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发到河里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才叫好帖 -- 狙个梨子

共:💬345 🌺2135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风汽车是完全国产,二汽的设备约九成是国产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如果美帝严厉制裁,这些企业能活下来几家?
家园 你低估了摩尔定律的威力

高庆狮和沈绪榜两位院士的工作都败给了摩尔定律,就是节奏和生态跟不上。摩尔定律是2001年左右开始失效的,那一年龙芯诞生。

建议你去看看李国杰院士的相关文章,他是一直追求国产化和自主化的。

家园 你需要找准你的靶子

1973年,我们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3英寸晶圆生产线的时候,

这个说的应该是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考察日本半导体产业后提出的引进计划,这个计划也跟当时国防科委的钱学森汇报过。当时NEC的报价是5000万美元,但电子部给引进准备的资金盘子只有1500万美元,所以这次引进没能成功。

事后看,当然可以批评当时的领导太保守,不敢用钱,但这也是第一代领导人的风格,在确定四三方案的盘子的时候,就决定了引进要量入为出,不给后人留债的基本原则。

所以,1976年主席和总理留给后任的是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留下的是一个比美国落后7-10年但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这也被后人批评为“濒临崩溃的边缘”。

我们国家从七十年代就开始引进芯片生产线,为什么不用国产设备,按照你们的观点是不是买办,谁是买办?

再说一遍,你需要找准你的靶子,并不是只要引进就是买办,而是“只有引进”,没有消化吸收没有投资和培养自己的配套产业链,而且这种状态不是持续一年两年,而是长达十年,横跨六五、七五两个五年计划,这才是买办,而且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出了问题,而不是低下具体的人,事实上,从80年代开始国内相关专家就在不停地呼吁要重视、要发展国产配套的半导体设备产业,但他们也只能呼吁而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内在热闹地引进,而国产的半导体设备技术水平的差距被急速地越拉越大。

你在本楼里贴的所有材料,都是在不断地强化我的观点,其实这也是半导体界的共识,就是当你在90年代参与到半导体工业的时候,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支离破碎,近乎没有,找不到可以配套的产业链了,需要从头培养。

要不怎么说80年代清零,90年代“奠基”呢?

通宝推:落木千山,
家园 多看点东西把。别说是不是真的马院士,院士就一定正确?

北京电子管厂不就是做半导体的?

引进技术?78年就开始要求升级厂房设备,81年拨了款,83年动工,制造设备依然禁运,过香港买的,然后85年剪彩,剪彩时候国防科工委的人当面就说剪彩开工时候就是停产之日,因为军队不会有生产任务。

878厂1985年TTL电路年销1000多万,1985下降6成,1986又在1985基础上下降6成,进口倒是随便进口。

张红飙去14所给雷达做配套,就差一个东西没做出来,然后所里后来说我们要买进口的。

就这鬼样能搞半导体?院士?院士能虚空开发是把?

说这是扣帽子就更滑稽了。如果说以前的事情有可能是当事人有怨言又乱掰扯不清,行,那后来夏普在液晶的事情上连续忽悠成功呢?为啥能连续忽悠成功啊?

说引进,引进例子上海又不是没有。当年上广电的还看不上BOE。后来呢?合资?哈哈哈。引进合资有用吗?

当年上广电完蛋的时候还有人写什么大家都不行啊,BOE只在2007年全球行业最景气时取得了9亿多的盈利,可是2007上广电又赚了多少啊?-7.5个亿。

液晶不过是目前基本解决需求所以大家不提的部分而已。可从这里出发有些人的观点就更滑稽了——成功路径不去看不去学习不去研究在那里念经失败很正常,我不知道天下哪个想成功的人不去研究成功案例只给失败案例开脱的。干这种事的人大多不是骗子就是传教士。

说到底,定义一个时代真的需要一个网上的所谓院士来念经盖章吗?好像他没这个本事也没这个权力。啥事情诉诸一个网上不知啥玩意的权威可真是好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唉,它这个错误我都不知道咋说

ASML正式出货的第一台EUV是NXE:3100,时间是2010年。最早的EUV 光刻设备是2006年出的样机ADT,不卖的。

而上世纪末的产品是DUV,ArF准分子激光,波长193nm。

所以,如果说它把DUV笔误成了EUV吧,但它的波长又没说错,EUV的波长确实是13.5nm

家园 当年本来就缺钱,但是花得太不是地方了。

80年代的资源配置太乱来了,六五期间引进这33条生产线就花了那个没钱的年代的16亿美元,这些低端的生产线引进即落后,大部分都亏损了。那个年代一年进口各种电子产品也花要上几十亿美元。

本来半导体在高速发展时期就不好追,结果这么搞,连技术追踪都很困难。一边研究所穷得要死,人员不断流失,84年因为经费紧张把计算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组给撤了,搞得黄令仪她们痛心不已。一边国内工厂大面积亏损,技改找死,不技改等死的景象可不仅仅只有半导体行业才有。

我们当年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力度被韩国和日本吊打,80年代是太混乱了,1978年开始这些年太缺乏统一规划,蜂拥引进国外淘汰的生产线,然后变成废铁,接下来搞了908,909,总算重新打下些基础。华虹也没靠原来的储存芯片盈利,NEC退出了,后来还是自己想办法转产交通卡之类的芯片才存活下来。

国内八九十年代这种没有连贯性的“挤牙膏”式投入,必然会陷入“引进-建厂-投产-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效果很差。

然后好不容易找来张汝京搞了中芯,2009年在北京高院和台积电打官司居然连诉讼阶段都没进入,就被驳回诉讼请求,中芯连台积电的证据都没看到,然后在美国输的更惨。

我们80年代初对于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和技术差距会拉大都有很准的预测,不重视大生产技术,不实行财政资助,科研生产脱节,人力财力物力分散等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也提出了从低端开始搞起来的建议,但是80年代嘛。。。再加上长期市场换技术,造不如买的舆论盛行。高端一时半会追不上,展讯搞TD芯片还能被中兴放鸽子,直接去掉大半条命。低端也被进口产品倾销,两头都没捞到,一直到这次川普制裁才改观。

家园 海无线电十四厂研发的DJS-040四位单片机实物

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研发的DJS-040四位CPU板

微博上一人找到的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研发的DJS-040

这个编号好像和当时一个微机型号相同,但这个其实是单片机,仿制的夏普SM-2/4系列。这应该是国产光刻机做的吧。

去年找到一套完整的国产DG0040系统之后,我花一年的努力又捡到两套80年代初由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研发的DJS-040四位CPU板,补全了国产四位处理器家族。

DJS-040(由于与国内Z80计算机系统重名,后续改名为DJS-020)基本和北京878厂的DG0040同时开始研发,均参考了夏普SM-2/SM-4处理器。受工艺限制,CPU被拆分成两颗芯片,分别是040-1和040-2。同时,构成系统的还有64*4bit RAM芯片(040-4)和IO/时钟芯片(040-5)。

苏州早期计算机及技术应用制造业

里面也提到:

微型计算机应用产品制造始于1981年12月,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采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的040四位徵型计算机芯片,制造出3台LS-1型银行利息机。1982年3月该技术转让给苏州第一电子仪器厂批量生产。

十来年前有个教授说,中国没有一片自己的单片机。其实老早就有过了。我记得在这个DJS-040 的四位单片机之前,十四厂还有一款DJS-010,只有一位片上输出的单片机。原来搜过知网老杂志,还有这个DJS-010单片机在某鞋厂生产线上的应用文章。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阴霾信仰,乾道学派,
家园 关牛棚有错吗?现在戎贝都是砖家叫兽
家园 陈王一如既往地犀利!稻公未降是最后醒悟了。。。

他想做跟班,人家想要他的命,这点觉悟比地图头强

家园 这其实是个全局性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国在前30年的工业体系,相对落后但也相对完整,比如大飞机,比如半导体,国内的产业链是完整的,科研院所和国内的理工科高校是当时自主产业链的上游,负责基础技术的研发和供给。

如果你考察60/70年代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就会发现他们的一个重要就是关注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80年代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可以循环生长的这个产业链断裂了,科研院所,尤其是高校,其发展目标变成关注和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来源,不再依靠他们,而是依靠引进。

这就造成了两个现象,国内的下游生产部门不断地引进国外设备而又无力(或者无意识)消化吸收,因而引进一代,落后了再引进下一代;

而国内的上游技术来源部门,则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因为与产业发展完全脱节,他们开发的技术没有产业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推动和跟随产业发展的循环迭代的机制,所以他们逐渐沦为以写论文为目标的金丝雀,真到国家需要产业发展的时候,他们除了一堆论文、成果,其实在产业上难堪大用。

这个现象现在还存在,为这才是我批评80年代的最根本的原因,而这种现象就发端于80年代,其实80年代存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缺失(也许是无意识的),也是80年代整个社会的思潮。所以这种产业链脱节,这种放弃自主技术发展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半导体行业,不仅存在于大飞机,同样也存在于联想,这样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我之所以对柳传志评价很低,就是联想代表了新中国科技界从传统科研体制转型为公司化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努力,人们对中关村的期许是硅谷,而不是贸易,更不是走私,而中关村的整个路子,都被联想带偏了,直到90年代华为在深圳的出现。

其实我从不认为小平同志,包括紫阳真人,在主观意识上是买办的,但既然是全社会的思潮,就跟最高层领导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偏向和模糊,是分不开的。

小平同志在大飞机上介入较深,他的想法就很能说明问题。一方面,他认为新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的航空工业是纯粹的国防工业,需要尽快转为民用,而民用航空工业就是必然之选,所以他连续指示要求国内航线都用国产飞机,从这点上说,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但小平同志的问题是把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制完全对立起来了,而且为了表示他与英明领袖不一样,他有自己的东西,他对前30年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技术基础采取了敌视和放弃的态度,比如他说“把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起点,不这样干才真正叫爬行主义”,既然是起点,那之前自己发展的技术基础就等于是没有,就得放弃,整个80年代,这个倾向是很明显的。小平同志的另一个误区是对产业技术和制造能力的区别认识不足,或者说他太低估了美国对我们技术封锁的决心,也许是他以为中美蜜月能复制一个,哪怕是半个中苏蜜月。他的误区和直接干预,导致了他自己也期望的航空工业转型军民两用的战略完全失败。

80年代也有做得不错的行业,首先是国防科委,没有对美国抱有过分的幻想而坚持了自己的传统,另外就是沿着四三方案消化吸收延续下来的大型装备国产化的工作。

如果你认为我的观点和论据没有讨论的价值,也没关系,合则聊,不合则不聊,君子求同存异,不出恶言。

说到主场,其实航空工业制造,半导体设备,从我的专业来讲也算小半个主场。

通宝推:杨微粒,青青的蓝,潜望镜,落木千山,exprad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要用同样的标准看半导体的发展史

自己树立靶子自己打,第一代领导人的决定是引进消化,第二代领导人引进是买办,需要引进说明国家的半导体配套产业很薄弱,他们的政策是一贯的。

实话说消化的怎么样,跟人才储备有关,市场有关。半导体引进消化的最好是两千年之后,看看现在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七,八,九十年代都可以整条整条引进生产线。现在禁止设备,材料出口,连部分半导体产品都禁止。

但不能说以前年几十年的都是买办。不希望带着政治倾向看问题。

家园 这个叫做交学费

你自己没有技术,也不了解国外的发展前沿,连出个国都是天大的事,更不用说同行交流,只能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台积电能发展起来是因为有了张仲谋,对芯片产业有深刻的了解,在产业界有广泛的人脉,并且探索出了代工的途径。即使有了想法,但要做成依然不容易,你要说服别人把订单交给你。

80年代中国是谁有这个能力?

看看中国改开之后的途径,全都是先引进技术,然后一点点国产化。

吃了10个馒头才吃饱,却觉得应该早吃那第十个馒头就好了,前面9个馒头可以省下来了。

古人都知道此事的荒唐。

家园 成品率上不去,成本下不来,当然就被市场淘汰

假如华为的手机性能很差,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为了情怀去买华为的手机。

家园 芯片是需要一个生态体系才能发展起来。

若能做出个计算器也可以。

但80年代有谁见过一个使用国产芯片的民用产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