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四三方案十三套大化肥中最小的故事 -- patrouille
本文链接: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89202&page=0
作者是化肥厂子弟,
这也许不像嫦娥飞天,原子弹爆炸那样惊天动地,但是时代洪流中,每一朵浪花都是值得纪念的。
一般中国人不懂四三方案的重要性,也没有经历过建设过程,所以总以为建设化肥厂似乎很容易。
四三方案简单说就是1973年,教员团队看到国际形势好转,判断这是工业技术大规模引进的大好时机,于是拿出国家积累多年的43亿美元外汇,进口了大量的化工设备进行工业升级。
这是苏联援建156套项目之后中国工业第二次技术大爆炸,其中我出生的工厂就是这其中十三套大化肥之一,而父母就是工厂最初的建设者。
在一年GDP1440亿的年代,基本上掏光了全国外汇储备来建设这些大项目,如此眼光和魄力从来就不是稻派的风格,更与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对印反击的决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不是说在四三方案之前,中国人造不了化肥,而是说那时候国内工业水平达不到,只能生产小型的合成氨设备,小化肥设备合成氨年产量最多也就是十来万吨,安全性,能耗,成本都跟大化肥不可同日而语。
大化肥设备合成氨三十万吨起步,需要几千人通力配合才能完成开车运行任务(现在全部自动化了,也要几百人)。
光是设备安装,就是是三年多时间。
而同步的工人培训,也要一两年时间。
那时候,我妈是在合成车间,光是去全国各地培训就用了半年多,背仪表训练又是半年多,这样才成了中国大化肥设备第一代的女操作员。
而最可怕的是,当时由于国内没有人真的特别理解设备,各种小状况都可能填上人命。
有一次,厂里有个高压容器出了状况,由于抢修有风险,当时的厂长就直接把整个领导班子搬到现场,然后语重心长地嘱咐一线工人:没事,如果出了问题,我们整个班子给你撑腰。
这哪里是撑腰,纯粹就是陪葬!
后来还好抢修顺利,设备一直运转了几十年都没问题。
这种大化肥投资巨大,但是只要启动,产量就源源不绝。
只有检修的时候,设备才会停车。
这和电脑启动的原理差不多,但是却是我父亲最忙的时候。
很多设备管道都必须要人钻进去一点点检查,因为只要一点点小问题造成停车,就是几千万元的巨大损失。
我父亲从我记事起,每次检修就累得像熊一样,直到后来下岗。
后来,厂里的设备一再升级,每次投资都是十亿计。小时候我们厂里创了56万吨的历史记录,我们班还编了一台舞蹈庆祝,现在据说已经一两百万吨了。
这样说吧,大型化肥厂是集合制造业,管理制度,熟练工人和极强责任感才能拥有的国之重器。
绝对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作者说,这个厂投资就是3个亿,同时立项的几十个项目中,基本上算是最小的。当时为了省钱,加上国际卖家也没那么多,其实整套设备就是万国货,有的是二手甚至报废设备,各国工程师只解决自己的设备,剩下的都要自己解决。
实际上就是国外陈旧过时的设备,买回来自己重新组装。现在越南、印度如果有明了工业化路径的英明领导,其实也可以自己搞。钢铁厂什么的,上个世纪中国苏联都给援助过,现在中资给建设的就是发电厂、化工厂了。
我们这个工厂其实一直以来都很少盈利,大部分时间都是亏本销售,多次都进入了被关停的边缘。
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尿素无论是质量还是成本都不如进口尿素有优势。如果按照市场规律,这个厂早就关闭了。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小化肥甚至大化肥都消失掉了。
但是化肥自由就是粮食安全。尿素是粮食的粮食,一公斤尿素可以增产稻谷4到5公斤,而如果依赖进口,无异于将粮食安全拱手让人。……80年代起,随着十三套大化肥的陆续投产,中国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
伟人已经在四十年前把他该做的都做了,保证了中国人民吃饱。
四十年后,我们又遇到了新问题,2020年,中国净进口大豆8073万吨,粮食14262万吨,猪肉439.22万吨,食用植物油983万吨等等这些进口量,可相当于8亿亩耕地的生产量。保证中国人民吃好,这需要一个新的战略方案。
比如说可能有人以此来说明前三十年落后,所以租买是对的。也可能有人说风险太大,过于冒进,不如依靠自己逐步推进,这个例子恰好说明自己有技术力量。也可能有人说这正说明国企不行,大下岗是必须的。诸如此类吧。当然,跟你同样观点的也有人。
我慢慢的来说明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先说清楚一下四三方案。四三方案原来的计划是花43亿美元来进口中国所需要的先进的成套工业设备,后来根据实际情况追加到51亿美元,占了当时(1973年)中国外汇储备总额约一半左右。
我查了一下那个时候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如下:
1966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7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8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69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0年1美元兑换2.4618 元人民币
1971年1美元兑换2.2673 元人民币
1972年1美元兑换2.2401 元人民币
按1972年的汇率计算,51亿美元等于:51亿*2.24=114亿人民币
换句话说,四三方案最终花费51亿美元,或者等于114亿人民币。这对中国解决人民吃饭穿衣,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且慢!
我国从1960年代开始,到1978年被中央决定终止援助,累计给与“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也达到了100多亿人民币!
拿着这个100多亿人民币,再搞个“四三方案”不好吗?那会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然而,援助阿尔巴尼亚最后又起了个什么作用呢? 那100多亿人民币,不都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吗?
实际上,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后,阿尔巴尼亚就在它的报刊媒体上,不点名的攻击中国“变修”了。
所以啊,毛主席的政策失误,被你们这么一宣传,好像英明神武一般,这就失实了。很多问题,要反过来思考才行。
同样的,四三方案用去51亿美元,用去了中国当时外汇储备的一半左右(有的文章说几乎耗尽了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我查了中国历年的外汇储备数据,确实是几乎耗尽了。到1979年,我国的年末外汇储备没超过10亿美元),说明中国当时积累外汇的手段很少,主要是出口农产品和原材料的结果,工业制成品很少,这和当时中国丰富的劳动力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力引进外资,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发展三资企业积极出口,使得中国的外汇收入呈现出多品种、多渠道、高速度的特点。到邓小平同志去世的199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400亿美元左右,到2006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11年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
数据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才是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宽广大道。
还有啊,文革中批判刘少奇、邓小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条罪状就是“洋奴哲学”,内涵就是批判刘少奇、邓小平的“造不如租、租不如买”的洋奴哲学。但是,四三方案就是买啊,还是买西方的成套设备呢。。这个时候,你怎么不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了呢?
新中国外汇储备一览表:
(1950-2015年)
------------------------------------------------------
年度 金额 (单位:亿 美元)
1950 1.57
1951 0.45
1952 1.08
1953 0.90
1954 0.88
1955 1.80
1956 1.17
1957 1.23
1958 0.70
1959 1.05
1960 0.46
1961 0.89
1962 0.81
1963 1.19
1964 1.66
1965 1.05
1966 2.11
1967 2.15
1968 2.46
1969 4.83
1970 0.88
1971 0.37
1972 2.36
1973 -0.81
1974 0
1975 1.83
1976 5.81
1977 9.52
1978 1.67
1979 8.4
1980 -12.96
1981 27.08
1982 69.86
1983 89.01
1984 82.20
1985 26.44
1986 20.72
1987 29.23
1988 33.72
1989 55.50
1990 110.93
1991 217.12
1992 194.43
1993 211.99
1994 516.20
1995 735.97
1996 1050.29
1997 1398.90
1998 1449.59
1999 1546.75
2000 1655.74
2001 2121.65
2002 2864.07
2003 4032.51
2004 6099.32
2005 8188.72
2006 10663.44
2007 15282.49
2008 19460.30
2009 23991.52
2010 28473.38
2011 31811.48
2012 33115.89
2013 38213.15
2014 38430.18
2015 33303.62
--------------------------------------------
不参与讨论,只写些回忆
父母是搞化工建设的,因为这个项目全家从贵州千里转移到东北南大荒。先说苦的,刚到的大半年工程队伍没有住的地方,父母住在六十里外的镇子,住的是大车店,上下班要站在解放车货厢,冬天东北的大北风就得硬顶。我那时被送到农村亲戚家寄养,整个一冬没穿棉裤冻出了关节炎,亲戚家孩子多没心思管我,我妈工作太忙忘了,估计这事她自责半辈子。
后来平房刚建好我就回到父母身边,国家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我也记得一些幸福片段。有大对虾吃,两只虾放在一起比人的手掌还大,还有菠萝等南方的水果。工程关键时刻他们经常干到深夜,那是叫会战,晚饭经常是肉包子,肉馅巨多的那种。
化肥厂建好后就开始闻合成氨的味道,一直到高中结束上大学。合成氨的味道挺强的,但身边的人没谁受不了它,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可惜的是螃蟹们抵抗不了,自打化肥厂建好后螃蟹的壳就越来越软,个头也越来越小,小到我们都不敢吃了。化肥厂没建好时听高年级的学长讲放在地上的洗手盆有时会爬进只螃蟹来。
我父母是搞化工建设的,化工建设之前要搞大规模的土木建设,他们单位跟我们是邻居,小孩子们那时候还经常打群架,他们叫103。长大后我以为103是中建一局三公司简称,但他们实际是二局四公司,这个不对劲在我脑子里存了几十年,直到前几年在网上读相关人士回忆,103是工程代号,毛主席有亲自参与,主要在选址问题,二选一最后是主席定夺。因为这个因素,那时真的是从全国调集各路精兵强将
改革开放是邓的决策吗?没有中美关系的转变,中美联合制霸苏联,改开不是顺理成章,融入西方体系吗?那这个大战略不就是毛那时候的决策吗?
什么是改革开放? 就是: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一,先说对内搞活
四三方案时期,正是文革时期。文革时期的中国(大陆,下同),可以对内搞活吗?
文革时期,中国可以搞个体户吗? 比如我私人搞个煎饼摊做早点?
文革时期,中国可以搞私人企业吗? 比如老干妈这样的? (老干妈是个100%的私人企业!老干妈陶华碧就是如假包换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资本家!))
文革时期,在中国可以搞华为这样的民营制股份企业吗?
文革时期,中国可以搞股份制企业吗?比如三一重工这样的?可以搞股票交易所吗?
文革时期,可以搞外资企业吗? 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福特汽车、迪士尼、特斯拉这样的?
都不允许搞! 那是“复辟资本主义”!
谁搞就要谁的命!
搞文化大革命,不就是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和邓小平这样的人嘛。。
怎么可能允许搞上面这些企业呢? 那不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吗?
而搞上面这些资本主义的东西,除了外资企业以外,搞其他的,并不需要外国政府批准、同意和配合啊,中国政府自己就可以搞起来啊。不是吗?
让老百姓自己搞煎饼摊、搞老干妈,文革时期,中国政府为什么不准老百姓这么干呢?
而搞这些,就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的具体内容啊。。
这也没条件搞? 是你毛泽东不让搞啊。。你怕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啊。。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时候,和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的谈话,就是这个意思啊----中国,决不能出现资本主义和剥削!
二,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你们也说,毛泽东时代没有条件搞,是这样的吗?
不是!
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文革时代,对中国人民的那种管制,现在的中国青年人是没有体会的。那是十分的严酷。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对外开放?那个时代,怎么可能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外部世界、特别是我们的敌对国家--比如美国和美国老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
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必须要和外部世界(主要是和先进的西方。不和西方发达国家交流,你和非洲交流再多,经济上有什么用呢?)有许多的人员、资金、货物和信息的对外交流。
文革时期,你中国政府会愿意这么干? 你敢这么干?
任何一个经济大国,必然是对外贸易大国(比如现在的中国)。而要发展对外贸易,必然要和外国--主要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多互相了解、多交流、多学习、多引进等等。当时的中国政府,愿意这么干吗?
比如,文革时期的中国政府,能允许中国人民自由的去国外留学、移民、探亲、旅游和涉外婚姻吗? 就像现在的中国人民一样。。
文革时期的中国政府,能愿意外国的比如美国的电影、音乐、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和中国做广泛的交流吗?比如,美国的流行音乐乐队来中国开演唱会,可以吗?
不能!
文革时期的中国政府,能允许中国人民看西方电影吗? 比如1954年上映的【罗马假日】、1970年的【爱情的故事】、1974年的【星球大战】等等?
哪怕是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的、1972年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也好啊。。
都不能!
那是1976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才能干的事。
所以啊,明明是你毛泽东自己不愿意对外开放,不愿意自己的人民了解西方世界的真实情况(和现在的朝鲜政府一样),现在你们“左派”却说是外部世界不允许中国对外开放,这不是倒打一耙吗?
后来在电视上又看过很多次,几乎电视上碰到放一次就看一次。
《爱情的故事》是在1990年,和同学去看的。
《星球大战》没在电影院看过,全是电视上看的。后来还买了一套碟子。
这个电影1953年就拍摄完成,1954年就上映了。赫本那种清新美丽的形象,能给那时的无产阶级群众看吗? 当然不能。
同一年的1954年,美国拍了一部有著名女演员玛丽莲。梦露主演的西部电影【river of no return --中文:大江东去】,里面的插曲【river of no return】世界闻名,同时,梦露在电影末尾坐在钢琴上半伏下身子在钢琴上唱首这歌的场景,也非常有名,和梦露在那个【七年之痒】里面被风吹动裙子一样的有名。当然,这些让无产阶级丧失斗志的东西和场面,中国人民那个时候肯定是不准看、看不到的啦。谁受得了啊。
不信,你们看看下面这个场景,梦露演的,1954年的美国电影啊。
这个是西部片,并没有什么政治因素在里面:
链接:
这个电影【大江东去】,现在的腾讯视频可以看到。
梦露在这个电影里是个要人保护的弱女子,并不是荡妇。但那种弱弱的形象让人怦然心动,我见犹怜。怪不得肯尼迪。。是我也动心啊。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这种混蛋玩意儿,完全不了解历史、不顾历史的信口胡诌,没有驳斥的必要。
华为是民营股份制企业,是股份制企业,但没有上市。任正非在其中占1.04%的股份。
华为今年的分红方案为合计412亿元人民币,任总因为占股1.04%,可分得大约4亿元人民币的分红。
注意啊,这是年终分红啊,还不算平时拿的工资和奖金啊。
你们说,毛泽东时代,会允许华为这样的公司存在和发展么?
不能!
光是这么一个吓人的分配机制,就肯定不允许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存在!对不?
这贫富差距,刚刚的啊。任总这分红,普通劳动人民十辈子都赚不到啊。
可是,华为这样的公司,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呢? 应不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发展呢? 你们说呢?
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前苏联,有华为这样的公司存在么? 为什么没有呢?
纵向来看,59年引进法国电力机车,62年从英国引进中型化肥生产线(川化),63年引进日本维尼纶生产线(北京维尼纶),64年引进西德大功率内燃机车就已经说明国外技术封锁已经很松。
横向来看,从6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从西方批量引进大化肥生产线,普遍没遇到什么困难。苏联60年代花了4亿美元买生产线,70年代初又花了10亿美元。罗马尼亚购买的第一个大化肥生产线也在70年投产。而四三方案的大化肥投产拖到了77年以后。就算出于政治考虑不从美国买设备,完全可以从英国买,上面提到的川化和罗马尼亚的大化肥都是英国技术。
国内成品油65年就实现自给,这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大力发展化肥化纤工业,更何况因为中国煤便宜,合成氨一直以来的主要原料是煤(占比大约2/3)。
这么来看大化肥引进起码被文革耽误5年。
估计又要被投草了,这年头在河里批评文革太难了,哪怕全是摆事实讲道理也不行。。。
彼时中国是受到两大阵营封锁的。
苏联60年代能买到生产线,这与赫鲁晓夫当时跟西方搞缓和有关。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及和平过渡的缓和路线。一改斯大林时期的对美强硬政策,
在会见美国商务日报人员时说,如果美国政府表示真诚希望同苏联缔结通商条约或协定,那我就可以向你们保证,苏联方面将积极响应。接着又直接致函艾森豪威尔,从寻找改善和发展苏美关系途径的角度,正式提出发展经贸关系的需求,建议美苏举行最高级别的首脑会议,表达了愿意访问美国的渴望。
1959年终于成功访美,1962年白宫与克林姆林宫的热线接通,成功扭转了苏美全面对抗的冷战格局,使苏美关系得到了暂时的缓和。
在此背景之下,才会有你上文所说的从6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从西方批量引进大化肥生产线,普遍没遇到什么困难。
中美1972年关系破冰也是如同上述路径一般无二,几乎就是原盘复制。自然而然,批量技术引进也只能落到1972年以后。
难道中国1972年之前就不想改善关系吗?也要美国肯才对,人家在越南的战争打得倾情投入如醉如痴,在面临卧榻之侧近在咫尺的战争威胁之下,中国当然不可能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只有越南战争打得焦头烂额,尼克松急于将其结束的情况下,中美之间才有关系改善的共同基础,与文革关系反而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