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医院旧事 -- 飞来飞去鱼

共:💬57 🌺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只想知道你想说什么.如果论坛规定不可以讲中文之外的

语言,那你就是占理.否则你可管得忑宽了.

其他版块里还有人写日文,你怎么不去管管?

家园 作为一个华人我输入西西河网址还不得不用英语呢.
家园 哦是这个问题呀

第一,当时是我和飞来飞去鱼,我们之间的两人之间的聊天。

和兄台你好象没有关系吧?

第二,另外你把我想像的太伟大了,我怎么能去管别人哪。我只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别忘记自己是个华人,尽量说华语,我可不想以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让历史重演,(我所说的历史,是说前两年,在中国开了一个学术会,五百多名学者,在中国的土地 ,全都用英语说话,注意他们不是不会说中文,而是不说。只有一位学者,坚持用中文做的报告,当时他好象是这么说的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还非要说英语,在说这个报告也不是非要说英语不可。)所以我只是劝了飞来飞去鱼几句话。想不到兄台竟然这么大的反应。

兄台要是觉的我做的不对,大可指出来。大不了以后我不做就是了。

家园 【原创】鱼兄,接着写好吗?
家园 有些事情可真是难解释, 我这里也有几个故事

一.二姨的困惑

解放前, 我外公不愿意为腐败的政权服务, 干脆给自己下了岗. 书呆子自己倒是保住了清白,家里却立刻陷入财政困境. 外婆陆续变卖一些家当换些粮食.我的舅舅姨妈们则不得不离开家到很远的一个县城去上一所免学费还提供简单食宿的中学.食物无非是玉米之类的粗糙杂粮,还少得填不饱肚子. 宿舍就是一间屋子一张土炕, 孩子们打通铺一个挨一个睡, 夜里想翻身都难.但是"免费"是个不可抗拒的字眼, 他们互相鼓励着坚持了下来.

春暖花开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县城附近的山上踏青,没有什么异常. 晚上回来之后, 二姨住的宿舍就出了事儿. 那间屋里住的都是和她同龄的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其中一个就寝之后突然发起烧来, 开始不断地说胡话.

发烧说胡话原本不是特别古怪的事情, 但可怕的是这个女孩子嘴里发出的完全是一个成年男子的声音.这个声音非常清晰地述说自己是这女孩子的亲叔叔,出门在外跑生意客死在此, 被家人赶来匆忙下葬在城外山上, 这并非他本愿, 他很想念父母家人, 希望有人能带他回家.今日见到侄女, 感到很亲切, 云云.

已经心惊胆战的女孩子们闻听此言尖声惊叫四散奔逃.二姨本能地跑到大女孩子们的宿舍找自己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大姨.她真是找对人了.我的大姨不但出奇美丽,性格也是极为豪爽的. 她二话不说,抄起一把纳鞋底的锥子就带着几个同学进了二姨的宿舍.发烧的小女孩孤零零躺在炕上, 仍不断地说着胡话. 大姨让几个同学按住女孩子的手脚, 自己跳上炕, 一边在女孩子头顶上挥舞着锥子,一边大骂:"没用的东西, 吓唬人算什么本事, 快滚蛋, 再来我就扎你." 二姨跟她们跑回来之后就一直躲在门边发抖, 又忍不住好奇要从手指缝里偷看. 令她惊奇的是发烧的女孩子果真很快停止了胡话, 安安稳稳地睡过去了.等她第二天烧退之后醒来,大家问起,她却一点儿也不记得头一天发生的那些事情.但她的确知道自己有个叔叔几年前死在这一带.

讲这个故事给我的时候, 二姨已经从北京某著名医院书记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她早就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了, 但她一直为这个事情感到困惑:那声音不是很容易模仿出来的.而且她也看不出来那个同学有什么必要去装神弄鬼,她当时又的确发着高烧. 而我大姨和二姨父(他当年也在那个学校)的解释则是:那不过是那个女孩子受了一种心理暗示.

我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也不信鬼神, 同意这种解释.

二.猫王的经历

这里说的猫王可不是什么歌星,而是我的一个朋友.之所以被我起了这么个外号,而且在朋友圈里得到公认,也是有一段有趣故事的.

现在要讲的故事是我从他那里听来的.我相信他的人品,也相信他故事的真实性.

猫王出生在南方沿海某地的一个乡村,六岁进了本村的小学.他说,那校舍其实就是一个黑暗破旧的废弃磨坊.有那么一天, 上课的时候他盯着房梁发呆, 连老师走到他桌前都没有察觉. 直到老师的书啪地一声敲在他脑袋上他才回过神儿来. 老师厉声批评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他耷拉着脑袋接受批评.如果不是老师愤愤地责问他到底在看什么, 也许这件小事不会在任何人脑中留下印迹. 可他不懂责问是不需要答案的. 他很认真地回答:"我看到有个白色的小人儿,挂在一根绳子上在那里荡秋千."说完还指了指那根房梁.老师顿时勃然变色, 手里的书差点掉在地上.那节课也就匆匆结束了. 老师出去不久, 猫王的妈妈惊慌失措地跑进来把他抱回了家. 此后几天, 他没能去上学, 而是被禁闭在家里, 妈妈忧心忡忡的面孔总在他面前晃, 还不时伸手来摸摸他的额头.其他大人们对他也是小心翼翼. 他说家里大概还搞了些驱邪的活动, 在他脑海中留下很多混乱印象.

事后很久他才知道, 在磨坊还是磨坊的时候, 就在他那天盯着的那根梁上曾经吊死过一个人, 穿的正是白衣. 那时候他还没出生呢.

我的解释是他可能曾经无意中听大人们提起过这件事情,发呆的时候产生了幻觉.另外,儿童的想象力发达,盯着房梁看蜘蛛结网也能想象成是小人儿荡秋千.被老师一喝,就把自己想象中的事当作看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家园 第一个故事心理暗示的解释很牵强

谁能给她心理暗示呢?她叔叔都死了好几年了,她不说,同学们当中谁知道?恐怕她自己都不记得了吧,更何况发烧不是装的,说胡话更非自己所能控制,还要做出成年男人的嗓音 -- 就算最高明的催眠大师能做到么?恐怕未必...

要说巫婆神汉装神弄鬼好解释,可这样单纯的小姑娘又没什么动机,无缘无故受的哪门子“暗示”呢...

家园 几天没来,居然出了小论战

语言这东西,不过是个手段,只要益于交流,我倒是觉得中文外语两无不可。在哪里说哪里话,也是为了更有利于交流,避免误解。我们在国外说英文,那是因为他们也听不懂中文,回了国,自然要用最顺畅的语言。

但是,交流手段的选用,与环境和条件有关,与尊重他人和自尊有关,惟独不应与民族倾向扯上关系。所以妥协要我说中文,我就说中文,这和我是不是华人没有关系,而是我知道中文是我们最容易交流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强国大国不用学外语,大家巴巴要和他交流,就要说他听的懂的话,自己的语言手段只好先搁着。日本以前抖的厉害的时候,日语也差点大为普及,如今中国慢慢也抖起来了,大家也开始学中文了。欧洲人外语会的多,那是他们没办法,周围小国一大堆,抬腿就进了人家家里,不说人家的话没法交流啊。北京人傻牛,不说方言,拿方言演小品,其他省份的就要会说好几种语言。鱼会的方言不多,也就五六种,转换起来也还利落,但是鱼组里的一个印度人说,他们每个人要会起码三四种语言,mother tone, 省里的tone,state tone和national tone,最要命的是语言结构完全不同,不象咱们的方言,不懂还能猜,他们那生生就是三四门外语。可那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手段,只要能双方能听懂,你拿月球tone说话都可以。

可是原来是大国强国的,自己怀里本来厚厚的文化底子,语言也是骄傲,如今居然要学别人说话。自己的骄傲搁着久了,容易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走到哪里都要说世界第一牛国的语言,显得自己吃的是面包不是馒头,和三十年代的油光头发漆皮鞋一样的心理。妥协所说的学术会,如果是理工农医,可以理解,起源是人家那里,咱们的翻译又都字词古怪,拼了命也再出不了一个魂断蓝桥,所以用人家的语言倒是最好交流,这是为什么有些欧美的医科要开拉丁文;但如果是文史哲的会议,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倒是大可不必,用中文还是最顺畅的。所以妥协兄也不用太过愤怒,先看看人家选择英语的理由,再行批判。

另一种极端,就是固守城池,艰辞不出。咱们八十年代刚开放那会,外面世界满精彩,看看自己折腾完的家底,企足引领的向往现代化,多是第一种极端。如今发展到一定程度,回过头来要敝帚自珍,何况是文化起源的积淀,再加上青年一愤怒,加足马力就开到了这第二种极端。好象当年排着大队去吃肯得鸡,如今偏回头要吃土鸡,讲究炖的火候韵味,但是快餐大行其道,土鸡就成了保护食谱。语言保护,文化关怀,要是沦落到土鸡的地步,也是一种悲哀。鱼看重病的人虽多,但只是临终才有个关怀一词,鱼想,倒不是早不关怀最后才来秀一下人道,而是只有临终时这东西突然显得太过稀缺,不管以前有没有关怀,最后还是要恶补一下。文化底蕴深厚又被美国压的要保护自己语言的,最多还是中国和法国,但是中国人崇尚中庸,这个极端也没有法国人走的彻底。

也有第三条路,不中不西,不新不旧,不上纲上线,不抬眼翘下巴,踏踏实实作事情,哪个好用用哪个。学贯中西所谓大家者,多为此类。

关键词(Tags): #语言乃手段
家园 有趣啊

第一个故事很常见,鱼在临床上也遇到过,二话不说就给转精神科了。一般解释是一种癔病,角色置换,现代心理学上有涉及。我心理学考的不好,就不露丑了。

不过人敬鬼神并非坏事,解释不清的事情,是需要有人凭着好奇心科学客观的去研究。发现真相比妄自猜测要有趣的多。

家园 很专业

我想这女孩当初肯定是听家里人说起过叔叔的事情. 没准还有婶婶或叔叔的子女私下跟他抱怨过家里没有把叔叔带回家乡下葬.她上山踏青原本就心存些许恐惧 又吹了冷风发烧,就.....

我大姨天不怕地不怕上来一通折腾, 还算是对了症的心理治疗呢.

家园 我都不知那东西在哪,从来没去过

我想弃坑了,这么多人知道我的老底,会被追打的。

家园 谢谢,我在想辙呢

这么多人知道我老底了,怕怕的很,有点想弃坑了。

加上我在别的地方写的文被人转后乱改,很是郁闷,没有写文的动力了。

家园 Exactly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