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宝钢这个企业是成功的,但代表的战略是错误的。 -- 乾道学派
宝钢代表的战略是靠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换回装备来实现现代化。
宝钢一期的无缝管轧机,技术上有问题,不是国外技术水平一定高。
高炉、转炉、初轧机,国内也不是不能造,为何非得进口?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是是首钢新二号高炉,第一座采用计算机进行多系统控制的现代化高炉是首钢新三号号高炉。宝钢一号高炉在现代化程度上与首钢新三号高炉并无本质差异,宝钢一号高炉与首钢新三号高炉相比,主要也就容量大,宝钢一号高炉容积是4063立方米,首钢新三号高炉是1036立方米,但国内也不是不能造更大的高炉,鞍钢7号高炉容积即为2580立方米。
宝钢进口的转炉吨位为300吨,国内最大的为180吨,相差也不是很大。
二期的板轧机,国内也造过类似的。集中力量攻关,就不能自己造出质量更好的,把汽车覆盖板攻下来?养那么多科技人员是干啥用的?
宝钢进口设备最大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中国也不缺那么点人,最缺的是资金。一个宝钢的基本建设投资,超过一五全国工业投资之和,也就形成了600多万吨的产能。一个宝钢原计划用汇57亿美元,后来削减了一部分。用汇48亿美元,超过四三方案。靠进口设备来搞现代化,对外汇的需求自然就高了。
进口成套设备,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得不到提高,需要出口的低附加值产品多,是最不划算的,进口技术资料还算可以。
当时的中国,代表钢铁工业正确发展战略的是首钢,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现代化。首钢的高炉喷吹煤粉技术、无料钟炉顶技术还有偿转让给西方发达国家。
宝钢原计划一次性建成600万吨规模,后改为分两期建设。
宝钢一期工程共有4063立方米的高炉1座,450平方米烧结机1套,50孔焦炉4座,300吨转炉3座,直径140毫米无缝钢管轧机1套,1300毫米初轧及钢坯连坯机1套,总投资128.77亿元,包括引进技术和设备在内使用外汇27.8亿美元。
50年可能是最初的估计,改开后通胀严重,对宝钢这种投资巨大的企业是重大利好,会大大缩短其投资回收期。
128亿、300亿在改开初期是天文数字,二十年后就算不上多么巨大了。
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进口高附加值产品。
苦练内功的被拆了,靠卖的发了,这说明啥?这种工业发展上,实际的笑贫不笑娼不是说明企业的竞争机制病了吗?
宝钢的战略就是利用海外高品位矿石生产钢铁自用。你问为什么不用国内矿石?没办法,老天爷没给。
在一期利用日元低息贷款的有利条件下全套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二期就开始小部分替代,三期大部分替代,一直到2000年左右的四期核心替代,而且每代都保持当年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一个持续二十年的技术上不断进取而且现金流为正的过程(注意这是关键)。
至于投入,一期本来准备使用出口石油的收入来偿还贷款,虽然一开始因为油价暴跌而出了些问题,但缓建了一段时间后油价又回升了,于是问题就解决了。楼主危言耸听的什么投资巨大,其实只要考虑到启动资金其实是日元贷款,利息又非常低,还款年限非常长,实质上又没有抵押条件,其实是非常划算的。楼主不会以为建设当年就要真的花那么多钱吧?
说句实话,如果我本人创业初期能获得如果能获得如此优惠条件的贷款,那我砸锅卖铁也要上,有多少贷多少,能搞多大搞多大,反正要是真的创业失败了你能把我怎样?国家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真的还不上钱了,我钢铁厂反正建好了,你能派兵打进中南海?
至于后面什么“宝钢进口设备最大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中国也不缺那么点人”这种指责,我只能一笑了之,连解释的欲望都没有。
楼主大概率一辈子没有从头到尾干过一个工程,对工程的项目决策,管理,预期,运营,维护这类的概念一无所知。坐在键盘前对着几个似懂非懂的统计数字大发牢骚。
楼主记住,诸如“用国产就是爱国,用进口就是卖国”之类的争论是非常粗浅的,只适用于给爱国愤青洗脑。在没有详细的项目规划,实施,运营,维护成本的考量下这类的讨论毫无意义可言。
此类文章可以休矣。
说句实话,如果我本人创业初期能获得如果能获得如此优惠条件的贷款,那我砸锅卖铁也要上,有多少贷多少,能搞多大搞多大,反正要是真的创业失败了你能把我怎样?
正因为你的身份地位导致你不还钱不能拿你怎么样,所以你贷不到款。早些年,我们老家能贷到款的多了,还不了砍手、砍脚呗(我舅村里就有一个)。欠债还钱的执行,比徐州铁链拴女人生娃,或者计划生育牵牛扒房执行起来要得人心多了。也就是他们素质低不知道或者不会挖肾,否则还能更兴旺一点。人家敢贷自然有手段止损。虽然砍了你的手脚并不能保证你还钱,但是可以震慑其他人,保证总的收益预期。
日本人不是活雷锋,敢贷款自然有你看不到的附加条件去抵押。不需要打进中南海就能兑现的那种。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今天日本对中国执行力大大下降,再这么贷款就难多了。和农民进了城,发现文明社会借钱变难了一个道理。
当时中国真要是不还钱了,日本除了不给新的贷款了,还能怎样?恶心你当然可以,但没法给中国造成实际损失。或者你倒是说说看有什么办法?
实际上就在宝钢一开始出现困难的时候,日本人虽然各种表演,但我们最后看透了,他们其实还是想把生意做下来。
最后事实也确实如此。
如果你是日本负责贷款的人,你在什么情况下贷款。你不会认为人家这么大笔资金的管理者,水平比你低吧?
宝钢的战略就是利用海外高品位矿石生产钢铁自用。你问为什么不用国内矿石?没办法,老天爷没给。
宝钢曾面临下马,可见不管好处多大,代价也是极大。
但是上海要解决回城知青的就业问题。如果不是上海,而是别的地方,也许就下马了。
楼主危言耸听的什么投资巨大,其实只要考虑到启动资金其实是日元贷款,利息又非常低,还款年限非常长,实质上又没有抵押条件,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交付后5年分10期支付,还款年限非常长?
压缩规模后一期投资128.77亿元,日元贷款占比几何?
不确定是否准确
主要是后来日元直线上升,如果知道后来的汇率,大概没人敢拍板上马。
不好评论。上马的时候,华还在台上,他大概也有自己干一番事业的考虑。这么大的项目,几乎就是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了,没有政治因素是说不过去的。
后来日元暴涨,那贷款的压力恐怕真要把国库清空了。可见一个人决策失误,几亿人就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