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信息流行病】新冠超额死亡数据的悖论 -- 夕曦

共:💬34 🌺16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至少有两种可能

1. 波谷均匀分布在波峰后很长的时间段,导致统计学上看不出来

2. 波谷不断被新的波峰填掉了,要等新的波峰消失才能看到波谷出现

家园 没想到定义还有分歧,说说俺的理解

一个疾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如何:

一般是看“病死率”,就是说,得了这病,多少人得死。

还有就是看“死亡率”,就是说,这社会上有多少人得这病死了。

这两个概念,有的人容易搞混。这么说,就很容易区分:

狂犬病的病死率是100%,狂犬病死亡率却只有0.0001%(举例,具体多少,没查)。

说得再明白一点,得了狂犬病必死,但这个社会上每年因得狂犬病而死的却只有百万分之一。

========

现在,无论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新冠的病死率是多少?世卫组织,包括每个国家,都是一笔烂账,没法精确。为什么?

因为感染人数是多少根本就搞不清。

有的人得上了,也不去测核酸;

仅测了一次核酸,根本就不准,漏诊率太高。……这些逃脱、最终又不发病的人,严重干扰了病死率的计算。

不过,死亡率,相对好计算一些。毕竟,死个人,是大事。医院、殡仪馆、派出所、社保……都会有记录,一般不容易漏。

会遗漏的地方是,没死在医院,搞不清咋死的;

还有就是,死在医院,死亡通知书上填写标准不一致。到底是新冠-肺衰竭死亡,还是心脏、脑肝肾器官并发症死亡?各家医院的医生都不一定能搞清楚……反正人死了,核酸阳性,填个新冠死亡,走人——美国就是这么干的(?),河里有美国医生吗,来具体说两句😄😄

=====

新冠病死率、死亡率如此粗糙,又该如何更准确地去评价新冠及其防疫对社会的影响呢?

有人想出了“超额死亡率”——不要管它如何死的,我们只算死亡人数好了!

2010年——2020年,把死亡曲线搞出来,要么有个稳定的斜率,要么有个稳定的曲率(当然,画曲线既可以按年算,也可以按月算,无所谓)。根据稳定的曲率/斜率,把这个曲线延画下去……就是虚拟的2020、2021、2022的预期死亡。

然后把2020年新冠来了的真正死亡数据画上去,两条线一对比,就是超额死亡(可正,也可负)。

当然,有人会说,新冠只是超额死亡的原因之一。对!这是用超额死亡来评估新冠的缺陷之一。

因为这个超额死亡有可能是同一时期别的因素造成的,比如战争,像乌克兰今年的超额死亡就没法全赖给新冠,这大概得赖给普京和泽连斯基、拜登😄😄

但,像美国、中国、欧洲的其他国家,没有战争、没有经济危机、没有自然灾害……,只有新冠这个传染病。无论清零、还是躺平,超额死亡都可以归于新冠这个社会最大变量。

那么,超额死亡的正负结果,可以作为较好地评价新冠及其防疫措施的指标。

除非,除非有人非要抬杠——特朗普大概会认为,2021发生了特朗普/拜登的总统轮换,所以,美国的2021以后的超额死亡可以叫“拜登死亡”😂😂😂

家园 确实如此

关于第一点,我的想法是,如果只有一个波峰,后面拉长时间,平摊波谷的机会就很大,但是,如果连续来了几个波峰,后面要摊平的机会就少很多了。

关于第二点,就是新冠最让人担心的,只见波峰,尚未见到波谷。我见到勉强算是波谷的新闻,是意大利的养老金支出减少了。。。。。。

家园 不搞复杂的准确,来个最简单直观的对比

数据来源:美国CDC每周死亡人数统计

该数据每周公布,但会对以前公布的数据做修正,多数情况是增加,估计是数据报送时滞造成的,经验上20周之后就比较稳定,每次修正增加量在三位数。

跨年的周以周四所属年份确定该周所属年份。

以2014-2019年各周总死亡人数均值为基础(“正常值”),高于此数值即为“多死人数”,低于即为“少死人数”。

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注意2022年各周死亡人数最后几周大幅下降,估计是因为前述数据报送时滞,是否表明实际死亡人数下降,尚需继续观察。

点看全图

通宝推: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