有承包后乐清和柳市的供销大军,这些企业在那里发展不起来。正泰的老板南存辉就是跑供销起家的。

家园 先确定一下讨论的问题

温州的不少乡镇在承包后逐步脱离农业,建立自己的拳头产品。

我想说的是,在六七十年代,浙江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与包产到户没啥关系。

不是有人说没有包产到户,农民就会被死死地绑在土地上了吗?

事实是,到1978年,浙江省的农村劳动力的11%,就已经进入了社队企业。

下面是一些企业的身世:

万向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9年的宁围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宁围农机厂只有一些打铁铺使用的工具:铁锤、榔头、铁砧、火铗和手拉风箱,当时只能替当地农民打制锄头、镰刀、犁耙等农具。条件虽差工厂发展却很快,产值、盈利连年翻番。1974年,工厂开始试制并生产农用拖拉机万向节,到70年代末,又开始做汽车万向节。

横店集团的前身是1975年的横店丝厂。丝厂投产当年即赢利7.6万元,高于全公社农业税的总和。在还清贷款和集资的基础上,以企业积累和丝厂为母体,相继衍生出纺、编、织、染等多家工厂,从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轻纺工业体系,并于1984年成立了横店工业总公司,1987年横店成为金华市的第一个亿元镇。横店集团现在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包括横店影视。横店的老板徐文荣,从1970年开始,就先后办了五金厂、无线电元件厂、木雕厂等小工厂,但都失败了,直到1975年办了横店丝厂才成功。

东冠集团的前身是1975年章方祥创办的浦沿电力安装队,在上海揽工程。

万事利集团前身为1975年创办的杭州笕桥绸厂,当时只有22名刚放下锄头的工人,17台老掉牙的旧机器,4万元资金,还有11万元的“应付款”。

三花控股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新昌县西郊人民公社农机修配厂”,始建于1967年9月,由7个打铁工人组成一个金工组,加上一只打铁红炉和少量工具,从事农具制造。

联丰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11月的百官公社联丰大队玻璃钢制品厂。

宁波海天集团的前身是1966年以100元资金起家的生产螺丝螺帽等小五金和简单农具的江南农机厂。

家园 原来11%,现在是多少?

首先这11%是脱产从事工业生产吗?农忙的时候也在社队企业上班吗?

其次现在农村还有多少人从事农业生产?

再次,社队企业排在全民企业,大集体,小集体,街道工厂之后,它们发展的前景会有承包后好吗?

我们生产大队原来也有一家队办企业,就在我们小学边上,生产很简单的阀门。自己熔化铁水在沙模里铸毛坯,然后机加工,最后水压测试。但是我们乡没有形成产业群,80年代初就黄了,我一个表伯,一个表叔和一个同宗的伯伯在那里工作过,没有脱产过。相反离我们不远的瓯北镇,当时还叫江北乡,就形成了阀门工业,在全国也小有名气。

我们乡的另外一个村形成了用于包装的锡纸产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能不能别转移话题

人家回答了改开前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的问题,你这就开始偏到企业比例上,又拿身边的例子来说事?有数据吗?合着你自己就代表了时代是吧。另外你这些例子都试轻工业啊,前三十年着重发展重工业所以轻工业后来居上这有问题吗?

家园 这家伙顾左右而言他,偷换概念而已
家园 这比例是他先提的

我只是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而已。

阀门是轻工业吗?再说我另一个帖子的例子提到温州的企业青山钢铁,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实打实的重工业,完全改开后发展起来的企业。我的说法很简单,没有改开和承包,像青山钢铁,正泰电器这样的国内行业翘楚不可能在温州这样的落后地区发展起来。和温州紧邻的台州也类似,吉利这样的企业在改开前的环境下发展不起来。台州可是94年才撤地建市,地区所在地是临海,现在的市区在椒江,路桥和黄岩,吉利起家在路桥的石曲乡。当年行政区划这么改的原因就是改开和承包后台州南部的民营经济大发展,有必要迁移行政中心。事实上台州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已经比温州好,当然主体是民营经济。

家园 好像我们有点说岔了

我说的承包是指农民包产到户,分田单干。

我的观点是,在六七十年代,浙江的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与包产到户没啥关系。

你说的承包是指什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