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怎么看《大明王朝1566》? -- 拜吨

共:💬49 🌺255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家怎么看《大明王朝1566》?

最近在好多地方被推送了这部剧,我以前也看过此剧,但当时感觉这剧过于苦大仇深(严肃),对服化道也不太喜欢,对嘉靖这么个奇怪的道士设定也是莫名其妙,便没看下去。现在,在短视频这种的格式之下,主干被提炼出来,节奏快了不少,突然就能看进去了,然后发现这是一块瑰宝。

我也看过不少偏严肃的古装剧,比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之类的,但没有哪部剧比这部剧更具有现实意义。网上说剧的人喜欢把重点放到各个大官之间的博弈,“教观众人情世故”,但我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因为此剧中的经济背景和现在太相似了。

剧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国库亏空。为了增加收入,想出了在浙江搞“改稻为桑”的政策。这一政策从纸面上看是很好的:桑蚕一亩地的收益比水稻要高,老百姓要吃粮食,用桑蚕地的收益从别处购买即可,朝廷也能增加收入,可谓是一项“让所有人受益”的改革。

但到了实际操作的层面,却遭遇了一连串的问题,包括老百姓不愿意、富商和地方政府没钱、以及地方官员为了办好皇帝的事,而对下面不择手段,“苦一苦百姓”等,最终还演化为顶层的权力斗争的工具。

我很想把所有相关的地方都列举一下,但着实没这个精力,不过仅仅上面这些,就已经能看出和当下现实的呼应。按道理这部剧是2007年上映的,能和今时今日有所呼应,真是奇妙。

看过此剧我最大的担忧——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就是经济和财政问题。剧中导致财政问题主要原因是贪污腐败,以及皇帝本人要修行宫、修道观的巨大花销,和我们的现实略有不同,但其造成财政压力的本质是相似的。

剧中讲的故事显然是杜撰的,但凭刘和平对历史、对我国官场文化的理解,他“编”出来的这些场景,那些因为财政问题而引发的涟漪、波澜,会不会真实上演呢?

历史上,嘉靖死后,张居正等人推行了一条鞭法,激进的财税改革,在隆庆的6年和万历的10年创造了一波中兴,虽然为明王朝续了命,但却最终没能避免明的灭亡。如果明朝那个时期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开始出现在我们这个年轻的共和国身上,我们是不是应该居安思危?

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本届继续今年的一系列操作,现在历史演变的速度比古代快了那么多,会不会就一届就搞得积重难返?

-

我在河里属于一个“警惕主义者”,经常跟大家说我们国家面临的风险,但也经常因为表达能力不足,而无法让大家认同甚至理解。而我觉得这部《大明王朝》,可以说是换了一个人,用一种不同方式,讲了和我类似的观点。

有没看过的河友,大家怎么看?

通宝推:学菩提,年少亦菲的粉丝,缆绳,史料推理,
家园 怎么看 ?用屁股对着看就好了。

冠心病没见犯几次,关心病倒是天天犯。

不忧心父母,不忧心妻儿,不忧心亲朋,不忧心友邻,一颗心全放在了中枢上,成天忧国忧民全方位360°的为中枢、一尊日夜操心。河里夸你跪儿式颂圣,还真是么说错。

最最鄙视这种嘴上黑心里红口是心非的颂圣派了 !

家园 没有担任过领导岗位的人或者认知水平低的人

没有担任过领导岗位的人或者认知水平低的人喜欢把很多具体工作的成败归结为领导的“个人”原因。一方面,这是过去几千年里传统文化的糟粕,另一方面人类本身就有喜欢”简单结论“这个倾向,这种论调只是在迎合这个倾向罢了。

《大明》这片里的主线”国库亏空“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过去历朝历代,本来就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几千年里就是这么过来的。管理一个组织,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更何况是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一个国家呢?兵制、财税、官吏管理,百姓生计。。。哪一个不要花钱?怎么花钱,花多少钱,上位者心里都要清清楚楚,但凡出一点问题,海量的金钱就打了水漂了。大家问为什么会发生”国库亏空“?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就是这路专家学者的工作。你要是让这些玩文字编剧们去研究学习理解这些内容,就实在太难为他们了。

过去的上位者都是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的人精中的人精,对这些事情自然都是清楚的,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问题,没有乱花钱。至于现在这些根本没从事过具体行政工作,只会搞搞文字的编剧们,你就不可能指望他们了解这些复杂且专业的工作内容。所以让他们写政治题材,他们就只能把”国库亏空“的原因简单归结到皇帝骄奢淫逸上去,这样一方面迎合了公众的心理,另一方面也转移了矛盾,把自己抬到道德制高点上。

借《大明1566》说事的,根本就不可能理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中国面临第一次全球化,巨量白银流入,以及很多新生事物的冲击,随着国家丧失货币权力,皇帝与官僚的冲突必然逾发地激化。。。这些内容,一部电视剧是不可能告诉你的。

通宝推:外俗内正,贼不走空,
家园 改稻为桑的寓意

种稻是经济内循环,种桑是经济外循环。

在内循环下,经济举步维艰,财政难以为继,想改稻为桑用丝绸外销换取外汇补充财政不足。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的着眼点并不是朝廷中枢内斗,不是嘉靖和海瑞,更不是反腐,这部剧的真正用意是要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

无论清流还是严党,都得执行改稻为桑,要坚决地大尺度地对外开放。谁不开放谁下台,不换思想就换人。剧中的海瑞,虽然口口声声汉文帝,这汉文帝三个字背后其实说的是市场无线的手。汉文帝干啥的,汉文帝推崇无为而治,嘉靖帝也推崇无为而治。推崇汉文帝,就是推崇用市场无形的手来搞经济。

剧中的严党为啥倒台,因为严党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试图用毁堤淹田低价购入灾民的土地,这是破坏市场无形的手。而海瑞王用汲这两个县令,是裕王和清流排到浙江执行正确市场经济的两枚棋子,海瑞并不反对改稻为桑,他的底线是用平时的市场价购买灾民土地。这个海瑞和历史上真实的海瑞完全是两码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历史上真实的海瑞,推崇的是太祖的自然经济,实物经济,主张恢复洪武旧制,反对市场化。这部剧的海瑞挂着海瑞的名字,干的和历史上海瑞完全相反的事,成了市场无形的手的积极推动者。

那么维护市场无形的手的手段是啥呢?是法治。剧中的海瑞,动不动用大明律这个尚方宝剑打击政敌,海瑞用大明律怼郑必昌何茂才,用大明律怼官兵,用大明律怼赵贞吉,那简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海瑞那个千古治安疏却只字不提大明律,说明啥,说明大明律是约束不了嘉靖帝的。历史上的海瑞也不用大明律怼人。这说明啥,说明剧中破坏大明特色市场经济法治的是嘉靖帝本人。这才是这部剧的真实意图。

如果历史上的海瑞是剧中的海瑞,那嘉靖帝能杀他一百回。以历史上嘉靖帝的神明英武,能看不出剧中的海瑞在骂什么吗?这部剧,妥妥的大毒草啊。

由于海瑞这个人物的特殊性,但凡文艺作品拿海瑞做文章的,基本上都是大毒草。吴晗的《海瑞罢官》是大毒草,这部《大明王朝1566》更是大毒草。历史上真实的海瑞,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忠实粉丝,是皇权帝制的忠实维护者,是大大的忠臣。

通宝推:呆头呆脑,迷途笨狼,史料推理,孟词宗,
家园 再苦一苦百姓。

最精髓的就是这个了吧...

点看全图

上位者又有多少是真正在乎底层的百姓呢?

或者这样问,又有多少真正在乎底层百姓的人可以上位呢?

另外一个层面上就是大家都是被挟裹着,宏大叙事基本上是不靠谱的。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史料推理,
家园 这部剧有趣就有趣在它是虚构的

你似乎认为我看重的是“编剧们懂不懂历史”,其实不然。一部作品如果纯粹是历史考据,在有限的篇幅里,它不可能到处都是对现在的影射。俗话说历史总在重复自己,那也不是一模一样地重复。

而这部剧,如果是2023年拍出来的,说难听点,其名声恐怕和鄙人在河里差不了多少,因为和现实的重合度太高了。

所以与其说是“看编剧懂不懂历史”,不如说这部片更是“非常懂中国官僚文化的编剧基于一个假设前提的推演”,其选的朝代、人物、事件,都是为了映射现实而设计的。

只不过在2007年该剧上映时,其“国库亏空”的前提条件并未发生,整个故事的主线是由“党政”所推动的,并且可能是为了凸显“党政”的主题,创造了一个善于操弄权术、喜欢封建迷信的、“谜语人”皇帝。皇帝为什么要做“谜语人”,就是因为只要是“谜语人”,所有事就要下面人去猜着做,做错了皇帝都能把自己锅甩出去。

这不正是我们一部分人这么长时间对一尊的批判吗?“习新中特社”是啥意思就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出了问题全都是别人的锅;还有河里洗他的人喜欢说的:“领导意图是好的,下面执行的人做坏了”。

虚构出预言了,你要不要紧张?

通宝推:杨微粒,史料推理,
家园 你这有点离谱了

剧中“改稻为桑”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皇帝挥霍官员贪污;

“改稻为桑”出现之后,下面但凡是有点正面形象的,从官员到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支持,或者认为能搞下去。大力推行“改稻为桑”的,要么是嘉靖这样的贪婪的,要么是严世蕃这样的酷吏,要么是下面不管百姓死活惟上的太监、富商;

尤其是剧中的胡宗宪也不支持改稻为桑。该剧上映于2007年,胡宗宪是当时某领导人的直系祖先。

所以怎么说也得不出你这结论啊。

家园 可能是导演不懂权力的游戏

解决不了问题就是权力失控,权力可控状态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看是大明皇帝低估了国家治理与人性的复杂,也可能是他心学中毒太深,以为可以抓大放小,20年不上朝照样手拿把掐,谁知遇到事两眼一抹黑,权力失控了。

楼主可能是要说穆迪因为巨额地方债务下调中国评级的事情,正好有现成案例,莫迪,财政问题有什么,大不了废钞令嘛,股市暴跌?大不了推倒重来嘛,印度乱了吗?没有,好像还如火如荼着呢。

家园 没有担任过领导岗位的人或者认知水平低的人

没有担任过领导岗位的人或者认知水平低的人喜欢把很多具体工作的成败归结为不是领导的“个人”原因。一方面,这是过去几千年里传统文化的糟粕,另一方面人类本身就有喜欢”简单结论“这个倾向,这种论调只是在迎合这个倾向罢了。【为统治阶级辩护,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恶臭。】

《大明》这片里的主线”国库亏空“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过去历朝历代,本来就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几千年里就是这么过来的。【比”国库亏空“更普遍存在的,是无处不在的贪污腐败】管理一个组织,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更何况是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一个国家呢?兵制、财税、官吏管理,百姓生计。。。哪一个不要花钱?怎么花钱,花多少钱,上位者心里都要清清楚楚,但凡搞一点手段,海量的金钱就进了腰包了。大家问为什么会发生”国库亏空“?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你要是让这些玩文字编剧们去揭发问题,就实在太大逆不道了。【先承认我不懂,然后指责你也不可能懂,然后既然未知,那皇帝一定是好人。可是无罪推定适用对象是缺乏自证能力的普通群众,而不是掌握全国最大资源的皇帝。国家出了问题,对皇帝必须要有罪推定。】

过去的上位者都是万里挑一,十万里挑一的人精中的人精,对这些事情自然都是清楚的,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保证工作中不出问题,没有贪污腐败。【聪明人坏起来更隐蔽,危害更大。】至于现在这些根本没从事过具体行政工作,只会搞搞文字的编剧们,你就不可能指望他们不通过明史专家组的力量了解这些复杂且专业的工作内容。【建国大业、两弹一星都是这些建国和科研的业余人员拍得,难道新中国、两弹一星都是假的?】所以让他们写政治题材,他们就敢于把”国库亏空“的原因部分归结到皇帝骄奢淫逸上去,这样一方面教育了公众,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矛盾,把皇帝拉下道德制高点。皇帝腐败是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腐败是他的权力,他摧毁国家就像我们砸掉自己家电视一样简单。【编剧、导演自己不需要和皇帝进行道德比较,但是文学作品需要贴合现实才有意义】

借《大明1566》说事的,根本就应该理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中国面临第一次全球化,巨量白银流入,以及很多新生事物的冲击,为什么在历史机遇面前国家丧失货币权力,皇帝与官僚对人民剥削不仅更重,他们之间的冲突逾发地激化。。。这些内容,一部电视剧是不可能完整告诉你的,但是足以引发思考,几千年的腐朽崩塌,教育了我们什么

通宝推:村长的野望,
家园 同一篇文章用两个马甲发?

楼下那篇已经好几个回复了?为啥用不同的马甲再发一次?上次卡Bug了?发完后没显示出来?

家园 不愧是头号跪儿“颂圣派”

尤其是剧中的胡宗宪也不支持改稻为桑。该剧上映于2007年,胡宗宪是当时某领导人的直系祖先。

毛主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看,毛主席提前预见到了今天,所以早就提出了让大家都要向一尊学呢。

家园 不是导演不懂历史,而是导演不懂行政。

与历史的有趣不同,行政是非常繁琐枯燥的。

家园 我一般不回答关于马甲的问题

没什么意思。

你来这里是看文章的,不是看ID的。有没有可取之处,是需要内容自证的,不是靠看作者是谁来证明的。不能说张三说的就对,李四说的就一定错。外部世界提供的身份带来的可信度,一般并不能低成本在西西河验证。一个上海的留学中介假冒美国教授,大多数人也未必看得出来。所以ID的唯一作用,是同一个话题多次发文,前后的连续性。纠结是不是马甲,如果不是自己吵架输了的借口,无非就是精力无处释放而已。

我特意回答你的帖子,因为你是认证会员,打算巴结你一下,免得以后我的帖子老给不过。

回到你的问题,你把这两个文章仔细对比着读一读,就知道【同一篇文章用两个马甲发】的原因了。用一个马甲发这两个文章,很难维持我前面提到的【同一个话题多次发文,前后的连续性】。

通宝推:翼德,
家园 几千年的糟粕,明末尽显无疑

中国的封建政权,好比是寄生虫,所谓的周期律,就是寄生技术绝佳,直到把寄主搞死那天,在肚子里住得一直是稳稳的。

明末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这种寄生性制度的低劣。

一方面,在世界全球化贸易的浪潮中,经济上被更文明、更发达的西方经济体剥削,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极度困难。算是输给比我们聪明的西洋人。

另一方面,在和邻国的斗争中,军事上被更野蛮,更落后的北方邻国(甚至都算不上真正的国)击溃,导致了进一步的瓦解。算是输给比我们愚蠢的北方异族。

不管是社会进化上,比我们快的,还是慢的,我们都要输,只能说明这个体制烂透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比中国足球还要劣等很多。

所以说,振兴中华是对的,不存在什么复兴。哪怕是周期律的起始阶段,蛔虫在肠子安下窝第一天,即使不痛不痒,也不值得骄傲。蛔虫的安稳,是被寄生躯体的耻辱,而不是什么荣光。更不是搞复古,恢复蛔虫制度的理由。

家园 明亡后有知识分子反思

反思传统的儒家知识体系对于国家政府社会的意义,结论是要回归原教旨的孔子,就是务实(六艺实为低级社会管理者做事方式)的孔子,而不是从汉代开始被改头换面最后成了宗教的充门面的孔学。但是这个反思被满清中断了。满清作为外人入主,正需要儒教的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通宝推:疾走他乡爱故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