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真心,虚心请教软件人士,这些看似反智的变化背后有什么原因 -- dfindy
生活娱乐可以模糊一点,
但是生产力必须精确
我们工作单位买旧仪器时,带来的2 手货。
有专人看着,最初只有我们小领导和我会用,我们小地方,拷游戏都找不到地方。
我不是专业的,不过那时候用电脑,以实用为主。
我们是用CCED做办公软件的,自己用FOXBASE(??)编写最简单的自用程序,水平低,纯粹对着书本,敲代码,也不知道啥意思,错了也不知道哪里错了,但是编就是为了用,能跑就行,反而挺高效的。
咱们讨论,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企鹅和北极熊聊天。
你以为我是个专家,其实我是个棒槌。
一个开源的本地私人大纲类note,我没用过,是多平台的,可能对你有用。
obsidian, notion这类企业开发的收费笔记软件好像也能实现类似功能
我用的是trilium, 个人开源项目, 比较简陋, 但恰好能满足我的要求: 表面上是普通的树状目录结构, 把任何文件拖进去就是一个笔记页, 一个笔记页copy paste到其他目录里就自动生成一个clone.
跟收费的商业软件比, 主要是没有任何多人合作功能, 我也用不上这个, 协助还是靠老套的email和tm收发文档. 还有就是只有windows/linux/网页端, 没有移动app, 也没有中央服务器做多端同步, 只能自建服务器同步. 不过这对我来说也是好事, 在家用NAS上建一个server, 不是太大的文件都可以往里仍, 基本没有容量和上传网速限制, 也不用担心数据泄露或者服务运营商跑路, 手机上可以用浏览器看, 编辑就不用想了.
不是专业,就谈谈我儿子那一代人是如何用电脑的。
老师在网页上留作业,作业就是一个链接。点开链接之后是一个Google Doc文件,有些可以直接在上面写,有些打印下来用笔写好,照相再传回去。 老师在上面批改,打分。
有些需要小组做报告的,用google的一个类似ppt的软件,大家在线做,小组成员一起改。
他的个人电脑用了几年,上面及其干净,没建几个文件夹。
他们那一代长大了,可能对文件的观念和我们这一代就完全不同。云存储才是自然的,文件夹不是必要的。本地存储当作一种冗余,保险的手段。
当然,一旦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数据管理,传统的树状结构在我看来是不可取代的。查找,转移,删除,乃至赋予不同权限,都是无可取代的。 很多工程项目如何管理生成的数据都是要写到合同里面的。
Youtube已经撤回了半步,它的视频时间标记还是用几小时几天前的格式,但是,当你点击那一区域的右下角“show more”更多信息,它的时间格式马上变为标准年月日格式。
看来,认为新时间标记格式反智的不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