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长征5B火箭不受控的坠落地球>> -- 方恨少
助推器和第一级芯级一模一样,只是发射时芯级先憋着烧,这样芯级工作时间可以比助推器长些,但显然不能长出太多。。。
就是全部的发动机在地面点火,避免了二级发动机高空点火带来的一系列的风险和困难。
这也是cz5 选择一级半入轨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二十年前立项的时候,这个优点被总师很看重。 那个时候中国除了YF20(cz2 的二级发动机)可以做二级发动机。并没有可选的二级发动机,但是yf20 用的有毒燃料。如果要新研制又没钱。
反正综合考虑就选了CZ5现在这个样子。
没第二级怎么打同步轨道?二级发动机根本不是个事儿,古老的YF-75只要简单增加二次启动能力就能堪用,新研制YF-75D主要目的是想学习一下膨胀循环。
芯一级的YF-77氢氧机其实也没必要研制,直接用助推器的YF-100煤油机就行,从长五立项之初到现在的921火箭,全煤油版一直呼声不断,而且事实证明YF-77的问题最大最多,研制过程中就多次试车失败,投入使用后又因为YF-77导致发射失败,要是仅仅为了可靠就不应该用它。之所以要坚决要研制YF-77就是不想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上瘸腿。
YF-100也是第一次搞煤油发动机,第一次搞补燃发动机。
胖五研制的过程不光是要造出个大型火箭来,而是带动技术水平全面的提升。有了膨胀循环的中型上面级发动机YF-75D,中等推力的氢氧机YF-77,中等推力的补燃煤油机YF-100,就为未来的登月三神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大型膨胀循环上面级发动机,大型补燃氢氧机,大型补燃煤油机。虽然长五没有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但对于固发,是靠新一代蛋蛋牵引的。
欧日现在就在煤油机上瘸腿,新一代火箭只能继续用昂贵的氢氧机。日本的H3就没啥订单,阿丽亚娜六号也长期饱受订单不足之苦,陷入成本高订单少,订单少导致成本更高的恶性循环。直到几个月前阿丽亚娜六号才拿到大批亚马逊版星链的意向发射订单。可是亚马逊版的星链显然发射成本跟SpaceX没法比,纯粹就是贝佐斯跟马斯克赌气烧钱的项目(老贝砸钱搞火箭也是十几年了,自家火箭仍然不堪大用,可见老马的确不简单),如今亚马逊对明年经营情况的展望很不妙,紧缩裁员省钱中,亚马逊版的星链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个问号,阿丽亚娜六号的那些订单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美梦。
现在看, 液氧甲烷发动机,配合无助推器一级返回复用,已经是明确的近期航天发射最优一级选择。
考虑到在轨加注的需求,液氧甲烷也好于液氧液氢,液氢难以在轨储存,因此用于行星探索也是好于液氧液氢。
cz5 可以说是出生就落后了,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不能怪当事人。但是确实是走错了路线。
包括CZ9 估计已经无法立项了。
921 火箭用7发YF100 尝试回收算是一个好的尝试,不过是否立项也不确定。
cz5 确实有高轨道发射构型,但是并不是加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二级,而是加了个 “远征上面级”,这东西是个7吨级的发动机用的是 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 的可储存燃料。 和用液氧煤油或液氧液氢的二级是两回事
CZ5 基本型就是一个一级半入轨的LEO 专用。
CZ5B 加一个远征上面级,发射高轨道卫星
CZ5在家族里面也设计了带真正的2级的 CZ5C 构型,不过现在还没首射。YF75D 还在绘图板或保密阶段。
现在看,中小规模的液体助推器太贵,而且也很难回收,在猎鹰9的一级回收成熟后必然淘汰。
固体发动机这个,其实民用的固体发动机和军用的已经是两个技术路线了。
民用固体发动机用钢制外壳,PBAN 燃料
军用的已经用碳复合纤维外壳 HTPB高能燃料,
已经不能和军用的分摊成本了。 在一级回收的情况下,固体也没啥搞头了。
从复用角度考虑,液氧煤油也可,但是不如液氧甲烷。中国也有团队在搞70吨级的液氧甲烷了。液氧煤油这条路线也就是苟延残喘而已。是不是高压补燃都不重要了。
未来是属于全流量补燃的猛禽发动机, 现在已经是猛禽2了。
YF75 那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氢氧3级已经放弃了。主要原因推力低,重型卫星略显尴尬,双发并联又不划算,没有二次点火能力,而且液氢燃料,十几个小时后再点火也没人做到过。 综合看不如上远征上面级。
液氢液氧的上面级美国有RL10 半人马,阿波罗时代的产品,相当强悍, 这次SLS发射用的就是 RL10当二级用。真是猛的很。不过RL10 也没有做过十几个小时后的二次点火。可能是液氢的保存比较困难。
液氢实在是太极端了,难以保存,难以操作,你看美国这次的SLS折腾了多少次。现在不追求极端性能的话, 液氧甲烷就是最好合适的。
比如直送GEO轨道重型卫星, 是需要在轨道上滑行十几个小时后再二次点火的。这事情除了猎鹰9的二级能做到,其他国家都是各种可储存燃料的上面级来干的。
所以猎鹰9的水平真的是相当可以。
远征上面级相当于第三级,长五首发时就是第二级YF75D发动机提前7秒关机,靠远征上面级延长工作时间给补回来了,结果上面级没有燃料去坟墓轨道了。
长五的YF75D连地月和地火轨道都打了,都是半小时后二次启动。进一步改进的型号YF75E今年夏天首次试车,将用作载人登月第三级。
固体燃料火箭可以做到快速发射,战时尤为有用,不可能淘汰的。
SpaceX毕竟财力有限,目标有限,在技术选择上是只要最漂亮的那个,而一流航天大国,是我全要,再有所侧重。
登火猴年马月的事儿呢。登月已经箭在弦上,时间表已经公布了,2028年建成月球无人科研站,2030年送人过去,主力921火箭第三级氢氧发动机YF75E今年夏天已经试车成功。拜托您先搞清楚最新发展再评论。。。
至于说长五脱离了时代,长五毕竟已经出来六七年了,新一代火箭仍在玩固体助推器加氢氧芯级的欧日和NASA SLS是不是应该立刻马上找根绳吊死。。。
经典力学,初中内容。
初中数学上过兴趣班的应该会算微积分,至少知道个概念。
你这说法感觉有点那啥了。
还有人大言不惭地问我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初中不分文理的。
19年遥三才真正搞利索。
921作为载人火箭,第一次搞CBC构型,第一次搞多发并联,还要直接上全箭全共底贮箱,技术跨度还是很大的,看起来也就箭径和发动机有继承。现在快2023年了还没立项,以中国航天的保守风格,2030年就要靠921送人上月球我个人打个大大的问号……
珠海航展最新模型,光杆10.6米箭径,注意格栅翼。
当然发动机目前来看应该还是一级煤油二三级氢氧,但一年前长九还是煤油助推大饼,谁知道一年后会不会彻底变成鳖版星舰呢。但话说回来,那样的话三神器中的YF-130和YF-90就失去装机对象了,还要全新再搞全流量甲烷机。YF-130和YF-90最近整机热试车都成功了,就这么扔了真挺可惜的……
载人登月用的是长5,两次发射,在轨组装。每次发射27吨,两次共54吨。当年阿波罗登月是45吨,因此54吨是能满足要求的。
发动机搞定了别的不算难,当年用现成发动机堆出来的长二捆研制只花了一年半,这可是第一次研制捆绑火箭。921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现成的,第二级第三级发动机都是把已有发动机换个大喷管,不涉及动力部分,看起来并不难。。。
反倒是SLS第一级发动机至今还没影呢,先用18台航天飞机的旧发动机凑合,一枚火箭用四台,只能打四次,以后能不能复产发动机要看NASA的考古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