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卷的可怕 -- wgg0504

共:💬114 🌺651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卷的可怕 -- 有补充

    现在的国内孩子太不容易了,在学业上从初中开始卷,而且还没完。前两天我儿子高考完毕,我放松之余,有以下见闻:

    一、高考完第三天,我儿子同学家长,都是当妈的,已经组织完毕了各种辅导班了,计算机班、雅思班马上开始,听说后期还有高数班,太疯狂了。我实在没想到,高考完还得花好几万的补习费。

    二、前两天,和几个大学同学烧烤吹牛。其中一哥们的儿子今年上高一,说这一年的补课费近20万了,成绩还很不满意,孩子妈很着急。这哥们是90年代初山东一县城的高考状元,对儿子,干着急没办法。咋办?问我,我也没办法,孩子学习都是他妈管,我也管过,在小学5年级,管完后,数学不及格,再也不听我的了。

    想当年,我也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经过社会毒打后,早就老老实实了。没想到啊,这些当妈的,雄心不减,卷得吓人。

    另外,我忽然想到,国家的GDP加上全国孩子的补课费,能不能增加半个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写错字了

    写错别字了,“卷的可怕”应该是“卷得可怕”吧?

    • 家园 【讨论】毛远新老师撰写的《张铁生的答卷》一文

      第一次看到张铁生白卷事件始末,二共真的可以啊,不禁嘘嘘。教员不愧中国千古第一人啊。

      “科举制度从隋唐开始,打破旧的世袭制度,公平选拔人才,在历史上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后来,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科举制走进了死胡同,脱离实际的八股文害死人。《红楼梦》里那个贾宝玉恨透了科举,谁要劝他复习功课准备应考,他就对谁抛以白眼。这恐怕是曹雪芹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这套考试办法,是以新八股取代了老八股,也走进了死胡同。再不搞教育革命,残害青年,埋没人才,误人子弟啊!”

      点看全图

      https://top81.xyz/detail.html#46137

      • 家园 但问题正好相反

        在那个时期,实际没有多少人能接受高等教育。

        • 家园 【讨论】现在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如何呢?

          个人浅见:根子还是教育需要培养什么学生?学生能获得什么满足社会分工的技能?

          现在国内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183万人(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高招调查报告”)。但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多惨,就不用多说了,且企业多数入职的毕业生都需要重新培训。回头再看看中国这40年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反复翻烧饼,教育列为新三座大山之一,民怨滔滔就不累述了。

          不能片面否定或肯定毛这代领导人在教育上探索,二共也不能篡改其中历史事实。

    • 家园 教育的迷雾逐渐散开,让更多的人可以规划

      过去,教育就是跟踪老师学就可以了,当时的确这样。成绩好的,上好大学,然后好工作。现在可以说是颠覆。因为现在正是学生基数最大的时候,但凡考少了一分,你就可能上不了高等教育的班车。

      核心点就是如何在知识点有限定的条件下,成绩有足够的区分度。在连续的高考探索下。结论产生了,理科奥数化,文科范围化。所以早学、培训是必然的。因为在学校那点时间里,老师即使有能力,但是也没有时间交这么多内容。所以有先见之明的学校开始实行,直接住到学校来,吃、睡、学,三位一体。

      除了小生初、中考、高考外。还有去国外读书。所以没有办法。

    • 家园 现在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有利于阶层固化

      一般人有钱有势之后总想着要传之万世。但富人权贵子弟总是不肖的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传之万世?一是要保证自己后代受精英教育,二是要保证屁民们得不到精英教育。

      美国的教育体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目的。首先用公立和私校把穷富分开。其次在大学录取的时候用财产过滤器再一次把贫富分开。而在平时则用各种花钱的所谓“素质教育”(各种偏门的体育项目例如骑马、曲棍球、高尔夫等等,各种艺术培养,跑到非洲去“扶贫”等等)来制造穷人“素质不够”的假象。于是到最后精英学校里充斥了富人子弟。

      中国现在的“教育改革”表面上看是反对这一体制的。但任何体制都要看实际操作。

      例如中国现在不许办补习班了。杭州新东方顶风作案,结果遭某抖音网红举报违规补课,杭州新东方不得不全面停课。

      新闻出处:遭网红举报,杭州新东方全面停课

      网络评论基本一边倒的骂那个网红为了流量破坏孩子的上进之路。此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网评:

      “这种事情的结果就是教育更不公平了,之前花钱就能找好老师补补课,现在不止花钱还得有关系,而且花的钱更多了。”

      好多“顶层设计”是不接地气的。禁止补课的初衷不错,表面上看减少穷人的教育支出,同时让老师不要整体想着做补习班赚钱而荒废了本职的学校教育。

      实际上教师少赚了外快,穷小孩少了廉价的补课渠道,富人照样可以请家教。于是阶层进一步固化。初中分流断掉了穷人的科举梦,这只对世家有好处。

      但中国历史上搞世家的可是南北朝乱世。

      通宝推:四方城,qq97,西安笨老虎,
      • 家园 禁止补习班反而对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有好处

        禁止补习班反而对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有好处。应试教育的时候,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可能也和普通人一样,时间被应试刷题占满。禁止补习班之後,真正聪明真正自觉的人反而可以用空出来的时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反正学习资料互联网上都有。

        张文木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高考,才能在中学阶段就通读马列毛和《中国通史》。假如他成长于高考已恢复的年代,他中学阶段还能有这个时间嘛?

        入中学后,学校已复了课,图书馆也解禁,但毛主席对教育的影响还是第一位的。这时毛主席鼓励大家“认真看书学习”,学历史、学哲学、学马列主义。当时我“响应号召”,按当时流传的毛主席为青年人开的书目,读起书来。先读马列的书,后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范老的文章绝无八股气,极通俗,我从此受益于他的文风──当然,这也是毛主席在延安倡导的那种文风。那时学校课堂上考勤不严格,更没考大学这回事,我因此有幸脱了如今学生那么大的负担和压力。大量的阅读时间允许我有计划地读了几年书,由此我便结了书缘。https://www.kunlunce.com/jczc/mzdsx/2017-12-26/121916.html

        通宝推:真理,
        • 家园 核心不在补习班,而在课内教学

          如何加强课内教学是核心。小孩子时间有限,把课内时间利用好,教出效果来,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很多学校,老师人浮于事,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只是检验课外班的效果。甚至一个亲戚孩子的班主任骂家长,你们什么班都不上,能考及格还要怎样?!把当了一辈子老师的大姨气个半死。如果仅仅是禁止补习班,不对课内教学加强,搞什么素质教育,其实是毁掉大部分孩子。

          我的建议是,国家层面应该从大纲出发,组织精干队伍加强课本和考试模式的研发。然后在地市一级搞大面积的统考,从小学入学开始,所有学科(包括音体美)经常性的评比,作为老师KPI,在绩效上体现出来。应试没有错,试本身不科学才是错。对于基础教育的教学和考试,每十年投入几个亿作为科研攻关绝对值得,比生化环材几百亿几千亿的投入换一堆英文paper值多了。

          • 家园 翻云覆雨

            主席当初废除高考是英明的。

            恢复高考后,一片欢呼雀跃。结果一考,某些人的子弟,不能压倒性的考赢工农子弟了,然后他们马上就开始指责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想桥”,指责“一考定终身”,指责“分分分考生的根”。对高考的批评怎责骂,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初中呀,赞美的跟诅咒的,是同有批人?普通人,哪有发声的机会。

            这几十年,他们搞了多少事。

            • 家园 我看到的高分低能之说就是大下岗那会最火

              八十年代还太小,不懂事。因为【能】的考核在那会最成问题。

              我一次在医院排队等时,听见两个北京重逢的东北大妈聊天。就在说厂长的儿子上学的时候成绩不行,老被请家长,厂长给老师骂孙子一样骂。结果人家后来当了老总,骂他的老师下了岗。

              后来的老师,怕是不敢骂厂长了。当年老师收礼,一份五块钱的挂历顶天了,所以才有底气骂。后来动辄几千的购物卡,自然嘴短。

          • 家园 眼下无解

            眼下无解,糊名闭卷考试已经没法用来筛选人才

            未来的现实工作流程不可能不包括对计算机互联网和AI的使用,但是考试没法考察这个。比如现实中翻译的工作流程可能是先AI弄个大概,然後人来改错的地方,考试能这样考吗?考不了。

            最后结果是,应试教育搞成「互联网+教培」和高考工厂,青少年自杀率年年增加;素质教育搞成拼爹。

            我晋那帮人是看到有造纸术了,是看到竹简时代的察举制不行了,但是你看看他们搞出来的是一些什么东西?

            适应造纸术时代的教育和选拔人才体系这种事,还是得石勒来发明,杨广和李世民来完善。

            既然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和选拔体系现在还不存在,两害取其轻,我觉得还是素fàng质yáng教育好些,至少多少能降低一点青少年心理疾病率和自杀率吧。

            • 家园 实在不行搞成军队

              男的学打架、打仗;女的学内务、护理。心理问题多是闲的,忙起来就不瞎想了。最后哪怕抽签也比拼爹好。

      • 家园 没用

        焦虑于学习的是中产,富人怎么会在乎这个?如果富人子弟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那是好事,长大了搞不好真能专心研究科技呢。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无法限制别人学习科学知识,也没法让自己不花功夫学会科学知识。饱暖思文艺,数理化还是穷人子弟的地盘。

        自古世家子弟不努力也是不行的,袁绍玩不过曹操,李世民亲自带着玄甲军冲锋,满清八旗也在乌兰布通,和通泊卖命拼杀的,就算习近平也挑过200斤,张又侠也上过云南前线。

        中国早走过世家时代了,就今天,二代得有真才实学,有混社会的本事,至少得是薛蟠,不然什么薄熙来,李克强,邓孙子,宗馥莉,王思聪等等,都是笑话。富人子弟还是安富乐道的好,当个小公务员,体制内随便混混最保险。

        • 没用
          家园 考名校是为了出路

          的确,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无法限制别人学习科学知识。但学习知识可不光有互联网就够了。数学大概靠一支笔一叠纸就够了(实际上现代数学都是用计算机了),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没有实验室行吗?而且在互联网上自学真的有几个真有动力和毅力一直学成专家的?

          事实上,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有图书馆。但又有几个人是靠泡图书馆自学变成人才的呢?更别说自学而没老师指点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即使是学 IT 都会学成个四不像。

          至于世家,并不是说世家子弟可以不努力,而是世家子弟可以少奋斗二十年。袁绍固然是世家,但曹操家里虽然不是“四世三公”,也是高干,老爹也是太尉啊。曹操从小性情顽劣,放荡不羁,要不是家里是高官能举孝廉当郎官然后一步登天当上北部尉?

          同样的专业,名校出来的工资比不是名校的高一大截。俺以前招工还碰到过这样的事:来应聘的都从藤校毕业十年了,结果面试官一见面就说“你是藤校毕业的,我不用面试你了。” 结果这位藤校毕业不用面试的,能力也就一般。

          国内学校毕业也是这样。985/211毕业就是比二流三流学校毕业的更容易找到工作。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头部公司,不成文的规矩是只招某些名校例如北清复交毕业的。

          搞世家的六朝并不是没有上升渠道。事实上好几个皇帝都出身贫寒。问题是这种上升渠道极为狭窄,随意性和代价极大。刘寄奴算是寒门出身,但实际上他祖父是东安太守,父亲是郡功曹(相当于省组织部长)。至于其他的马上皇帝,那都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

          世家是不是能辉煌一下,当然是可以的。世家最盛的南朝不还有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刘裕北伐吗?但真的有人愿意生活在六朝乱世吗?

          • 家园 ???

            靠补习,上个好点的大学,找个还行的工作,这是可以的,但是扯什么世家大族,那太远了。工业化以来,你放眼瞧瞧,这满世界的,从日韩港台欧米的财阀,到东南亚南亚拉美非洲的乡绅,俄罗斯的豪强,乃至中国的中县干部们,有几个是靠垄断学校知识的啊,大家垄断的都是土地,自然资源,资本,专利,商业渠道。

            中产是最爱卷学习的,但是恐怕也是下场最惨的。全世界都在收割中产,一方面让权贵吸血,一方面给底层撒点渣渣。中产卷的都要绝户了。就这,还要垄断卷业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