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投票很多人似乎都觉得国内经济不行,到底为啥不行呢? -- 胡一刀

共:💬2487 🌺14539 🌵63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249 / 0

    好上加好
    7/0
    稳中向好
    84/0
    不死不活
    64/0
    越来越差
    62/0
    自己晕菜了
    3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6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虽然主席不一定都对

但是这种逻辑推理还是令人信服的!

我感觉国内走向和网上讨论的10前美国有点类似了,房价首付低,利息低(以前是七天网友的信息,查了下美帝现在不低了),同时美帝吃低保的人数也不低,葡萄说的是1/3。

所以我们欢呼房价跌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担心的真的是工作是否还保得住的问题。

房地产不能承担这个产业升级的任务,看有什么其他的替代吧,人口确实是个大问题,说明这个逻辑线条也走不下去了。

迫不得已的放开限购,然后顶层高端的这一利益团体就更加牢固,估计所有的历史脉络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吧!

本来准备宝推,为何没有那个选项只能送花了!

家园 看房地产不能刻舟求剑

2015年前吧,房地产对于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用联储主席的话说,就是

放在经济上就是房地产是整个经济循环的核心中枢,是制造业升级的总后勤。

源源不断的城市化 大基建给制造业的升级研发提供几乎无限的试错空间(房地产基建不断做大分母稀释坏账)来兜底。

这个事情由不得人赞成或反对,因为历史数据摆在那里。

2015年后,这事情就变味了。房地产从【拉动需求】,变成了【挤占需求】。 这种说法有谁要反对么??居民负债数据摆在那里。

所以纠结于房地产是否应该调控是没有意义的:肯定得调控。

无非是调控方式对不对,是否动作过于激烈而已。

这里给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如果调控方式不够激烈,会怎么样?会不会市场对调控完全不买账,乃至于市场根据规律本身继续膨胀直至自己崩掉。

家园 电池占纯电车成本

大概是40%,碳酸锂占电池的成本大概是50%。

但9.98w的秦冠军版和7.98w的秦荣耀版都是dmi混动啊,他电池容量只有8.3度。即便按宁德高端麒麟电池给大客户的价格每度电550-600元算,锂价下跌能带来的成本下降也不会超过2500块。可秦是降价了20000块而且不减配哦,就算王传福在12个月时间里又搞出了能让整车成本下降10%的黑科技,这里还是有大几千块是要从他的利润里掏的。按2023年秦48w辆的年销量,这就是至少30亿真金白银,占他2023全年利润的10%。

至于其他传统油车降价 中高端豪车价格体系崩盘我想你应该直接跳过无视了。

我是文科生,数学肯定没绝大部分河友好。但我加减乘除心算还不错。

家园 油车也在猛降价啊

降幅说不定比新能源车还猛。 去汽车市场上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家园 说点不同意见

当年克强经济指数之所以被嘲笑,还不是因为那些美国人嘲笑的?或者是人在中国心在美国的那群人在嘲笑?我以为这些人自己也不一定就了解全部真相,因为用电情况,中国跟美国的构成有很大不同,美国可能民用电是大头,也就是美国人平均个人用电是一万多度,中国是多少?连2000度都没有,也就是说中国总的用电量是美国的两倍,但是民用电的人均就差了太多了,基于这样的情况,中国的商业用电量的高低,很能代表经济情况的运转,不因为某些人的嘲笑就认为是错了,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那些经常嘲笑别人的一群人最终都成了被嘲笑的对象。2006年的时间全国农村都搞什么平安工程,搞村村通固定电话,虽说有很多水分,但不影响根据某一个县的固定电话装机量来判断其经济运转情况的好坏,这个小范围的样本,我有个实际的操作经验,证明了其正向关联,而且基本上很准确。所以在这一点上,克强的经济指数很有效,也很准确,这一点基本上也被电力部门的数据证明过,谁愿意嘲笑,还尽可以继续,但不代表你正确。

至于经济运转到了现在,房地产这事,我还是从小看大。比如一个村里的人挣钱攒钱了几十年,决定要盖新房修新家,倾起所有搞一次。一开始只是村里有钱的那些人,占比不到10%,这些人把新房修起来后,还有60%的人钱不够,但是可以亲戚朋友借一下,也可以修起来新房子,20%的人借遍了所有的人,房子也没有完全修好烂尾后等着下一波再修,10%的人基本上没有钱,也借不到钱,只能是看着,但是这些人也参与到了村里建房的大环境里,即使自己不建,但是也能在别人建房的过程中有份不错的收入,可以说村里大建房的时间,连聋子、瞎子、瘸子等残疾人都有活干。当然了,大家互相都在建房,自然村里是干的热火朝天,会点是手艺的木工、泥瓦工等都是香饽饽,一波房子建下来收入也不少,但是一般人就不行了,最终村里一大波建房过后,大部分人家的房子都盖成新的,钱多的把院子修好了,院墙也建好。钱少的就是建房,院子院墙就算了,反正是根据经济能力不同,房子建的不一样,完工程度也不一样,一波过后,大概需要十五到二十年后才会有下一波。每一波建房之后,接下来就是村里有能力的人都外出想办法挣钱,那些一般人就是勒紧裤腰带十几年或者几年的还钱的紧日子,中国好像自古到今都是如此循环着。其实中央政府能做的,也就是计划,比如说东南广东那边可以先建设,十年之后中部,十年之后中西部,这样有个缓冲,可以让那些进行了超级支出后的建房户有个挣钱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国同时超级建房,然后大家同时都过苦日子,大家都是负债户,都要挣钱还债,然后只能是往死里卷!不过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可以出国挣钱,这么大的产能转向军工,从我们开启全世界武装挣钱的路子。以前我说是以现在的生产能力和人才,直接放开冲出去屠城灭国,打到哪是哪,也比我们现在这样内部往死里卷好。当然我这样说很不人道,已经不是人道的问题,是反人类的问题。不过我认为我们现在这么多的人才,看着国门外那么多的财富都被人类垃圾占着,还是应该冲出去,这也符合天道。

通宝推:潜望镜,青青的蓝,联储主席,史料推理,
家园 美国三分之一是奥巴马时期

参照系是领取食物券的中下层,那时候突破9500万,川普时期强行压缩到 7500万,拜登时期没关心过具体数字。所以推定为 7500维持。

家园 3月4月渗透率是50了

你大概没有跟过新能源汽车的数据。

我从几年前开始跟的。

2019年底特斯拉中国工厂投产,吃慢鱼的鲶鱼来了。

疫情三年中,中国汽车市场由于各种原因,不被外界重视。

可是,新能源渗透率走势是这样的

2020 5.4 %、2021 14.8%、2022 28%、2023 36%(约)

2023年月度的渗透率达到过40%,今年4月,过了50.

新能源是怎么卷起来的呢?

1、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有巨量资本涌入的行业。从华为、小米、蔚来、理想、小鹏等等等等,新势力,他们都是过去没有造车的企业。

2、特斯拉。19年投产

3、油车产能的拼命抵抗。

总结而言,新能源汽车开卷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进行着世界级的产业竞争。

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大约是2500万级别。增量已经过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了。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上升,但产能也在快速上升。这导致了,市场上剧烈的竞争。

油车面对销量的下降,也在拼命的抵抗,试图通过降价来挽回一些销量。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主要分两个层面,与油车,是技术碾压情况下单纯的销量和惯性的竞争。新能源汽车之间,是从品牌、技术、到价格等等等全方位的竞争。

2022-2023,特斯拉、丰田等企业率先发起了价格战。

后续各大车企都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同时,除了特斯拉以外的国产厂商,byd、吉利、长安、各种新势力,规划中的新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这个市场被快速的填满。

2024,byd投放荣耀版。

现在的市场状况是这样的,油车现在销量还有50左右,但结构比较顽固,替代难度在上升,比如比较守旧,地区比较冷等等等等。新能源汽车需要通过多重手段争取客户。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层面进入了一个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时代。

byd的汉唐等车辆在20年左右推出新款,到今年只有4年。就已经失去技术竞争力了,这在油车是不可想想的。

中国由于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链,尤其三电、智能座舱、智驾等技术,快速迭代更新。

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ota等软件升级,很频繁。按年度,硬件改款升级是常态。大改款甚至新款的时间,由于新车型的快速投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说白了,降价是因为竞争激烈,溢价有没有?有,但是可能只有1年甚至半年,就由于竞争车型的投入,而消失。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正常手段。油车现在只有价格这一个工具来竞争。新能源之间,技术价格等全方位的竞争。

这些竞争的存在,让中国汽车市场,技术快速迭代,价格快速下降。中国已经是世界质量最优、价格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汽车市场了。

中国市场上,活下去的新能源品牌都是怪物。

出海的通道,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了。而且量还在继续上升。

竞争的激烈造就了中国市场。(锂价格下跌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

通宝推:青青的蓝,外俗内正,何求,exprade,newbird,Bullfrog,回车,Swell,
家园 宝推在右下角【更多】选单内有

可能是站长替大家省钱,把宝推操作搞得更麻烦了。

家园 数据老了。。。

电池的成本,占不了那个比例了。电动汽车的几大要件,电池,电驱动,电控。现在电池价格在逐步下降,技术进步与锂降价都有关系。

电机或电驱动降价,基本就是技术因素。

电控,与燃油车不同。电控还有细分的模块,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这些在电动汽车上,技术在进步,硬件价格相对稳定,软件的投入在快速上升(参考手机操作系统)。

下面文章是今年1月的,直说电池,成本不可能40%

央广网北京1月22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动力电池市场即将出现最低每瓦时3毛多钱的价格,也就是说,容量为1度电的电池只要300多元。考虑到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成本中的占比,有人预计,这意味着2024年消费者能开上价格10万元,续航800公里的电动汽车。这个预测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动力电池价格最近降得有点猛。有新能源车企透露,磷酸铁锂电芯的采购价目前已经到了每瓦时4毛钱。这个价格只有一年前的一半左右。有市场人士表示,两大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大力降成本,2024年,市场上将出现每瓦时3毛多钱的电池。也就是说,100度电的电池采购成本只有3万多元。再加上系统成本,容量100度电的电池包价格最低只要4万多元。电池是否真能这么便宜?记者联系了多家电池企业,这些企业都表示,目前电池价格比较敏感,不方便评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告诉记者,动力电池价格的确大幅下降,但这个现象不可持续。

董扬表示:“总体上我觉得现在有一些竞争过分激烈,价格压得太低了。过度竞争的原因就是大家‘卷’,产能有点多。这个状况是不可能持久的,现在都低于成本了。”

不管降价是否可持续,低价电池都让不少人充满期待。有人测算,电池成本占纯电动汽车整车成本的30%-50%,如果100度电的电池包只要4万多元,整车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8万多元,市场售价有望降到10万元左右。而100度电的电池包可以让汽车续航接近800公里。也就是说,花10万元就能开上续航800公里的电动汽车。这个预测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一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只是相对概念,电池降价,并不意味着车价会同步下降。

这位业内人士指出:“10万元左右的车,电池成本一般占三分之一。20多万元的车,电池成本占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并不是说电池降价的时候,车就必须降价。”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电池降价后,“续航800公里的电动汽车成本算下来不到8万元”这个算法有问题,多项成本都没有覆盖。

崔东树表示:“随着电动车技术不断进步,智能化不断提高,车内的其他配置也在不断增长。电池成本占40%-50%是在前期的概念上,现在来看,一辆中型车的成本是十三四万元,还有税费,加起来还是得要十四五万元。”

搜索各品牌在售电动汽车可以发现,目前搭载100度电这种大电池包的车型非常少,一般都是各品牌的旗舰车型,售价都在大几十万元。另一名业内人士说,即使接下来这样的车型扎堆出现,短期内价格也很难低于20万元。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纯电续航800公里的的车型,市面上并不是特别多。续航500多公里的车价格在18万元到20万元,800公里续航的车,我估计得20万元起步。”

不过崔东树表示,将来面向一些特殊用户群体,可能会出现10万元左右超长续航的车型,但这个市场不会太大。

崔东树说:“像出租车、网约车,的确有一些特别简化的版本,价格可能做到10万元或10万元多一点。而且续航相对来说比较长,对出租车、网约车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但出租车、网约车现在已经饱和了,除了车坏了换车,基本也没有什么太大增量空间了。”

荣耀版的成本等不是你这样算的。

byd去年毛利率超过特斯拉,达到了23%。这是财报的数据。

byd是重资产的工业行业。

单纯看荣耀版的毛利率,你并不能通过过去的23%去推算。

荣耀版,说白了是上一代技术的清库存。由于已经有特别庞大的销量,同时byd自身的储备产能很足够,byd这些荣耀版的成本,可能低的你不能想想。

byd是一个自己生产主要配件的企业。产能你用不用都是那么多钱。dmi是上一代的成熟技术。并且,byd自身的储备产能很充足。

虽然没有byd自己的数据证明,但是我大概可以判断,这车,byd一定不赔钱。根本不用花你说的数十亿。

家园 你最后几句话别吓着联储主席,在他看来纯属大逆不道。

他们金融那个圈子,一贯思路就是因为经济形势好不好全由我说了算,我说经济形势不好就是不好,然后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所以赶快向美国跪下,这是损失最小的方式。他们不知道如果经济真的不好的话,大部分中国人的真实选择就是你说的那样,充分发挥中国在军事工业上的巨大优势,用战争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向美国投降,他们那个圈子由此夺取核心位置。

通宝推:潜望镜,金银鑫,南门桥,没选择,newbird,史料推理,玉米菜,
家园 用时髦话说,文科就是服务业

数学物理及格都难的,直接转去做服务业吧。高阶一点的工作,包括政府行政人员,至少是物理能及格的来做。

家园 当然不同意咯 -- 有补充

因为你没说清是谁挤占了需求,而且你这个刻舟求剑很严重啊。首先,我从来没说过17年底开始的去杠杆是错的,我一直是说这是集之前东亚模式经验教训之大成,做的非常漂亮的风控,而且也非常必要。

然后回到挤占需求上:16年17年国有土地出让金增速分别19% 40%,乘上出让面积系数,出让均价涨幅是20%和37%;同期上市房企的归母净利润增长是33%,51%。

按14 15 16年上市房企9-10%的利润率来算,之前面粉1块钱,做成面包卖1块1赚1毛钱。然后面粉涨到了1快2,最终产品涨到1快3毛3,赚1毛3增长30%——当然房企成本构成里土地出让金只占40%左右,但因为其他成本的价格弹性和当年的波动都未必比出让金小,比如三一重工17年销售额只增长64%,利润增长了9倍。因此姑且这么一起算了。

是要到17年上市房企利率上升到了11.7%,这说明房价开始快速上涨了,因为按常态是10%的利润率算,1.37元的面粉,面包卖1.51,利润增长应该是不到40%。所以17年底开始搞去杠杆调控啊,因为土地出让这块开始吃不到大头了。如果继续让房价上涨就属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了。所以土鳖在打小算盘上的能力你永远不需要怀疑。

可这些钱可不止是给15年股灾擦屁股,举国体制攻关,高端制造转型、芯片大基金的钱都是从这里出的。去查查清华校产是怎么膨胀到“美国军费”级别的(他一家的规模压过全国所有其他高校的总和),然后再去看看他们搞了这么多钱搞出来什么东西。当然,在当年的时点上这么做是没错的,毕竟不试试谁能知道除了华为之外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垃~拉队。

所以当初是为了攻击欧美在高端制造的坚城固垒,是为了攻击去抑制房地产避免后方着火,这当然是对的。现在是打的效果不理想,除了把剩余资源聚到华为手里让他在前线carry外,其他人开始后撤,房地产 互联网这时候已经从后方变成前线大本营了,所以在后撤中救房地产也是对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而我一直在骂的是 -- 补充帖

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说不定还能把招连下去。

就像打boss副本,残血了来口群奶,然后继续打。

现在的情况是嘴上喊着继续死磕,实际上其他队员把药水扔给华为以后就集体退出副本了。地产从后队直接变成前队,现在的救地产已经和早一年前开始救意义完全不一样了。

家园 感谢打了这么多字

但也请审题审清楚。

我说的是荣耀 冠军是混动,成本构成和碳酸锂关系不大。

我说的是降价带来的利润减少,不是讨论他降价后能不能赚钱。是说降价的20000元不可能都是降本增效带来的,必然是打薄了利润空间,是基于对市场容量见顶的判断,做出的以价换量的行为。

家园 哈哈哈哈哈,你要求太高了

就好比要求宋子文大力发展国家民族工业一样,他宋子文一个买办能答应么。

家园 那你的意思是比亚迪利润降低了?

秦荣耀版2.19上市既发售,比亚迪一季度报表也出来了。并没有利润下降。

你的打薄利润空间是打薄利润率还是打薄利润绝对值呢?

比亚迪的规划产能摆在那里。

他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业企业。

他的主要零配件几乎是自产的。零配件的产能也摆在那里。

所以对于比亚迪,利润决定活的怎么样。产量觉得能不能活。

同样,对于比亚迪市场空间见顶了么?

2024年4月公司销量313245辆,乘用车销售312048辆,同比增长49%

比亚迪的以价换量,占了市场,利润没降,没有掏那30亿的真金白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