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赵尚志烈士牺牲前后的几件事 -- 清水

共:💬10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赵尚志烈士牺牲前后的几件事

点看全图

赵尚志用过的手枪 国家一级文物

抗日英雄赵尚志

“[GLOW=255,RED,3]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GLOW]”,连日本侵略者也不能不对赵尚志作了这样的评语。

赵尚志是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政治部主任。江北起义失败后,他独自打入抗日义勇军“朝阳队”,从马夫干起,一直到担任该队参谋长。最后,他携枪带领7名同志,找到中共珠河县委,建立起新的抗日队伍,这就是后来令日寇闻风丧胆的珠河抗日游击队。全队有13人,机枪一挺,步枪13支。

  珠河游击队成立大会后,赵尚志即率队出发,先后将二道河子、板子房、东西五甲、张家湾等处的伪警察局、所缴了械,并召开大会公开处决了作恶多端的汉奸地主王福山,没收了各地汉奸地主的财产分给劳苦农民。他们还袭击了乌吉密火车站的日伪军,智取了宾县汉奸刘林祥的大排队武装,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使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是真正抗日的队伍,很快就创建了以珠河三股流为中心的游击区。

1933年12月,敌人在罗家店西沟和火烧沟两次“围剿”游击队。尤其是火烧沟一战,赵尚志率队与日军正规部队激战6小时,消灭敌人20人,击毙日军大队长一人。初战告捷,游击队声威大震。各地义勇军、山林队也纷纷仿效游击队,戴上红袖标,举旗抗日。仅三个月的战斗,赵尚志的游击队就发展到70余人,有5个分队及机枪队、少年连和骑兵队。

 1934年3月,为了组成抗日统一战线,赵尚志在秋皮屯召开有20余支反日武装首领参加的东北反日联合军成立大会。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5月,赵尚志率领的反日联合军500余人攻打宾县县城,留下了“木炮震敌胆”的传奇故事。

 1934年6月上旬,赵尚志为了扩大根据地,率领游击队及反日联合军300余人来到宾县三岔河(今三宝乡)一带开辟新的游击区。

 赵尚志游击队在宾县三岔河召开了群众大会。会上,他向大家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打击日寇和汉奸恶霸。会后,赵尚志将当地汉奸地主的50多石粮食分给了贫苦农民,得到民众的热烈拥护。

由于汉奸告密,在赵尚志率部到达此地的第二天中午,敌人从珠河县紧急调来300多日军,又从哈尔滨等地调来400多伪军,从东西两侧推进,对三岔河实施包围。枪声首先从村西边的八里岗响起。驻在此地的反日联合军“九江”、“黄炮”、“铁军”等队,慌忙撤走。

赵尚志率游击队抢占王家大院。日伪军随即将该院团团包围,用机枪猛烈射击。在强大火力的支持和掩护下,敌人很快攻入东院,向驻守在中院的赵尚志部侧翼发动攻击。赵尚志沉着应战,一面组织部队反击,一面命令身边战士坚决夺回东院。战士们几次搭梯攀墙强攻,均未成功。

这时,赵尚志灵机一动,带领战士在院墙底部掏洞,钻人东院,与敌人展开肉搏,终于夺回阵地。在重兵包围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游击队员越战越勇,院内外敌人尸横遍地。不久,在夜幕的掩护下,赵尚志机智地率领战士冲出了包围圈。三岔河之战,对日伪军打击甚重。敌人公开宣称赵尚志游击队是“北满治安的一大祸患”,悬赏一万元要赵尚志的人头。此后,民间流传赵尚志是“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的说法。

 1934年6月2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在珠河南柳树河召开党团扩大会议。会后宣布成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政委李兆麟。全队设三个总队,共450人。其中党直接领导的基干队伍180人,另外还有2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团结在党领导的游击队周围。

在赵尚志的领导下,哈东支队经过数十次的战斗,使得哈东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区域比原来扩大3倍,形成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东西200余里、南北300余里,人口达10余万的大片“红地盘”。敌人惊呼这里出现了“共产王国”。

 赵尚志率队主动四处游击。据敌伪资料统计,仅1934年8月,游击队就袭击敌铁路交通线、站91次,造成敌车脱轨翻车16次,敌死46名、伤102名,损失130万元。9月,赵尚志率部攻占五常堡、智取四道河子、攻占八家子、梨树沟、方成岗等地,战果辉煌。

1934年11月,当3 000余日伪军来“围剿”哈东支队时,赵尚志率队机智灵活地冲出重围。当敌人精疲力尽时,赵尚志又率骑兵主力200多人,出其不意地迅速返回根据地。就在他们行至方正与宾县交界处的肖田地附近山沟时,突然与日军望月部队及伪军共500余人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人先抢占了有利地形,加上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使游击队一开始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

赵尚志面对强敌险境,镇定自若,指挥战士们一连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斗一直打到天黑。游击队边打边撤到了东太平沟、大猪圈一带。战斗中,在敌人猛烈炮火轰击下,包围圈逐渐缩小。赵尚志的右手腕中弹负伤,血流不止,战马也在战斗中跑失。在危急中,赵尚志命令几位骑术好的战士带着30多匹战马,趁黑夜突然从日军和伪军结合部强行突围,而主力仍在原地隐蔽不动。

当勇士们带着战马群闯过敌阵后,敌人误以为游击队全部突出重围,便以大部兵力追击我突围骑兵马队。赵尚志见敌离开阵地,立即指挥战士们猛攻敌背,敌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游击队乘机突出敌人包围。日军司令望月感叹地说:“此战必有名将指挥”。这次战斗共消灭日伪军110多人,白俄警察20多人,而游击队只伤亡3人。

 1935年,日伪军对哈东地区反复进行大规模的荡”,实行“重点烧杀、血洗‘匪’区”的残酷政策,屠杀了大批抗日民众,使珠河等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为避敌锋芒,赵尚志率主力向松花江北岸转移,创建了汤原后方根据地,部队也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在此后的两年里,三军战斗数十次,队伍日益发展壮大,曾一度收编、改编为10个师,兵力达6 000余人,其中基干队伍1 500余人。抗联三军转战于松花江两岸30余个县,东进西征,一次次把北满抗日斗争推向高潮。

 1938年1月,赵尚志应苏联方面邀请赴苏“商讨重大问题”,随同的有500余名抗联战士。但过境后,苏方否认有“邀请”之事,并将其关押。第二年,苏方将赵释放,说是“误会”,并传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任命赵尚志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随即率100余名抗联战士返回东北抗日战场,先后打下乌拉嘎金矿,袭击了日本测量队。因战斗失利,他只好再度赴苏。在苏联期间,赵尚志时刻盼望重返抗日战场。他对战友们说:“我死也要死在东北战场上!”

 1941年秋,赵尚志率5人小分队重返东北战场。12月,敌人探知赵尚志回国,立即派出大批日伪军连续进行了7天的搜山围捕。敌人派熟悉抗联部队活动的特务刘德山、张青玉等,化装成收购皮货的“老客”,进山“捕捉歼灭”赵尚志。正巧,跟随在赵尚志身边的战士姜立新认识刘德山,刘便借此骗取了赵尚志的信任。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欺骗下,前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5人小分队到达距梧桐河警察分驻所两公里处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身后向赵尚志开枪,子弹穿透背腹,赵尚志扑倒在地,鲜血染红了衣裤和周围的雪地。就在刘德山又向另一位战士王永孝开枪的同时,赵尚志忍着剧痛,挣扎着抽出手枪,“砰!砰!”两枪,刘德山当场被击毙。在远处的另一个特务张青玉听见枪声,拔腿就跑,前去给敌人报信。

姜立新闻声赶来,把赵、王二人背进附近的吕家菜园屋内。赵尚志命令唯一没有负伤的姜立新立即携带文件包迅速离开。姜立新含泪要求背赵尚志一起走。赵尚志再次命令姜立新:“马上走!”姜立新只好带着文件包转身消失在夜色茫茫的密林中。就在这时,日伪警备队长穴泽武夫带领12名警察向小屋包围过来。

赵尚志、王永孝顽强阻击敌人。15分钟后,赵尚志、王永孝因伤势过重昏迷被俘。看到赵尚志腹部流血不止,伤势严重,生命危在旦夕,敌人对他进行了突击审讯,企图获取抗联机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赵尚志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据伪警务厅报告记载:“赵尚志受伤后,约活八小时左右。当审讯时,他对审讯的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说完闭口不语,狠狠瞪着审讯他的人,对重伤留下的痛苦不出一声,不愧为一大匪首的尊严。”当日本人和警察给他端来饭菜时,他怒斥说:“我不吃你们满洲国的饭!”赵尚志痛骂他们:“你们离我远点,我闻你们腥!”赵尚志“置刀枪痛苦于不顾”,使日本鬼子惊叹不已。有的警察偷偷地流下了眼泪。

 12日上午9时左右,年仅34岁的赵尚志将军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凶恶的敌人将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庆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窿中。

 解放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

关键词(Tags): #赵尚志
家园 凡是打鬼子的俺都愿意看

不过,不能只宣传名人啊,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啊

家园 找到一张赵尚志的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个好像不是赵?
家园 我是google出来,没有详细考证

网址:外链出处

家园 抗日英雄赵尚志照片国内首现 头颅在般若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圈中为时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的20多岁的赵尚志(照片由梁宗仁先生提供)

国内首现赵尚志生前照片 拍照时赵尚志20多岁;照片在哈尔滨发现,由原黑龙江省巴彦县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提供近日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认定,长春般若寺出土头颅确为将军忠骨。

轰动党史、军史界的照片

近日,记者得到信息,称在哈尔滨发现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昔日抗战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的照片首次被发现。1月6日,记者见到了原黑龙江省巴彦县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梁宗仁。今年74岁的梁宗仁专门从事抗联时期的党史研究工作。梁老指着一张黑白老照片对记者说:“这张照片,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抗战英雄赵尚志的照片。很珍贵啊!”梁宗仁告诉记者,照片上坐在中间的、拿着马鞭的小个子男子就是赵尚志。“那时他应该20多岁,和他在一起的都是当年巴彦抗日游击队的主要负责人,我曾经采访过其中两个人,但现在他们都已经去世了。”梁宗仁告诉记者,这张尘封了70多年的照片首次被发现,且照片上的都是当年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十分珍贵,这是一张轰动党史、军史界的照片。

  张甲洲烈士的后人找到照片

赵尚志为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传奇的英雄,珠河县改为尚志县,哈尔滨市新城大街改为尚志大街,并建立了赵尚志烈士纪念碑、赵尚志纪念馆。然而,这样的一位英雄,却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后人只能靠画像来追忆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发现赵尚志生前留有照片,连赵尚志纪念馆里展出的都是他的画像,的确很遗憾。”

梁宗仁对记者说,这张珍贵的照片是1948年左右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时收集到的,送照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张甲洲军长的亲人,现在原版照片已经没有了,存在纪念馆里的都是翻拍的。“那时收集到了很多照片,都存在资料室里。近几年,张甲洲烈士的后代多次来寻找这张照片。后来,张甲洲烈士的孙女终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找到了这张照片,同时发现照片上坐在前排的就是赵尚志。”

  拍照时将军大概20多岁

黑龙江省原政协副主席、抗联著名女战士李敏曾经与赵尚志有过多次交往,看到这张照片后,她惊喜地说:“前排中间拿马鞭的小个子就是赵尚志,小李先生!”抗战时,赵尚志曾化名为李育才,由于他个子矮,人们都称呼他为“小李先生”。“这张照片太珍贵了,这是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领导同志在攻占巴彦县城胜利后的合影,照片上的赵尚志将军、于天放将军我都认识!”李敏告诉记者,赵尚志照这张照片时应该只有20多岁,但那时他已经是巴彦抗日游击队的政委了。1932年4月,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清华大学学生张甲洲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之命率领于天放等6名党员大学生回到东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东永德旅馆秘密接见了张甲洲等热血青年,指示他们返回家乡创建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民拿起刀枪向日军开战。1932月5月16日,“七马架暴动”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中共抗日第一枪,张甲洲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1925年入党、曾就读于黄埔军校的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调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治委员,于天放任巴彦抗日游击队特派员、情报处长。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张甲洲任军长,吴福海任政治委员,赵尚志任参谋长。红36军下辖三个骑兵师,共1500余人。张甲洲、赵尚志指挥所部奇袭兴隆镇、大破东兴县,在松花江岸十余个县点燃了熊熊的抗日烽火,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这张照片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般若寺出土头颅被初步认定将军忠骨

2004年6月1日上午,一个拍摄有关东北抗联大型文献专题片的摄制组来到长春般若寺寻访当年遗迹,在与僧人交谈中得知:5月31日寺院在进行内部平整土地的施工中,在后院北墙10厘米、距地面50厘米深处意外发现一颗头颅,继续挖掘后,没有发现其它物品。这颗头颅后又被该寺院僧人埋到长春西南部山林中。

2004年6月2日下午,在长春西南部一片林木葱茏的山林中,该摄制组编导及有关人员数人,将一黑色塑料袋从一土堆中取出,里面装着一个完整的头颅。据有关人员判断:这颗头颅极有可能是东北抗日联军名将、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东北抗联二路军副总指挥、抗联三军军长赵尚志将军的忠骨(当时本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近日,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带队进京对般若寺发现的颅骨进行了鉴定。经有关部门鉴定,初步认定,该颅骨的主人就是抗战英雄赵尚志。“现在初步的鉴定结果已经出现了,颅骨现在北京,还要进行进一步的鉴定。”李敏告诉记者,经过鉴定,认定赵尚志生前身高1.62米,是个“小个子将军”。

赵尚志头颅被高僧救下后失踪

“小李先生”一生传奇,后人却不知其容貌,只能靠一张并不准确的画像来纪念这位英雄。这张照片的发现,让人们再次回忆起那段历史和赵尚志将军拼战杀场的英勇。将军中伏,壮烈牺牲1940年,正是东北地区对敌斗争最艰苦的岁月。赵尚志毅然率百余名抗联战士涉过黑龙江回到北满的林海雪原。最先发现赵尚志踪迹的是鹤立县兴山镇警察署特务主任东城政雄和警署署长田井久二郎。田井久二郎和东城政雄首先密派一个代号“07”的日本特务(会说中国话),伪装成支持抗联的地下工作者,化名张玉清,打入了赵尚志队伍的内部。“张玉清”不断为抗联“提供给养和递送情报”,很快就取得了赵尚志的信任。1942年2月初,急于打开局面的赵尚志,轻信了“张玉清”提供的梧桐河警力空虚,日本警察多已撤退到鹤立县城的假情报,决定夜袭梧桐河警务所,从而误入了敌人设下的圈套。

当年2月12日深夜,当赵尚志率部潜入梧桐河时,中了埋伏。经过激烈战斗,次日天明,赵尚志含恨而死,享年34岁!2月17日,伪“三江省”得到伪满军政部尽快将赵尚志遗体运往长春的密令。但由于赵尚志的遗体出现了解冻开化的迹象,伪满军政部决定只将赵的头颅运到长春。田井和东城政雄等人将赵尚志的头颅用钢锯锯下,然后派人松花江冰面上凿了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将赵的遗体投进松花江中。但是,赵尚志的头颅在运到长春后下落不明。

  党史博览:头颅被高僧救下后失踪

1948年3月初,我地下党在国民党占领的长春医学院发现了三个大玻璃瓶子,其中有抗联将领杨靖宇、陈翰章的头颅和抗联战士常基隆的心脏,赵尚志的头颅仍无下落。建国以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党史研究部门和文物管理所,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均一无所获。

1989年冬天,事情有了转机。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女学者山崎枝子(林郁),从日本东京飞到了黑龙江省佳木斯,亲自去梧桐河查看了赵尚志牺牲的地方。山崎枝子了解到,赵尚志将军在梧桐河殉国后的第二年,打入我抗联部队中的特务“张玉清”因药物过敏死亡;另一个参与杀害赵尚志的凶手、伪满梧桐河警务所所长李树森,也已在1950年的镇压反革命斗争中被罗北县人民法院判处死刑。上述两人死前都不曾对赵尚志头颅的下落有任何交待。至于直接策划杀害赵尚志将军的日本特务、原兴山警务署署长田井久二郎和特务主任东城政雄,已于1963年被中国政府特赦送回日本。

山崎枝子回到日本后,很快就见到了当时75岁的东城政雄。东城政雄告诉山崎枝子:赵尚志将军的头颅是他和田井从冰封雪裹的佳木斯,乘一架日本战斗机运往长春的。当时佳木斯的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飞机起飞前,赵尚志的头颅冰冻着的被放进一只特制的小木匣里,由东城政雄和两个伪警察护送。飞机在长春大房身机场降落时,东城政雄发现赵尚志冰冻着的头颅开始解冻。赵尚志牺牲时怒目圆睁,被割下头颅后,眼睛依然怒目而视。可是,飞到长春以后,烈士的眼睛已经闭上了。送到伪满军政部后,由于室内温度更高,没有进行防腐处理的头颅已经有血水渗出。

3天后,当伪满军政大臣于芷山和一群日本军官亲自查验赵尚志头颅的时候,头颅已经散发出变质的气味。所以,于芷山经请示关东军总司令部,决定将将军的头颅焚烧灭迹。就在准备焚烧时,一位僧人及时赶到了。他的名字叫炎虚,是长春市般若寺的住持,当年在伪满新京德高望重。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多次去般若寺拜见过这位僧人。此次,炎虚法师听说为抗日捐躯的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将被焚毁,便亲自出面请求将赵尚志的这颗头颅掩埋在般若寺内。关东军最高司令官居然答应了炎虚法师的要求。

了解此事后,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曾多次去保存地般若寺,寻找赵尚志头颅的掩埋之地。但是,炎虚法师早已作古,其他僧人均不知此事详情。赵尚志将军头颅的下落从此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谜!(据《党史博览》)

2005年1月6日。

家园 那张照片怎么不是赵尚志?

不过不是真人照片,是复原画像,目前发现的赵尚志照片只有一张,就是我发的那个,剩下的都是根据当时的人和头颅骨骼复原的。

家园 具体已经有了下落,本坛已贴出了,有电脑复原画像……

蛇公子先生的帖

链接出处

家园 真正的英雄,铁汉!!!!国士无双
家园 向英雄致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