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第十版出来后的疫情和未来的经济预测 -- 沉睡的天空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给企业发钱一个也跑不了,而且更加无法刺激消费,而且更加容易被收割
未来经济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上头的老爷怎么安排,但是有点是可以确定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体量太大了,我们就算是美国亲爹,也供养不起我们了,而且中美脱钩已经成为必然。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需要转换思路,提高劳动力收入,从出口导向转为进口导向。
怎么说呢,之前我们是生产大国,生产的东西都是外销,我们虽然进口资源,但是大多数都是来料加工,我们赚的是加工费,现在已经渐渐转变了,我们原来外贸依存度从06年开始就一直下降,是我们进出口下降了?当然不是,我们进出口一直在增长,只是内需增长了。说到底一个大国尤其是我们这种体量的大国要发展还是要靠内需。
虽然我们内需发展了很多,但是还是太少了,很多商品,我们依然只能外销,明知东西是好东西,但是最终只能出口,还是内需发展不足,其实本质上就是劳动力收入低。
劳动力收入低,也就是一般工薪阶层收入低,大众消费品就有限,很多商品只能外销。
举个例子,在华为被美国打击前,国内的高端手机基本上是华为和苹果两分天下,两家的销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总体而言,国内还是中低端手机占据主流,华为每年都在欧洲先开发布会,就是因为欧洲消费能力比中国强。(美国不许华为进入)而假如收入上去,这些中低端手机用户转化买高端手机,那这个增量是多少?
各国的预测我们在未来十几年到20年的GDP要超过美国必须是GDP翻倍,在我们人口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就是人均GDP翻倍。
而要超过美国的GDP,我们的内需市场也必然超过美国,在这种情况下,以我国为中心启动一个循环贸易圈就有了可能。
也就是说,以我们的内部市场为核心,将靠近我国的主要贸易国都吸引在我国身边,互通有无,资源和生产都在贸易圈内部流动。我们作为核心,将来自各国的原材料吸纳进来,再生产或者分配出去。
这一切其实早有雏形,从我们组建金砖五国。(除了我国和印度其他三国都是原料出口大国,印度其实也是)到一带一路,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极其重视的进博会,都是为了组建这个贸易圈。
一号同志出访中东,和俄罗斯传出的流言,最近屡屡提到的要和发展中国家做生意,其实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因为要完成这个目标,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其他不缺或者可以达到,但是资源是最稀缺的。
自然,组建这个贸易圈之后,是像美国那样以美元为中心定期吸血呢,还是共同繁荣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是要完成这个贸易圈,有三点是必须做到的,一是高端产品要解决,不然贸易圈出来了,高端产品都是依赖西方,那不是纯粹为别人做嫁衣?所以中国一直要向高端工业前进,而美国阻碍你攀科技树,核心就是这里。
二是加强贸易交往,增加贸易依赖度,关于这点不用多说,西方都意识到了这点,开始逐步脱钩,而我们则主抓东南亚,我们已经多年和东盟保持多年贸易额第一了。
三则是需要增加进口,就拿我们和东盟贸易来说,虽然保持多年贸易额第一,但还是高额顺差,短时间还行,长期看是不行的,要让东南亚各国站到我们这边,就要增加他们的进口,至少达到贸易均衡。至于赚取超额利润可以通过透支和我们货币在贸易圈的优势。(假如建立以我们为核心的贸易圈,人民币的优势地位毋庸置疑。)
当然这三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是正在做的,假以时日就可以做到,但是下面我说的三点才是最难的:
第一点是最核心的,劳动者收入提高,而不是单纯的资本提高,这点我已经强调多次,无需再强调了。
第二点就是要有保证自己贸易线的能力,比如现在的情况,我们虽然一步步在做,但是台湾都没拿回来,你让东南亚各国怎么会不起异心?东南亚都搞不定,中东南亚再更远的非洲怎么解决?一个不能解决贸易安全的国家是什么都解决不了的。所以台湾问题决定了未来国运,是一点都不错的。
另外我们即便解决了台湾问题,要保证我们的贸易航线,我们的航母数量和军事基地数量也要上去,就算我们不干涉内政,总要保证贸易安全对吧。
第三点也是最头疼的一点,要建立这么一个贸易圈,那么肯定不能独占全部产业链,有部分产业链要出去,比如劳动力密集产业,我们人均收入上去后肯定是无法维持的,那么这一部分的就业怎么解决呢?西方的做法是福利加第三产业就业,实际上就是在吸纳外部资源构建一个内部循环消化圈。
而这种构建也有两个玩法,一个是欧美的低资源价格的玩法,(也就是原材料,油价食品之类便宜,加工人工贵)一个是日韩那种拉高原材料价格,或者完全依赖外来资源,高人工的玩法。
两者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通过高额的劳动力价格吸纳人才和资源,举个例子来说,低劳动力价格和高劳动力价格同样的服务不同的价格,前者剪个头发10元,后者剪个头发40元,那么前者的有点水平的托尼老师肯定会向后者地区跑,让前者的理发水平处于低端,换成医疗和科技更是如此。
此外,高额的劳动力价格是占了资源的便宜,因为劳动力价格是可以不一样的,同样的托尼老师的服务,不同的地区完全不同,但是资源是全球定价,尤其油价,国内很多人抱怨,什么明明是发展中国家,为啥物价还比发达国家贵,比如油价食品价格,很多自媒体也热衷于寻找各国的物价比较。这就是典型的不明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就是在这点,油价食品这种全球定价的大宗货物,是很难做到某国有大差价的,比如中国要是某个商品价格极高或者极低,都会造成大量的走私贸易,所以在原材料全球定价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区别。
发达国家的托尼老师一小时劳动能买到的原材料肯定是发展中国家托尼老师一小时劳动买到原材料的数倍,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就薅到了很大的羊毛,而劳动生产率越是提高的产业,发达国家薅到的羊毛就越多。(当然劳动力价格差别又涉及到地理大发现,金银流入和金本位制度的历史,这里就不多展开了。)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固然发达国家薅到了资源和人才的羊毛,但实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民也是普通人,服务也就是那样,那这个劳动力价格怎么维持呢?
其实就是依靠第三产业内部消化,举个例子,中美同样一个小镇,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假设他们不和外界进行贸易,自产自销,自己为自己镇上的人服务,原材料价格也一样,但是劳动力价格相差五倍,那么你们觉得中美两个小镇老百姓接受到的商品和服务会相差五倍吗?当然不会,应该是完全一样才对,但是在统计上两者就是相差五倍。
也就是说,虽然劳动力价格相差很大,实际上大多数劳动力的服务都用在了自我内部服务上了,这点不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这样,但是发达国家的优点就是能薅到资源的羊毛。(你们也可以认为是金融货币上的剪刀差。)
美国日本都如此,我们没有欧美的那种人均资源,人口数量又不能完全依赖外来资源。所以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地区是一种低水平内部循环。
怎么说呢?就是一部分地区的资源价格是很难做到很低的,但是人工收入不低,也就是说,构建这种经济圈后,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会发现自己的收入不低,要去发达国家打工或者高收入地区打工收入高一些,但是性价比还不如在本地,(指的是普通人)本地产业不多,都是一些依托本地才能发展的产业,没有大的工业,只有小工业和第一第三产业。
总体而言,就是未来肯定不需要那么多工厂和工人了,大量就业要进入第三产业或者干脆养起来,比如政府招收大量人手做社工,服务老年人弱势群体,这也是一个大趋势,劳动率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定生产工人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心急火燎的说没工人了,赶大家进厂,这只会压低劳动力价格,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制造甚至创造其他需求,吸纳掉多余的劳动力,这才能提高劳动力价格。
而这点就是政府最难做到的,目前看政府还是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没错,我们是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工人,但是要用高收入吸引他们进厂,而不是用鞭子赶着他们进厂,而进不了厂或者被淘汰的那批人,我们也应该尽量让他们进入其他产业,而不是想着压低他们的收入,削减福利,让他们进劳动力密集产业甚至血汗工厂。
这个病,不是大感冒,而是小艾滋
除了咳嗽乏力味觉迟钝脑雾之类的副作用,还有一个不明显但是很厉害的副作用
——免疫力降低。
中产以上,感觉只要熬过病毒就没事了。
但是中产以下,特别是底层,病毒过去了,然后各种细菌感染之类的小毛病就找上门了。
感冒,拉肚子,心肌炎……
血汗工厂?已经没有健康身体能拼命工作了呀
大批人不耽误干重活,实际上我知道的干重活的人,很多都是歇个两三天在家喂喂鸡鸭,就回工地了。天天矫情的大部分是做办公室的,本来也不干啥体力活的人。
如果我国警察也如此执法,那警察就会被骂死,权力滥用警察国家之类的。不光有钱人骂,没钱的也把自己代入有钱人跟着骂。
当年723高铁事故,个别文人“等灵魂”什么的,多少网民一起也在那里学舌“运椅子”喷高铁,现在节假日一票难求,就像没事人似的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切实提高我国(真)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是平均工资),是你我都赞同的事。不同的在于你认为大规模直接给居民发补贴是一个可行(如果不是说好)的方法,而我认为是一个恶的方法,适得其反。原因我的几个跟贴说了。
第二个是你提出的关于直接补贴企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认为对企业补贴对提高我国居收入无益,不管怎么样,我只想说,无论补贴企业有没有好处,不影响在目前的财富生产和分配方式下,大规模现金补贴居民,是个恶的方法。补贴企业与补贴居民的后果好坏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三个,关于我国目前为止是否生产过剩,总体来说,不针对某一特定产品,我国不是生产过剩,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个问题我之前跟某河友讨厌过。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同样会表现出生产出机的产品滞销这个现象,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如果站在普通居民的角度来看,是完全不同的,简单的说,前者是消灭产能,因为无法提高有效需求了;而后者则是需要提高需求的有效率,比如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你依据翟东升的描述路径,或者你认为的路径,填上估算数字,形成一个闭环。你先推演一下好不好,不要考虑我说的问题。
回去干重活是不假,不回去能怎么样,要赚钱,要吃饭,穷人命贱,自古以来的嘛。
但是你了解过么?回去之后还能跟以前一样不?然后一段时间之后呢?
中国的突破主要是全国进行数字化升级,一旦中国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进入万物互联,将会有无穷创造力……本轮康波周期最大的拉动就在于此
。
此次集结的共有十个军团,分别是:电力数字化军团、政务一网通军团、机场与轨道军团、互动媒体军团、运动健康军团、显示新核军团、园区军团、广域网络军团、数据中心底座军团与数字站点军团。
。
华为“军团作战”模式第一次高调亮相是在2021年10月底的誓师大会上。正式成立了海关和港口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数据中心能源军团和智能光伏军团四大业务军团,加上2021年4月成立的煤矿军团,华为已先后成立了五大业务军团。
不过技术迅猛发展的结果往往都是:不用那么多人下矿井了,不用那么多人上码头操作了……
统称失业。
所以你说劳动力价格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区别时。。。我也很困惑,莫非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区别是低保金的有无与多少?
可是达不到过去工作效率也不假,就是工厂也不敢想过去那样要求工人高强度工作,如果猝死几个老板就应该哭了
1998年,钟礼岳从老家梅州来到深圳龙华,成为一名供电抄表员,这一干就差不多是20年。直到2017年,深圳供电局全面推行低压集抄技术,实现远程自动抄表,近千名跟钟礼岳一样的抄表员不得不转岗。
年过四旬的钟礼岳克服困难,经过半年多的培训,顺利考取了用电检查高级工及高级作业员证书,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深圳供电局计量科高级经理李伟华介绍,过去全市300多万只电能表分为单双月抄表,近千名抄表员早出晚归到每家每户上门抄读,需要20天左右才能完成每月的抄表及电费发行任务,耗时费力。如今,深圳建成了覆盖全市居民的电量数据采集系统,能每日远程抄读到每家每户的电表数据,工作质量与效率极大提升,还可抄读负荷数据、对用电异常报警等。
目前,我市居民每日用电量的远程抄表成功率达99.8%以上。近千名昔日的抄表员,有的转为客户服务岗,有的转为用电检查岗,有的转为现场运维岗,还有的走向了基层管理岗位。坪山供电局电费计量班副班长黄志好,就曾经是一名抄表员。现在,他每天除了处理客户用电报装、用电变更、解决客户诉求等工作之外,还要对班组中20位同事的工作进行分配、监督和考核。
————
据说你是梅州人,所以就@给你啊。
。
深圳由原来的200万人发展成今天的2000万,所以当年的一千位抄电表的都有转岗的机会,供电局还每年大批招新人。
随着华为十四大军团的强势挺进,想必各行各业被信息化应用淘汰的“类抄电表工种”,及其岗位工作人员,没有转岗的机会了吧?
以后我去应聘煤矿工人,HR问:“会不会python语言?”
我不是东江佬的,我是山仔。
注入基层,提高购买力,低端服务业制造业需求增加,工资水平增加,我看没什么不好,整个社会货币财富被稀释了一次,只有中产会直接感受到原先很便宜得服务贵了,但是很快他们的收入也会cover这部分。而且中低端得需求也基本不会涉及到难以获得得西方高端产品。
至于你们担心得资本家通过巧取豪夺获得这部分注水,其实我不觉得他们每天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同,尤其通过分散得注水,为了赚钱,反而会发生各种市场反应,比目前封资修式得定向操作带有各种指导和内幕交易要好得多,从房地产已经看得出来了,基本这几个星期来,所谓的指导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不如把钱给老百姓,让他们来决定怎么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