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芯片败局 -- 拿不准
不能指望企业家为国家考虑,任是例外
我已经说是马后炮了。您既然说邓是九段,那毕竟还是会犯错嘛。
怎么就成了黑呢?
再说,我其实是顺着您说的。
华为是99分的企业,联想至少是80分的企业,而且很稳定。不像北大方正,当年也考过98的,现在不及格了。
我们不应该要求每个企业都去做华为,这样反而失去了生态多样性。
你将来养娃,可千万不要这种心态。娃能稳定在80分其实挺不错了,你别一天到晚鸡娃:“你本来可以和人家孩子一样考99的!”
是对科技人员的尊重。
虽然我不是行业内的,但也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楼主说到这个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2020年底梁孟松要从中芯国际辞职:
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几年,可谓百米冲刺式前进,将中芯的芯片制程上了几个台阶。正在突破的关键时刻,中芯却不知着了什么魔,要引进梁孟松的“死敌”蒋尚义来做董事,且是在梁不知情的情况下。
梁和蒋在台积电的恩怨即便业外也很多人知晓,中芯在此关键时刻做此举,其个中意味不言自明。梁大感错愕和愤怒之下提出辞职。
最终被中芯大加劝慰并赠送了两千多万的别墅留了下来。实际上梁孟松并不在乎钱,有说他把在中芯的钱都捐给了教育基金会。
梁也说了,当初到中芯就是为了自己在台积电的遭遇争一口气,也是报效国家。如此赤诚之心,却又遇到了传统的“政治平衡”的博弈术,其吃了个苍蝇的恶心感自不待言。
最终蒋也在逡巡一年后离开了董事会,中芯继续在梁的带领下向更高的技术难关发起冲刺。所以折腾这么一回是为了干嘛呢?
其实从过去科研攻关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关键的技术人才是重中之重,一人足以定乾坤。
可这往往又称为上位者的“心头之患”,因为绝对的技术实力难以用权力直接制约,于是长袖善舞施展各种“平衡术”,这也算是国粹了。
可这恰恰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技术越牛的人,他在乎的越不是钱,而是“尊重”。而上位者却常常将这最重要的东西囊括私藏,PUA技术人员,甚至美其名曰“历练”。
而这些在重大转折点面前都是糟粕。如果中国的科技研发还秉持这种“国粹”,不敢赋予技术大牛绝对的信任,还是将其作为权力或资本的工具和玩物,那就不要奢望再有建国初那样一流的科技成就。
领导为啥当官?当然是为自己人牟利。所谓发展芯片弄好了,赚的钱自己家人分的多,当然好,没问题。但是哪有直接在研发阶段就把钱办到自己家好?一把手搞芯片和县委书记修路本质上一回事。明眼人根本不看县里的报告上写的修路的各种美好前景,就看谁去投标。你们啊,想太多了。如果投标出现了问题,搬出报告去怼的,都是愣头青。
EUV光刻机禁运
那么高级制程这条路就很难走下去
梁孟松主攻高阶制程。规划是中国大量进口高端光刻机。一举突破先进制成
后来中美翻脸
上层意识到这条路走不通了
而是要尝试低阶制程+先进封装的曲线救国路线
这就是讲上衣跳出来的原因
应该说最后的结果也是一种妥协
14纳米制程成功但是规模不大。是通过DUV多次曝光搞出来的。
中国的重点转向成熟制程。搞农村包围城市。避开美国锋芒
这大概是目前的博弈平衡点
所以大体上还是说得通的
14 纳米是用外国光刻机做出来的
这篇文章说的是国产光刻机的问题
这是两个挑战
梁孟松解决了中国制程问题
但光刻机是另一个问题
这篇文章讲的东西是可靠的。但如何分析这些信息就见仁见智了
明亡于朱元璋。
明亡于崇祯。有些小聪明说,其实不是,明实亡于天启。然后有些中聪明说,也不对,明实亡于万历。又有些大聪明说,明亡于嘉靖啊。
最后,巨聪明会说,明就是亡于朱元璋,根上就错了。
而永不翻案同志的憎恨者,大多也是跳棋爱好者:一代好,二代坏;三代好,四代坏;五代好,四条腿坏……啊不对,串戏到动物农庄了。
所以,要挖坏根,永不翻案只好永远承担。永不翻案不妨改做永不过期。
请问可否解释一下,作者14am得论述有什么问题吗?
大概是0.2纳米,也就是20多am。这和5到8纳米完全是两回事。5个纳米还有20多个硅原子呢,半个纳米直接就排列硅吧。我看光刻方法其实就可以淘汰了。直接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探头一个一个推吧
实际上近几个节点的进步主要是靠器件构型的改变达到的,尺寸上的进步很小。这些技术都是可以用到老节点上的。比如ymtc前一阵子就做了。
如果真的只是你说的这个原因,为什么要瞒着梁孟松引进蒋尚义?如果是这个理由,跟梁孟松好好沟通,晓之以理,也不会闹成这样吧?
无非是知道梁孟松会反对,所以先造成既成事实,没想到他这么头铁。
其实现在,蒋尚义走了,吴金刚走了,周子学也走了,就知道这里面的政治斗争不简单。
据说周子学之前一直是赵海军和梁孟松之间的沟通桥梁。
上面说了,技术人才最需要的是尊重,这一轮斗争明显政治博弈气氛浓厚,具体对将来的影响,还要时间来看。
nm到am是10^-9,就是说,1am=10^-18m
主帖中说2030年整到14am,已经进入原子核了。这肯定是笔误或者翻译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