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骂上海防疫失利如同骂儿子没考上清华 -- llama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百炼精钢。
就是偏向强调一点,二元论定是非,非彼即此。温和一些的兼顾其余,极端一些的不兼顾。按照革命的说法,叫做主次要矛盾。按宗教的说法,叫做信与非信。但大国实践千头万绪,光靠这个是不行的。成功也不能仅是简单版本的主义。一个旗帜下面,还要聚集和发展和更多的内容,要本土化和现实化,兼顾更多的方面,超过旗帜的名称本身。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时间漫长,充分扩张后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世界观。封闭系统内卷结果是在社会全局范围内寻求最佳效率解,倾向于去局部组织化,达到整体均一,削弱局部之间的相对优势,而不是搞特异化。特异化的长处是通过高消耗获得力量,但长期效率并非最优。近代革命的烈火是让老大帝国的群众重新获得了一次强烈的组织化宗教(得益于俄国人的加成)体验,通过特异化激发力量。解决危机以后接下来就是回归过程,削弱特异化。
中国传统是不太看得上意识形态这种东西的,传统只做一家、一派学说看待,不会走以教立国这种事。以后要做的是在哲学框架上构建超过局部特异化的理论体系,代替意识形态叙事。
我觉得根据个人的发展,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平台,自己感觉舒畅就去那里,能够自由流动最好。
偷渡的都很多。
深圳3.14号果断封城一周,全民核酸检测多轮。最后安然度过。
不过是宗族的放大版。
也是一种普世价值,是全球化的另一条路。必然要消灭之前所有的组织,要让人一盘散沙才好办。
宗族有其害处,但是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是人民的一种自组织形式,而且依靠血缘,凝聚力特别强。去过二十年,人民的抗争凡是闹大的,都是依托宗族力量,比如江西丰城,贵州瓮安,浙江画水,湖北邓玉娇案......
中国在过去七十年的实践里,确实大破了,但是没啥大立。人人原子化,孤魂野鬼,说自由吧,又被种种压迫管束。只能说,满清三百年统治,让中国彻底屎坑化,之后,为了从屎坑爬出来,没功夫梳理传统,只能顾着工业化一头了。这个工业化工程给子孙埋了多少雷,谁也不知道。
你说的共产祸端的问题,其实温铁军一直在讲。现在官僚都是一脑子外国思想,最后只会走进死胡同。
本质还是姓社姓资的问题。
新冠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惊心。全体清零从社会总成本来说是最低的,而共存是社会成本最高的。特别是现在发现新冠会导致超级抗原攻击免疫系统后,多次感染新冠会导致人的永久性损伤,甚至失去劳动力。欧美今年的劳动力情况也展示出了,共存的成本非常大。
对于清零而言,所有人的收益是公共收益,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基本是接近的,无论是资本家还是穷人收益接近,至少不像资产分布一样悬殊。但是成本支出上有巨大不同。对于低收入者,他们比较难熬,但他们没有发声渠道,但要他们支持抗疫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对于收入中等的人相对支持抗疫,付出的成本可以解释而收益也相当。对于资产阶级而言则付出成本更多一点,毕竟停工停产了。如果没有放水措施,资产阶级是怎么愿意的。
对于共存来说,资产阶级损失相对可控,比较富人的医疗条件远比普通人高,但是不停工停产对于他们金钱上的损失会小一点。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他们就要承担大量的损失,他们会遭受医疗挤兑。得到的却不多。
要抗疫成功关键在于发动人民。人民发动需要物质支援,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这就需要资产阶级进行某些形式的转移支付,用他们的钱来支援低收入者。
毛主席的带领人民抗战,就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决抗战。对于抗战所需要的支出,向当时的利益集团地主阶级转嫁。而汪精卫卖国贼,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敌人投降,出卖的全体人民的利益。
集体与个人,人民与资本,这些古老的关系再次突显在抗疫决策上。抗疫不光是科学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不是为人民服务,这些才是决定抗疫政策的根本。
基督教就是一个共产主义宗教,佛教也是共产主义宗教,只不过他们不会明着说共产,而是通过经义慢慢熏陶你,让你接受它。圣经里的很多证据显示,包括十二门徒在内的首批基督徒在耶稣去世及复活后的数年建立了小型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们描绘的天堂,是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
但是如果什么都共产了,很多人的奋斗精神就会衰退,社会不去奖励优秀基因,人类社会的发展反而会受到影响。因此,共产主义只能是远大理想,现实只能是精致利己主义,但是这个精致,也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计算范围要适当扩大。
如果这个范围扩大到国家,就是民族主义,如果扩大到种族,就是种族主义,如果扩大到全人类,就是社会主义。
这个也不对吧
而是上海这次抗疫表现糟糕的内因,更可能是阻碍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因。(因此也觉得这次上海吃这个大教训是好事。)
另,前贴我说过本人是新上海人,对上海部分人这两点的问题完全没有个人的不良遭遇体验,而是自认为比较超然客观的观察。
又,简单看了一下先生部分的其他回帖,我觉得先生这次是以辩为辩了。(至少我本人的贴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
护短在上海本地人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本不接受批评。
长期积累的莫名其妙的“城里人”的优越感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