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杂交水稻的增产非常显著

以江西省为例,在所有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看杂交水稻的增产作用。

所有因素相同,是指政策因素相同,比如集体化、包产到户、国家收购政策和价格、农田水利、肥料等,气候也基本相同。

经全国协作攻关,1973年江西、湖南、广西等省配制成功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汕优3号,实现“三系”配套,1975年江西对杂交水稻进行优势鉴定和示范种植1179亩,获亩产450公斤,比常规品种增产20以上。

1976年开始推广,此后种植面积年年扩大,1979--1981三年连续突破1000万亩大关,占全省水稻总播面20%以上。

但是,此时期推广的杂交水稻属晚稻组合,早稻的杂交水稻由于增产不明显,没有推广开来。

这样,除了稻种,所有条件都是一样的,这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可以通过比较晚稻和早稻的产量,排除其它因素,看到杂交水稻的增产作用。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使江西晚稻单产和总产大幅度上升,改变以往晚稻低产的状况。

从1976-1985年,

1976年,早稻总产595万吨,晚稻382万吨;

1985年,早稻总产722万吨,晚稻754万吨;

早稻增产30%,137万吨,

晚稻增产88%,372万吨,晚稻比早稻多增产58%。

早稻的增产可以看作是其它因素带来的,而晚稻的增产则是在这些其它因素之上增加了杂交水稻的因素。

显然,在1976-1985年这个时间段,江西省杂交水稻带来的增产,远高于其它因素带来的增产。

通宝推:阴霾信仰,MaverickZ,瓷航惊涛,陈王奋起,桥上,
家园 赞成有些政策短期有益长期有损

我不知道大寨政策如何,但大寨的农民显然受益了。

但大寨不容易推广到全国,这我赞成。

如果陈永贵想把大寨推广到全国,显然有问题,不过不等于他不适于在那个位子上,看现在的高官,不是也犯各种奇怪的错误,看大节吧。当初周总理给该错字的,也必然都是高官,难道比不过国民党的博士高官了?

家园 大寨农民受益这事也应该检验一下

这里有篇反方文章,估计某些河友看了会跳起来: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22-01-17/74475.html

就是大寨本身,除了给陈永贵等少数人带来政治地位和荣誉外,大寨生产也没有得到什么根本改善。“文革”中大寨建成的水利设施、窑洞和招待所等,都是县社专业队、机关干部和解放军分别帮助修建的,据估算,总共投入了七万个工。昔阳县所谓的粮食增产,事后也证明是虚报的,从1973年到1977年虚报粮食产量达1.36亿斤之多。

如果当年政府投7万个工到我老家,我老家的农民,一样可以受益啊!

并且,这里面有数字,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但就像我挂在嘴边的,具备可证伪性,欢迎左派河友前往打假,打那个作者就好了,不要打我哈😅😅😅。

家园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和左右无关

别老拿这个打人。

您说的那个我也见过,不知真假。

但我至少知道那个按手印的地方肯定没发展起来,而且是在有大量援助的情况下,比您老家可差远了,也比大寨差远了。

家园 还有一种小麦,也非常高产

我印象里面就是自从杂交水稻和另一种高产小麦出现后,粮食紧张才缓解。

家园 我知道种子是个变量

这就是为啥最好的对比就是同一个地方,包产到户前后一两年的产量的对比,大概率会用同样的种子。

过了一两年,农民肯定会想方设法增加产量,增加的变量就多了。

家园 事实验证确实不容易,要花很多时间才行

至于小岗村,我印象中,按手印最开始那一年,是没有外来援助的,是粮食产量急升之后,出了名,为了立典型,援助才开始多起来。

如果我记忆是正确的话,需要解释的现象是,为啥最初那一年,粮食产量能够急升?是种子,化肥,还是制度的转变?又或者粮食产量压根就没急升?

说起我老家,我19年回去,在汕头的时候,跟父母的朋友聊天,他们一直抱怨的是当地政府思想太左,做事缩手缩脚,导致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我没好意思说,谁让你们当年搞假发票搞得那么狠。。。。。

家园 假发票屁大点事。
家园 懒厨兄对大寨很有研究么?

我跟你就老老实实说真话吧,你这个课题暂时没法写下去的。数据不够,离散大。

最关键的,如果不把预设的立场去掉,这个研究对你毫无意义。你预设了一包就饱,预设了包前不行,所以凡是对你预设不利的资料,如果没法避开或没法视而不见,就凭空假设要把这些资料否决,起码搞成有疑点;但凡对你的预设有利的材料,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再说。

为什么说对你没意义?因为你说想搞清真相,而不是为了杠赢。

家园 不是预设了一包就饱

而是预设了人会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利益。

那么,通过调查一包前后的制度转变,导致了局限条件的变化,就能推断农民的行为变化,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进而影响粮食产量。

那些批评我有这种一包就饱预设的,自己不也在预设化肥,进口小麦才吃饱饭吗?

你预设,我预设,大家一起来预设!😏😏😏

家园 那时不算小了

好像是几千亿的规模,还防火烧了中央派来的调查人员。。。。。

家园 汕头可能就是猫论的典型结果

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由南到北分别的珠海,深圳,汕头,厦门。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深圳特区了。(其实还有一个可能比深圳上海创造中国知名富豪还多的经济特区,海南,88年设为特区。)为什么只知道深圳?因为只是深圳搞成了。我这里没有任何讽刺的意味,四个成功一个,25%,我认为这算是个很好的成绩,有实战经验的人应该同意我的观点吧?

深圳成功的原因,我不同意主流的近香港这个观点,近香港是一个很重要的便利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关键因素我觉得有两点:一个全国支持,包括政策,人力,物力,技术。二是坚持搞工业。近香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深圳以外来人口为建设主力(这当然和上述一有很大关系)。

汕头厦门则由于原来有一定基础,又不能获得类似深圳的国家支持,所以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嘛,自然怎么样来钱快怎么来。厦门红楼大家都知道的(上海乡下地方,上海红楼真的很上不得台面。)厦门红楼也许是冰山一角吧,而汕头,重要通道和集散地呀。

应该是2000年,远华事件后不久,发生了一件罕见的交通事故:公开报导是一辆汕头开往广州的大客车,发生交通意外,好象是说翻下山吧,全车无一生还。江湖传闻不是交通意外。

发票真是小事,概不领先全国,又不是长盛不衰,说起来还没假烟偷的税多。

安利一下:汕头对中国烟草生产链水平提高发挥了领军作用。如果大家抽烟觉得比平时抽的更好,恭喜你,享受到汕头特供。

上面我瞎扯,捕风捉影编的,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就是故作高深吹的牛皮,骗河友花宝的,拒绝任何引用和转发。

家园 支持分田单干的始终解释不了为什么大寨就比小岗好

在大集体时代,大寨比小岗好,因为大寨是被人为树立的典型,沾了国家的光。

但分田单干后,大寨虽然也分了几年田,但很快就恢复事实的集体了,还是过得比小岗好不少。这就说不过去了。难道改开派口是心非,实际上不支持坚决分田到户的小岗,而是支持大寨?

家园 你预设,人家不预设。

好吧,我就当作生产队有能力人人都懒。

分田后按你上贴的说法有三个因素可能导致吃饱饭:勤快了(行为变化)增产,有化肥了增产,进口。其实不那么复杂,查当年粮食消耗量,对照粮食产量,库存变化量,净进口粮食量。

致于粮食生关跟化肥相关性大还是跟行为变化相关性大,查粮食增加量,化肥使用量,对比一般数据化肥的增产作用,配合新增耕地的数量。

总比你现在收集到的所谓当事人回忆更有说服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这方面我不行,你行。

家园 审度兄真是君子之风。可惜君子总会被欺之以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