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卷的可怕 -- wgg0504
要是放弃了和不放弃的差别就是假期去美国旅游还是东南亚旅游,大家当然轻松就放弃了。现在是,放弃不放弃是买得起房还是买不起房,能否娶得到给自己生娃女人的差别,当然家长们斗红了眼睛。农村里的光棍,取个带拖油瓶的二手女人都要花几十万彩礼,还要掏心掏肺养别人的儿子。而一旦考上大学,不说处女,起码一婚是大概率能保证的。
放弃的后果太沉重,所以哪怕知道是当,家长也会去上。这不是教育问题,是社会分配问题。极大的分配不公导致大量年轻女性宁可当二奶情人甚至独身,也不下嫁,把男人及其家长们逼上了绝路。同时对应的,女生家长也不想让自己孩子当二奶情人,也被迫卷起来。
一般人有钱有势之后总想着要传之万世。但富人权贵子弟总是不肖的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传之万世?一是要保证自己后代受精英教育,二是要保证屁民们得不到精英教育。
美国的教育体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目的。首先用公立和私校把穷富分开。其次在大学录取的时候用财产过滤器再一次把贫富分开。而在平时则用各种花钱的所谓“素质教育”(各种偏门的体育项目例如骑马、曲棍球、高尔夫等等,各种艺术培养,跑到非洲去“扶贫”等等)来制造穷人“素质不够”的假象。于是到最后精英学校里充斥了富人子弟。
中国现在的“教育改革”表面上看是反对这一体制的。但任何体制都要看实际操作。
例如中国现在不许办补习班了。杭州新东方顶风作案,结果遭某抖音网红举报违规补课,杭州新东方不得不全面停课。
新闻出处:遭网红举报,杭州新东方全面停课
网络评论基本一边倒的骂那个网红为了流量破坏孩子的上进之路。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网评:
“这种事情的结果就是教育更不公平了,之前花钱就能找好老师补补课,现在不止花钱还得有关系,而且花的钱更多了。”
好多“顶层设计”是不接地气的。禁止补课的初衷不错,表面上看减少穷人的教育支出,同时让老师不要整体想着做补习班赚钱而荒废了本职的学校教育。
实际上教师少赚了外快,穷小孩少了廉价的补课渠道,富人照样可以请家教。于是阶层进一步固化。初中分流断掉了穷人的科举梦,这只对世家有好处。
但中国历史上搞世家的可是南北朝乱世。
对于孩子的兴趣,不是简单地顺其自然,自由发展,而是要往深入引导,不断强化和优化,不管搞什么兴趣,都要做到越来越好,并逐渐向职业领域引导,搞什么变成专业都不容易,都要吃苦和勤奋,发展兴趣有时也是让孩子没有偷懒的借口。我对多大的药理学不太了解,如果孩子小时候爱玩过家家,玩泥巴,做事有条理,长大后喜欢生物、化学,可以考这个专业,将来估计是当药剂师或到制药厂搞科研吧?瞎猜的。但家长一定要自己去了解,将来这个专业到底能干什么,孩子喜欢不喜欢干,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道听途说,要让孩子去感同身受,比如加入多大暑期的相关俱乐部,找那里的师姐师兄聊天,找地方实习等等,方法很多
现在有人不能接受,是因为还在线上挣扎,说不定努力一把还能够得上。等待彻底绝望,就没啥不能接受了。
怎么样才叫不能接受?揭竿而起,你死我活,这叫不能接受,或者国歌里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血战到底,绝不妥协。除此之外,都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讨价还价而已。
但是整个大环境都不可能和过去同日而语。过去上层可以垄断文化科学的资源,下层人被隔绝在科学文化知识之外;现在不可能了,你想学点啥,网上一搜,免费的到底都是。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不怕学不到。
现在社会上那些伪中产所提到的“阶层固化”,其实只是上层社会掌握了选拔渠道。要真正要实现“阶层固化”,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二要掌握枪杆子。实际上全球的精英,这两个东西,一个都掌握不了。
deep state的聪明在于,先把聪明的摘出来,然后鉴别和培养。
0.1%最聪明的,起码养起来,不会和统治阶级为敌,才多少人?
中国是这种人流落街头,分分钟革命的领导者。
阶级固化,的前提,是统治者有危机感,能吸收底层的聪明人(哪怕很少),二桃能杀三士,但是你一个桃子不给,那满世界都是比你聪明的反贼。
西西河十来年的变迁,无为而治时代的欣欣向荣,和小人当道的一片萧条……
对应不折腾的胡和现在。。。。
实际上教师少赚了外快,穷小孩少了廉价的补课渠道,富人照样可以请家教。于是阶层进一步固化。初中分流断掉了穷人的科举梦,这只对世家有好处。
我一个亲戚的女儿,新政之前就是在培训机构教英语,新政之后转为私教,上门做家教,根本不用自己去找生意,都是家长排队求她上门辅导孩子,收入翻了一倍不止,我笑她猪笼入水,她笑而不语。
新政的效果真的就像你说的,只有有钱的家庭才请得起,不像以前,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费用低很多。
是不是阶级固化我不知道,但是这个所谓的改革,明显是对有钱人有利的。叹一句,政府常做这种自以为对穷人好,实际上伤害穷人更甚的事情。
焦虑于学习的是中产,富人怎么会在乎这个?如果富人子弟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那是好事,长大了搞不好真能专心研究科技呢。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无法限制别人学习科学知识,也没法让自己不花功夫学会科学知识。饱暖思文艺,数理化还是穷人子弟的地盘。
自古世家子弟不努力也是不行的,袁绍玩不过曹操,李世民亲自带着玄甲军冲锋,满清八旗也在乌兰布通,和通泊卖命拼杀的,就算习近平也挑过200斤,张又侠也上过云南前线。
中国早走过世家时代了,就今天,二代得有真才实学,有混社会的本事,至少得是薛蟠,不然什么薄熙来,李克强,邓孙子,宗馥莉,王思聪等等,都是笑话。富人子弟还是安富乐道的好,当个小公务员,体制内随便混混最保险。
就是所有升学入学的真正意义,也是阶层跨越的底层逻辑,不但中美其实所有教育对社会的真正内涵,是选拔智商。
之所以很多人对课外补习家教往往得不到满意效果而抱怨,甚至父母精心培养付出各种努力,都是无关的。 因为一个孩子的天生智力只有通过升学与入学这样的路径才能被选择出来,入学上尤其是名校或但凡有一定影响力,把关上也其实看重的孩子的智力水平,只不过没有人明着说也不会迷信IQ测试那些而已。
小孩到了入学年龄,经常会遇到一些父母发出灵魂拷问,小孩子哎卷出整个青春期,家庭付出财务与时间上的代价,然后大学毕业后真正对孩子的未来与仕途其决定作用的经常会发现与学历关系不大,除了个别行业,一般走出校门几年之后简历的重要性就远超学历了。
回答他们的问题关键是需要理解小孩子通过这样的残酷学历竞争,得到结果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展现出来的智力,毅力,努力等素质。 如果通过各种卷等弯道超车的捷径,即使结果很好也往往不被接受,或即使被接受孩子也不能适应而走上自毁的道路。 这其中代表的逻辑不但清晰而且隽永,但多数做父母的就是不愿去面对或去接受,而自寻烦恼。
智商,这个被白左黑的臭大街的关键因素,其实一直是人类社会中阶层跨域与个人努力之间,虽然不是唯一但却是作用最大也最靠谱的那个推动力。其他白左理论喜欢炒作的各种商业套路外在因素,补课,环境,家庭条件,父母亲情等虽然有一定影响,但当把标准推到到一定程度时,这些都做不得数。 唯一可以发现的现象的确就是那句古人云,英雄不问出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天生智商里,人与人本来就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在信息术刚刚取代印刷术的当代,是没有一种信息术时代的人才筛选机制的,仍然是印刷术时代的人才筛选机制。你现在上网能随便搜题的时代,还搞印刷术时代的,北宋就有的那种糊名闭卷考试,那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吗?选不出来的。印刷术时代的高考还是牛逼的,为什么?没有网,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家教产业,没有教育集中营,那选出来的只有两种人,特别聪明的,和特别自觉的,其他人想被选是选不出来的,现在不一样了。
所以现在这个局面是无解的,互联网和高考集中营保证了独木桥只能卷死大多数,然后你搞一点素质教育,最后又只能搞成拼爹,你让知识分子自己去搞教育,他们是搞不出来什么教育的,我晋那帮人是看到有造纸术了,是看到竹简时代的察举制不行了,但是你看看他们搞出来的是一些什么东西?
适应造纸术时代的教育和选拔人才体系这种事,还是得石勒来发明,杨广和李世民来完善。
https://www.zhihu.com/answer/193252366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禁止补习班反而对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有好处。应试教育的时候,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可能也和普通人一样,时间被应试刷题占满。禁止补习班之後,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反而可以用空出来的时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反正学习资料互联网上都有。
张文木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高考,才能在中学阶段就通读马列毛和《中国通史》。假如他成长于高考已恢复的年代,他中学阶段还能有这个时间嘛?
入中学后,学校已复了课,图书馆也解禁,但毛主席对教育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这时毛主席鼓励大家“认真看书学习”,学历史、学哲学、学马列主义。当时我“响应号召”,按当时流传的毛主席为青年人开的书目,读起书来。先读马列的书,后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范老的文章绝无八股气,极通俗,我从此受益于他的文风──当然,这也是毛主席在延安倡导的那种文风。那时学校课堂上考勤不严格,更没考大学这回事,我因此有幸脱了如今学生那么大的负担和压力。大量的阅读时间允许我有计划地读了几年书,由此我便结了书缘。https://www.kunlunce.com/jczc/mzdsx/2017-12-26/121916.html
其实这才是核心问题。
你所想象的智商,并不是IQ测试测得的数值所完全代表的智商。而现行的考试制度,比如中国的高考,在现有环境下,反而是测智商最准确的测试。
最准确,不是准确。从考察者角度,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从被考察者的角度,就可以加大自己非智商因素引起的考分增加来误导考察者,为自己谋利。
另外一个被国内很多人误会的概念是情商。高考也相当程度考察了情商。比如大家都在玩,你也想玩,但是你能克服想玩的心态,去做数学习题,这就叫情商高。做完卷子还剩半小时,沉下心把每个题再看一遍检查,而不是放飞自我沉浸在早做完洋洋自得的愉悦情绪里,也是情商高。如果高考持续降低难度,那么对情商的考察成分会超过对智商的考察。
现实中的高分低能,很多时候不是高考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问题。比如你去卖药,不拼生物化学知识,拼喝酒送钱,这个怪不得人才选拔机制不对。
如何加强课内教学是核心。小孩子时间有限,把课内时间利用好,教出效果来,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很多学校,老师人浮于事,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只是检验课外班的效果。甚至一个亲戚孩子的班主任骂家长,你们什么班都不上,能考及格还要怎样?!把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大姨气个半死。如果仅仅是禁止补习班,不对课内教学加强,搞什么素质教育,其实是毁掉大部分孩子。
我的建议是,国家层面应该从大纲出发,组织精干队伍加强课本和考试模式的研发。然后在地市一级搞大面积的统考,从小学入学开始,所有学科(包括音体美)经常性的评比,作为老师KPI,在绩效上体现出来。应试没有错,试本身不科学才是错。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学和考试,每十年投入几个亿作为科研攻关绝对值得,比生化环材几百亿几千亿的投入换一堆英文paper值多了。
眼下无解,糊名闭卷考试已经没法用来筛选人才。
未来的现实工作流程不可能不包括对计算机互联网和AI的使用,但是考试没法考察这个。比如现实中翻译的工作流程可能是先AI弄个大概,然後人来改错的地方,考试能这样考吗?考不了。
最后结果是,应试教育搞成「互联网+教培」和高考工厂,青少年自杀率年年增加;素质教育搞成拼爹。
我晋那帮人是看到有造纸术了,是看到竹简时代的察举制不行了,但是你看看他们搞出来的是一些什么东西?
适应造纸术时代的教育和选拔人才体系这种事,还是得石勒来发明,杨广和李世民来完善。
既然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和选拔体系现在还不存在,两害取其轻,我觉得还是素fàng质yáng教育好些,至少多少能降低一点青少年心理疾病率和自杀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