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话方言 -- trya123

共:💬16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闲话方言

最近上海话收入教材的新闻引来各路神仙八方评论, 我也顺便来胡聊一下方言.

我认为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温度. 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越是往北, 卷舌音越多. 到了俄国, 整个就卷得不行. 不信您试着读一下伟大导师列宁的全名, 个人觉得其难度可以和饶口令同级. 曾有俄国人教我R和r的发音区别, 笨拙如我者半天也学不象. 相反越是往南, 舌头越平, 各位见过大热天好多动物喜欢吐着舌头吧, 基本上就这意思. 什么原因? 四个字: 热涨冷缩. 温度决定舌头的习惯位置, 进而行成各地口音.

上海刚好处于中国南北向的当中, 温度也是介于南北之间,所以舌头的位置正好在卷与不卷之间. 结果就是上海话是全国方言中语速最快的. 举个例子, 北京人常用简称, 比如用"北影"代"北京电影制片厂", 而上海人多用上海话直呼全名"上海电影制片厂".

既然讲了温度, 多少也得讲一点风度, 免得被人说要xx不要xx. 方言也有风度吗? 有, 就是各地方戏曲. 我以为方言的精华往往在地方戏曲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材. 苏州mm的吴浓软语一向是我的最爱, 但同样说苏州话的苏州评话却别有一番沧桑, 同样让人着迷. 地方戏曲离开了方言, 就是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所以我劝那些一见方言就过敏的朋友不妨放轻松些, 这也是对地方文化的支持.

方言会不会影响到普通话的地位呢? 目前看来不可能. 普通话到现在这位置自有其原因. 如果谁要另起炉灶, 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反对. 但这不是说普通话会一成不变. 语言是活的, 会受外在的潜移默化而演进. 现在更多的倒是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 方言有一天会不会消亡呢? 有可能. 如果一定要消亡就让它消亡吧. 曾经辉煌如拉丁文现在不也成了木乃伊. 就是人, 哪一天说没了恐怕就没了, 何况人说的话呢? 只是曾经习惯说方言的人会多少有些怀念吧.

困了, 洗洗睡了, 我猜我的梦话多半还是说得方言?

关键词(Tags): #方言#上海话
家园 听过用普通话演唱的京剧和越剧,韵味大失,四不像....

离开了京腔京韵,还是京剧吗?!离开了吴侬软语,还是越剧吗?!

家园 热涨冷缩?呵呵,身材怎么正好相反...
家园 小时候听我外公的宁波话听了十几年,除了少数几个词,什么

也听不懂。越剧是很好听,但是我对越剧里女扮男装的扮相很不感冒,尤其是女人贴胡子,那简直是让我哇哇吐。

一次看个什么电视晚会,有个苏州的mm唱了一首苏州话的歌,我听完当时就晕菜了,太好听了。

家园 呵呵,要俺说,除了赵志刚,别的男演员还真是很少有能听的呢.

越剧崇尚江南文弱书生...

家园 现在越剧里也有男演员了?我记得以前

都是女的,我一想到有女人贴着小胡子出来扮男人就浑身冒冷汗。。。。

家园 你好像不知道襄樊话就有很强的卷舌音。

绝不是zcs和zhchsh这种区别。

到是北方话没有

跟襄樊话类似的河南话就没有。

山东话也没有。

按地理而言,东亚,中国之上就是俄国毛子,两个国家就能做归纳?(当然蒙语是带卷舌音)

而且两个国家的所属的语系都不一样,作这种归纳总结不严谨。

家园 del.sorry
家园 某一天我正好听见

马兰唱《宝玉哭灵》,她就是用的普通话啊?

还不是越剧调调?

家园 也许是越剧调调,可惜没越剧味儿了...
家园 河南话里还是有点卷舌音的,尤其是豫西豫北

TNND,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每次一说话,都以为我是外地人。。。。什么世道

家园 越剧嘛,本来就是男子班,后来被女子班淘汰,现在呢,除了赵志刚

号为"越剧王子",其他的就没出类拔萃的了.

家园 你是“原教旨主义”,不愿意任何变化?
家园 对,也不要什么电声乐
家园 我找到那首苏州话的歌了,好听,和宁波话是不是差不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