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酒后胡扯说教育 -- 夜如何其
今天喝了不少,汾酒泡人参,掺合着野格,喝了几两。
下酒菜,几个鱿鱼圈,几把南瓜子,一碗面条。
为啥喝呢?
落魄勉强度日,只会在网上胡说八道。今日鬼上门,秋风秋雨,居然也没几个。
饮酒为我家儿子而已。
我家儿子找到实习工作了。
人家最先给他打电话,说愿意把他列为第一人选。
条件是儿子也必须许诺,把人家公司列为第一选择。
儿子当即许诺。
我特别高兴的不是:儿子憋屈几年,终于襟怀得开,获得这么多的机会。
我诚心感谢每一家愿意为我家儿子开门的善人。
我高兴的是,我家儿子能在第一时间当断即断。
知道自己要啥。
高兴之余,又无意识地浏览一些上学信息。回想过去。
我不怕人笑骂,出国对我本人是个错误。
对我家儿子,是绝对正确。
我们太了解这些了。我家儿子在国内,就是被人碾压的命运。
出了国,为他的教育,我们也是提心吊胆到初中结束,高中一年后,才放下心来。
上了大学,我们极其忧虑他在优秀分子集中的环境下,离开我们,能否保持自我。
好在他要求不高,是70分(75分?)万岁,自己主动释放压力。
更没有想到,上了几年后,不仅适应了,还有了点学霸气质(伪学霸)。
真是挺高兴。
但也没啥额外经验可传,成功往往难以复制,失败往往可以避免。
就我们这些年研究追踪,几乎所有的上学捷径都广为人知。
成功往往决定于孩子的性格和运气,和家长和朋友的支持。
智商真没啥区别。
一个爱睡懒觉,也不太努力的小傻瓜,有可能有相当好的前途。
这可能让苦读的人真得很难接受。
胡说八道而已,喝多了。
别给我计较。
一大觉醒过来,才发现胡言乱语。
给参与回帖的各位回宝,多谢。
补充内容是我脑子昏沉,忘了写的某些要点,倒也不是真没经验可传。
第一是,一定要好好写简历,请人修改。
第二是,要加强和同学信息交流,互相帮助,毕竟你申请再多,也只能一个,多赢,别小气。
第三是,成绩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关键课的成绩。
第四是,打工和课余团体活动都是加分项。
最后中国留学生也有很多学习很好的,口语如同本地人。
只不过不能申请政府工作实习。
对本地学生,政府部门的实习,吸引力也不如大公司,毕竟是实习,学习是第一位的。
------
我还是很高兴。从功利角度来讲,孩子越来越接近完全自立,作为父亲的责任和经济供养压力,都大大地放松了。
又想起一条。
如果学习有余力,辅修另外的个人兴趣专业,对申请也有帮助,会显得你学习能力强,时间统筹较好。外国人参加运动队,也大概是这个路子。
这条不太重要,锦上添花,达不到雪中送炭的帮助效果,但是投入时间成本不高,也能多认识点人,大学是难得的自在时间。不喜欢不勉强自己,也没啥。
西方鬼节,中国寒衣节差不了几天,一杯薄酒,正是告慰你们老王家列祖列宗的好时候,顺便你也多喝几杯
这么高兴的大喜事
但如果tg能完成他的规划,15后大概会挺幸福的。我对中国15后的孩子随便找份工作就能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表示谨慎乐观。😁
为王总管贺!
干杯!
改写了,放在下面:
要多加强和河友们的信息交流,互相帮助,毕竟你看到的和明白得再多,也只能一个喝闷酒,自言自语啊。
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了,一是喝酒就不会“上头”了,二是人家也会带些“酒菜”来。大家都赢,都尽欢尽兴,多好啊!
真的,别胆子小! 也别小气!
我本人极喜欢和赞成老本的态度。
当然现实生活中,很难说。
以前看过西西河线下聚会的照片。
我倒:这一个个喝的面红耳赤,贼眉鼠眼的,真的很耽误看帖的心情啊!
我有社交恐惧症,有机会但没有参加过河友聚会。
见过晨枫和他的牛夫人,还有水风,也早就不来了。好像就他们俩。
我们本地老中大概十几年前聚会,听他们酒后吹牛逼,发现两个常驻西西河的,猜出来他们的ID了,不过没好意思说穿。
本来约了老艾 ifuleu喝酒,后来就莫名其妙失联。
实习之后是工作,
工作之后是恋爱,
恋爱之后是结婚,
结婚之后是孕育,
孕育之后是抚养。
一日为父终为父。
革命征途千万里,
大步向前不停息。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很高兴。我就喜欢这种有生活气的帖子。
顺致健康!
。
。
。
——您忠诚的河友、大诗人、段子手(侯爵)121GDI
我也很自闭,小门独院的。
看你的这个就想起一个成语,叫“惨绿少年”。这是唐朝的一个故事,说有潘某人,官宦世家,某个时点上升到了正司副部级。但老妈出于能臣之家,就觉得自己儿子德才都不够,认为这会引祸上身。当然这和河里的一些人思路是不一样的,这些相互拜出来的某某总们,自己见过的小留都是极有钱的、洋文好不好大致都能找到个洋妞而让人羡慕的;但是自己只键盘过、没见过的十九、二十、二十一大这些人即使不是祸国殃民也是无才无德。
回到潘家,大概老妈总是唠叨,小潘就不愿意了,说这是比烂的世界,你儿子不比别人更烂。老妈说那你把你的那些同事叫来吃顿饭,我来看看。结果一看,自己的娃还真不比大多数人更烂;当然也有个别厉害的,这就是这个成语的主角惨绿少年。
所以老王啊,让我们用小潘他妈、也就是刘大婶的话共勉:“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
真把我逗笑了。
以后不再写教育文章了。
人家秀娃秀到三岁,小学三年级,我这秀到大学三年级了。
知足了,不再惹人恨了。
河友心服口服的“知足”了?
我可不知足,因为咱们华人还没有真正地在它乡扬眉吐气呢!
就拿自己来说吧,我这个“老留”,一方面在看着自己的“二代”和“小留”们并驾齐驱;另一方面也期望着自己“三代”,同样与“小留”们的“二代”们,还有那些贵国的精英后裔们一比高下呢。
我是不相信“花园”里能养出个千里马来的,也没见过“花盆”里出现过哪颗万年松来。
也分享个好消息吧:到海外的官孙和财女们的,多是靠“钱”和求人才能进顶级私校混学的; 咱的孙子可是考到了全额六年的奖学金!
本来他父母还不打算让他去呢,(因为后来参加通考时,又也被顶级的精英公校录取了)说是可以不让他“翘尾巴”……。可是我这次是坚持了:一定要让他进去读,应该和公子哥儿们比试比试,这样才真正地叫“能上能下”嘛。
老夫又凡儿赛了。
想了想,再补充一句:
有位大名鼎鼎的CEO,记者问他:“你当老总时,感到最好的时候?”
他这样说:“是我当老总时的 best day 和 worst day”。
这句话一直对自己是个“提醒”,记得牢牢的,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