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2015年-2021年全国流感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 -- 唐家山
直观理解,疫情来了,居家隔离,避孕套消费量应该大幅增加,然而恰恰相反,销量大幅下降。
猜测的原因:很多避孕套的消费,都不是在家里。疫情导致的封控,导致家庭在的消费被抑制了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华医学杂志》发的一篇论文里给出了两个数据:
我国每年流感超额就诊人数约为300万,超额死亡人数约为9万。病亡率为千分之30!
这个数据有点吓人,是我哪里理解错了吗?
还是分母不对
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数据:2019年发病人数3538213例,但是死亡只有269人。两者肯定有一个是错的。
发表在《柳叶刀》子刊上的一篇文章(Influenza-associated excess respiratory mortality in China, 2010-1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主要结论是:
我们估计在所研究的5年内(2010-2015),中国每年平均发生 88100 (95% CI 84200–92000) 例流感相关的呼吸道超额死亡,对应于 8·2% (95% CI 7·9-8· 6) 呼吸系统死亡。
通讯作者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数据应该由国家疾控中心的几个参与单位提供,合作者还包括香港的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的人员。
这篇文章给出的流感死亡估计,和我引用美国CDC数据按照中美人口比例估算的8-15万人差不多。
用每年平均近9万流感死亡做参照,可以看到过去两年多中国新冠疫情防控的巨大成就是空前的;也给准备开放及开放后的管控程度提供了一个参照标准,就是开放后产生类似于流感死亡规模的新冠死亡,是否可以被接受?
所谓流感相关的呼吸道超额死亡就是流感死亡的间接估计,另一篇欧洲的论文有一些解释,原文是: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methods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One important distinguishing factor is the use all-cause mortality compared with selecte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data. All-cause mortality data are, by definition, multicausal, and it is only possible to associate excess mortality to a specific underlying cause (e.g., influenza) by assessing the correlation over time with specific indicators of that specific cause. Because of this multicausality, all-cause excess mortality may overestimate the true number of deaths associated with one cause. However, during winter seasons in temperate zones, increases in all-cause mortality are often observed, and the circulation of influenza has been historically shown to be the main seasonal driver of this excess mortality, although other factors (such as extreme temperatures and other respiratory viruses) may contribute as well. Furthermore, all-cause mortality data are readily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with a short delay and can be used for weekly monitoring to inform timely risk assessments of a wide range of threats.
谷歌机器翻译: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用于估计流感相关死亡率。一个重要的区别因素是使用全因死亡率与选定的特定原因死亡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定义,全因死亡率数据是多因的,只有通过评估特定原因的特定指标随时间的相关性,才能将超额死亡率与特定的根本原因(例如流感)联系起来。由于这种多重因果关系,全因超额死亡率可能会高估与一个原因相关的真实死亡人数。然而,在温带地区的冬季,经常会观察到全因死亡率的增加,而流感的传播历来被证明是导致死亡率过高的主要季节性驱动因素,尽管其他因素(如极端温度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病毒也可能有所贡献。此外,在许多国家,全因死亡率数据很容易获得,而且延迟时间很短,可用于每周监测,以便及时评估各种威胁的风险。
对付甲、乙型流感有明显疗效。
当然仍然可以说是大号流感
不考虑后遗症的因素,算成大号流感没多大问题。我担心的是数量级的差异。
之前的2009年H1N1重新出现和2018年都是较大规模爆发的年份,当时流感死亡“多二至三倍或更多”都是正常的。也是我依据美国CDC流感死亡数据,粗略估计中国流感死亡在8-15万之间,实际上是有保留的,估计中国2018年流感季死亡可能接近30万。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观点。
我读文章时还感觉作者是有意避开这两个事件。
这个文章的发表,说明中国160多个流感监控点的数据是可以估计流感死亡的,当然数据不仅仅局限在这5年。
新冠疫情管控开放后,必然会出现的大规模新冠相关死亡急剧增加。流感死亡数据的类比,可以在社会心理上减轻压力,或者说中国可以接受平均每年近9万的流感相关死亡,类似规模的新冠相关死亡也是可以对应的,不会出现大面积失控的局面。
奥秘可戎对医疗系统(重症系统)的冲击分开来对比分析。现在奥秘可戎重症的救治方案与前两个有巨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