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新常态与共存时代如何对待新冠 -- 菜根谭
刚刚在别的帖子和人吵架,有人骂张伯礼,竟然捎带骂了我,与有荣焉,当不起如此赞美。
伴随着国内的转向共存,病毒的散播已经开始,现在政策调整极快,一个月之前看不清楚政策变化属于普通人,现在还看不清楚那可真是自己欺骗自己了。
现在国内是各种言论满天飞,流感论,感染一次当疫苗论,早感染早解脱论,我估计看客们大多也看糊涂了。说说我个人的观察。
1. Omicron确实致病力减弱了,不知道是疫苗的作用还是本来的毒力变化,可能也很难区分;
2. Omicron的传染力很强大;
3. 无症状的定义变了,现在的无症状是说肺部无病变,发烧头疼干咳都变定义无症状,最多是个轻症;
抗体可以保护多久?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各种说法都有。现在还有言论在鼓励早感染,早感染早有抗体,早可以出去浪。目前看国内疫情发展很快,感染数字很可能在元旦到春节那段时间暴增,然后维持一个平台期之后快速下降。但是这个下降不是是完全消失,而是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平台上,即使在这第一波大潮过去之后,每天发烧的人也不会是0,很可能就是现在欧美日韩台数字简单的放大。
对全国来说,每天感染几十万乃至上百万,每周病亡相当的人数,每周也有相当的人出现症状轻重不等的后遗症。对个人来说,防护不好的话,未来一年发烧个三四次甚至更多次会是常事,这可能才是未来的“新常态”。
说说我对共存时代如何看待新冠的个人认识,有点逆潮流,可能会同时被”清零“和”躺平“派一起骂。
1. 共存时代,接触到病毒恐怕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心态要放平,做好准备,储备好药物,即使被感染,也能自己照顾自己,症状不严重就不要去医院,医院现在就是病毒集散地。
2. 做好准备,感染之后多半会有些症状,发烧干咳肌肉酸疼,多休息,多补充营养,真感染了就当感冒处理吧。
3. 会有后遗症吗?我个人的认识是会有的,虽然机率很低,也许是百分之几的级别,但是万一有了,也没办法,自己照顾自己;
4. 抗体会一直有效么?感染之后不会再感染么?并不是。现在omicron多种毒株流行,不同变种竞争,有些变种已经出现了血清分型,互相防护力都很差,广东和北京现在流行的恐怕就是两种变种,我相当怀疑感染这两个病毒产生的抗体能否互相防护。
5. 在清零年代,个人的防护实际并不那么重要,过去三年我戴口罩的日子也就2020年开始几个月,后边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是从二十条出炉之后,我反而把口罩开始戴的严严实实,在新十条出来之后,我的口罩已经换成了N95。在共存年代,个人防护变得更加重要,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口罩带好,多洗手。我的建议是:尽量不要感染,减少感染次数。一年感冒一次没关系,一年来个三四次谁也挺不住,当然如果万一被感染了,那就放宽心态。希望大家都平安。
看来,我的认识还是对得起的我西河的网名,哈哈哈哈。
认识“病毒”是个科学问题,防治“病毒”才是科学+政治的问题,但它毕竟还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共存成必然,小心无大错,每个人应该来迎接新的挑战
刚才在观网看到一个回复:
不好意思,我连续三年都参与过防疫工作,隔离点每年都要负责几个月。我就说我自己看到的,2022年8月以前,我负责的隔离点一个阳的都没有(2020第一波除外),2022年8月以后我这连续三波疫情,我见过几百个阳性。你参与过什么,你又凭什么质疑我
这位网友的看法印证了我此前的一个模糊认识,就是夏天以来,感觉疫情防不住了,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的吧是单位的情况,数万人的单位,三年来都是零感染,前一阵子也破防了;远的吧是全国各地的情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新疆,封控三个多月,仍清不了零,新疆是网格化社会管理搞的最好的地方,据说打110,挂断电话,民警就会出现在面前,就这样的管理都防控不住,其它地方就别指望了。
好在防不住的另一面,是致病率和致死率变的不再可怕。都说新冠病毒讲唯物论,在我看来,它不仅讲唯物论,还讲辩证法。它已经认识到在毒性和传播性之间,只能选其一,不可能两样都选,而最终只能选转播性,或者说,选毒性的病毒存活不下来,能存活下来的只能毒性很弱,就如同牙齿和舌头,坚硬的牙齿全掉光,柔软的舌头却能共存。
既然防不住,病毒毒性又变弱,那么防疫政策就不能刻舟求剑,而是要因时因势进行调整,也就是全面放开,从阻击战变成持久战。
这场持久战,究竟鹿死谁手估计谁也不敢打包票,就个人而言,还是觉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对中央的防疫政策坚定信心,人民日报今天发表仲音文章:
专家指出,通过前期的努力,我们等来了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明显下降,等来了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也等来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时机。新十条正是根据对疫情趋势的研判、对防控措施的成效评价、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
世纪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全社会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每个人有效做好个人防护,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
近三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密切关注病毒和疾病的变化,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抓住最佳时机,确定最佳方案。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第一段是说老外为我们作出巨大牺牲,我们要珍惜啊;第二段将疫情定义为世纪疫情,那就不是几年的事,可能是几十年的事;第三段讲的是信心。
说的挺好。
咱就不说新冠,就算最最普通的感冒,判断一个人健康不健康都是最基本的指标。
如果一个人一年要感冒个十几次甚至更多,那怎么的都难称为身体好,正常人一般也就是一年三四次甚至一两次。
既然感冒这种百分之百人类共存的,都是越少越好,新冠这种还在快速变异的病毒,难道还是越得越好的么。
就我个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不接受放开,而是不太接受现在放开。
能抗到现在也不错了,就是担心放开之后家里人的身体。
那个时候新冠的变异应该会基本稳定,该有什么后遗症也都会摸的差不多。
现在放开总感觉是种赌博。光是已经初步探明的后遗症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明年初夏……届时肯定会有人预判了你的预判,细思极恐。
或许等一切尘埃落定,就会有各种决策期间的内幕信息出来了。
(注,广州是前一刻大家还在抗疫,晚上8点突然区域负责人接到上级电话通知,说是上面开会讨论了,决定放开封控,大家可以撤了……)
坐标北京今天北京大风寒风凛冽,成年人有时都有点被风吹的站不住。我开车去给我妈送药。出发和到达的小区无论车位还是非车位的犄角旮旯都停满了车,结论是前所未有多的人宅在家里,比封控时期夸张多了。不知道是在家羊着,还是在家躲羊。
我发烧基本在37-38度,叠个被子都喘半天。上楼回来,站在门口喘半天,胸莫名的蒙痛。
家里的另一口子在医院,医院说无论阳的阴的,都要求到岗。在医院上班的也一样开不上退烧药。
微信聊天区里看到清华走了好几个退休老教授,好像还有一个院士。校长专门开会讨论怎么支持离退休老人。
感想一:期望外地不要躺平,至少不要马上躺平,不要和北京一起躺平。因为微信里交流的是怎么到外地美团抢药。虽然药不能根治,但能舒缓症状。我家老人吃了连花清瘟,感觉减轻了症状。
感想二:药要多多屯,因为你不是一个阳,你得给全家屯每个人7天的药。即一个人七天,然后几个人的。这是一两个月的药量。药店都没药关门中。
这个时候要多补充营养
多来点蛋白质
现在抢药有点晚了
我一念之差,就差抗原试剂盒没存,抢了好几天也没抢到
感到胸痛,需要用血氧仪检测血氧浓度。如果过低,需要尽快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