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反思西西河: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回顾曾用过的两种方式 -- 铁手

共:💬101 🌺889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家园 其实F这个说的挺有道理

马斯克在推特收费制其实也有这方面的道理,什么门槛都不如收费的门槛,不过对于资金充沛有实力有组织投入的来说,西西河这个小池塘,收费门槛完全可能属于能拿前解决的不算问题的问题,换成推特成千上万的账号,走量的话对资金要求就不是一般小团队能吃下去的了。

最近在看美国初选的新人那个小烙印,以后有机会在河里分享观后感。 但这个新人一个创举是揭露美国选举的生意套路与生态链,着实为他捏了把汗,一位勇气可嘉在皇帝新衣中那个小男孩 😄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没有明显商业金钱牵涉的事情,或平台,只有人气到了位,实际上都是不小的生意,表面是看似没多少金钱关系,各种义务,自愿,爱好,诉求的口号下,都存在很大的生意利益链运行的空间,底层逻辑往往是赤果果的金钱,这是互联的一大发明。

所以吸取推特马斯克的教训,不要太纠结于西西河制度了,收不收费估计关系不大,一直在改是一种态度,催人向上,抱有希望的意思,具体有效性等不需要太钻牛角尖。 在技术能够完全取代人之前,技术本身是无法斗过人的,电动车自驾是这样,AI也是这样,一切试图使用技术规范人的尝试,能够不被利用放大人的弱点就已经是胜利了,遏制人的弱点那是想多了。

家园 说得好

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应对能力,总共是个问题

提升自身是根本

靠老铁来抓“特务”,解决不了问题😅😅😅

家园 还是老铁看问题通透

关键的关键,是因为有些言论,不是在这里说,可能在别的地方说,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应对能力,总共是个问题,不如让它暴露着,锻炼自己。

不能赞同更多。

河里的现象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自媒体平台,在我们的身边,类似于河里的各种言论遍地皆是,究其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疫情创伤后遗症。三年疫情期间,实际上每个人处于被看管状态,当时处于对病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惧状态,可能还不觉得怎么样,但事情过去后的阴影,总让人不那么舒服,毕竟是三年非正常生活,不是三天,怨念太深,不喷不快;

二是国家的确正处于一个从提倡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开始搞共同富裕的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先富的人,大富有了,大贵难了,不满意;未富而想富的人,房子不涨,股票不涨,做小生意,竞争不过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富人,一句话,没有发财机会了,也不满意。这两波人,都是在社会上属于嗓门大的人,比较能带节凑,容易将他们的不满搞的沸沸扬扬;

三是境外敌对实力,包括1450的认知战。所谓认知战,有点类似打鱼收网时,网里面鱼在活蹦乱跳,热火朝天的,表现的很努力,但其实没有用。

家园 发帖是短期行为,看帖是长期行为

我的主要考虑重点是:一个帖发出后,也许几天、几个月、几年、几十年内都会有人看,那么,看帖体验就很重要。

一个帖下一个人只能一个回复,额外内容可以补充,但是补充的字数有限制。这样的做法,主要是从看帖体验来考虑。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见解,最好是在一个回复中体现,而不是几个回复而每个回复寥寥几句,这样的回复应该是补充而不是回复。补充字数限制,也是促使回复内容尽可能完整。如果实在是内容很多,比如你说的情况,那么可以考虑发一个新主题,在主题内链接之前的回复,这样,语境关系相对会流畅一些。

通宝推:GWA,
家园 确定观众和选择演员,给谁看和让谁上

河主总算是搞明白了。

我研究互联网这么多年,最后也才发现这个道理:

所谓的流量决定一切,实际上就是网站自己定位的基本受众和所谓明星。网站选择和推广的红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收视、点击”的数量。而那些人物和内容,则是网站的追求和效果的辨证地统一。

西河现在的洋洋洒洒,真正的到底有多少人在看,到底是哪些人想看到的?把这个想明白了,其它的,应该怎么做等等,应该就都不是问题了。自己要下决心,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三心两意和举棋不定,则是还不明白“我自己到底是要什么,和在干着什么”。

通宝推:exprade,
家园 难道知铁肘者,洒家也?

洒家早早猜测:

通过对老铁最近几个帖子的看法,我倾向于老铁更偏向于一个以看为主的观众,对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有更强的好恶,而更多是把内容输出者当成是被管理的对象。当然了,能带来管理麻烦的也都是发帖子的,看帖子的人畜无害,也可以理解。

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不过当时从我已有信息发表这番推论,的确需要一点leap of faith。

家园 我觉得这对回帖的要求太高了

回帖讨论类似头脑风暴,有即时性的和多回合的场景的,相互激荡,你来我往,想到哪儿说到哪,不像正儿八经的文章写出来处处想到,倒像写文章的思考酝酿过程,自己和自己讨论,物理限制不宜太严。能不能限制放宽一个数量级,比如可以回帖两次,跟帖字数不限。🤔🙂

不过总能找到破解办法的😁,就是发帖受限影响心情。

家园 新机制背离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博采众长变成博采众“短”
家园 对国内下河的效果还是很大的

同意目前时代广泛使用代理的现状,因此属地的用途其实对于专业团队是没意义的。 但对于其他人,尤其是其他非专业性质下河的以及这些人之间的互动就有很大帮助了。尤其是国内一般人可以直接上西西河,使用代理又是非法行为,那么两者因素下,其属地就存在一定可信性了。

不点名举个例子的话,比如最近河里有个拿到签证出国的河友,如果这个河友之前之后的属地分属境内境外,那么这就有一定的可信性,否则当然只能通过语气认知信息等各方面自行判断,这种判断对于大多数网上冲浪的人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没有长期海外上网经验的人来说,不能低估其中的复杂度与由此引来的各种猜忌误会口水的结果。当然对上面提到的这个出国网友我个人的判断是可信的,或者说70%可信吧,但这里是西西河,小鹿纯子已经基本上早就被淘汰的寥寥无几了😄

对于海外来说,属地因为代理的存在,反而的确是意义不大,倒不是说海外网友使用代理的多,一是海外网友我估计数量已经不多,活跃的基本上是老人,当然不排除一定数量的国内使用代理的老人。 但老人因为其长期的发帖灌水原因,实际上是不是生活在海外是很容易判断的,属地则反而可以用来发现一些可能本来是通过代理出海但身在国内的老人,不过我估计这个数量应该不多。

所以属地的真正意义是只针对那些新下河的不论是马甲还是本人的,冒充海外或海内的属地的专业团队人士。比如某人被普遍认为是1450,如果属地是国内,马甲就报废了😄。 这种情况至少要使用个代理吧,不能使用代理则说明这样的人很可能没有权利使用代理,连专业团队都不算。当然这个例子也是假象,实际上各种真真假假基本上就是今天互联网的现实,不但骗子遍地走,网上舆论更是真假难辨,假话空话大话遍地,各种人设建设套路,反而成为主流,这也是河里有见地有深度的帖子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西西河属地的使用不同于国内微博等,因为兼顾海内外的原因,属地可以存在好几层的分类,而且各自有不同的可信性与无间道属性,一个属地本身就可以让读者脑补出好多使用起来的空间,这其实也是一个乐趣与上西西河的吸引点。 至于说到西西河收集属地信息,这个其实是多虑了。 网络节点上每一访问如果电讯商要收集的话,其实都一直在收集的,包括登录与发帖,西西河本身基本上对于想收集的机构来说就是透明的,甚至代理的做用都有限。河里标记属地完全是对用户使用而言。

当然刻意保持模糊让各种猜测误解八卦引人入胜,也是增加水量的一种方式。一个生态环境么,不可能做到每个马甲都查八代😁,那种思路本身就是没有操作性的乌托邦妄念综合征。但有一定针对性的对某种生态混乱因子阶段性管控,对于整体的健康平衡其实是经常不可或缺的正常形态,比如这次改版也是一个例子。

乱扯了一通,不吐不快吧。我一直就喜欢瞎出点子 😁

家园 没太大必要,从最近的新政来看,依靠

算法优化控制发帖,在目前流量不大的情况下,是比较容易做到:

既让人说话,又防止洗版,劫持整个网站的。

还是小步慢走,陌上花开,边走边看,一直在改吧。

家园 如果很有必要,到国/地区可能就够了

我现在还是吃不准要不要弄。

好处是有的,比如说恶意行为可能就比较容易暴露,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可能容易导致完全根据来源来看帖而不是帖的内容来看帖。

比如如果有一个用户是从台湾发帖,那么他的帖是不是就有了特殊含义?还是能够平心对待?

以前的确是有明确的台湾用户,不过那个时候,总体来说,还是相互比较尊重,而现在恐怕够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