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卧虎藏龙》到底在讲什么? -- 江上渔人

共:💬10 🌺10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卧虎藏龙》到底在讲什么?

先说总结:《卧虎藏龙》是李安揭露传统儒教虚伪丑恶的文化反思电影。

李安本人也算是传统儒教的门徒,挺正宗的传人,看上去文质彬彬,一肚子阴阳怪气。

这部电影使用假借法,三十六计里的桃代李僵。

以道说儒,以武代文。

这说的是李慕白,他是反派,没想到吧?

没错,就是他,李安批判鞭笞的靶子。

李慕白出身武当道家,武功高强,但道貌岸然,自私猥琐。

他在山上修炼不成,想下山找个女的双修——实际,跟他师傅当年玩弄欺骗碧眼狐狸,如出一辙。

李慕白先把青冥剑送给贝勒爷——这个情节暗示,儒教汉人无德无能,竟将“权柄”拱手送给满清。

还不是直接送,是拐弯抹角,转托俞秀莲送达。这第一层意思让贝勒爷参透了,他给李慕白、俞秀莲牵红线,帮李慕白突破伦理窠臼,而不必再承担道德风险;第二层意思是投靠,交出宝剑就是贝勒爷罩着的人了,仇家不能随便找他报仇。也是暗合了,儒教社会里的汉人不战而降,将政权拱手交给异族。大名鼎鼎的大侠李慕白,一肚子精致算计。

俞秀莲、玉娇龙、碧眼狐狸、捕头的女儿,分别代表儒教社会里女性的四种状态。

首先,儒教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堪称天生的奴隶,几乎不算人。片头俞秀莲在街头看到小女孩卖艺,不禁回头多看一眼,这回眸里有欣赏也有怜惜。这组镜头是电影的基调:对旧时代、旧文化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同情。

俞秀莲代表被儒教完全驯化的女性。她继承父业,安分守己,此为“孝”;她为未婚夫孟思昭守节不再嫁,主动替贝勒爷(统治者)思考,从不怀疑李慕白的品质,此为“忠”。俞秀莲忠孝两全,有人说“俞”即“愚”,有点道理。

碧眼狐狸代表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且不服从儒教驯化的女性。她痴迷武学,渴求发展自我。为学习武学,她不惜陪李慕白的师傅入房帷——在她心里,武学理想超越了贞洁伦理,儒教无法禁锢她。结果被骗,她愤而杀人,被追杀几十年,不得不在玉府隐姓埋名当老妈子。

片尾的山洞,太意味深长。这山洞只怕就是当年碧眼狐狸被禁锢的地方,也是李慕白想禁锢玉娇龙的地方,碧眼狐狸救了玉娇龙,自己却惨死。这个世界对不起她。

玉娇龙代表,具有部分自主意识——源自碧眼狐狸的启发引导,和一部分儒教驯化的女性。她虽然出身中上层,受到良好教育,但仍没有自主权利,必须生活在儒教规定的“从父、从夫、从子”模式里。玉娇龙遇到的,最尊重她个人意志的人物,一个是碧眼狐狸,她是儒教的异端,被儒教歧视、追杀;一个是罗小虎,他是异教徒,方外野人,也被儒教歧视、追杀。

其他人,可以说都没有尊重过玉娇龙,都没把她当人看:父母给她包办婚姻,逼她嫁给鲁某某;李慕白死追着她不放,一定要收她为徒,带她去武当双修。

这都是号称“为她好”,多荒诞。

这种原生的崇尚自由的自我,与儒教强制赋予的自我,在玉娇龙身体里二合一,难解难分,不可调和。最后,玉娇龙不得不纵身一跃,坠入虚无。

捕头的女儿最好命,她跟男票双宿双飞不亦乐乎。他们出身于儒教社会底层,没有被儒教的毒气污染、驯化。

这部电影的主角,应该是儒教社会,通过四位女性的际遇、命运,来展现儒教的阴暗面。

得奥斯卡奖的理由,一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揭露,老外倒比华人更快看懂——如果让老外来批判揭露,他们抓不住重点;二是,对女性的同情,女性角色都偏正面,男性角色都偏负面,比较女权吧。正对好莱坞的胃口。

李安的手法太隐蔽,很多人看完了懵懵的,搞不清到底拍了什么。我看到捕头被自己的回旋镖插到脑门上呜呼哀哉了,实在是忍不住笑,才开始怀疑李安的立意。

我们受港台武侠小说的影响太深,一看到白衣侠士,亭亭玉立,就认为他一定是好人,一定是主角,一定是来行侠仗义的。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意识看《卧虎藏龙》,就得懵。这里要感叹一下,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儒教文人实属遗毒不少。

反过来看,别把李慕白当好人,别把碧眼狐狸当坏人,立马就通顺了。

通宝推:翼德,epimetheus,普鲁托,脱口秀,凤城,
家园 想起80年代刘德华和赵雅芝唯一合作的一部古装电视连续剧

《魔域桃源》 里面的一句话,好像是——

桃源变魔域

魔域是桃源

家园 看《魔域桃源》的剧情简介

正邪分立,正不容邪,名门正派的极端化到了邪乎的地步。

这种极端化不是儒教独有的糟粕,耶教、伊教、印度教里都有。这是人性。

甚至,红教里也有。

红教的好处是,它打倒了儒教,赶走了儒教上层,教育了儒教下层,几十年如一日地与儒教以及具有儒教内核的其他反动思潮做斗争。虽然暂时没有进攻其他宗教,但不战而胜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孔家后裔被KMT搬到小岛上去了,死抱着不放也真滑稽。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到无产阶级文化大文革,这一系列可以看做是,具有现代化思维的中国人在不断觉醒、探索中,对儒教的反复的、彻底的清算。

通宝推:凤城,
家园 关于《卧虎藏龙》,说两个关于本书的重点

第一,本书作者王度庐是清末民国年间的旗人,小说主角玉娇龙,也是旗人;

第二,小说的核心其实是满清与归顺他们的汉人精英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对抗。

作者作为一个旗人,在立场上自然是站在满清朝廷这一边的,但是看待有清一代的汉人,特别是汉人精英,看法非常复杂,一方面,汉人士大夫们确实已经归顺满清朝廷,另一方面,这些汉人精英们时仍贼心不死地想方设法“改造”满清朝廷还有满人个体。颇有点“我们要与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味道。

我很同意你对李慕白的看法,李慕白是汉人,武当派大侠,其代表的就是汉人士大夫,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此时为满清的统治背书,但有鉴于前明的黑历史,满清并不信任他们;俞秀莲代表已经被封建礼教规训得十分服帖听话的汉人女子;贝勒是老一代以弓马打天下的老一代满人,代表满清朝廷;而玉娇龙代表的是旗人青年一代。俞秀莲与玉娇龙是一对鲜明的对照,前者接受了汉人的封建礼教的规训,虽然是身在江湖仍要小心翼翼,活得无比憋屈;后者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虽然贵为官家大小姐,仍然从心所欲,胆大包天。

电影里玉娇龙面对的封建礼教规训体系分为两块,一个是她的家庭和整个贵族社会,玉出身武将家庭,他爹为了向上爬,要她嫁给鲁翰林这样的诗书之家,说明在此时,整个满清朝廷已经深度汉化了;第二个就是李慕白这样的汉人精英,明面上他欣赏玉的天才,想收她为徒,但是书里又大讲特讲李和他师父的很多龌龊事,很明显作者在指摘这些汉人精英对满族青年们“别有用心”。

随着故事的推进,一大一小两套规训体系向玉压过来时,玉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如果屈服,那么她就会变成下一个俞秀莲,从此小心翼翼无比憋屈地过完下半生,如果她选择反抗,同样也不会有好结果。最后的结局是以玉娇龙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现实中,大部分的满人青年只能选择服从,接受两套体系的规训,最终被历史的大潮所吞没。

通宝推:翼德,epimetheus,桥上,薄荷糖家族,
家园 对四位女性的分析很到位
家园 捕头女儿是哪个?

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在电影里应该是个小配角吧?😄

家园 《卧虎藏龙》服装指导叶锦添

曾经对媒体说过,章子怡最初的角色是捕快的女儿。后来,李安选的舒淇无法承担玉娇龙的打斗戏,另一位演员也吃不下苦。这时,叶锦添向李安推荐章子怡,说她的眼神有杀伤力。李安才选了章子怡。

捕快女儿的戏份比较搞笑。她跟着父亲日夜蹲守碧眼狐狸,站着都能睡着了。男票为保护她,守在门外不眠不休,她开门叫他进屋,这一段特别搞笑。

捕头的女儿无名无姓,从父从夫随波逐流,比俞秀莲、玉娇龙等人自在多了。

家园 我没看过王度庐原著的《卧虎藏龙》

我看过聂云岚改写的《玉娇龙》,印象很深是玉娇龙的转变,前边挺潇洒,后边婆婆妈妈。

李安拍的《卧虎藏龙》默认满清已经完全儒化(而不是汉化)。与其说,满汉上层间有意识形态的斗争,不如说,是满汉的儒教徒在争权夺利,在内斗。毕竟,从始至终满人也没有提出过能与儒教竞争的东西。

满清高层警惕的是汉化,不是儒化。满汉分立,主奴之分的界限更明显。儒教是异族统治汉人的最好的麻醉剂。

电影《卧虎藏龙》的第一个镜头,是中式村落的静止远景,取景地是安徽徽州的宏村。我觉得这个镜头有两层含义,一是,李安跟观众分享他凝视、观察传统儒教社会的视角;二是,儒教社会宁静祥和之下的停滞,让人窒息的停滞。

既是生产力的停滞,也是生命力的停滞。中国社会在儒教千年浸润下,创新灭失,不思进取,全盘停滞不前。面对异族进攻,儒教徒们似乎有一种“谁有本事谁统治我”的豁达,宋末尚且有反抗,明末躺平,民国汉人驱除了鞑虏,又开始选日本还是选英美的内斗。在汪精卫眼里,他投日,蒋投英美,中共投苏,并没有什么分别。投日还比投西洋人更能保存中华道统呢!

李安似乎深恐自己陷入停滞,他拍电影时会主动尝试新题材、新技术、新手法。他拍的电影质量都还不错,不过,缺少新的世界观,高级感就差一点。

公众号“晨枫老苑”有一篇转载文章,题目是“为什么新中国的建立路径,几乎和盛唐的开创过程一模一样?”文中有一段话我引用一下:“说实话,毛泽东的思路普通人很难跟得上,按理来说,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毛泽东把自己比作法家,把他的对手都归成了孔子的信徒,这套说法不论怎么解释,其实都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因为道理很明显,商鞅李斯学说,同孔子孟子之间的理论争论,那都是儒家内部不同流派的斗争,可是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啊!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论,八竿子都和他们搭不上关系,怎么能把自己和他们相提并论呢?这个脑洞实在是开得太大了,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长期难解的谜题。”

这段话表现出了,咱们平民老百姓对历史发展的理解水平,和对儒教顽固存在的无知无觉。

历史的发展(包括事物的发展、认识的发展)从来都是一半新、一半旧,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就像一块放射性物质,它处于半衰期时,谁也无法确定哪一部分处在半衰期的什么时间,哪一部分先完成了半衰期。全部完成半衰期,才能说这种物质完全地变成了另外一种新物质——可能部分还在继续衰变成第三种物质。这是个运动的过程,能量全部释放完,不向外发射辐射线了,才算彻底变成新物质。

先辈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员同志们入了党,头脑就自动摒弃了儒教遗毒?

当然不是,做不到的。

所以就需要不断地从外部发动教育和清算运动,立新破旧。党史中的历次整风整党,直至文化大革命,既是在党内反复普及马克思主义学说、观念的教育历程,也是从党内到党外的对儒教遗毒不断清算,到普及到全体国民的清算扩大化。

时至今日,对儒教的清算仍未结束。等级观念回潮,礼教宗族、人身依附暗中兴起,“谁有本事谁统治我”的豁达对应一些中产阶级和润人的缺少责任感、狂妄。儒教很有意思,常看常新。

通宝推:翼德,白马河东,菜根谭,
家园 蔡幺妹

捕头蔡九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刘泰保。

家园 网络上找到一些李安的家庭背景资料

也许可以解释他如此儒雅,却又如此反儒的原因。

第一篇地址:https://www.360doc.cn/article/349623_268777353.html

李安同父异母的姐姐李亚莲所作《忆名导李安之父李升》,节选几段: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德安县丰林镇乌石门村,父亲李昇是家中的长子,因爷爷李飞鸿擅长做些生意,办了一些食品类加工厂,从事承包建筑工程等,家里累积了不少的商铺,家境不错。爷爷非常重视后代教育,父亲从小就舞文弄墨,饱读诗书。据说,当时父亲是德安县第一个到上海求学的人。工作后,父亲先后担任过德安县国民党党部秘书科长、中学校长、区党部书记,1947到崇仁县任县长。后到江西省教育厅任过一段时间的职...

母亲杨德莲为父亲生了4个孩子,大哥李翰灵现在南昌,二姐李翰敏在德安农村务农,三姐袁瑞儿定居厦门,我49年生排行老四。爷爷因“地主”身份而被镇压,那段时间一家人整天诚惶诚恐,总担心父亲哪天也被抓了去。迫于无奈,1949年底,父亲含泪忍痛与家人分别,而那时我还在母亲的腹中。

父亲先逃到高安,准备辗转到美国继续求学,经过种种变数,最后还是到了台湾……

据父亲后来回忆,他虽然生活稳定下来,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我们。他写了上百封的家信,寄出去后都是杳无音讯。每天与家人共餐时,父亲都不会忘记叮嘱两个弟弟,不要将碗里的饭吃完,要留些与大陆的哥哥和姐姐们吃。他经常给弟弟们讲大陆家乡的事,讲爷爷的精明,讲母亲的贤惠,讲民风的淳朴。父亲治家甚有古风,教子极为严格,很长一段时间家里还要行跪拜礼。

弟弟李安就是在这样有浓厚中国氛围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庭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中国典型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后略)

第二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754907025263015&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9D%8E%E6%98%87%20%E6%B1%9F%E8%A5%BF

微信公众号:冯晓晖,《九江影像志:李安与李昇》。节选几段:

……某天,李昇接到蒋介石派人送来的委任状,要他留下来反攻大陆,他当即决定离开。

冷静的李昇声称自己要出国留学,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告别了大腹便便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先在高安躲避一段时间后,辗转到达台湾,从此开始的他的教书生涯……

1989年3月15日,72岁的李昇回大陆探亲,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们。据说他问过被县人武部占用的自己家的房子,没得到答复。六天后李昇离开大陆,再也没有回来……

……“我觉得李安没什么人情味。”李安在德安唯一的堂兄李翰林(疑为李昇长子李翰林灵),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道。

第三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943509231053653&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6%9D%8E%E5%AE%89%20%E5%B1%85%E4%BD%8F%E5%9C%B0

《大导演李安鲜为人知的家族史,父亲抛弃江西妻子,却以李安为傲》,节选几段:

……他当时找同村人借了一枚金戒指。带走了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当路费……完全没有考虑带走自己在南昌的糟糠之妻和四个孩子,而是找到年轻聪明、当时在省政府任科长的二弟,要他跟自己一起走。对妻子儿女“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被李升抛下的妻子如此形容他:“李升实在太冷漠无情,他从小在外求学,不牵挂妻子儿女。”

李升在后面二十年想起当年逃难时借同村人的金戒指,寄给200美元。但他给同村人寄过钱之后才想起来给妻子寄来些生活费,对其他人更谈不上什么补偿。

……女儿们在席间谈论想念父亲李升都声泪俱下,但当事人李升没有。

在他看来女儿们各种甜言蜜语,无非希望他多给一点钱。

侄儿说:“聪明人哪有看不出来的。我觉得李岗(李安之弟)有点看不上眼,那次大伯也对这边没什么好印象。”

自此,李升没有再回过大陆。

后来两个女儿又写信去要钱,李升从不回信。

2004年,李升……病故……举办公祭仪式。李安……回忆李升的爱情观,说他曾说,“假如逃难讨饭,我要两碗饭,第一碗一定给太太。”

无人把丧事通知他在江西南昌的子女们,要多日后,他们才从媒体记者那里知道这件事……

总结:1、李安祖父李飞鸿在江西德安是大商人大地主,解放后被镇压。2、李安的父辈都在KMT基层系统任职。3、李安父亲李昇抛下弱妻幼子,卷尽家财逃命。4、李昇去台湾了还在家里搞儒教礼法,真TM吾党所宗。5、李晟回大陆时曾想要回家产。6、李昇的后辈已经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支,一支是大陆的平民老百姓,一支是台湾的儒雅名导,两支互不来往。

李家是高纯度儒教世家,KMT铁杆基本盘。毛爷爷的阶级分析法真是照妖镜,难怪李安后来拍个《色戒》,阴阳怪气指摘某方趁抗日壮大力量。

现在的李安有点弃子的意味,我感觉是这边不给市场了,相当于软封杀。没有市场,就很难有投资,演员也不敢去他的剧组,谁去谁没市场,搞不好所有作品一并封杀就彻底歇菜了。

李安在筹拍《李小龙》,用他亲儿子扮演李小龙。《李小龙》拍出来,能拿到龙标吗?不好说。如果进不了官定渠道,观众只能通过非法下载收看,投资商也不乐意啊。李导还得加强思想改造,深挖思想根源的毒素,痛改前非,不然就得歇。

通宝推:凤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