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讨论一下,习总会不会去旧金山参加APEC -- 湍流VII
历史上一段时间可能是,比如在苏区,比如解放战争的年代,他能继林育英同志任129师政委,是他党内政治地位跃升的关键,当时党内军内地位比他高的人没有七八个也有三两个,为什么是他,只能是老人家充分信任的结果,这一段时间他可算铁杆儿。
建国后他就不是了,人的行为总是和世界观一致的,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很难不受封建主义旧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当受到挫折和诱惑的时候就出现立场上的动摇。
主席不可能不特别关照他,毕竟主席对当年江西被王明的追尾者们奚落嘲讽记忆深刻,邓毛谢古又只有他活下来,他安闲自在的喝茅台酒完全是毛人家对他个人的复杂感情的结果。
读党史上h人物回忆录我常常想,为什么老人家对陶抛弃那么彻底,一点儿不顾他是曾志同志的丈夫。
他几乎所有毛主席建立平等清明永续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德政都否定了,人民群众的教育、共产党员的培养、党的组织建设、国家需要谁、依靠谁和谁受惠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和主席的路线逆着干!这个人如果非得和毛主席的革命经历联系一下,他是毛主席革命和建设路线的叛徒。
教员已经就只剩个壳子了,方平这个问题上是错误的。
哪怕 1933 年,邓支持毛路线,反对王明路线,这也不能说是铁杆,只是邓自己的选择。
邓付出了撤职和老婆离婚的代价,当年陈宫救曹操,也是丢官。陈宫是曹操的铁杆吗?官渡之战,曹营将领都通袁,许攸冒着生命危险来投曹,许攸是曹操铁杆吗?后来杀了也就杀了,厚加抚恤,这事儿就过了。
更不用说到了六十年代,三十多年啊,相当于黄巾起义到了刘备据蜀,汉中大战。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了。西园八校尉时代,曹操袁绍还是铁杆呢,一起去干乌七八糟的事情,抢人家新娘子啥的。
我赞同你的核心观点,邓不算是周派的。但是在外人看来,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玄德荆州依刘表,外人觉得刘备刘表是不是一家的?哪怕我们都知道刘备是闲居,刘表百般防备,手下还要砍死刘备。
邓和刘备一样,是枭雄,谁的铁杆也不是。刘备满嘴兴复汉室,邓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在对待文革的问题上,毛让邓牵头做一个基本结论,邓让纪登奎主笔,纪临阵退了,邓没有交上合格的答案,只能以“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敷衍毛,引毛不快。特别是与文革派冲突严重,在对手示弱时也不肯退让。我猜想是,在预见毛将不久于人世,邓评估过政治力量的对比,认为退让弊大于利,他自度,这个时候毛拿他没有办法,会容让他。他没想到毛对文革看得那么重,临了绝然地拿下他。毛要寿命再长几年,邓不会出这些妖娥子的。
如果不是华的“神助攻”,本来没他什么事了。毛拿下他的时候,他是很懊恼的。
真正负责红军组织系统的是周还是毛主席呢?
明显是做总理接班人统管内政,还有也是唯一能以中央协调军队的人(总参谋长)
这些位置在你看来,说明了什么呢?
这个总参谋长只是协调吗?总参就是周的自留地吧?
我顺便说一下邓和周的分歧,其实大概就是一个系统内,实用派和理想派的差距吧,毕竟周还是要共产主义的,邓肯定不要。
但是,说到解放前,甚至建国初期,周邓不是一起的,不合适吧?
说是刘(国家主席)邓(总书记),其实就是周(国务院)邓(总书记)吧,建国初期,到底是刘少奇厉害还是周总理厉害?
如果是刘少奇厉害,那么毛主席为什么反对周总理的反反冒进呢?在这个事情上,周总理是什么位置?
方兄被蒙蔽了!建议一读老田的系列研究。
不就是邓说的吗?你还不知道,1975年大整顿,杀了一批人,包括张志新等,就是邓清楚的表明了态度啊?
这个功劳既不是毛,也不是周,就是邓的啊?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1976年5月12日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风云
阶级斗争纲举
打倒刘和林
十载春风化雨
喜见山花烂漫
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
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
奋螳臂
邓小平
妄图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项为纲”批透
复辟罪行怒讨
动地走雷霆
主席挥巨手
团结大进军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郭沫若这两首诗歌,被今天的郭黑说成郭沫若投机,哈哈哈,笑死我了,明显郭沫若没啥变化啊,就是支持变色的党中央啊。
况且,第二首未必似乎就是他写的。
但是第一首则是很明显的反对邓小平啊!!!那么,问题来了,郭沫若认为邓小平问题在哪里呢?
老方摘的那段履历意图证明毛邓联系,根本不够准确和现实,因为红一也不全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比如最明显的就是周总理的另一个小弟,聂荣臻,或者叶剑英。
草地电报,叶剑英保护的就是红一方面军的周派和博古亲苏派啊。和毛主席没多大关系。
继承林育英129师政委,很明显,就是因为他也是亲苏派,否则周总理凭啥让他上位啊?只不过后来大家不讲了罢了,故意要制造邓小平是所谓毛派的所谓经历。
129师恰恰就是周总的自留地,毛主席的自留地就是笨狼河友一再反对的罗荣桓山东根据地。
129师和八路军总部问题,也是当时的延安毛主席指挥的一个难点。
邓在谢毛古邓中能够存活不是偶然,就是因为他是亲苏派,他一个百色起义逃跑派,从上海到了中央苏区就突然背离了周总理成了毛派了!?怎么可能呢?
他必然是周派才对啊。
毛主席傻吗,知道邓小平不支持自己,还在长征到陕北前后提点邓小平上位?他也没有这个资格和权力啊。
邓小平在长征中就是一直跟着周走嘛!
黎平会议后,“邓小平被调离《红星》报主编,接替生病的邓颖超任中央秘书长”。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011/24/381325.html
这件事情当然没有发生,但是在名义上,邓的所谓中央秘书长就是指的的这个位置嘛!就这点花样,毛主席还能看不出来吗?
所谓遵义会议后,就是更多的按照毛主席的军事路线在走了,而还不是毛主席掌握了军事权力,他只是支持周总理做最后的军事决断权啊。周总理才是最后下决心的人,这才有了苟坝会议啊。毛主席不可能拥有那时的组织权力啊。
西安事变也是周力主操作,毛主席也就在延安打打边鼓。
所以这段时间的组织决策权必然是以周总理为主啊。
毛主席信任邓小平,没有的事情,有时候毛主席才是说一些违心话的!!!否则哪里来的没有实权的淮海战役前委总书记说法?这不是毛主席违心才怪?
因为不设立这个职务,邓小平就不打宿县!!更不敢围困黄维。
至于华的神助攻,明显是汪东兴怂恿的,一个毛主席之后的叛变政变,华国锋哪里有那么大的决心,想法再大也不可能。
至于邓小平和陈云的超然地位,自然是叶剑英等维护的啊?干脏活啊,很正常啊,至于华国锋不就是来卖的吗。
所以邓叶才似乎好像好得穿一条裤子。其实邓是认为叶剑英是周勃嘛!
邓公当年在江西南昌附近“改造”时,已经离开中国高层政治4年,消息闭塞。比如邓之所以于1971年11月8日,才就林彪913事件给主席写信“表态”,是因为他迟至11月6日才有机会听取中央所发《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及其反党集团的罪行材料》的传达。(中国重大的文件,都是依级别一级一级传达,譬如当年邓公去世,全国人民是凌晨听广播通知,而我父亲因为部门特殊,是半夜叫醒去开会听传达、做预备)。
除此之外,邓当时处于“被监管”状态,几乎不可能与其他任何高层人物联系,所以对中央当时的政治斗争情况,是非常陌生的。在那种情况下,邓只有唯一一个选择:继续选择相信一直以来通过汪东兴“刻意保护自己”的主席。(与刘少奇的结局相比就明白了,刘的专案组组长是周)。所以,邓复出前给主席的所有信件,除了“永不翻案“,就是”给我工作”。
另外,前文提及的主席在安排邓复出职务的原话是:
H、1973年3月29日主席决定:邓“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
如前文(1973系笔误,应该是1974年)所述:
H、(1974)年4月,主席安排邓率团出席六届联大特别会议,阐述了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
所以,主席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让邓“做总理接班人统管内政”,否则不会在1973年8月的十大上,仅仅安排邓当中央委员,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
而且,十大上大获提拔的大有人在,比如王洪文(十大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张春桥(十大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甚至连华国锋也在十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协助周总理主抓农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正在主席逐步增加对邓的信任与授权同时,主席却特意安排华在1975年1月任副总理兼任公安部长(当时这个兼职是多么的重要,抓“四人帮”时可见一斑),同年2月华再被确定为常务副总理之一。
主席如此安排人事,表明了主席之所以让邓复出并非希望让他接班,而是“主席希望或者说幻想”----在自己身后,能否创立一种以张春桥江青为首的文革派,与以邓小平叶剑英为首的老干部派,左右平衡的政治格局,实现中国政治局势的平稳交接。而华,就是那个“老实但无用”的中间人 ---- 确切的说,可以“无用”,但必须“老实”。(至于华后来表现出来的,究竟是“老实”还是“无用”,那就见仁见智了)
所以,十大之后直至邓在严厉“批周”之前,主席对邓的安排,远远谈不上完全放心,而是一边给予侧重性工作(外事),一边继续“考察”。
对此,邓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会在1973年底的“批周”会上,对周那么狠狠的往心窝里捅。这丝毫不涉及私人感情如何,只是邓重获政治选择权(相较于在江西而言),权衡利弊之后有利于自己政治前途的必然选择。
邓圆满通过这场考试之后,主席才逐步授予邓“三副一正”。一方面,是邓表现出来的综合政治能力确实是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春桥的反对面确实太大。
“批周”只是邓复出后,主席安排考察的“中考”,真正的“大考”是要求邓对文革毫不含糊的表明态度 ---- 说白了,主席并不相信邓那个“永不翻案”。这就是1975年11月发生的,著名的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两次写信状告迟群、谢静宜”事件。
主席立即将此事件上升到是肯定还是否定“文革”的高度,于11月20日政治局会议上,要求邓明确表态:赞同“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却主动予以拒绝:“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邓就从之前无条件的配合主席“批周”,演进到拒绝肯定“文革”?是因为邓回到中枢两年后,对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主席的身体状况,比在江西时期,要清楚得多了。此时邓手中的政治选择权较两年前重回中央时,又要大得多了。拒绝肯定“文革”,选择与主席路线保持距离,以观后变,就是邓深思熟虑之后的最终选择。
说白了,老子不稀罕干什么辅政大臣,还是之一,老子要干就干司马懿。所以主席高度点赞过司马懿嘛:
他这几手比曹操高明:谋略过人,且善于隐忍
主席看人准不准?
既为枭雄,岂甘永苟于眼前?岂能不以退为进、以待天时?
应该说,邓当时敢这么干,还是冒了很大的政治风险的:
(1)他公开拒绝肯定“文革”后,他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身份主持的工作立即中断
(2)一周之后,即11月26日,中央向各地方一把手发出“第一次打招呼”,开始“批邓”。
(3)第二年2月,中央召开“第二次打招呼”会议,主席公开批邓:“对文化大革命两种态度,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4)天安门四五事件之后,4月7日,主席批示:
A、“开除邓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B、“华国锋任总理,建议华国锋任党的第一副主席。”
主席伟大就伟大在,即使邓抉择与自己“分道扬镳”到了如此明白无误的地步,主席仍然对邓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并安排汪东兴转移保护邓及其一家:
当他(汪)说到可能有人会去冲击邓小平时,毛泽东说,不能再冲击,不能抓人,并问汪东兴有没有办法。汪东兴建议把邓小平换个地方,转移到东交民巷去。毛泽东说:“可以。”
那个时候,主席离辞世已不足半年,而主席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很清醒的:“八十三,七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主席如此待邓,较《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关公赐马、临行赠袍,也不遑多让。
一在于为国惜才,二在于主席心善。
他为这个国、为那么多人,谋划了这么多,却偏偏没有为自己身后谋一分,没有为自己的妻、弟、妹、子、女、侄谋一厘。
伟人所以伟大。
前文对这段“铁杆”历史,也只提及在中央苏区作为“毛派头子”挨整时为止。
主席这个人,如果非要说有缺点,就是对故人、尤其是曾经跟自己“共过苦”的旧人,过于讲感情。譬如兄台描述的“邓毛谢古又只有他(邓)活下来” ---- 很难说,主席违反常规强行提拔邓为129师政委时,心中没有闪过胞弟毛泽覃留守中央苏区那已牺牲的身影。
同样的例子是主席对林彪的若弟若子般的长期偏爱,很难说,没有受到对其堂兄林育英在重大历史时刻以身体伤残甚至短寿为代价对自己的关键性政治支持的怀念:
主席是深受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影响的人。同样的人与事,1700年前亦发生在诸葛亮对马谡的偏爱与重用,即使刘备临死前提醒也不回头 ---- 很难说,这种“偏执”,不受诸葛亮与马良当年深厚情谊的影响,而马良也是战场早逝。
按照独立自主的路线消化吸收。苏联已经覆水难收,转向是个重要选项,能把握住四项基本原则就好。——事实上邓做到了。当然他为了巩固地位搞的赎买分封已经开始动摇国本,但是经济基础(包括国企和乡镇集体企业私有化)的大规模完成却是在江任上完成的——当然有人会辩解邓提拔的猪才是关键人物——不管如何,经济基础决定阶级地位,人民群众从主人翁沦落到韭菜,其实是从1976年开始的。
重要的要杀人。
如果华拿到权力的第一天,就把邓拿出来直接干了,第三天把叶干了,然后看看谁还跳,继续杀,别看许世友啥JB嗷嗷,抓起来抄了他的家,一样怂的找不着地方。不杀人,不杀足够的老奸臣,就不足以搞左右双方平衡。你没有杀罚的胆量,谁同意你有权力平衡?
时代不同了。
毛主席那时候如何年产十亿吨钢,直接就解放全世界了。
韩国跟美国当狗,你可能也觉得挺满意。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说实话,你想跟着美国当狗,也会先把你大卸八块才可能。
你缺的不是智商,缺的是一点点志气。
刘、邓、林都曾经紧跟毛主席,都是铁杆么?
每一个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