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张老三为啥一会儿要求贺龙坚持江南,一会儿又催着他北上 -- 忘情

共:💬82 🌺34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张老三为啥一会儿要求贺龙坚持江南,一会儿又催着他北上

作者:忘情

发生在1935年9月9日晚的“草原分兵”一大后果,便是中央大功率电台及与红2、6军团联络的密码本,随朱德、刘伯承留在了左路军。张老三藉此于9月29日,和尚在湘鄂川黔的红2、6军团取得了直接联系。

当时,张老三对红2、6军团绝口不提他与中央的分岐,只是含糊地电告贺龙、任弼时、夏曦、关向应、萧克、王震,自红一、红四方面军于6月在懋功会师后,自己已被任命为红军总政委。此后,张老三在发给红2、6军团的电报中,皆在文末署名“朱张”。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拉着红军总司令朱德为自己“背书”。以朱老总在红四方面军的艰难处境,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发言权,更被排斥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在张老三与红2、6军团取得电讯联络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发给红2、6军团的电报,虽说措辞用的是商量的口吻,但中心意思却是希望这两个军团继续留在长江以南坚持。当红2、6军团被迫于1935年11月19日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后,张老三仍然希望他们继续在江南牵制敌军,并在电报中明确写有“反对继续逃跑”这样扎眼的字样。

1936年3月,贺龙率领红2、6军团绝处逢生,取得乌蒙山回旋战的胜利后,进入了南北盘江的广大地区,拥有了就地创造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当时,这一地区的蒋军部队总数,已经从此前的120个团左右,锐减为50个团上下。而且川军、黔军已退出“追剿”,李觉、郭汝栋纵队也嚷嚷着要回湖南。樊嵩甫、郝梦龄纵队被红军远远甩开,距红2、6军团距离最近的滇军孙渡纵队兵力单薄,不敢单独冒进。反观红2、6军团,不仅仍具有与从桑植出发时相当的实力,而且部队战斗力在数月外线转战中得到了极大锻炼,部队干气旺盛。南北盘江之间回旋余地大,反动统治比较薄弱,且物产较为丰富,很适宜创建新的根据地。

不仅就地创建新根据地的各方面条件均具备,而且从战略角度看,在长江以南保存一支红军主力,可与位于川康边界一带的红四方面军、以及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张老三于1935年3月23日给红2、6军团发电,要求他们赶在农历3月涨水之前,迅速向西渡过金沙江。

贺龙召集红2、6军团主要领导人开会研究后,仍强烈倾向于在南北盘江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但出于地方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而且也担心自己在对全局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一叶障目“他们在回电中称“最近国际和国内事变新发展情况,我们不甚明了,及在整个战略上我军是否应即北进,及一、四方面军将来大举北进后,我军在长江南岸活动是否孤立和困难,均难明确估计。因此,我军究应以此时北进与主力会合,抑或应留在滇黔川边活动之问题,请军委决定,并望在一、二天内电告。”

3月30日,红2、6军团收到了署名“朱张”的回电,内称“依据国际国内情况,民族革命高潮在生长,苏维埃运动有所发展,但不能过分估计。蒋敌虽削弱,亦不能计算他何时崩溃。最好你们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处北进,与我们会合一同北进,亦可先以到达滇西为目的, 当尽力策应。在困难条件下可在滇黔川广大地区活动,但须准备较长期运动战。究应如何请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

在这封电报里,张老三虽称“按实况决定,不可受拘束”,但要求红2、6军团前来会合的意图表达得非常强烈。因此红2、6军团再次开会研究后,决定放弃就地创建新根据地的既定方针,全军前往川康边界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为何张老三此前要求红2、6军团继续在长江以南就地坚持,而当该部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较为有利的创建新根据地局面时,张老三的主张却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呢?站在张老三个人角度,他切断党中央与红2、6军团的联系,就是企图将这2个军团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所以他给红2、6军团的指示都是以他的需要为出发点。正如朱德后来说所的那样:“他(指张老三)在没有决定北上之前,是想叫二方面军在江南配合他。他好在甘孜呆下来,保存实力。他的伪中央就搞成了。当他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北上时,才希望二方面军北上。”

至于朱德本人对此事的态度,可以从后来他与贺龙的谈话中窥知一二:“要你们过江并不是中央指示。我和伯承同志的意思,是你们过来也好。不然我们很孤立。你们过了江,我们的主张就更理直气壮了,北上就更有把握了。”

应该说,贺龙最终决定率红2、6军团渡江,是出于服从命令、服从大局、服从全国革命总的形势需求之举。不可否认,当时这2个军团在南北盘江一带创建新根据地,以及日久坚持江南斗争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在江南留下这样一支主力红军,对抗战也是有意义的。贺龙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渡江,这是有命令才走的。一部分同志不愿过,理由只有一个:革命,南边也要放一下。你讲二、六军团(在金沙江以南)能否有发展?我看利用军阀矛盾,利用川、湘、黔、鄂广大地区,大有可为。”

不过,归根到底,红2、6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终究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最后的结果也充分证明,这个行动对团结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完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到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符合当时党和红军的战略意图,是适应当时全国正蓬勃兴起的抗日救国运动新形势的。

通宝推:不远攸高,起于青萍之末,桥上,onlookor,网海,
家园 张国焘是正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指挥部队名正言顺

1934年 1月15日-18日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改选中央政治局,选举产生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为博古、周恩来、洛甫(张闻天)、陈云、王明、张国焘、项英,博古仍负总的责任。

家园 他只是执行人,而不是自己直接下命令的,当时只是特殊情况

委员会多数才是关键啊。

红二只是配合他,而不是因为听从张国焘的命令。

所以会师后贺龙敢公开威胁张国焘要打黑枪啊。任弼时脾气火爆,更不鸟张国焘。

家园 此一时彼一时
家园 李聚奎认为,西路军在“战斗动作上的错误”表现在十个方面

李聚奎认为,西路军在“战斗动作上的错误”表现在十个方面:

⒈呆板的正面战斗,很少采用迂回包围的动作,总是敌人包围自己。每次战斗均限于正面的火力战和拼命战,结果虽然将敌击溃但得不到缴获,甚至自己受敌人包围陷于危险状态,到最后用拼命战挽救战局。如九军有甘草窝、横梁山、古浪等,总是拼命挽救战局,三十军在吴家川、尾泉之战,虽击溃了敌人,但并未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结果只是拼了一些消耗罢了。

⒉兵力部署常常把主要突击方向和箝制方向分不清楚,任务不明确,结果使很大的兵力限制于无用之处。如王树声、孙玉清在古浪的战斗布署,以两个团成梯次配置,突击队也未突,箝制队也未箝,就是这样完了。可惜事务人员被砍东瓜一样,最后被守备队的两个营长一个反攻才把敌人打退出城。

⒊战术指挥紊乱,甚至有互相依赖。如九军去甘草窝、古浪时,指挥部派王树声以副指挥名义去指挥九军,而九军的首长以为是副指挥来了,可减轻自己的责任了,甚至九军的领导者,不愿同副指挥一路行动,自己带一个团老走先头,不顾整个部队的领导,主力部队出了岔子(仗没打好),才来算总账。结果就羊咬死猪,狗咬死羊,都搞不清楚,到底谁负责。

⒋轻视敌人骑兵,不适合对敌骑兵战术动作。有时被敌人引诱而轻易出击(不细心考虑不管战况如何)致遭敌人的杀伤。甚至有步兵出击,向骑兵追击,或向骑兵驻地用步兵游击遭敌反攻或出击就不能回来。

⒌战场指挥是司令时代的口令办法,无所谓指挥战斗,更谈不上组织战斗。在战场上一人主持一切,如自己的狂性来了,就不管什么情况,什么时候,有无胜利把握地乱拼。

⒍因敌人骑兵的砍杀太凶,零星的混乱出击,总是未成果,又来了一个更死的战斗动作,所谓“监工固守”。单纯的防御(如得凉州、永昌、山丹、高台一带的民房,确实是天然的城墙,又多又厚,再加上自己的监工死守,敌人用尽九牛二虎之力都攻不进来),让敌人包围与之对峙,一寸活动余地都没有了。这样不但只是与之拼了一些消耗,就是在精神上亦受无限的威吓,房子内的粮食吃完了,就利用夜暗偷偷摸摸地突围,移到另一个地区,敌人则脚跟脚随即又跟到另一个地区来围住,总是你没有一点活动的余地和时间,我们总是一个死不出击,这样的被动战是怎样能取得胜利呢?

⒎因战略上的分散,一直到战术动作上都是分散,各自为战,互不策应。如五军的大部守高台,明知敌主力找着我弱点,早不去解围又无法联络,只坐井观天的来听敌人的捷报。最后高台危险已到极点,才开始派部队去解围,但这个部队出动以及八十里路,走两个夜工夫赶到,结果不但不能解高台的围,连自己被敌人抓住了,几乎自身难保,骑兵师师部就在这次送终,二天未赶到,第三天高台就已失落敌手。

⒏甘浚堡突围,被敌人袭击,主要的是干部的恐慌、动摇、指挥不一。如果已尚未出动(延误了时间),而总直属队自行向前面插去,结果使战斗部队与非战斗部队混在一起,枪声一响就一塌糊涂地乱跑,明知敌人左右只隔二、三百米达的中间通过,一定是要发觉的,不事先派出得力的掩护部队占领阵地,和先头及侧翼派出精干的搜索部队,严密搜索驱逐敌人的埋伏新部队,使我主力安全通过。

⒐动作不协同,甚至有你攻我不攻。在东西南三柳沟,敌人插到我之纵深来了,企图以两面夹击消灭之,结果三十军攻击,王树声指挥九军的一个团不动,因此不过是消耗了一些弹药和伤亡了一些人就罢了。

⒑部队缺乏战术素养,平时不注意训练,大家只知道猛冲就完了,部队中有很多连瞄准要领和出发动作都不知道。在倪家营子的射击教育突击周的检查,九军占三分之一的不认得表尺,甚至有些连长排长亦不认得,对战术动作的了解就可想而知了。[]

通宝推:网海,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毛泽东和张国焘是中国本土共产党的双子星 -- 有补充

看到忘情关于张国焘的几篇美文,觉得有些人误解了革命家这个词。

毛主席和张国焘的经历非常类似,有很多很多的相同点。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参加者,中国共产党的缔造人,陈独秀的弟子(秘书)。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创立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军队和拥有大批拥趸者。他们都有很高的文采,性格上张国焘更加的激进和大胆。

红1和红四会师的时候,张和所谓中央的斗争,不是毛张斗。而是博(古)张斗。现在总是渲染南下和北上的斗争,说成是毛张斗,实际上毛张之间是军事路线的分歧,并不是政治路线的分歧。做个类比就是到底是打长春和打锦州的问题。

另立中央,毛并不是中央主席,张对毛是没有威胁的。

要看到背后的路线斗争。西路军本来要去中蒙边境拿苏联军火援助的,数量都有了,5,600吨。当年冯玉祥拿到了苏联军火,这点儿东西对苏联来讲连根儿汗毛都不算。连毛主席都很期待这批军火的,说是拿到了飞机大炮,再来打蒋介石。这面西路军出兵了,开始还比较顺利,一路向西,为啥苏联突然变卦了,说不给了。谁在莫斯科共产国际那里上了眼药?西路军的目的就是拿军火,失去了目标之后,只有留在当地建立根据地,结果全军覆没。

毛和张有相同的敌人,就是代表莫斯科的28个半,比如伍修权就被派去监视张。张走后,本土派的毛泽东和莫斯科派的斗争还在持续。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林彪还要向莫斯科逃跑呢。

有些人非要把张和28个半的矛盾说成是毛张矛盾,其实作为本土派的毛张都是28个半的受害者,他们辛苦建立的队伍,都因为28个半的指挥而损失大半。

对此毛是心知肚明,解放后再也没提起这件事情。

通宝推:onlookor,ccceee,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共产国际这么干的目的,就是消灭西路军 -- 补充帖

西路军渡河后,苏联的援助为何没有了?毛主席他们的处境有多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总政委总司令的联名电谁也抗拒不了。
家园 军火这个事我倾向是有的,这个时候苏联虽然三心二意,自己在清洗

但是武器也有,拉拢中国抗战也是必须的。

问题在于中央完全被周总理把持,而周总理和徐向前在战略战术的错误配合和进退失据导致了西路军失败,这是他们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徐向前多少发挥了军头特色,不是白给的老实人,因为,徐向前在西路军失败报告上表现的很不老实。当然,李先念也是如此。

而陈昌浩则是亲中央的,所以责任一定在徐向前,陈昌浩偶尔能超常发挥,但是总体战术不可能不依靠徐向前。

张国焘的确给了西路军不好的开始和命令,但是之后基本是徐向前自由放飞自己。

这是一次明确充分的自主作战,中央可以说几乎毫无毛病。

中央也一直要求西路军东归,但是西路军已经龙归大海,瞎走了。

苏联援助开始定远营时期,西路军根本就没考虑过被捕蒙古,一直是向新疆进军的,指责中央或者是苏联改变战略方向是瞎说了。

西路军的目标也是一直是建立个新的红四方面军根据地。而不是单纯的取武器。大概是新疆盛世才和马家军之间,新甘边境吧。

想多了。

家园 没有那么复杂的,找找为什么苏联说好的军火不给了,原因值得

至于苏联不给军火后,西路军怎么想,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徐向前说中央指挥失误,这个中央不一定具体是毛泽东。但是毛泽东要维护中央团结,从来没有说起过这些。那么就要查当时的中央常委会的会议记录,怎么形成的决议,才有意义。

见前补充 4978691
家园 覃士勇是个民间革命史爱好者,但是也是倾向于主流话术的

长按复制此条消息,打开抖音搜索,查看TA的更多作品。 https://v.douyin.com/iYvtNr3q/

他有一些民间资料,还是有点意思的。但是这个事情,你要知道,西进是张国焘早就定好了的,是南下失败后想不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新疆甘肃建立根据地或者说割据地区的意图。

你要知道,张国焘根本就没有国际的密码,所以只能自己想。

毛主席的思路也是早想好的,先到陕北,可以靠近苏联,但是所谓陕北一事需要一个坚定大家的鼓励,这就是后来的发现陕北红军的报纸。

周总理自然更是如此了,尽量靠近苏联,自己才有勇气坚持下去。

然后半路上派出去了潘汉年,就放飞了,好在潘汉年不傻,到了苏联,苏联派出了几个方向来解决沟通问题。

共产国际哪有心思管这些,谁赢他们支持谁,不会说故意搞死张国焘的。

所以张国焘的西进也是和时间点对不上的,所以,不是向北改成了向西,人是红四一直目标就是向西,向北是不存在的事情,在这时他们也不可能没能力和苏联联系啊。

而在中央和苏联沟通之前,红四只有一个目标,西进计划,自从海打战役红四整体避战之后都是在为这个目标做准备,徐向前根本就是在哄弄鬼。

啥中央,就是他们自己。

点看全图

当然了,张国焘被削弱之前,他还是听张国焘命令或者说提议的。陈昌浩是真听陕北中央的,只是因为怕陕北中央清算才跑湖北的。因为这事乱套了,西路军失败他也有责任。

不管怎么说,武器到哪里是陕北中央在苏联派人归来后沟通的成果,此时潘汉年还在上海晃悠。所以张浩的作用很大,而且很清晰明了,支持陕北中共中央,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毛主席选择的厉害之处了,结果自然是彭老总和林彪罗荣桓都靠后了,周总理势力又壮了。

4.82 02/13 iPx:/ [email protected] 大决战42 https://v.douyin.com/iYvtmTvM/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这段写了罗荣桓的作用,很有道理。

在这里啊,你说三位一体,这个确实是在我们和苏联没有联系上之前做的操作才是对的,而这个时候,蒋介石确实已经和苏联联系上,同时,苏联选择了国民党作为合作对象。

这个时候,苏联倒是没想抛弃也不可能抛弃中共,因为虽然中共这个时候太拉跨,太失败,必然应该有人承担责任,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马虎眼下,就算了,但是苏联选择和国民党合作而不是中共就是惩罚!!

三位一体,既有毛主席参与的忽悠,更有周总理决定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毛主席还是军事指挥者,周总理才唯一的第一人,当然,他喜欢亲历亲为,事实上是,确实周总理被描述为孤胆英雄,由于革命胜利,等等等,这点被改为毛主席安排,其实一直以来是按照这个孤单影星情况描述的,包括抗战,可惜周总理都不给力,让毛主席不得不露了出来。

这也是解放后文革中一些同志非要确认毛周联合的心理依据,其实就是周总理不相信毛主席,自己要亲历亲为的情况。

但是谈判也好,战争也好,周总理都不行,如果周总理军事也厉害,再结合这些操作,就可以被描述为中华历史第一人了,可惜,他没这个能力。

@ccceee

所以三位一体的确合理,张学良认可这个也不是因为相信了这个安排,他也是军阀,懂这套,他也想靠苏联,但是苏联不相信他的能力,苏联对张学良的能力判断是正确的。

张学良的能力只体现在凝聚大家一起抗战,建立抗战宣传,全国统一抗战,这点确实是重要的。

所以这也是张学良支持蒋介石东北易帜的结果,导致了苏联相信蒋介石的能力,恰好中共又是一塌糊涂。双方一拍即合。

张学良就只好做蜡了,这点在西安事变谈判中已经有所体现,周总理全面遵照苏联的安排,张学良也只好跟着蒋介石走了,不必经过苏联的安排。

这才是真正的当时的情况,西安事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自然三位一体崩溃,一囚一出国,这些当时大家都是看清楚的。如果毛主席处理,绝对不会这么残酷。如果是毛主席这个谈判的整体基调必然有仁慈。这个谈判完全符合周总理的作风,这是很显然的。

事后看,这个忽悠也是我党和张学良一拍即合。没啥丢人的,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哪有必然定的事情呢,得努力争取。

我党的争取是成功的,也算是对的,因为这个是实际发生的历史,我党也确实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苏联当时自己正在正要大清洗,所以政策混乱也不奇怪。没办法,谁让我们不是毛主席绝对统一意志呢!

我和覃士勇的分歧就在这里。我个人觉得他要是像我这么发帖子,是发不出来的。

家园 未免过于抬高张国焘了

中央苏区、中央红军,是毛从秋收起义开始一步一步搞起来的,而鄂豫皖苏区、红四,是别人搞起来以后张去夺权拿到手里的。早期三大起义,张一个都没参加。从这个角度看,张差得远。

后来张在草地,坚决要去四川,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比毛的战略眼光差远了。

通宝推:李根,不远攸高,网海,
家园 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博古已下台

不说毛张斗也该是张(闻天)张斗,

所以他对党史知识差得可以

家园 博古交出的只有军权。两河口会议还是政治局主持的

两河口会议的主持人是张闻天,博古都参加了会议。他俩都做了激烈反对南下发言。

毛主席当时只有军事权力,是军委主席,还要通过周恩来才能下达。

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对28个半布尔什维克有那么多好感。他们给中国革命造成的损失远大于贡献,没搞什么革命工作,就窃据高位。

长征把6大政治局常委项英丢下不管,事实是他们分裂了党。项英也不想回延安跟他们绞在一起。没有毛主席后来的斗争,中国就是苏联的卫星国了。

家园 28个半带来了组织的成熟化系统化,功劳很大的,带来的损失是大

但是不能否认成绩,中共是确实需要苏联扶持的。

卫星国是你小瞧周总理了,周总理自行其是也不是一两次了,苏联的指示有太多的地方可以规避规则。

周总理会建立一个市场经济(半资产阶级半封建主义小部分计划经济,类似印度)的联合政府,当然,前提是在毛主席的帮助他获得政权,如果没有毛主席这样的军事天才,周总理在1980年都未必获得共产党掌权的机会。

周总理当然没有交出军权,他是拍板者,这才是真相。

通宝推:网海,薄荷糖家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