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看了《黜龙》以后的一些感想 -- 真理

共:💬231 🌺1501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谁都是对反对自己的文人不好
家园 我试着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先把模型简化一下,假设全世界只有一台终端设备A(甭管它是一部手机还是一台电脑或者其他什么设备)和一台(云)服务器S,A和S通过网络N相连。

这里的“云”加括号,其实是因为,“云”这个概念本身,我觉得并不是特别必要,从A端往S端看,S是A的“云”,但是,但是,但是,反之亦然,A也可以是S的“云”,这种理解,扩展到一个S对应多个A的情况下,依然成立,因为完全可以把多个A看作一个虚拟计算集合,模拟成一个“云”。其实如果把各种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等,都抽象成一个统一的称谓“计算机”(广义),那么,根本就无所谓“端”和“云”的区别和对立。这段话说得有点绕,可以完全跳过,不用理会。

回到前面假设的模型A-N-S,并且我们还是遵照实际的用法习惯,区分“云”和“端”。现在需要进一步假设,网络N的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已经达到了理想状态,可以完全媲美广义“计算机”内部硬件的“总线bus”(这里借用了传统电脑硬件结构中的一个基础概念总线结构bus,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从你的回帖来看,我认为你应该能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同时,假设设备的计算能力(算力)与其配置的CPU是线性比例关系。

好了,现在有两个技术方案,甲和乙。

方案甲,A配置两块CPU(分别记为u1和u2),S配置一块CPU(记为u)。

方案乙,A配置一块CPU,例如u1,S配置两块CPU,u和u2。

看出来没有,方案乙就是现在兜售的“云计算”概念!!!

那么,方案乙相对于方案甲,优势究竟在哪里呢?请给我一个选择方案乙的理由。

成本也许是最大的理由,但方案乙中,A虽然减少了配置一块CPU的成本,但这个成本只是被转移到了S上,而不是被消灭,云服务提供商S可不是慈善家,这个成本最终还是要由A来支付(这里实际假设了CPU的造价,也就是成本,也是呈线性比例关系,实际当然很复杂,这个“算力”成本,可能会通过这种转移实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例如,所谓的“闲置算力分时复用”概念,但不可能完全消失),而且,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网络N的使用成本,这个成本要么由A承担,要么由S承担。综合来看,方案乙的成本极大概率反而是要高于方案甲的(两个方案的实际成本计算很复杂,很难说哪一种成本更优,但我实在找不到方案乙成本更低的明显理由,尤其是,方案乙还硬生生地多出了一个网络N的使用成本)。

以上讨论的这个简化模型,进行逻辑顺延和扩展后,结论依然成立,不影响理解。简单来说,“云计算”始终难以回答这样一个灵魂拷问:明明通过本地计算就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非要绕一大圈,把这部分算力转移到“云端”来完成后,再返回结果到终端?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不论你如何转移算力到云端,你始终都需要一台具备“”独立计算能力”的终端A通过网络N来访问和使用S,既然如此,直接在A上进行计算,不就结了?A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退化成没有“独立计算能力”的一块纯屏幕啊!

注意,我并不是要否定“云计算”,云计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云”是需要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不需要的是,借“云”概念来卖“服务器”,搞什么“云手机”、“云电脑”的噱头(愿意的话,你还可以发明“云平板”),这些新潮的概念说穿了,就是卖服务器资源而已,这没什么不好,挣钱嘛,不寒碜,但你要是被绕进去,那就……

每个人都需要购买或者自建一个或者若干“云”,也需要独立的终端计算设备若干(例如,你需要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和一台智能汽车……等等),这些你自己掌控的独立计算设备和“云”(其实就是另外一台硬件控制在别人手上,但部分使用权归你的“虚拟”计算设备),所有这些或实或虚的计算设备,通过某些网络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这个才是鸿蒙的“超级终端”的理念,而不是什么把某个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上移到“云端”来“替代”,况且,这个“转移”和“替代”,是基于传输网络的极端优化的前提,究竟能不能实现要打很大的问号,前面已经分析了,这种说法和做法,完全就是多此一举,莫名其妙。

希望上面啰里啰嗦的一堆废话,把这个概念和意思表达清楚了,本来真的不想解释的。

通宝推:脑袋,赵美成,
家园 先花了,喝了点酒不能思考了,明天再回复您
家园 依据俺这些年的经验和观察,美国现在最大问题不是计划的落后和

不可操作性,而是计划的执行能力。大到国家层面,小到公司内部的行动执行能力。关键还是一句套话,人心散了。个人和家庭的时间和空间才是最重要的。这本身没错,任何社会发展的理想目的不就是要让大家活得自由自在嘛。但是未到这个发展程度,社风已经如此,就很难前行了。国内也会有这时刻的到来,只是希望能晚一点。

通宝推:脑袋,唐家山,放牛郎,本嘉明,
我去
家园 英国批下来不大乐观传了挺久了

比如

这些

比较意外为什么中国这边不直接给他否掉或者积极反对给他弄黄,ARM不是美国公司还能像上次ARMv8还是哪个指令集授权那样弄成非美技术顶住一些压力,变成美国的怎么看对国内大量使用ARM IP的情况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家园 突然发现

不小心变成匿名回复了,囧!

再补充一句,如果把全世界的所有算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的话,所谓的“算力云端化”,相当于是,算力集中建设后,再通过“分时复用”和统一调配,通过高速无延时网络分发给各个本地终端,这种思路很明显有问题,算力分散建设,计算本地化,才是更简洁可靠稳定的解决方案(至于经济性,不好对比),在本地必须也必定具备算力的情况下,再去搞什么“算力集中后通过网络分发”,这不是有病吗?

注意,算力本地化和“多终端+云”协同工作,并不矛盾,注意体会其中的差别。

我曾经也被这个概念绕进去,后来才发现,这只不过是营销的噱头而已,千万别信那套鬼话。

家园 您说的有道理,超级终端不等于云计算

您设想的云计算优势和我想的类似,所以我假定了云计算效率与通信发展超过本地计算这一前提。

对于移动设备本地计算有天生的问题就是会受制于功耗,电池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在计算这方面终究是有上限的。本地处理能力肯定不会被抛弃,因为即使大规模转云计算,本地至少要保持高速通信的处理能力。至于本地计算和云计算的边界在哪里还是要看技术的发展,这个目前无法做定论。

家园 我们能做的

嗯嗯,我本身现在也是集成电路行业的(加入还没多久😁),目前RISC-V说是开源,国内看着中科院系的倒是投向这边一部分资源了,其他厂家貌似对RISCV还不怎么感冒,不知道是不是忧虑生态问题。毕竟arm架构的在生态上也是除X86这类复杂指令集架构外,最广泛的架构了。

说实话,还是挺馋ARM的,这回英伟达收购ARM失败,各大国在指令集这块也可以暂时消停一下了,不用看着上家盯下家。

有个有意思的观察点,即使英伟达的老家美国,他们官方对英伟达收购arm都没那么热心(他们国内芯片行业狗咬狗),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地方切入,按照葡萄你说的2023年中美芯片行业血拼的一年,其他几个国家我们是不是可以都谈谈,比如以色列、英国、韩国这几个芯片设计与制造强国........

家园 终端倒是突破口

终端倒是一个很好AK国产化的突破口,毕竟终端芯片不像服务端那样需要那么高的性能,量大稳定耐操皮实是它的特点。还可以重走白菜花挤死国外其他厂商的老套路。而且不太跟美国有太大冲突,毕竟美国现在准备放量的都是3nm5nm的工厂(亚利桑那那个)

我去
家园 挺好的呀,本来英伟达走这一步就太过激进了,这样大家至少可以暂

挺好的呀,本来英伟达走这一步就太过激进了,这样大家至少可以暂时维持现状,等明年再来决一雌雄。

不过软银方面就麻爪了,听说股价跌了好多😄

家园 我们公司也在送。。。
家园 3nm intc可能跟tsmc 联合研发了

成本太高, 越往后,独家越难以撑住。

intc 20a 以下的工艺,没有其他家分摊成本几乎搞不下去了

家园 从技术角度来说

这种“云端算力”通过高速无延迟网络分发到本地终端的设想,也并不是不可实现,这种思路有一定的合理性。

你提到的功耗和电池问题,以及单CPU的计算能力终极上限,确实是制约本地算力的紧箍咒,另外还有设备体积大小的限制。

我更倾向于算力本地化的解决方案,但确实如你所言,边界在哪,看技术发展,没有定论。

家园 云端cpu利用率更高,软件也有优势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