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腐国开店笔记(0)——前言 -- 素问
时间久了,有家人的感觉。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几十年如一日的固定工作,不能离开一天,没有旅游,没有出远门,几乎与外地脱节。
几十年前在伦敦一家酒店(LONDON TOEER 北侧桥头那家,很有名),有个老人专职为客人拉门,已经80多岁了。我好奇地问他这份工作干了多少年了,人家说已经60多年了。
喜欢吃可以浇各种汁,酸甜口比较多
古老味最多
左宗鸡应该也是这个口味
宫保鸡球,宫保虾球
其实就是鸡肾(即鸡胗,鸡肫)或者鸭肾切花刀,炒熟卷起来就成了球状。
爽脆,口感一流,干湿皆宜。
没有静下心来研究刀法,自己还做不出那种样子和味道,马克一下。
还在开店以前,LD打零工的时候,结识了一位饭面师傅——老赵。
老赵是辽宁人,原来在一家国营工厂当工人,90年代末大下岗,东北是重灾区,他也失去了工作。十多年前,办旅游签证来到了英伦三岛,然后就黑下来在外卖店打工,辗转各处,后来在本镇的一家店安顿下来。
这家外卖店的老板两口子的老家是福建某海岛,当地人以各种方法来到欧美,多从事外卖行业。若干年前,碰到英国大赦,获得了身份,便开了店。其实,老赵也碰上了这次大赦,但语言不好,又嫌麻烦,居然就白白错过了机会。
这家店生意很好,厨房里似乎总有干不完的活儿,特别是周五、周六,但老赵总是闷闷地干着,从不挑三拣四。老赵不爱说话,闲下来,顶多就是刷刷手机,抽抽烟。因为LD算是北方人,偶尔能陪他说上会儿话,时常帮他往国内汇钱。一般而言,外卖店里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伙计,大多都有赌博的恶习。但是,老赵却是个例外,每次发了工资,除了留下一点儿零用,老赵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汇回家。
一次,我去接LD,在小路上碰见老赵。他似乎微微有些醉意,和另一位东北汉子,勾肩搭背,一路蹒跚着走过来,很高兴的样子。和我打了个招呼,说是来了老乡,正好放假,喝了几盅。
后来,LD自己开了店,但和老赵依旧保持着联系。偶尔,老赵休息,而店里有人休假的时候,他还跑来帮一天工。
2020年初的时候,老赵托LD给他买机票,说是想回国,但又有些犹豫。一问,原来是他的老父亲病重,十多年没见儿子了,想见他一面。但同时,他家的LD觉得没那个必要,还不如多挣几年钱再说。他很想家,想自己的父亲、老婆和孩子,可也知道,回去以后,又靠什么生计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LD劝他还是回国,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最好不要留下什么遗憾。至于生计问题,“老天爷饿不死瞎家巧”。老赵终于下定了决心。
走的那天,我们俩口子开车送他去了机场,一直送到海关口。
“走了!”,老赵和我们挥挥手,年近五旬的汉子,那一刹那,居然满眼是泪。我的喉头也有些哽咽,“一路保重!”。
回国之后,老赵的老父亲的病很快就有好转,一个多月后,居然出院了。幸运的是,他也躲过了那个持续至今的大瘟疫,否则更是有家难回。
慢慢的,联系少了,也不知他现在的情况,只希望一切都好。
宝推。
我们不要忘记:
在“海华”的群体里,不光是新老“留学生”们;还包括那些华侨“先驱”们;也包括老刘这些为了亲人们,而艰难“拼搏”的许多同胞们……。
如在眼前。
规模跟你说的差不多。去吃晚饭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老板的一双儿女在写作业。一有客人,女娃就跑过来帮忙。
这种不屈服又温暖的故事,写的真好。花宝。
顺口问一句,正常年景在国外黑了几年的人,如果想回国了,是不是也没有什么障碍?
每次去中餐馆我都把fortune cookie给掰碎吃完
我常去这个餐厅的老板娘知道我这个爱好,每次去吃饭都给我发一把签语饼
回国后再也吃不到了,还蛮怀念的😅
这些点点滴滴,特别有意思!给多少年以后看过来的自己,留个记号!
😂
😅
这玩意确实不健康,可我就是喜欢这个口感
我喜欢的还有披萨的饼边,以前老爱去吃3.99的cici’s pizza自助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老二像妈妈,胃口极强大,吃多少从来没有过烧心症状。
小妹儿像我小时候,喝风喇烟儿(王小波语😅),从来不好好吃饭,上桌儿就说话,聊闲吧儿的。结果,一收饭桌,就她才吃了两口。。。
她也好,从来也没烧心 - 因为,从来就没吃多过。。。
备注:我小时候挑食,但胃口不灵 (应该也属于“人菜瘾大” 之流),遇到好吃的狂吃,然后就会积食,发烧,打针,最后吃个“山楂罐头” 为结尾。。。
这次回国,特意尝了不同的口味/品牌的山楂罐头,过了瘾。
(我在家里后院也种了山楂,第四年了,开始结果了)
上面的事儿,可以将来开个话题,跟大家分享,也给自己留着,:)
谢谢老哥的回复,一唱一和的很有意思!
😁
说到王小波,我是他的拥趸,他生前一直盯着“三联生活周刊” 他的栏目看,后来他的四卷书也都买了精装,带到美国。
这次回国隔离期间,认真的听了他当年的恩师:许倬云教授的五百年大历史讲座(现在还在逐渐更新中...) 特别有收获,有感慨。如果老兄还没看,强烈推荐。
并希望观后可以交流探讨。
真是有缘,谢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