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今天不聊疫情了,务个虚 -- 绝对不是白领

共:💬12 🌺6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今天不聊疫情了,务个虚

未来数十年之内,中国周边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民族,或者称为新种姓更合适一点:太平洋达利特

陆游的名诗《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大家都读过,诗的最后描绘了中原大军收复汉唐故地以后,汉地文化重回西域的盛景: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即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直接决定所属地的文化和审美这样的软实力。陆游的年代如此,现在也一样,在美强中弱的大背景下,美利坚帝国西太平洋都护府的大军就顶在中国家门口,咄咄逼人,在此情况下,中国东部沿海这些靠近美西太都护府的地方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利坚帝国的各种影响,不但有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也包括文化和审美,所以现在中国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各种光怪陆离人不人鬼不鬼的现象的根子在哪里?不言自明!

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等一会再谈。

在此,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利坚帝国西太平洋都护府的范围覆盖到整个太平洋,但是美国的统治核心区离中国太远,美国要在东亚维持军力需要一群名为“盟友”实为“藩属”的中小国家支持,从这方面讲,这些中小国家本身也是美利坚帝国权力结构中处于被统治被打压的角色。

那么进一步,我们来探讨,现在美国这个多种族邦联制形式上民主,里子帝国的真正统治结构是什么样的,也简单,就是进化版印度的种姓制:印度种姓制分为五级:四大种姓加达利特,那么美国的种姓制2.0就是盎撒白人+白犹太人+西欧裔白人+地位略低的东欧裔或俄裔白人作为统治阶级,或把持政商文化等领域,而其他有色人种(包括华裔)完全沦落为被统治阶层,被上层用各种手段,比如不断鼓励跨种族通婚以模糊他们的种族边界,以此完全斩断他们与其原生文化的联系,尽可能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力,经济上打压,文化上贬低,辅以体育毒品奶头乐。。。最终把这些族裔变成肉体孱弱,没有思想文化没有廉耻,心安理得接受这种恐怖统治秩序的生物。按我下的定义,这就是彻底达利特化,最终呢,和印度一样,两个阶级完全可以以肤色和种族分辨,看到白人,就知道他大概率是有文化有钱的上层,再不济也是个中产,看到有色人种,就知道大概率是没文化的穷人,小破中产有份医保就顶了天了。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华裔男性找不到同族裔的老婆,而华裔女性在美国各路机构的规训下各种反华操作了吧?美国的统治阶级不但不会允许汉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族裔在美国存续,更要切断他们与他们生物和精神母国的联系,等一切这些联系被切断,他们最终都会被倒进那样一大锅“原始种族汤”里,最后成为“美利坚达利特”里的一味作料。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在国内推进印度化的同时,也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这种印度化,其国内的有色族裔将不断达利特化,他在东亚的这些主要也是由非白人构成的藩属国也终将达利特化。

先睡觉,明天再写。

通宝推:瀚海黄沙,不如安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所以韩国人盗窃中国文化的活动的活动最终会徒劳无功

他们只能学些中国文化的表皮,一旦学到实质了,就要被美国人干了。

https://www.zhihu.com/answer/2816565197

家园 不要试图用种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

很简单的反驳例子,河里的海华不少,他们自己,和他们男性后代到35岁婚育率是多少?对比一下我们山东农村(我们山东不是最差的,但是不合适提外省名字)男性,未必就低了。再比一下古代的大贵族,《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记载:

1. 清代福建西北山区的松源魏氏家族,族谱记载详细,修订次数多,地形属于盆地,人口大幅增长,受外界影响小。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

2. 清初,169名男丁。第一代繁衍时,95人有后,其余74人淘汰。第二代,105人绝嗣,64人还有后代。第三代,121人绝嗣,48人有后。到清末民初的1917年,已经第八代,最终1360名男丁翻8倍。但只有23人还有后,其余146人绝嗣。

注意历经八代,该家族人口翻了8倍,但是中国人口仅翻了不到4倍,意味着小家小户更大比例的男人绝嗣。

西西河海华和清朝福建的松源魏氏这种贵族比,血统没什么区别,都是汉族,但是婚育率远高,不是因为美国统治者比满清统治者更善良,而是因为他们在阶级成分上更靠上层。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用阶级属性考察“有没有后”显然都比用所谓种族更有效。欧美影视作品都是阶级宣传工具,试图通过种族矛盾掩盖尖锐的阶级矛盾,河里实际调查一下就能很容易发现真相。事实是在西方世界包括美国,华裔男的只要有钱,找对象根本不是问题。西西河的宝特勤,似乎在西方当高管,后来自己创业,就阅女无数。他发的那些照片里的女人,都是我一辈子做梦也摸不到的,他自己儿子也是颇为抢手。而沦为开洋茶铺的某河友,这方面似乎就比较困难,只能让闺女倒贴犹太人(他自己倒不太在意,否则我提也不合适)。

通宝推:孟词宗,林三,落木千山,东方白,
家园 这个

走势恐怕会出乎意料。

简言之,如果这个种姓制度能成,中国人必然处于最底层的贱民位置,其实现在很多汉奸就在忙活这个,尤其是文化汉奸。

如果中国人不在这个体系内,这个体系必然不成。

米国自身倒是可以形成种姓社会。现在雏形已成,犹太人控制洗脑和金钱,白人控制暴力,拉美人干力气活。这个结构的缺点是,处于上位者必须是少数,下位者必须是多数,所以,白人数量必须减少,拉美人,黑人数量必须增加。但是白人甘心被灭绝吗?且看红脖的表演吧。至于米亚,就那么点人口,多数还是阳痿的“文明人”,能有个屁出息,根本不在人家视线内,人家真正惧怕的远方的中国,日本等等。

阿三的种姓社会结构合理,因为处于上位的婆罗门,刹帝利都是入侵的雅利安,都是一家,米国的问题就在于犹太人和白人都想着历史重演,因此没有互信,犹太人不断给白人下蛆

点看全图

所以,米国最后怎样,很难说。

不过,我对中国没啥信心,中国文化内有一个极其垃圾的地方,就是荣古陋今,然后又演变成荣外陋中。朱元璋还是眼明,孟轲就不配吃冷猪肉。

家园 有理

法国已经沦陷,下一个是意大利 德国

这个
家园 你说的这些中国的文化汉奸就是中国的太平洋达利特

它们完全符合我上面所说的:肉体孱弱,没有思想文化没有廉耻,心安理得接受这种恐怖统治秩序的生物。美利坚帝国的东亚东南亚藩属就是这个太平洋达利特的培养皿,培养出来的毒素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渗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造出一群中国国内的太平洋达利特,这次疫情放开也在这群生物在发挥作用。

把这个模式放到东欧,其实也能看出:美国也在推进这个模式,过去三十年,也在培养西斯拉夫达利特(捷克、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只不过西斯拉夫人也是白人,把白人打成贱民的行为会受到一些白人原教旨主义者的反对。

这个
家园 白人数量必须减少,拉美人,黑人数量必须增加

不需要,放开一下思路,其实这个统治模式是可行的,美国现在人口三亿,60%即1.8-1.9亿欧裔白人,有色族裔是1亿左右,表面上看白人多有色人种少,但是美利坚帝国掌控下的中美南美都护府人口有:

墨西哥人口:1.3亿

中美洲其它国家和加勒比国家人口 忽略不计。

南美洲人口:4.4亿

美国在美洲所掌控的有色族裔人口加起来已经超过5.7亿人。加上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藩属国(东盟十国人口6.7亿,中国台湾2300万,加上日韩1.5-1.8亿)达到9亿人口。还要加上部分“愿服王化”的中国香蕉和印度上层,算几千万吧。

美国两亿欧裔白人总共掌控着全球近15亿的有色人种,平均7.5个有色族裔服务一个白人。

家园 这个

就是传统殖民模式,或者说封建模式嘛。随着米国势力衰退,各个半殖民地都在闹独立。它这个模式很难维持。

二战时代,米国还是种族隔离的,米国兵到欧洲,黑人兵也可以随便玩英国白人女孩,米国白人兵看了很愤怒,但是英国人并不懂米国的种族隔离。甚至现代,米国黑人水兵在澳大利亚玩白人女孩都很容易,现在的米国白人兵并不会阻止了。即使米国自身,有数据表明,种族歧视氛围最重的属南方,而恰恰是南方,白人女孩嫁给外族的比例最高。因为南方穷,白人女孩为了摆脱穷困,可以不在乎种族。就现在,我看中国中产家庭很多送小孩出国读书,你人不是太猥琐,娶个白人老婆也不会太难吧。

说了一通就是要说,形势比人强,英国人再不愿意,最终王子娶个混血黑人,阿三上位当了首相。米国人也需要与时俱进,眼见他们对欧洲人那个态度,你真的觉得他们还在乎啥种姓制度?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地位。

这个
家园 你提的这些存在微观上的,我说的是宏观

有些白人自甘堕落,他们自己是自己未来的第一责任人,大家都管不着,但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劣化有色族裔的工作不能停,不但不能停,还要不断加速。

匿名 何止不在意,他当牛皮吹呢

我猜你说的是F大师。可惜最近很少见了,曾给大家带来无穷快乐。

有一说一,人家做“洋茶”确实高明,讲得深入浅出,我觉得可以进入西西河博物馆。

家园 老兄

隔离不绝对就是绝对不隔离。你觉得肯尼迪时代的米国人能想象今天黑人能当总统,能在好莱坞文化产品里当主角吗?

你要是说米国精英试图建立一个稳固的等级社会,那没错,我看各国都在搞。但是搞种姓制度真不容易,连印度都得在表面上废除种姓制度,而且印度的种姓制度安排里,洗脑权,暴力权,财权还三权分立呢。

你如果是米国统治者,希望建立种姓制度,你最希望谁杂种化?反正沙俄镇压俄罗斯人最狠,改开派对汉人最狠,白人和犹太人精英肯定是最怕下层白人抢他们的位子,最希望下层白人杂种化。

家园 还有这段子啊,啧啧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