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苹果放弃造车”给我国带来的隐忧 -- 拜吨
最近有两个新闻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个是苹果10年造车划上句号,一个是奔驰宣布放弃2030电动化目标。
这两个新闻背后有着几个相同的原因:
一个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确很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很难与我竞争;
另一个是,汽车行业开启价格战,利润率逐渐变低,像苹果这种企业注意力肯定要放在利润率更高的行当里。
-
这两个新闻本身并不令人意外,但真的发生了,可能标志着某种时间节点。
对此,我有几个担心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不玩了”是否是西方可行的战略?我方如何应对?
西方公司不造电动车,肯定不意味着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人,而是更可能改弦易辙,重塑市场。
我之前说过,国内很多人根本没搞清楚,美国对华为的芯片制裁,根本不是所谓的“技术封锁”,而是希望封锁我们的出货能力,封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华为现在搞出3nm,美国也不会允许华为在美国卖手机。同理,我国的车再先进,美国也不会让我国的汽车品牌在美国攻城略地。
现在我们的一个外贸增长点就是汽车出口,万一西方耍无赖,我们如何应对?
2、这是否导致我国在新的阵营划分中站在不利位置?
我之前说过,特朗普上台对我国会是很大的危机,因为世界除了国家与国家的划分,还存在超越国家的意识形态划分——保守与自由派。
我国是借着西方“环保”的政治正确,进行了新能源车的弯道超车的,但当我们的新能源车产业变得很大,我们恐怕也越来越紧密地与这个政治正确绑定了。包括我们提出的比较激进的碳中和目标等。
如果世界继续向右转,未来某天,连欧洲都爆发一场保守vs.自由的战斗,我们作为一个搞环保的无神论国家,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立场更接近自由派——或者被保守派看作自由派,但我们又不可能去拥抱真正白左,所以很可能对我国的外交影响力造成非常大的打击,甚至影响更长远的世界斗争局势。
3、中枢“无脑堆产能,打压品牌力”的政策,会不会导致消化不良?
我之前提过,我们国家这些年搞品牌非常困难,从百花齐放变成了“在爱国赛道查成分”。
中枢不仅对此现象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枢现在还在从产能角度思考问题,而丝毫没有想过品牌——仿佛产品下了生产线自然有人来掏钱一样。
生产和销售是流水线上的两个环节,品牌力——无论是企业的品牌还是国家的品牌,都是销售的重要环节。国家的品牌力如果被搞坏了,企业的品牌力就事倍功半,生产线就会积食肚子疼。
我们现在缺乏足够的能力,在脱离西方游戏规则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品牌力去开拓市场。
首先我你有两点认识跟我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我对你错。
第一个是你认为电动车是借环保的东风才搞的,担心“环保”会在中国成为一个政治正确。这个猜想不能说是无理,但是不务实。电动车这个事情,并不是“环保”之后才有,而是一直有,只是储电技术制约住。电动车,不单电动车,所有的机械设备,电动的相对石化驱动设备,都具有先进情,主要表现在精准控制和干净卫生。电动乘用车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自然产物,这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庭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推动,而不是“环保”推动。
第二个,我国上下不存在“无脑堆产能,打压品牌力”现象。不是现在,是建国以后一直不存在,堪至说自古一直就不存在,一直都努力打造品牌。不能以目前国内品牌不如果外品牌有品牌价值而说中国不注重品牌。
上述两点我认为你错了。
当初中国发展新能源车时,是有过相当长时间的争论的,争论的主要内容,是这个新能源的方式是氢燃料,混动,纯电,甚至似乎乙醇都有人建议,最后的结论是纯电。这个结论是中国相关业界的顶尖群体经过充分讨论后的结论,根底上就具有科学性,不是谁拍脑袋拍出来的,再以国家之力推动,不成功比成功更难。
汽车也是概率生活资料,也是生产工具,基于新能源车相对传统燃燃气车的先进性,并且这个先进性并不单止体现在车辆本身,而是一个远远超出乘用车范畴的大系统,如果国外无法跟上,其社会运行效率,包括生产效率,必然会被中国进一步拉开。这是利好。
至于担心美欧市场封锁,无需担忧,正面面对。美欧的市场封锁必然发生,远不止新能源车动车。而这个市场封锁,则是中国必然要去应对的事,与新能源车发展与否无关,概不始与新能源车,亦不终于新能源车。中国要发展,市场的自己掌控和拓展是必须的,而新能源车,则是目前的利器之一。
能力在实践中增长。
刚刚看到个文章,敢情这个主贴的人家不玩中国就没得玩的调调,是一个通稿,就是不知道这里是首发还是跟发。
外国人不做电动车了,不要高兴得太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放弃电车才不叫苹果。你自己都说了,苹果在没有高利润率的产业,是没有兴趣的。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库克这么看了呢,什么事情发生了呢。
我之前发过帖子大棋中国电车业,一个预言与建议就是降价再降价,玩死特斯拉。这是首先的一步。
前两天看到比亚迪带领降价潮,同时准备在墨西哥设厂,绕过美国对中国电车进口的堵截。然后美国酝酿给比亚迪加税100%以上,堵死墨西哥这条路。
我只能说,白热化了。 我个人是很希望比亚迪的几万人民币的电车进入美国市场,玩死特斯拉😂。 什么自动驾驶,别忽悠我,我自己都可以写个自动驾驶,什么跟什么吗😂。
马斯克昨天宣布开放特斯拉的充电桩给美国其他车牌,各种舔,是不是有点too little, too late了吧😂。
我的意见,就你的帖子说,中国电车玩的是大棋,不要去担心目前西方对新能源的改弦更张,那是全球党玩嗨了的自我调整,几十年的话术量他们也不可能一夜翻供😂。咱们还就是抓住了这波行情,就是要看他们吃相难看,让全球党的丑陋面目彻底呈现给全世界,你不是说全球变暖么,新能源时不我待么,那么我来了,请配合😂。
这绝对是宣传口的一次胜利,如果还抓不住,那么宣传部领导可以去秦城了😂。另外,别太把品牌当个事,这年头的商业逻辑,你看重品牌就落入人家百年老店话术陷阱了。那是日韩的情怀,咱们堂堂大国,谁还在乎品牌这种落后的质保措施,现在的时代都是过这村没这店,没人在乎百年好不好😂。
长远看,电动车技术还是会有很大长足发展,甚至整个产业链重置,但timing就是一切,眼下的这波行情才是关键的。况且欧盟还在因为俄罗斯的油气断供,各种焦虑贩卖中,市场条件不要太好。过这村没这店,玩一把大的,一次搞定。我就是喜欢看白左不情愿却不得不反悔的样子😂。
苹果退出是因为搞不定自动驾驶,那边厢AI又异军突起。苹果无力两头押注,只好放弃造车。
苹果搞了10年都只能退出,看来自动驾驶的路还很长。而中国造车势力在电车的核心技术周围打转却占领了全球大半壁江山。拜登宣布对中国车企设置路障🚧,认为中国电车威胁美国安全,中国总部一个按钮,在美国的比亚迪长城吉利……就会胡乱窜。
到底有没有这种技术可能?
承诺几年后国产化率达到100%?😅😅😅
还是那个段子,苹果是考不上清华而不是不想上清华吧😅😅😅
本身新能源,环保是欧洲最早提出的,为什么呢?是因为欧洲能源紧缺,不能自给,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
现在欧洲能源安全有保障了吗?比之前更差了,没了俄罗斯的便宜油气,日子更不好过了。
而且,传统车厂都已经停止燃油车的研发,不跟电动车,玩什么?氢能被日本把控,而且更不安全。
几十年的宣传已经把欧洲绑上了电车赛道,没那么容易改变的。
美国特斯拉至今还是全球领先,虽然比亚迪销量超过,但营业额和利润率都还差不少。
是改开后追求利润才放弃了环保的。
当年的环保技术水平不高,但是技术上得很多,限制也多,安全抓得也紧。
是要主要领导现场负责的。
先破坏再再发展是典型的邓政策。
所以钱学森真有可能支持电车。
我还记得八十年代有一个科幻故事小说,忘了名字了,说的是阿拉伯人和男主对着干就是怕新能源代替石油,减少阿拉伯的利益,他们也支持反面角色等等等。
可见电车和油车之争在八十年代已经有了迹象。
钱学森是个前瞻性很强的科学家,科学大师,可惜国内高知当时看不上他,嘿嘿嘿。
所以他真有可能,我认为是一定的,他支持电车。
这也符合中国的能力和基础,我们的石油肯定不够用。搞电车是对的。
美帝的三大也润了,这次明显是认知划分,考不上是想多了。 比如日本最典型,总想跟电动车别苗头唱对台戏好多年了,但即使这样现在人家的快充电池都已经投产了,说白了电动车不就是一台行走的电池附送一辆车么😂,唯一的“清华”不过是电池技术。
中国的优势是产业链铺的早铺的大,也是马斯克一定要依托中国造车的原因。电动车的体格是非常适合中国产业链效率短平快优势的,在油车厂家还在三心二意的时候,直接把电动车打成白菜价,垄断市场之后,即使以后技术升级,你是不是也得乖乖到中国去自己找入口衔接产业链,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全世界没地方去落地么😂。
所以现在是关键时机,抓住西方还没有彻底与中国脱钩的时间,推动市场,走量上规模,同时以各种吸引消费者的奶头乐功能快速廉价迭代,争取几年中让传统车厂包括特斯拉无路可走。我就赌西方白左喉舌们无法把新能源给活生生咽下去,至少几年内他们发明不出来新话术😂。
但有办法防止吧。中国不会搞,美国人肯定在搞。
按照实际生产需要,必然要用到中国产业链,则美国政府不能同意。
按照美国政府的要求,则苹果的车只能停留在PPT上,不能量产。
特斯拉上海工厂启动前是啥个样子我都不记得了。
没有代差,你创新半步,好得很下一步就是我的了
抖音视频也很多,还有什么疑问。
汽车胡乱窜不致命,飞机胡乱窜才致命。
首先,电车方面。
在美国造电车的,已经成规模的,有 TESLA,这个在世界上也是电车重量级选手,包括它的自动驾驶功能。
有点规模的,有诸如各传统汽车大厂,但是有传统汽车保底,电车方面也就老是犹豫,不如TESLA走的彻底,也就很难真正形成力量和规模,其中有一些未毕不是为了拿联邦补助才搞的。
还有些类似TESLA 的只有电车的初创公司,比如 Rivian,其实车型都很有特色,但是明显有制造成本的问题。
TESLA 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制造问题。苹果,以及其它的制造商,设计车原型容易,制造一两个车也容易,但是大规模制造,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不是智能驾驶的问题。TESLA的智能驾驶已经非常强大。随着AI智能识别能力的可预期提高,智能驾驶的问题不大。而且GOOGLE也有完全自动驾驶的车在路上跑。
其二,印度制造。
前些时候的新闻,有IPHONE 15推出后,许多用户抱怨象个热炉子。据说是苹果把手机制造转移到印度后的后果。如果属实,那么苹果电车的制造多半也会在印度,那它需不需要担心制造问题呢?
综上,苹果即使能够制造电车,未毕会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电池,在普通人的观念中,是放在手电筒🔦🔦🔦里面晚上照明用的,放在手机里面能玩一天游戏也没有超出理解范围,但是说它能驱动几吨重的汽车上坡下坡跑几百公里。。。实在想象不出来。
其次是自动驾驶,我以为的自动驾驶大概是军用级精确地图卫星导航通过5G基站网络实时控制,估计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思路吧,华为智驾出来以后不是这样。。。
不得不引用袁隆平的口头禅: 高级,真tm高级!
之前我说美国跨国公司应该两三年就能赶上来,也许不一定,也许就从这里开始碾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