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好莱坞乃至进口片全线溃败的一年 -- 亮子

共:💬116 🌺697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谁说没有,有一个重要外星技术

可使人类素质大幅提高,办法就是抽大麻。

但是阻力很大,到今天还不能全民义务抽,美国政府其实已经全力在推动了。

家园 还是抖机灵

“拙劣模仿”是刘慈欣的原话,说明他对克拉克的崇拜,或谦虚,或兼而有之,你这么推崇刘慈欣,我不能篡改他的原话吧?

你的原题是对比三体和美式科幻,你提个唐诗想表达什么?姑且不论“虚实结合”是个多宽泛的概念,唐诗那个年代连严格的“科学”都没有,更不用说科幻,你命题的前提都不存在,这是在虚空打靶么?

就说虚实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中就有关于虚实结合的内容。所以你的表达并不改变以下事实:即克拉克在刘慈欣之前就在科幻中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也不是中国科幻独有的东西。

还有我跟你说过我啥时候看三体了么?就算你看的是刘慈欣未出版的手稿😂也依然不改变上述事实,

刘慈欣和三体的好,不需要建立在非事实的基础上,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不需要建立在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上。

家园 看过就不会有那个结论

有那个结论就说明没看过,就这么简单。

你也知道“最初群体至少百分之七八十是读过你说的以上总总.”,《三体》破圈是现象级的,现在影响的群体比当初不知道扩张了多少倍。

这也带来几个问题,一个是很多人视线仅局限于三体,二是对三体之外的科幻过于漠视,这个漠视不仅指国外,也包括中国。

其实我说了,三体在当下得到远大于一本科幻小说可能获得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现实属性,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部分。虽然这些东西在三体里其实也表达的很浅显,但架不住影响力大,任何东西加上一个传播系数都被放大到现象级。

但科幻是有很多不同的面向的,而当今三体读者群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幻读者群,相差过于悬殊,客观上造成一种“只有写的像三体一样才叫科幻,别的都不算科幻”的观念盛行,事实上让科幻的发展空间变的更加狭窄,这跟好莱坞一窝蜂去卷超英这条赛道其实一个逻辑。

其实八十年代有很多科幻发展方向,叶永烈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王晓达魏雅华吴岩,再到四大天王和潘海天柳文扬杨鹏等等等等,哪里是一个刘慈欣能涵盖的。

家园 当年第一批看科幻有科幻梦的人成了社会中坚了

他们有了消费能力了就养起来了。更别提决策层里面又有多少是看科幻长大的

家园 银护3俺没看,不过看国内票房还行

6亿了,基本是原来漫威电影的水平。

家园 +10086,丫就是设置门槛

圈地自萌。

家园 这是政绩工程的先天弊病

刘慈欣自己说过一句话,主流文学界有个毛病,一旦看某个科幻小说写得好了,就把它拿过来挂上主流文学的招牌,开除科幻籍。

比如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也被认为是科幻小说,但也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文学。这主要是科幻的类型文学身份,文学价值不被认可。其实在欧美的一些科幻文学史里,连《乌托邦》这类政治空想和《1984》这种政治讽喻小说也被认为是科幻小说。

而《三体》现在也无可争议进入主流文学史了,被收入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连许子东的文学史教程也收录了《三体》。不知道大刘是喜还是忧?他这样绝对是被“抬咖”了,但也正好重蹈了之前那句话的覆辙。

而一些小众的东西一旦具备了竞技性的意义,就很有可能被当做政绩工程的标的,着重培养。但这样做的毛病就是功利性至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这也是中国式教育的普遍毛病,比如学围棋游泳音乐包括其他体育项目,究竟有多少是真心热爱,还是为了择校有优势或高考加分等等?

这个也不宜苛责,但确实是如此,一个领导者不是真心喜欢,而是当政绩,那么今天可以关照你明天同样可能“移情”别人。就像当年清除精神污染被贬成灰姑娘打到奄奄一息,今天又因为三体火了开始想打造科幻强国,而问题是这是否尊重科幻本身的规律,还是长官意志拔苗助长?如果砸下钱去又烂尾怎么办?事实上中国科幻前赴后继一百年才出了一个刘慈欣,无论你是想IP变现也好还是政绩工程也罢,科幻迷本身只是想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而已。

家园 叶永烈 少年科学,十月 当代 收获。
家园 你不知道我care的是什么

我并不是有意要拆谁的台,或是要摆什么老资格。

《科幻世界》就是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所以你说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篮球没意义。

中国有句老话,大树底下好乘凉,同样还有另一句话,大树底下不长苗。

刘慈欣和三体,就是那颗大树。别忘了,自《三体》第三部出版至今已经十三年了,就算从雨果奖到今天也已经八年了。

这十几年间,出过什么优秀的可以跟三体比肩的作品没有?当然这可能要求太高,但哪怕降一个档次也少有,可能王晋康的《与吾同在》、《逃出母宇宙》、《宇宙晶卵》算,陈楸帆的《荒潮》也算。

但刘慈欣和《三体》就像一个大气球一样,遮蔽了所有的天日,事实上其他作者和类型的科幻都得不到发展。

而这里面,因为《三体》破圈而新加入的那些“三体”迷起了重要作用,因为科幻文学也是市场向的,它不像主流文学有一套自给自足的体系,不需要谋求市场价值,科幻没人看就是坐吃山空饿死人。

而《三体》垄断了这种对科幻的解释权和审美权,客观上除了造成三体和刘慈欣一家独大,事实上并不利于科幻自身的发展。我承认其他人目前也写不到刘慈欣的水平,但任何一个作者一种类型都是从小到大成长出来的。三体和刘慈欣一家独大,实际上跟超英漫威垄断了好莱坞电影的资源和市场其实一个道理,客观上将其引入了穷途末路。

这不像上世纪的欧美,众所周知当初的欧美“黄金时代”是产生了一批作家,而不是那几个人。包括电影,在《2001太空漫游》之后,也是出现了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等等一批大师。而在中国呢,十几年了,说来说去还是刘慈欣,郭帆,郭帆,刘慈欣,这种现象并不是好现象。

其实很多人对“三体式的科幻”,或者说所谓硬科幻的热衷,其目的也不是来源于科幻,还是现实需求,比如硬科幻所映射的科技强国等等,助力民族主义情绪等。可这不意味着科幻只能是那个样子。比如好莱坞虽然超英称霸十余年,但也有《异形》、《银翼杀手》这样的作品,其实这才是我喜欢的系列。但在超英挤压下都难以为继。

所以,尽快摆脱这种三体依赖、三体迷信,才是发展科幻的正途。鉴于我国浓厚的实用主义传统,以及政绩需要,科幻本来获得的时间和空间就不多,不抓紧时间发展多样性,盘活土壤,那只能等着再一次的“清除精神污染”被打入冷宫,到时候那些原有的“科幻迷”就会一哄而散,剩下真正的科幻迷在风中凌乱。而你们看热闹的本来就不care,只会说爱谁谁?

通宝推:潜望镜,
家园 文化细节差一丝就是天上地下

好多人前面说:好莱坞不能大杀四方了,如何如何。

其实正确的问题是:过去好莱坞为什么呢大杀四方? 差不多就是利用技术优势。毁天灭地的特效别人做不出来,所以美国拍的英语片居然可以在亚,欧,非等各国取得可观的票房。

假如真的是美国电影本身的东西吸引人,那类似 见岳父岳母,宿醉,泰迪熊这些真正反映美国本土的喜剧片就应该也有票房。但是估计看过的人都不多。 人们喜欢看的是美国电影里动不动纽约就成一片火海了,但是很少有人喜欢为啥里面女的都那么做,孩子都那么皮。实际上生活中人家就是如此。

同样的,中国包括香港电影,能在世界上放一放的就是功夫片。我也不懂你们人和人之间为什么那么说话,为什么妻子得低声下气的,为什么孩子一个个听话的像个假人似的。 但是拳拳到肉看着还是很刺激的。成龙上蹿下跳,从大楼上往下跳还是很爽的。

如果你在看点西班牙语电影,也会有疑惑:为啥这里面男男女女,一个人要是没两三个情人都好像日子过不下去似的。为了拍片太假了吧。

家园 昨天在“水木论坛”看到了这篇文章,

不知是贼兄在水木也发了一遍,还是从水木转载的。

家园 传统戏曲不都快完了?

梅兰芳大师要是生在当代,是不是也要失业了?

家园 异形丧尸围城跟苍井空动作片一样好

我也爱看。这类型的片,不太需要剧情,光动作就足够吸引,应该归类于动作片。忽上忽下蹦出来一只吓观众一跳,就算跌宕起伏了,加上或狰狞或舒服的表情特写,最后以口爆或者胸爆达到高潮留下伏笔。里面的“科幻”含量嘛,头两部还是有科幻含量的,至于续集你觉得呢?韩国拍了个釜山行,反响不错,最近抖音介绍出了英国版釜山行,我估计“丧尸坐火车”要拍出一个系列来,丧尸已经坐过飞机了,接下来就是丧尸去外星了,异形大战丧尸,丧尸与铁血战士结盟大战异形……我都很期待。

家园 吹捧刘慈欣的科幻小说那是有目的的

奥巴马为什么要吹捧刘慈欣?

盖因刘慈欣在鼓吹殖民主义(黑暗森林法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殖民主义)。

中国这是属于自己把自己卖了,还帮美国人数钱哪。一帮傻屌。

家园 对啊,我就是这个意思

李白生在今天也没啥出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