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推荐】九边:都在聊人口下跌,考虑过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吗? -- 多余6569
简单说,你说的是新式教育的一系列变动,还包括政经社会背景的的剧变,而不只是有拼音这么简单。想要证明只是拼音,困难之极。现在的论证,实际上都局限在自己的方法和过程里,而忽略了历史整体。至多证明了某种相关性,却很难说是决定性因素。同样的,英国和德国的改革也是如此。而且他们是语音等于语言,和我们象形文字形音义三要素集合不同。这还没讨论假借和多音的情况呢。大规模系统整理汉字,进行简化就更别提了。当然前面也说了,繁体没问题,可见简化不是关键所在。
顺便一提,成人和儿童认字是不同的,前面说过。关键在于语音有学习期,这个时期和字一起学才会有效率。进而实际上是语音文字一起学,并不是单独学其中一个。而对于文盲来说,可不是连音都不会。实际上早已学会了语音。前文红军的方法不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对于成人来说。
总的来说,语音当然重要,但是是否考虑到了传统教育已经考虑到了?蒙学教材认字又认音,甚至还有格律。然后现代教育的认字,真的只是认字吗?再考虑一下英文的单词量就像假日兄所说的?
这不是在否认拼音的功效,而是说论证的这个问题过大,并不是拼音能够解决的。单纯说高效的语音教育,拼音当然功不可没。顺便一提,如果你看完这些内容,应该知道,汉语拼音并不是简单的外来一说,本来就是从本土音韵和切音总结出来的。人们总是忽略了这个基础,过分强调外来。
汉语单字的基础发音是500个,但汉语的名词为了彼此区分,往往以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单字组成词汇,比如老虎、狮子、鸭子、机器人、计算机、笔记本、天气预报、等等,这样就有500X500,500X500X500,甚至500X500X500X500 种组合,加上简单而规律的四声变化,就有几乎无限量的变化组合,因此很容易彼此区分。而汉语词汇里面的每个单字都不是生字,就非常有利于记忆。有人对英文词汇的记忆做过研究,发现一个新词汇要在各个不同地方反复出现平均15次以上,才能被人长期记忆下来,但汉语单词往往是由人们以前就认识的单字构成的组合,而且能清楚反映事物特性,就更加便于记忆。比如英文里的COMPUTER,当年作为新词汇要反复出现十几次才能被一般人永久记忆下来,而其无论被翻译成电脑,还是计算机,都能望文生义,用已有的汉字,巧妙组合起来,反映该物质的本质,所以非常有利于记忆和还原,让人能很短时间就牢牢记住。这当然需要翻译的技巧,但也更是来源于汉语人工化、模块化、智能化的本性。而生母加韵母的分解方法,既是近现代语言专家研究的成果,更是来自汉语人工化、模块化、智能化的本性。
至于原因,龙眼认为是来与汉语的载体,汉字,就是一字对一音,这样最有利于记忆,所以中国古人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淘汰了原始的,来自于动物界的连续发音和粘滞发音,使汉语发展成几乎是人类唯一的人工化、模块化、智能化的语言。
中国人管自己叫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孤岛,中国概念的最早起源是商周时代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战略的地方就是天下,就是世界,而把该世界的中央,即中原地区叫做中国,然后把这个地理概念逐渐扩大出去,认为自己所处的这个孤岛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叫中国。
但西方人并不把中国尊称叫中国,虽然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给西方列强冠以好听名字,什么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是美好的名字,但人家叫我们是CHINA,与中国这个地理概念无关。还叫中国人CHINESE,其实是带有贬义的,因为ESE有虫子的含义,多数西方国家管自己的人叫什么什么IAN,才是人的意思。扯远了。
中国虽然是处于欧亚大陆的东端,但只占领了最东端相对西面而言很小的土地,所以处于东西对决的不利境地,西方人可以靠玩弄西方这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忽大忽小,怎么对西方几个少数国家有利就怎么说,这是西方人压制中国的一贯作风。
至于你说的那些中国的少民、土司,还有南岛,他们都还没有形成过强大的国家和文化,没有资格独立参加东西对决,即便他们有这个资格,那么西方世界有远远大于中国的面积,人家那边的这种少民、土司、岛民更是多如牛毛,浩如烟海,对比起来,中国还是处于不利地位。
没必要说什么西方,什么资格,本来就没讨论那些。那些价值判断和这里实证毫无关系。只有想要通过这种实证来作证优劣才有,然而我是反对有优劣的,就算是优劣,文中所表达的也是汉语有某种优势。
就算讨论,那些不过是小丑而已,有必要考虑吗?
500x500,那是英语的底层组合逻辑,英语多音节词组,让你误以为英语不能以单音节组合,但单音节是所有语言的基础,英语也能。
汉语的真正威力,在于552音节的基础上,同时加载了音量变化的组合,从而实现552x5=2760的单音节变化。
汉语的组合,不是500x500,而是2760x2760,英语才是500x500
英语也需要死记硬背,不过他需要死记硬背的记忆点少,就是48个音标及拼写规则,26个字母与48个音标的对应关系,然后就通过这些记忆,可能通过逻辑记忆,通读普通英语了。
而汉语汉语拼音的学习方式和英语差不多,但学会汉语拼音并不是学会汉语,然后还要将500基础字的读音、写法记住,然后才能通过偏旁部道望文生义,理解整个3000常用汉字。
不是汉语教育方式,而是只在读汉字上,汉语需要记忆的记忆点是英语的50倍,所以死记硬背的时间,比英语长。
祝福你永如稚子吧。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在海外孩子认字全部来自于课本,以二年级课本的认字量真心没法读原版书,孩子学完了二年级语文跟他一起读过郑渊洁童话,生字实在太多,一小时念一页。
汉语入门比英语难,但是一旦入门,就比英语容易升级。英语对记忆的要求更高,汉语反而有很多逻辑在里面。
其一、认音没那么困难。有替代品,也不会增加多少难度。
其二、认字构形有难度。图像记忆,而且需要多听说读写。
其三、认意有较高难度。需要统一的知识体系。通识、专业配套,还有培训和应用场景。
分别指向汉语拼音,认字难度,认字如何影响工业化。
其四、拼音文字知音便知文,会说便会写,脑区有不同,学习要简单,二语要方便。
其五、英国工业化主要由成熟工程师完成,和工匠两个概念。工匠以不识字的为主。
其六、操作工很少需要读写,主要依靠现场教培经验。连九十年代的中国也是如此。
提示工业化初期语音教育普及的影响有限,影响的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其七、宋明工业化成就,明清西学东渐,没拼音并非发展受阻的主因。
其八、港台地区的发展,繁体字未成为阻碍,认字构型未能成为阻碍。
提示认音和认字可能都不是问题关键。而认意同有体系变动,提示问题关键。
进而否认「拼音→认音→认字→工业化」这个链条,三个箭头都会有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认字和工业化所需的知识系统完全是两个概念,系统化知识和配套的应用环境又是两个概念。想要成立,需要更多证据。
母语都是靠语言环境学习的,否则难以扩充认识。而且字并不只是字,还有相应的知识结构,也不是单纯认字就知道的。
儿童学习语言的主要策略是问答,要对事物(情境)广泛接触,要有能力充分解答,并且有意识地建立相应的结构。显然也不是家里和课本就行的。
而且现在小学语文有一点问题,太晚。要知道童子功,《三字经》、《诗经》之类在这个时期早就完成了。
问题不在于认字,而在于用语言构架出整个意义世界。概念是通过关键类比衍生出来的,尤其汉语。这也是为什么推荐字源识字(传统小学)。
比如《汉字就是这么来的》。不一定用它来学,主要是掌握这种思路。
新加坡小学识字卡app,让孩子集中精力认字,然后去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