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些问题其实并不等效

如果有人问我你愿不愿意不仅不加班,还可以自由上班,减少上班时间,增加假期,还增加工资——有谁不愿意?反正我愿意。但你要说提高了公司生产力,估计主要还是靠增加工资和其它因素吧,你要说自由上班大幅提升了员工工作的愉悦度,这个我信,但你要说自由上班制度大幅提高了公司生产力?这个就得探讨了。

至于分田单干,有两种隐含的含义:

第一种:分田单干就是纯粹分田单干,

分田单干=分田单干;

第二种:分田单干和其它强时间相关的因素一起打包,

分田单干=分田单干+减少粮食征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已经建好的农田水利+推广杂交水稻+大量增加使用化肥。

可以问问农民,他要的是第一种分田单干还是第二种分田单干?

其实工业化初具规模还有另一层含义可以作为时代背景,即国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重工业基础,可以开始加快发展轻工业和乡镇企业,即工业化可以更多地吸纳城市和农村人口。如果不能,那么分田单干的农民也就是一家子在一亩三分地上独自折腾而已,我不认为这样的分田单干有什么美妙的地方。

我赞成改革开放,但把分田单干等同于改革开放,是那时候官方的宣传。

我的看法是,以农村改革为例,改革是必要的,因为到70年代末,中国的工业化已初具规模,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不仅不需要出口粮食换机器,甚至可以工业品出口换一部分粮食,这样前三十年粮食统购统销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可以减少粮食的征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引入市场机制,增加农民处置自己粮食的自主权,这个改革措施我举双手赞成。

但是,农村集体化是更先进的生产关系,这个不应该破坏,也许当时的中央认为既然统购统销可以逐渐弱化退出,那么农村集体化也就不需要了。我不认为破坏了集体化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而是恰恰相反,尤其是我们做更长期和更全局的观察的时候。

其实河里的讨论都是对这些因素的讨论。

简单地归因于是否赞成改革开放,或者农民愿不愿意单干,是肤浅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pendagun,潜望镜,月之回忆,西安笨老虎,陈王奋起,天马行空,瓷航惊涛,普鲁托,
家园 场景3的反思 -- 补充帖

当看到那些个原来是标兵县招来当老师的芙蓉国大学生,一个个的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时,对此自己又怎么会没有想法呢?

可自问能否如他们那样在这个穷地方死磕下去,我是做不到的。我当时还有其他出路选择啊,我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嘻嘻,象不象可以选择出国的人啊!)

家园 不应该是南街村

南街村可没有被政府树立标杆,小岗村是改开后被政府树立分田单干榜样,而大寨是改开前政府树立集体经济榜样

家园 农村的发展是动态持续的 -- 补充帖

农村的发展是动态持续的。

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中,问题不断的出现,一代人解决一代人的问题。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仅有情怀是不够的,没有组织的情怀和力量,想成事是很难的。

芙蓉国大学生也不是个个成事的,当时有门路的,也早走了。后来能走上领导岗位的,在当时也是绝不退路的。我在惊叹他们的义无反顾的同时,其实也赞叹组织的跨界选才。

这里也引申出,那时有那么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为什么就很少能跨界成功的!我最后给自己的答案就是,在别人的地界上,别人根本不带你玩,你又怎么能跨界成功啊!

家园 只出过七位,这是凡尔赛阿
家园 南宋的状元要打点折扣

温州七个状元,五个出在南宋,所以说服力差一点。

全国状元数量排名是江苏苏州,浙江杭州,江苏常州,福建福州,江西吉安,浙江宁波,福建莆田,安徽徽州,福建泉州,浙江绍兴。另外湖州状元也比温州多,南宋人士占比例低,就连小小的嘉兴数量也和温州差不多,舟山历史上属于宁波。所以浙北还是强压浙南一大头。

家园 从这个人均农田就知道,种田致富是笑话

人均不到1亩地,就按照0.7计算,一亩地单产算800斤, 人均产粮560斤,去掉15.5%的农业税只剩下473斤,正常一个人一年的口粮400~500斤,可见不过勉强养活。

随着杂交水稻、良种的引入,90年代初年两季产量加在一起到了1200, 这个时候的余粮到了700多斤,基本上吃饭没有问题了。增产了200多斤粮食,按照当时价格增收了大概60块钱,但农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多少,因为每亩需要20多公斤化肥,需要购买良种,还有各种农药,分摊的灌溉水电费等等。

另外外部的剧烈通胀,粮价的温和上涨彻底摧毁了小农经济。温顺的农民此起彼伏地反抗过去微不足道的三提五统就是证明。

家园 农业部倒是一直在推广紫云英种植

现在化肥用太多了,还得用传统绿肥来改善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

家园 按您列出来的,状元多的地方

还都在南宋范围内。

家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网上有个网红叫“鄂东老男孩”。他拍了很多在鄂东山区农村帮人家修理电器的视频。视频里面可以看到,在鄂东山区农户家里,几乎家家悬挂毛主席像,没有看到一张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像。

家园 公款吃喝

阿訇哪嘛平反补发工资,老干部平反,补发工资。

家园 不会直接写出包产的增产如何,集体的增产学会

可以肯定的是,78年的全国增产和报产没有一毛钱关系,这是集体时期的成绩。79年也不好说。

至于84年的,也应该好好说道说道。

83年是公社崩溃的最后时期。

家园 他们会说你本本主义

我从去年下河以来就说这些,一年过去了,河里还是在说这些。

本想列举一下无视的话题,比如五六十年代的包产到户、气候变化、耕地规模和质量、水资源占用、种植管理技术、再生产投入、准战争状态……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恒无视,卒无尽也。

我至少在之前讨论中回复过五次投入占用产出,国家统计局也有投入产出表,人家连百度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事实表明,1981年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波动与粮食纯收益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纯收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投入和占用数量。统计检验表明,上一年度的粮食纯收益与本年度的产量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投入占用产出技术》P427

再看一下基本的核算项目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不是长期从事生产是弄不清楚的,老人也记不清楚。

我所接触到的90年代和前几年的生产也是如此,能记清楚的只不过有化肥、农药、电费,还有天气。许多细节是记不清的。然而魔鬼都在这些细节里面。就像再投入减少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余粮增加,就算忽略化肥影响,这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比如,化肥并未带来增产(和农肥等效),但是积肥用肥的用工已经大幅减少,不会有以前那么累,相应的粮食消费也会减少。基建、灌溉之类的影响更大,不再投入,几乎是纯产出。

就像赤脚医生那里的问题一样,你如果不是医生是不知道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的。因为个体差异极大,那么只能碰到必然(接生、临终)、高概率(季节、工伤)、印象深刻(高费用、抗生素),小中问题直接就忽略掉了。就像改开之后小病不叫病,中病自己抗。

___

补:这些说过十几次了,可能不够直白,我的意思是,吃饱的关键其实不在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而在于生产投入的减少。包括用工、存粮、口粮等等。没以前累了,又多出来粮食,所以就吃饱了。完全是政策调整的功劳。所谓解放生产力,实际上是将公共投入完全转为个人,同时提高粮食收益刺激生产投入……是组合拳的结果。但这些是废话一般的常识啊。

通宝推:审度,
家园 你这个太简单粗暴了

国家政策的实施应该长远考虑,不能只是根据当事人的意见来决定。目光短浅仔卖爷田的事情干的不少了,应该汲取教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