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撵娃 -- 南寒

共:💬29 🌺29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说的三点不谋而合

第一,不要把自己家的娃硬往天才那儿逼,也就是往图的右边抻,有那功夫不如自己硬着头皮去文山会海里厮杀几阵。

我从小就告诉女儿,她不是什么天才,无论是小提琴,还是数学,虽然做得不错,都是靠努力练习得来的,万万不可偷懒取巧走捷径。

第二,不要看到几个随机被捞上来的就硬总结些规律、或者被传销,然后按方逼娃。

从来不相信有什么鸡娃的秘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想教好真的必须是因材施教。

第三,这可能最有争议性,不要看到别的群体里也有被捞上来的,就觉得我要能把他们挤走,自己家的娃机会就大了。可能是大一点,但大不到哪儿去,上面的那个大圈里的也不能让你这样一家独大到一个临界值。

这一点我教女儿是要勇于面对竞争,尽力做到自己最好即可,但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明明没尽力就说已经尽力了。这个世界是随机的,你尽力了,不过是意味着机会多一点而已,要相信自己的运气,平常心对待胜负吧。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
家园 做父母不容易

懒厨兄好像也功德圆满了吧,没事也说说你们的经历

家园 你们已经北美了

这北墨的名头不能和我们扶栏的抢😂

家园 我还早着呢

才8年级,路漫漫兮。。。。。

就一个女儿,估计得等到她嫁出去才算圆满了😅😅😅

家园 行吧

那我们这嘎达就改名(不是,是”正名“)为”墨北哥“。你墨是唯一的世界中心------这个灵引全人类的地位,除了参加乌镇大会的18国,其他地表人口都只好乖乖认的。

如果算总账,能够跟领导挨得这么近,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

家园 美得你,不用带孙呀?
家园 老婆已经铁了心说不带

我说可以帮忙做饭,

我的理论是,小孩嘛,必须父母自己带才容易培养感情。

家园 偷偷跟你说:当妈的女人的话听听就好

届时你夫人动嘴,你动手。

我认识个首富,说不他儿女跟你在澳洲有过交往,对越自卫回来的,牛皮哄哄的一个人。还不是老婆指挥下,背一个,抱两个。你可能更厉害,背上一个,肚皮坐一个,两手各抱一个。😂

家园 看来我现在得积极健身了

不然到时抱不动啊!😅😅😅

撵娃
家园 有趣。
家园 老兄真是个妙人,那评论真是精彩。

这段在家养伤,你的文章系列又捋出来看,拍案叫绝!耐看!

拜谢!

撵娃
家园 撵娃? 时下的流行叫法不是叫“鸡娃”么

妥妥的海外尤其北美华人日常风貌,写的生动。 拼爹不是不想拼,是没有的可拼,第一代移民与子女怎么去拼爹。 慢慢的华人移民中几代之后出现阶层分化了,如果还有人关心海外华人的也许会发现有没有拼爹的现象。

不过现在全球的最大挑战是“谢谢,我是最后一代”的口号,窃以为目前跨代去考虑的话,鸡娃不如生一堆娃,先把量搞上去再琢磨学而优则士的问题。如果输在子宫上,其他真的都是白忙了。 这几年遇到好多华人夫妻跟我抱怨这个问题,第一代攒下无数家私,结果后代人丁不旺,甚至婚嫁没谱,完全提不上枝繁叶茂,三代之内已经可以看到头了,都在担心最后遗产被充公给社会做贡献,或者就是给其他能生能养的做贡献。

以利益导向自豪的一代人竟然在奋斗了大半生之后才看到这一天,也是让人感叹。都互联网时代了,逻辑链多推两层就那么难么。各种学位头衔挂满的智商爆棚结果输给了没什么教育的欠发达国家非移,区别无非是一个只看一代,另一个看的是三代甚至四五代。亡羊补牢,华人应该努力在下一代身上重提生养问题,不要再关注鸡娃宝典了。往深里说,这也是一个大内卷文明遇到扩张文明,别管是子宫还是枪炮扩张,到了一个需要换位思考的时刻。

通宝推:孟词宗,
家园 还是离娃千里

继续写还是离娃千里,所以一直没写下去。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娃都走了,还是一天到晚瞎忙;大概原来对付娃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现在再加两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孟词宗河友在另外一个帖子里的交流。

北墨教育和华裔的选择

其实基本上是重复我以前的话,就是北墨的华裔们和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一样,也是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各自的姿态努力地活着。而中文网络上,有些人把一些特例泛化、甚致捕风捉影地发明一些故事,或者为了创造素材来帮助自己成为点击率小能手,或者为了树一个尺寸和自己认知能力相符合的人工靶子帮助自己做战略批判家。

在北墨,华人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这里资本和种族是决定社会阶级结构的、一主一辅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从资本这个维度,华裔的主体并不处于统治阶级的地位;从种族这个维度,在统治阶级里华裔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这几年,从老床到板凳,祭出战争即和平、也就是外部战争即内部和平这个1984大法,天朝是文宣的矛头所指,对华裔来说也把这个挑战的时间点提前了。历史从来没什么捷径,华裔作为一个族群,路径和天朝复兴其实是同质的,“方向简明而路途艰辛,愚公移山,把自己的事做好”。

首先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积累资本,同时从低到高一步步地突破竹顶。这在近年的高等教育升学这个领域内其实也有反映,就是你有经济实力以后,V1和V2这两个档次的学校一方面对华裔越来越开放了,另一方面华裔也有足够的经济冗余能力来利用这个机会。这些积累和突破,并非像网络世界里那些媚俗宣传以及商业教学机构的无底线推销,不是只重视高等教育升学这一个环节就可以实现的

突破竹顶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在上层建筑中地位的提高。同时,有兴趣有能力的人,也去积极参加各个社区范围内所谓草根政治活动。艰苦的环境对于脚踏实地去克服困难的人也是机会。有一段时间,北墨高校录取为了压制学习能力强的华裔,说我们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所谓领导能力和社区贡献。虽然这个借口很快演化成更不透明的说辞,但客观上也激发了认知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华裔发掘出这方面的能力,被激发的人群既包括学生也包括家长。

绝大部分人不会像我这样把这些东西写下来、作为一个练习中文的机会,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会根据自己的环境和能力,选择一个尽可能长期的路径。尤其应该强调的是,北墨华裔也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还用我以前的那个图,大多数华裔并不处在那个蓝色阴影部分的右上端,所谓顶尖名校、所谓上流社会理所当然地不在他们的首要目标之内。

点看全图

我认为以上这两条是根本的道路,但也还有很多搭车的方法可以考虑。比如说选择一个党派加以支持,比如说孟兄帖子里提到的跟着某一派就某一个具体问题打官司。这个所谓歧视纠正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我认为对华裔不是一个核心问题,但各人可以有各人的路子。只要不是把自己的未来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都可以试试。

再说一个小细节吧,就是讨论里提到的PSAT,就我所知道的,传统上这个PSAT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在高中生里筛选一个所谓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我记得是根据你的分数给你一个百分位,所谓semi-finalist是完全看分数,finalist也会综合考虑;在现下北墨这个升学制度下,不觉得起什么决定性作用,拿到finalist或者semi-finalist,可能会有一些象征性的奖学金。还有包括小爱富同学说的多元微积分,可能在北美有啥特殊作用。在北墨高中生一般不会学到,并不是因为有多难、有多大意义,基本上是课程进度安排的传统。但你一定想去学,其实也不难。然而,学过了既不会对你长远的真实能力有什么本质影响,在现下北墨这个升学制度下也不觉得能起什么决定性作用。

草草收兵吧,需要做营销的还是要做营销,需要发泄的还是要去发泄,需要吹牛的还是要去吹牛。愿意做实事的人,也都在做。我也只是想不让自己的中文退化得太厉害。

通宝推:唐家山,rentg,
撵娃
家园 教育在起点和中间过程上的不平等是被终点上的不平等所决定的

这是看到一刻馆皆様河友的文章,深有同感,在这里做个标记。

澳洲这个事情没法这么简单地比较

教育在起点和中间过程上的不平等是被教育在终点上的不平等所决定的,如果终点不平等、也就是人们在参与社会分配的时候不平等,那么教育资源的分配必然也是不平等的。从个体的角度看,熬粥这样的社会教育似乎没有问题,其实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分配体系中澳洲占了有利的位置;而国人还往加澳这样的地方去受教育,其实并不是因为教育本身有多好,而是通过在熬粥受教育来从它的分配地位上得益。

当然我这都是咬文嚼字,作为一个个人,我就说我在熬粥受教育所以生活水平高了,那我就是认为熬粥教育水平高体制优越,那我也没什么好劝的。米加等国也是同样的说辞。

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当你在世界经济分配体系里还没有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底层的生活还需要大幅改善,中上层的捷径还是做带路党的时候,你的教育大概就不能简单地交给资本逐利的本能,或者传说中的市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