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说点什么,算是吐个槽。 -- 审度
一, “地命海心”这个词还是有点妙的。
二,从目前中央的主要论调主要做法,党还是很清醒的:坚决搞生产力的发展。
三,去克之后,会不会重现彼强的党政背道而驰?这次民营31条,感觉很突兀,似乎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表个态。
四,十八大能否看成是一次和平的反政变?然后这十年乃至以后五年十年就是反政变与反反政变的斗争?
五,理论界否该改变作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说要理论创新。实践是挂着理论创新的羊头卖着西方特供理论的狗肉。要做出真正符合中国的理论,起码得落实调研吧?在书斋看洋文,搞些三拍(拍脑袋,拍胸口,拍大腿)理论,知识分子真对不起民膏民脂。
六,成立各种中央小组看来是抓到根本了,有效的抵御金融资本的掠夺加速。近年各种爆雷,就是成果。
七,目前鼓吹金融宽松的声浪很大,同时鼓吹金融收缩的声音也不小。看似针锋相对的两派,其实就是一派:都是反对中央适度金融的做法。对于金融资本来说,漫灌和抽水都是收割手段。这里说一下我早几天说到的各种大善人小微贷对小微企业的杀伤:很多人知道新东方有句标语:你来,我们培训你,你不来,我们培训你对手(大意),小微贷其实利用了这个观念:你不贷,你对手贷,这客观上起到迫着贷的效果。很恶劣的一个现象是,它们差不多时突然收贷,取消额度。取消额度必然会导致小微企业脆弱的资金链突然中断,一旦没能按时还上,各网贷平台会统一行动,并影响到征信,导致资金短时间内陷入困境。
八,生产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目前鼓吹提升消费的声音很大,而且还有相关政策做出来。同时鼓发钱的声音一直不绝(还同时鼓吹“减轻企业负担”)。这个鼓吹消费配合鼓吹发钱,其中一个主要作用配合金融宽松。消费不可能提升经济,本身消费提高经济的理论就是骗傻子:消费→产品卖出→投入再生产→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能力。这个所谓闭环中,显然是“投入再生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那么,消费能不能必然投入在生产呢?无论理论和实践,都否定。而且这个“闭环”,没有解决利润累积导致的产出和消费之间的价值差,说价格差也行,反正表面上看都是货币收支差。
第三产业为何又称为服务业?因为其根本是服务于生产,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它不能产生财富,只能分配财富。
九,分配依附于生产。分配依附于生产,分配依附于生产。所有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意见领袖,包括鼓吹发钱的,提工资的,都不会不敢甚至不知道这个基本的东西。他们一边鼓吹发钱,一边鼓吹减少中央财政收入,如果这样做,政府肯定会财政不足,财政不足怎么办?借和卖,借其实就是卖的前奏。
十,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中国是有几千年传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句话是美化了的,实质上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讨论问题时,屁股要坐好,脑袋用不起起码用膝盖想想。
十一,狗尾:现在有一摆上台面具有很强可执行性的商业(可以含产供销)模式,一个真想通过该模式赚钱的企业A,和一个想通过该模式讲故事的企业B,谁(看上去)更能把这个模式做好?同台竟争,谁更快死?这是我早几天跟朋友讨论的话题。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有其他谈及计划经济的河友:如果不是严格复现前27年的制度和措施,是不是怎么做都不是计划经济?
中国人是要经历一回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才能明白什么是生产过剩,什么是工业化。
老黄历早变了,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短缺经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物质极大丰富,总想着要节俭,造血。殊不知在生产过剩时代这一切都是笑话。
生产过剩时代,没有比发钱刺激经济更有效的手段。
所以应该找B,而A则很可能会证伪这个的商业模式,因为理论上能赚钱和实际上能赚钱还是隔着关山万重的。
本质上,a的使命就是来证伪这个模型的,结论大概是赚不到钱和不如设想的那么赚钱。如果结论是超预期地赚钱,那岂不就是在说提出这个模式的人英明神武?从情商上讲,承认别人优秀并为优秀的人拍案叫好的人比熊猫还少。七天网友就讲别人不承认他的优秀,还美其名曰是因为怕表扬了他他会骄傲。
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们老古懂解释一下,如你所言,物质极大丰富,生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会缺钱?你能看得懂这个问题的吧?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货币不足?
请不要简单的工资低,失业率高,新三座大山,前三排卖国。我没所谓,这些论调到处都是。但这样解释,对不起脑子。你得从生产的组织开始说起。
主流的金融经济圈,总是故意把货币等同于实物,把金融政策等同于社会经济组织方式。如果货币天然等同实物,那么汇率波动哪来的?如果有钱就是经济好,那么津巴布韦才是宇宙第一大国。
生产和消费要适量平衡。这句话基本上是空话套话,读过书的都会说。
直接的做法有两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纯计划经济会导致消费不足,物资短缺,经济增长乏力。一共时期的飞速增长是特例,北朝鲜的千里马也是教科书上的典范。因为底子太薄,从0到1的增长速度是无限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实际上是慢慢放缓乃至停滞,政府缺乏新生财富来维护原有的计划和福利经济体制。等到邓小平时代不搞市场化不行了,才重新激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纯市场经济则产生浪费,资本主义各种经济波动和危机,战争,最后导致全球变暖和人类灭亡。
左右都不是人。
我更偏向邓的新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对应市场经济就是天然货币短缺。
很难理解吗?
能不能麻烦你讲解一下?
那么为什么“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货币不足?”
等发钱缓解这次经济危机后你就会明白的。
发钱是迟早的事,今年不发,明年也得发。你这种封建老顽固只能让事实来教育。
西方一直是短缺经济,最明显的是西方的预约制度。
中国人看病,小医院都是去了直接挂号。
西方是任何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
-------
经济总是起起伏伏的,西方的解决方法,就是维持一个低谷的产能,避免在经济低谷的时候需要裁员。当经济繁荣物资短期的时候,从东亚进口,平衡需求。
因此东亚一直生产过剩,贸易顺差,内卷严重,临时工/派遣工盛行。经济危机的时候方便裁员。
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是社会层面的生产资金被占用,停止流动,下沉为待售出,如产品库存,楼房库存。所以社会上流动资金不足。在个人层面,销售不畅,资金不能回笼,老板无钱支付工资,造成劳动者手里没有现钱。
计划经济天然是短缺经济。因为生产是计划的,但是计划总是落后于现实的变化的。所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消费者排长队是普遍现象。这样也有好处,避免了西方的浪费😄。
科尔奈作品《短缺经济学》匈牙利文第一版的封面。
我上学时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写过一本专著论证此现象,国内也翻译。这里是对他的简介 他的作品是理论上对计划经济体系的深入分析。但是直观上也很好理解,如我上面所说。
资金被巨大的土地存量占用.房产销售不畅.资金链出现问题.总是如此.
[...碧桂园的土地储备约有60%至70%位于中国三、四线城市,遇著市况低迷,加上中央限价政策,令物业不能低价求售,...]
货币是事实上也可理解为易物交易时的契据。
计划经济,价格(契据)和价值(实物)是基本不允许背离的,市场经济是允许背离的。按理论,市场经济是有亏有盈的,事实是庄家是多盈少亏,散户是多亏少盈,因为庄家在亏时他有决定停止游戏的权利,散户没有这个权利。
例如:香焦生产出来,根据交换原则,一村1000人每人可一个月分得3 斤,供应时只能每天100 斤;当日来买的量是100斤,一斤的契据(货币)得到一斤的香焦;如当日只有人计买了50斤,那么会有50斤会烂掉;到月底时,(计划经济)就会少了50 斤的香焦,(市场经济)就会在最后那天让购买者用1.5斤的契据(货币)兑一斤香焦,那么计划经济就契据(货币)多而实物短缺,市场经济就能平仓。再如大米,每人每月30斤,每天供1000斤,当时购买量为1000斤时,当日来买的量是1000斤,一斤的契据(货币)得到一斤的大米;如当日有人计买了1500斤,(计划经济)就会少了500斤的大米,在后面时间兑付,而市场经济)就会在最后那天让外面用1.5斤的契据(货币)况一斤大米;到月底时,计划经济就正好平仓,市场经济,商店里就多了500斤大米。这就是计划经济实物短缺,货币泛滥;市场经济货币短缺,经济实物富余。
双华兄弟,不知对不对。
计划经济的逻辑是指令—生产—实物—货币—指令,其核心逻辑是根据实物发行货币,然后再根据货币总量下达下一循环的生产指令。在计划经济的生产循环里由于货币总量的限制,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实物生产总是滞后的,所以计划经济天然实物短缺。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消费(需求)—货币(资本)—生产—实物—消费,其核心逻辑是依据消费(需求)发行货币,然后再依据货币来组织生产,然后根据生产出来的实物消费总量进行下一步经济循环。那么在市场经济循环里,由于消费总量的限制,投入下一个经济循环的货币(资本)总是滞后的,所以市场经济循环下,货币(资本)是天然短缺的。
这个道理,只有像燕人老兄这样在资本主义的老巢英国,生活多年的人才能理解,说给国内的老封建听,他们绝对是听不懂的。
另外,目前中央的货币政策适度?
适度经济怎么会持续下行的?
金融泡沫爆雷是成果?
你真乐观。
总之,不懂一点金融理论,很容易瞎子摸象看到一部分就以为看到全部。
也就是说计划经济下,货币不具备金融属性,它只是通用物资兑换票。在实际生活中就是没有相应的粮油副食品轻工业品票证,手上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相对于货币总量来说,民生物资是绝对短缺的。
神棍高明,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就把所有的疑问给堵住了。一旦说出天机,就会出事,因为一些基本事实,必须要摆出来。
在这个贴子里,你固化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实践中的有一个基本点:所有的生产都是按照需求预测和生产组织能力来制定计划。这个不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翼德 河友你这个贴子也不是绝对的,如同所有攻击前27年国民经济的论调一样,只提预测,不提生产组织能力,只唯心,不唯物。
计划经济的逻辑是指令—生产—实物—货币—指令,其核心逻辑是根据实物发行货币,然后再根据货币总量下达下一循环的生产指令。在计划经济的生产循环里由于货币总量的限制,下一个经济循环的实物生产总是滞后的,所以计划经济天然实物短缺。
你这一段固定了一个条件:货币发行不可以足够多。如果不按条件呢?
市场经济的逻辑是消费(需求)—货币(资本)—生产—实物—消费,其核心逻辑是依据消费(需求)发行货币,然后再依据货币来组织生产,然后根据生产出来的实物消费总量进行下一步经济循环。那么在市场经济循环里,由于消费总量的限制,投入下一个经济循环的货币(资本)总是滞后的,所以市场经济循环下,货币(资本)是天然短缺的。
这一段你也固定了一个条件:消费回收的货币少于生产投入货币。那么投资生产的意义何在呢?为人民服务?
从你的描述中,计划经济是以(当前)实物来安排生产,市场经济是以(当前)货币来安排生产。也就是说,计划经济可以称为“实物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可以称为“货币计划经济”。那么,都是计划或者都是市场,两者为什么都不能预见呢?
按你的规定,市场经济钱消费的钱永远低于投入的钱。那么,货币去哪了?投资的货币哪来?不断增加货币意义何在?而货币如何变成生产的原料?
@李夏禾 河友,请问你两个例子倒过来,会怎么样呢?能不能倒过来?如果不能,为什么?
@史料推理 河友,海峰兄,西方一直是短缺经济一说,请问从哪直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