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一些感慨 -- 唐家山
那就请你另开一个楼去吵架。我这个楼不欢迎你这样的帖子。
芯片业倒是也有一个死中做活的策略,就是在国家扶持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小循环,然后利用经济波动时的反周期,尽可能在西方经济危机时拣洋落,不被拉大代差。这样人才和技术储备都在,将来条件合适时不需要重启。但是摩尔定律能生效近30年,实在是太逆天了。我这种想法也仅仅是想法罢了。
运10的情况确实不太一样。不过我的看法是坚持民用还是会死,转到军用还有一线生机。实际上我觉得最可惜的是涡扇8,虽然技术上已经落后,但是在国内的技术水平下仍然是高科技,通过仿制的方法吃下来至少能解决有无的问题。吐槽一句,TG的空军一直有好高骛远的毛病,错失了不少机会。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提供证据,当时全国有几十家半导体厂家,我不认为大家都是买办,相反我看了一些当时领导的履历,可以说是又红又专。
而且都是前三十年教育出来的中坚骨干力量,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可以说是融入血液里的。
无锡742厂在国家芯片产业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无锡也是重要半导体生产基地。
其他工厂基本上跟他取经学习的,至于为什么有三十家之多,可能80年代电视机,收音机等的需求大爆发,引进生产线满足其他产业发展进程可能是最经济的做法。大家可以提供证据推翻这个观点。
现在最大的疑问当年到底能不能搭建满足需求的国产半导体生产线,以及为什么?
这个普遍规律是:两个经济体,如果领先一方工业人口规模不小于落后一方,同时在某个行业通过市场化实现了正反馈指数增长,那落后一方就是追不上的。反过来,如果落后一方人口规模不差,它在某个行业实现了正反馈指数增长,而领先一方因为技术天花板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指数增长,那落后一方很快就能追上。
1980年代半导体工业是追不上的例子。其他很多行业是追得上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是通信。当然,低端的行业就更多了。其原因是,南巡以后中国自己进入市场经济,大量人口快速转变为工业人口,一年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是美国的十倍。
所以,1980年代的半导体工业,输是非战之罪。摩尔定律生效以后,除非你自己也是指数增长,否则就是追不上的。如果周总理活到1988,那么运十不会折翼,但是半导体工业还是要被美国拉开差距。
另外,我不认为中国的芯片行业总体上是失败。至少现在是一个胶着状态。中国在高端芯片上落后,同时是低端芯片生产大国。这个局面还是充分可战的。但是要尊重技术和市场发展的规律。
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物价飞涨,科研体系崩盘,盗匪遍地,汉族被定向种族灭绝,不掺假的浩劫。芯片业被放弃只是灾难的一部分,核武器核潜艇,陆海空先进装备研制建造,火箭发动机研制,基本都放弃了。这个放弃的名单还有很长很长。但同期却有用不完的钱来收买老干部,买进口汽车,给每个高干家族配一个部级官员。
93-2000年才进入初步恢复期。其实江才是拨乱反正,挽狂澜于即倒。没有江,中国可能真的在2000年左右就七块了
脱离国内科技水平的消费大跃进,其危害不亚于50年代的钢产量大跃进。
现在最大的疑问当年到底能不能搭建满足需求的国产半导体生产线,
甚至,你觉得单纯进口似乎不太合适,当然,有人还在嘴硬,坚持认为进口是成功的啊。
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80年代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是因为竞争云云抛弃了自主技术,因为自主这块确实质量甚至数量不如进口嘛。
这个数量也就是产量不足我都是认的,但是我肯定坚持认为自主也是要坚持的,不仅仅是保持队伍的问题。
当然我也深刻的知道,80年代根本不是所谓市场经济,单纯看所谓卖价的,所谓运十是因为卖价不好,纯属扯淡了,这完全是今天的思路强行移植到了当年,这家刻舟求剑了。
所以自主替代我认为是可行的,应该存在的,就是国家当时因为崇洋媚外不保护自己的市场,就是这么简单而已了。因为用户强行起飞,非得用国外的,而且我还有一个推测,其实并不考虑质量,只是追求国外产品,这点在爱他相关电子产品包括进口轿车,各种机器设备都有过,我不相信芯片没有。
这是我理解的当年,你怎么看呢?是啊,要搜寻证据,看楼里几位左派的吧,我估计QQ有一些,阴霾信仰也应该有。
芯片的问题是你必须有规模。小于某个规模下限就难以存在了。于是你这个小循环也得涉及相当大的人口。
例如,我们假设一下,解放军系统就成为这个小循环的客户群。专门成立一个“PLA信息工业部”,负责其研发、生产和应用。一切都是自主研发的,从1985年起保持落后美国10年,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情况了。
但是,这样做有几个问题:
1)这一套东西很鸡肋,因为不先进。例如,1995年的时候,解放军内部的计算机,大部分是国外1985年左右水平的芯片。那高端的事情肯定干不了。于是需要先进计算机的部门,以及权力大的部门,就会另外配置好的计算机。于是配发的计算机就成了鸡肋,闲置。
2)这一个部门本身是封闭的,靠计划-命令运转。有自己的经费,还不少。于是就会有封闭体系的毛病,例如“喝一杯酒10万经费”,或者“拿国外开源项目代码结题”这些,而且会很严重。大量经费会被虚耗掉。
3)等到了世纪之交,重启龙芯了,胡伟武想获得这个部门的支持,然后发现第一不兼容,EDA等系统又慢又难用。第二,人家根本就不支持,因为他们在这个部门内部活得很好,钱又不少,又没有市场压力。甚至,整个部门会反过来争取主导权,我们是一个庞大的功勋卓著的部门,你胡伟武算老几?而这个部门一旦争取到了领导权,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否定龙芯的追赶目标,维持自己的生存状态。
4)然后部门内外的精英分子都会反思:我们在干什么?
所以,上个世纪高端芯片的垮掉,其实也不全是坏事。这让重启的时候,“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当然,画不画得出来就看本事了。
凳、赵就是买办头子。
我也不知道国产化替代为什么没有发生?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提供证据,当时全国有几十家半导体厂家,我不认为大家都是买办,相反我看了一些当时领导的履历,可以说是又红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