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新中国的铸剑人故事 一、 -- 不如安静

共:💬13 🌺2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新中国的铸剑人故事 一、

说起咱们新中国的铸剑人,河友们眼前自然首先就浮起: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于敏、程开甲……这一系列光芒万丈,威震四海的我们新中国伟大科学家的名字。

不过他们诸位大神们的故事河友们耳熟能详,我今天说个在这些伟大的人物背后,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的故事。

本故事的主人公姓杨,名朝汉,1921年出生在一个上海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亲有个笔名叫羊枣,曾经在清华就读,因1919年五四运动而被开除,后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在1920-30年代成为知名科普专栏作家和时事评论人,又经营电影院等事业,在上海法租界的霞飞路置办了洋房一栋,那栋洋房如果留到现在,市值好几个亿。

羊枣先生21岁喜得爱子,取乳名“灵佑”,以免夭折的厄运。

杨朝汉同学就在这样一个“上中产”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父母给他的教育是非常西式的:从小读英文版的政治经济学大部头著作,了解当时非常前沿的科技知识;高度重视体育训练,短跑全校第一名;每天洗冷水澡,过冬从来都是下身只穿西式短裤。

杨潮汉十六岁的时候,抗战爆发,他的父亲也已经开始担任一个新职务: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接替此前不幸去世的上一任部长鲁迅先生。

从此,他就发现自己的父亲把很多精力用来接待江浙沪地区的知识分子和年轻人,许多进步青年听了他父亲的鼓动之后,就去了延安参加革命和抗日。他在旁边听得多了,也想去延安。他父亲说延安物资匮乏,你现在还小,跑去做不了啥贡献而只能给那边添负担,还是先安心上大学,掌握了扎实的科学知识才能为抗日战争做更大的贡献。

但是这位叛逆的高中生小杨同学听不进去,跑去参加了张劲夫主持的抗战民众训练班,又参加了于伶主办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当年底便投笔从戎,沿江而上跑到了湖北黄安七里坪参加新四军,次年正式加入中共。

在当时的新四军里,小学毕业能识字识数那就是文化人,而他这样的从国际大都市来的高中生,那已经是妥妥的知识分子了,所以就给安排了个宣教股长的岗位。也许是因为他父亲在社会上的名气和党内的地位,也许是因为新四军里人才实在稀缺,他从宣教股长起步,一路干到了新四军二师四旅十一团三营政治教导员。

满脸稚气的他成了营级干部,革命多年的老同志们多少有点瞧不起他。但是在一场硬仗中,他用实力和战绩证明了自己。

一营二营先后攻打敌军的某个阵地,敌军深沟高垒加上机枪火力组合,新四军的前两次进攻都铩羽而归。轮到三营上的时候,他初生牛犊不怕虎,身先士卒往前冲,带着战士直接跳进敌人的防步兵壕里。等到日军发现时,双方已经离得太近,敌人就扔了一排手榴弹到壕沟里面;小杨教导员带头捡起冒烟的手榴弹反扔回去,战士们如法炮制,结果己方一个人都没有死,反而用敌人的手榴弹把敌人炸了个人仰马翻。

活着的敌人舍弃阵地逃窜,他发现之后带头追敌。这时候,大冬天只穿短裤的短跑冠军的体能优势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对方的机枪手负重跑得慢,被他在田埂上生擒活捉,并缴获稀缺装备轻机枪一挺。

上海来的白面书生一战成名,此后继续屡立奇功,有勇有谋武力值爆表,很快就成了新四军里的传奇英雄,并引来了本故事女主龚唯懿同志的关注。

龚家本是安徽著名的大地主,家里除了有良田万顷,还有武装城堡一座,养着百十条枪的家族武装力量以自保。但家里早已加入了中共的四叔,竟做出了一个严重违背自身阶级利益的决定,不但把新四军总部搬到了自己家的堡垒中,还带动家族里的晚辈年轻人纷纷投入共产党这边参战抗日。有文化有容貌有身材更有艺术天赋的龚唯懿因此就成了新四军文艺宣传队的“四大名旦”之一,被许多中高级干部追求,她却鄙视攀高枝的选择,自己心仪着战斗英雄。

一次慰问演出中,她得知台下前排的那个帅哥就是传说中威名赫赫的战斗英雄杨朝汉,不禁芳心暗许。

而小帅哥也一眼就看上了她,演出后主动给她送了一本从上海家里带出来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夹了一张纸条,上书“我要与你展开革命立功的竞赛”。

从此双方鸿雁往来不断,浪漫而朴素的革命爱情不断升温,女孩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杨潮汉乳名“灵佑”的谐音“林佑”。

(未完待续)

通宝推:盲人摸象,三笑,青青的蓝,老调重弹,海外俗人,驿寄梅花,吃土的蚯蚓,袁大头,李夏禾,桥上,凤城,林三,唐家山,起于青萍之末,真离,
家园 新中国的铸剑人故事,二、

然而,好事多磨。随着大量城市女青年加入中共队伍,当时便出现了一种风气,四十多岁的中年老革命纷纷迎娶青春靓丽有文化的革命女青年。新四军里有中高层干部看中了女主,于是就想动用权力先把这对革命鸳鸯拆散,再徐图横刀夺爱之谋。

(不用我多说了吧?开国功勋老干部们的腐化迅速而严重,主席文革的原因之一,诸多历史大牛科普过很多了。)

杨朝汉同志不久就被任命为新四军二师北上干部预备团政治处副主任,赶往东北争夺日军投降后的战略真空地区。女主意识到其中玄机之后,跟直接领导大吵了一架,自己跑到山东蒙阴见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自称“羊枣烈士(于1945年被捕,1946年1月于杭州英勇就义)未过门的儿媳妇”,

陈毅同志得知来意之后,安排她跟另一位中共领导人的夫人一起乔装打扮前往东北,与各自的夫君汇合。林佑扮成了一个富家小姐,而领导人夫人反而扮成她的仆妇,乘坐中共地下党经营的小轮渡,从烟台渡海辗转来到共产党辽吉军区总部。

当时的情况是国民党对共产党大举进攻。林佑到达的时候,首长正在忙着连夜烧文件,杨朝汉正在前线激战掩护总部撤退。当时兵荒马乱,战线一日三变,把电话摇通是很靠运气的。那一晚,林佑帮首长烧文件,首长则帮林佑摇电话,到了凌晨才摇通。首长电话里命令杨朝汉回来见未婚妻,并批准二人结婚。而当杨朝汉赶来的时候,居然还带了两辆刚刚缴获的装甲车,用装甲车载着首长撤离到了安全区域。

伴随新婚燕尔的是一项艰巨任务:收编改造东蒙草原上的民族骑兵武装。本故事的男主杨朝汉担任内蒙古人民自治军骑兵第二师十一团政委,女主林佑担任哲里木盟政府秘书科长兼清算反霸工作组长,另配工作助手和警卫员各1人。

军区首长预料这项任务的凶险:“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给你们立4块碑! ”

当时共产党收编的蒙古族骑兵一共有12个团。国共内战的初期,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共产党军队的战略撤退,蒙族骑兵高层密谋了大规模的叛变,把共产党所派的团政委和他们的警卫员们都杀害,裹挟着蒙族骑兵投向国民党。

唯独到了十一团这边,蒙族的团长却发现自己招呼不动同为蒙族的骑兵部队了。

为什么呢?

25岁的老革命杨朝汉政委,因为家学渊源而从小熟读马恩列斯毛的原著,深知发动阶级斗争和把支部建到连队的重要性。他一到任,就秘密发展基层党员,并撤掉了各个连的连长指导员,替换为政治上可靠的秘密党员。团里有一位牧主出身的排长,得知共产党将自家牧场分给了穷苦牧民,赶回家鞭打穷苦牧民。女主立即派民兵把他捆起来押解到团里,男主马上组织了全团的公审大会,将那位排长当众撤职,并向全团上下强化了共产党的人民立场、经济政策和组织纪律。这一下就赢得了出身底层的绝大部分蒙古族战士们的爱戴和支持,阶级认同迅速取代了民族认同,十一团的政治底色得以改造。

夫妻二人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但在骑兵部队上层策划的叛变中救了他们自己的命,而且也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保留下了一支骨干骑兵部队,以至于后来新中国内蒙各军分区将领许多都是男主的老部下。

解放后,女主创建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在饥荒时期她经常把学生们带到家里来改善伙食,因为他们家经常有草原上送来的牛羊肉。

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下半场,共产党军队转入战略大反攻。27岁的杨朝汉任东北野战军七纵队十九师五十五团政委,率部参加保康、通辽、四平、锦州、天津、广州等战役,一路南征,恰逢他的大儿子出生,取名为杨南征。

解放战争中,杨朝汉先后创造“运动战的政治工作”、 “三看三评”、“改造连队军人委员会”、“合同立功运动”等政治工作经验,并被东北军区推广,荣立大功一次。其中尤其值得一说的是他创立的合同立功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军队规模迅速扩大,新入伍的士兵除了农民之外,还有很多国民党那边俘虏改造过来的“解放战士”。

刚加入共产党军队的青年农民和“解放战士”们,绝大多数并没有那么高的革命理想,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要活下去,其次关心的是让自己家里人吃饱饭。

所以,要想释放出他们的战斗力,后方就搞土改和政治宣传工作,在军队里则推出了非常系统的军功荣誉和物质激励体系,比如烈士抚恤金可以一次获得5000斤高粱米,地方政府会替你把孩子培养成人,给老人养老送终,土地代耕代种代收。

这些非常具体的兑付承诺之所以不用钱而用粮食计价,是为了让人在乱世中不用担心通胀的稀释作用。

但是,杨朝汉政委在工作中仔细观察一线官兵的作战行为,发现这些激励措施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实战效果。

通过与基层官兵的深入坦诚交流,他意识到这些激励体系并没有成为闭环,没有真正对战场上的战士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立竿见影式的实质性的激励作用。

战士们都知道立大功可以受大奖,但是在混乱而残酷的战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整的情况,战士们觉得自己即便冒了巨大的生命风险杀敌立功,评功的时候主要还是看排长、连长所掌握的情况以及人际关系。

而且,每一次攻坚的胜利,都是由五个“工种”先后协调配合的结果:先是机枪手用火力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住,掩护爆破手前进到敌方的铁丝网或者碉堡那里去引爆,再然后是突击队从爆破口向里推进……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打进对方指挥部活捉对方最高指挥官的,通常是大功一件。但是之所以有人能取得这样的大功,首先是因为外围被打开缺口,防御圈被层层突破,而所有的因果链条可以追溯到第一个机枪手愿意冒着被狙杀的风险站出来压制住敌方防御火力。

这就好比一个人吃到第十个烧饼才感到饱,他不应觉得前边九个烧饼都白吃了一样。功劳的分配,激励的落实,必须环环相扣地细化到最初的机枪手火力压制环节。

针对这种情况,杨朝汉政委在他的团里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首先,每个班里都搞了基层民主,战士们用向不同碗里扔豆子的方式,选出自己最信任的班长,然后团里给这位被选出来的新班长发一面“帅”旗。

这种方式选出来的班长,往往不是老革命,反而有可能是在国共两军中几进几出的“解放战士”。(因为共产党宽待俘虏,愿意解甲归田的人领了路费就可以回家,结果还没到家就又被国民党抓壮丁,然后可能再次被俘虏。)这种人在政治上显然不太可靠,在共产党军队内部属于边缘人,但是他们在两边都待过,熟知双方的作战体制与装备,战术技术好,因此,在事关生死的问题上,班里战士们反而可能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拜托给这类出身兵游子的新“大帅”。

其次,所谓的“立功合同”,不是战士与领导签合同,而是不同分工的战士之间分别签合同。机枪手跟爆破手之间签合同,爆破手跟突击手之间签合同,以此类推。最危险的工种其实是机枪手,因为要压制住对方的火力点,自己就必须冒头,否则就是低头盲扫,打中打不中纯看运气;而一旦机枪手冒头扫射以精准压制对方主要火力,那么对方的狙击手就有机可乘。

那种把AK47高举过头顶向对方阵地乱突突的作战场景,在现代非洲战争中屡见不鲜,可能就是因为缺少类似于立功合同这样的体制机制,来改变和塑造战士的行为。

机枪手有了合同保障,他就敢于更频繁地站出来压制住对方主要火力,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牺牲,会有爆破手站出来给他报功;爆破手有了合同保障,他就敢于冲出去舍身炸碉堡,因为他知道后道工序的突击手会给他报功;以此类推,层层签订合同,大家的利益和风险充分地挂钩,奖励机制的落实有了充分的保障。

如同现代风险资本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游戏规则一样,责任、风险和收益之间真正匹配起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动员效果。杨朝汉的制度创新把这些刚刚从农村里靠宣传和土改动员出来的青年农民变成了斗志十足、乐于冒险、敢于胜利、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1952年初,31岁的杨朝汉赴朝参战,任志愿军五十四军一三零师副政委,与师长共同运用“合同立功运动”的经验,在金城反击战役中,突破美、李军防线,保证了友邻部队顺利反击。

1955年他升任师政委,领导部队整顿“四大作风”,使该师各项工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59年春,38岁的他奉命率部赴西藏平叛。至此,他二十多年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才正式宣告结束。

(未完待续)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盲人摸象,三笑,青青的蓝,flycloud,迷途笨狼,回旋镖,桥上,等明天,strain2,李根,林三,起于青萍之末,报以琼琚,心远地自偏,
家园 我印象中翟东升前不久也讲过这个故事

转述一个上海小伙子的人生故事

一找还找到了,也贴出来,对比参考

通宝推:李夏禾,不如安静,
家园 不知道是哪位四野领导。另:顺便插一段四野旧事,柏杨写的

走到沈阳车站后,暗暗吃惊,偌大的车站,平常一向人山人海,喧闹沸腾,这时竟然静悄悄的,鸦雀无声,变成一个古老的废墟。其实,并不是没有人,仍然有很多人,而且人山人海,全是平常凶暴得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官兵,现在却那么有秩序地鱼贯排列在各个售票窗口,有的甚至排到车站外的广场上。吃惊的是,没有一个人吵闹和大声讲话,也没有一个人插队,好像一夕之间,都成了第一流国民。

抗战末期,政治腐败到极点。军事是政治的延长,军风军纪也完全荡然,国民党军和土匪海盗,没有分别,不要说从来不排队,甚至从来不买票。一旦巢穴倾覆,只好排队买票,而且还排得这么规矩,只不过失去靠山。

售票窗口打开,才发现南下的火车只能买到皇姑屯,而皇姑屯距沈阳只有一站。我们到了皇姑屯,安静地出站,站外挤满了农家用的马车,这正是乡下人农闲赚外快的时候。我们雇了其中的一辆,南下山海关。这是一趟奇异经验的旅途,入夜之后,马路两旁涌出大批全副武装的人民解放军,紧夹着马车进发。这批解放军是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南下攻击北平,人民解放军军风的严明,使我们咋舌。在黑暗中,那些彻底执行军令的战士,常常高声发问:

“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怎么有车可坐?”

我总是回答:

“我们是国军。”

当对方一时听不懂,或弄不清楚什么是“国军”时,我就作一个总结说:

“我们是蒋匪!”

那些纯朴的(四野)战士们就一言不发,从没有一个人刁难。马车夫有时还叱喝他们:“让路,让路!”

他们每次也都踉踉跄跄地让路。见惯了国民政府军队的凶恶,我从内心对解放军生出敬意,这岂不是古书上所说的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

解放军的行动跟传统的行军方式,恰好相反。他们于夜间上路,天亮时进入村落,分住民家。早饭后,门口从来不站岗哨,一个村落里,虽然驻扎了大军,但是外表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的岗哨都站在屋顶上,居高临下,一览无遗。除了解放军,还有成群结队,没有钱雇车的国民党军残兵败将,他们带着干粮,低着头,有时混在第四野战军的行列中,一步一步南下,跟解放军的方向虽然一样,却拥有两样心情。

通宝推:桥上,不如安静,
家园 嗯下午比较忙,刚下班。这篇就是转自七机部、杨南征以及翟东升啊

同源文章,我只是转贴而已。

不过贴出来,河里看着比较方便。

还有一节,等到家晚上补上吧。

家园 新中国的铸剑人故事 三、

副题:型号设计师制度和技术、行政两条指挥线制度的诞生。

西藏平叛对人民解放军的百战雄师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恶劣的高原反应却给人民子弟兵们造成了很大的干扰。

杨朝汉同志就是其中之一,生在江南平原的他体质健壮,但是偏偏高反极为严重,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肺水肿,到了不得不入院治疗的地步。

部队首长只好把他送到北京治疗。

而这时候的北京,钱学森钱老已带着一批满腔热血的天之骄子们,在阜成路的大院里秘密研究了三年,我们自己的导弹和核武器工程。

当时依靠中苏之间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我们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弄来了导弹样品。

钱学森同志回国之后,给我们带来关于导弹的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但是从有样品和科学知识,到自己把它逆向工程仿造出来,再到最终另辟蹊径自立门户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鸿沟,那就是大规模的科研组织和复杂工程实施的问题。

留美派,留苏派和本土派科研人员之间的研发意见大不相同。

大家都是天之骄子,都同样抱着满腔报国的热血和毕生最大的热情,都想把又快又好的把导弹和核武器这个中华利剑铸造出来,不仅如此还要这把利剑天下无双。

正因为如此,谁都想表达自己的主张,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样搞了三年,乱哄哄的千头万绪,不仅没有什么进展,反而让大家的积极性受了挫折。

钱老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就向中央提出了新需求,要求派一位得力干将来协助工作,担起研发队伍的大管家之责,做好导弹研发体系的参谋长工作。

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的张劲夫同志,便向中央推荐了因高反严重刚在北京医院抢救过来的杨朝汉,认为此人既有组织管理的才能,又有科学知识的基础,并且肯动脑爱学习办法多。

于是,杨朝汉同志便彻底告别了战友们,隐姓埋名,成为了国防部五院的大管家和钱学森的亲密助手。

他大刀阔斧地组建了相关科研管理队伍,分为作战、情报、计划、科研等八个部门。

把谁主张谁签字,错了受罚、成功受奖写入管理条例中,自下而上层层责任落实到技术指挥员身上,从此无人再敢乱主张,极大地避免了虚耗。

钱老后来总结说:我们的系统工程技术源自解放军打仗的办法,说的就是这种责任制思维。

从此人们经常看到大院里晚饭后他陪钱老散步聊天的身影。

每周日,最顶级的导弹科学家们在钱学森家的客厅里开神仙会,大家搞头脑风暴讨论各种思路和方案,杨朝汉自己拿个本子坐在角落里记录;然后每周一早上他把周末的讨论分解为各种具体任务,布置给八个部门的负责人;

周六傍晚大家向他汇报工作进展和试验结果,然后他在周日早上把这些信息反馈给聚在钱学森客厅里的科学家们。

如此一来,整个研发队伍变得井然有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从1959年到1965年,是中国导弹与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东风一,东风二,东风三,东风四,东风五,中国的导弹家族芝麻开花节节高。

杨朝汉在工作中创设的导弹和航天器研发的大量工作原则和方法,比如“型号设计师制度”,“技术、行政两条指挥线制度”,“归零分析”,等等,至今仍然是中国航天研发部门的基本准则。

考虑到他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的战略敏感性,这里就不再详述了,相信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都非常清楚其中的奥妙与价值。

文革开始后,他和其他位高权重的老革命一样都受到了冲击,因为别人的造谣和诬告而被关进了牛棚。

(有人总结文革是革命和建国三十年过程中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个别人是谁呢?历史宜粗不宜细。)

但是,由于他的工作太重要,周总理点名要他尽快回复工作,因此在1971年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尽管到了1979年他才被正式平反。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宇航学会的筹建工作,并担任第一任秘书长。

1981年夏,调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咨询工作部部长。在罹患癌症的最后两年里,他除了完成科协的大量文字工作之外,还整理了父亲羊枣的遗作,出版了《羊枣政治军事评论选集》,撰写了革命回忆录6万余字,

1983年4月3日逝世于北京。而她的夫人林佑同志为他生育了四个孩子,老太太继续在阜成路的航天大院里独自生活了35年,一直到2018年逝世。

杨朝汉同志,本名默默无闻,他在参加新四军的时候,为了保护家乡的亲人朋友,用的是一个化名:

耿青

注:本故事是杨朝汉,即耿青同志的生平事迹,转发自杨南征同志及翟东升老师相关文章。

后记:不知何时,网络上出现了文科、理科之争,网友们各持观点,此起彼伏,由来已久。

还有什么诸如:专家治国,工程师治国,顶层设计之类的,

无一不是特意走极端的胡说八道,歪理邪说。

无非是有心人挑起争端,制造话题,制造分裂的无中生有手法。

从杨朝汉同志的生平事迹中,希望大家有所感悟。

通宝推:盲人摸象,三笑,青青的蓝,海中山,桥上,独立寒秋HK,strain2,李夏禾,林三,
家园 这里是说谁要搞他啊,又说周总要他回来工作?呵呵
家园 你既然是转载

至少得标上转载两字并给出引用链接。我还以为这篇好文是你写的,你也不想让别人发生这种误会吧。

家园 正发呢上班了,没来的及改,后面有标注的。,
家园 杨的老部队是新四军

新四军部队去东北的是新四军3师,领导是黄克诚。不知这个首长是不是他。

家园 看级别不像啊
家园 可能是陶铸

按照楼主转载的原文里:

而当杨朝汉赶来的时候,居然还带了两辆刚刚缴获的装甲车,用装甲车载着首长撤离到了安全区域。

而按照2020年合肥晚报发表的《两张照片和一位新四军女战士的传奇》一文里:

不久,林佑经齐齐哈尔转到郑家屯,见到辽吉军区政委陶铸同志。了解到林佑的情况后,他立即带着林佑等人乘坐装甲车来到内蒙古巴彦塔拉

以及同为2020年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发表的《革命人生多传奇 ―—记新四军2师老战士林佑》一文里:

林佑一行先渡海到大连,然后到长春、齐齐哈尔再到辽西。辽西军区政委陶铸把她安排在黄克诚司令员住过的床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林佑与陶铸一起乘坐装甲车出发,赶往内蒙巴彦塔拉终于与爱人团聚。

如果上述两文记述无误 则该位首长就是陶铸了

通宝推:不如安静,真离,
家园 陶铸和林彪关系不错的。

啊哈哈,文革说林彪打倒陶铸,玩呢?

彭罗陆杨,很复杂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