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成人童话还是寓言——读金庸 -- 达萨
无意中在书橱翻出一本侠客行,读了几页,读不下去了。
其中的幼稚与荒唐,不忍卒读。
想想很奇怪,当年很喜欢的作品和作者,怎么现在就是读不下去?即使排除年龄阅历等因素,我发现金庸作品中的内在缺陷使其去发持续吸引人的魅力。同样的问题在古龙这里就不存在。即使年过五十,读古龙的经典作品还是津津有味。
这里不能不提到金庸小说的一个特质——成人童话。
金庸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具有童话特点,但是他自己却定位自己的作品是寓言。
童话是讲故事,故事里可能有道理,也可能没有;
寓言则是为了讲道理而讲故事。
金庸作品中寓言色彩最浓的应该是笑傲江湖。作品中,作者表达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理想状态——笑傲江湖;同时对不许笑傲江湖的那些人极尽讽刺。
左冷禅,任我行,岳不群。。。。。。
最恶毒的是东方不败。你不是要泽被苍生吗?我就让你六根不全,不男不女。
里面的影射味道不言自明。
可惜得是,由于水平问题,作者对政治和人类社会的运行的理解充满了文科生的肤浅和偏见,导致其试图传达的道理显得幼稚可笑。
笑傲江湖,怎么看都是一个童话色彩很浓 的作品,而不是一部政治寓言作品。
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明显的童话色彩。
男主令狐冲,是一个被收养的孤儿,无父无母。
但是却有一个奇怪的姓氏——令狐。这个姓怎么来的?很魔幻吧!
大反派的名字是东方不败。问题是,这个大反派一开始仅仅是日月神教中一个小小的香主。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底层小人物叫这个名字,是不是要作死?几不被上司搞死也会被周围同僚捶死。你特么凭啥叫不败?我打的就是你这个不败。
反派一号乾隆就是标准的封建帝王形像,阴骘,诡诈,残酷,反复无常。
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同样是清朝,但是主题却是拥护满清,一号人物康熙的形像高大全,正好与乾隆完全相反。
谁能理解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大概给小说当初都是连载有关,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考过程,写到哪算哪。
《侠客行》里善恶使者吃野猪🐷、有关丁家兄弟的描写都让人捧腹不止。但要从小说里整体提炼出什么,那就强人所难了。
皇帝不一样了,大大的不一样。在某一个满清,他是境外反动势力,是“汉奸”、“走狗”、“豺狼镛”。另一个满清,他是头等的客卿,是首位获新皇帝单独接见的香港人。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反清是文化主旋律,或者说是民间共识。在报纸上连载小说是报纸扩大销路的妙招,梁羽生的第一部小说是《龙虎斗京华》,以义和团为背景,穿插民间武术家反清。金包衣跟风写的《书剑》是反清帮会。都很受读者欢迎,对报纸的销路有很大帮助。
可要是《鹿鼎记》在五、六十年代在报纸上连载,销路恐怕就很成问题了。到写《鹿鼎记》的时代金包衣已经功成名就,是读者反过来追捧他了。他写什么不重要,是他写的才重要。
当然进入新世纪,人们的审美又上了个层次,对金包衣的评价又下降了几等。我个人评价总是:梁高于金。
其实这两书都是看了下就扔,几次了。实在没书看,才研着看完。看不下去的原因,是书中物蠢出夫际,不象有正常智力正常年活的人。书中人物的行为经常违反,党理利逻辑的。
射雕突破了自“说岳”以来,中华主流文化对金/蒙的描写,从强盗/恶霸变成了和宋平等的人和政府。天龙八部更是勾勒出一个多民族的画卷。这些必然是在未来文学史上留名的。如今的中国继承了清的版图以及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现状。对辽/金/蒙古乃至满清的评价突破大汉民族主义的桎梏也是必然的。以金庸为代表的这一类文学作品,作为汉族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即使肤浅,也是可贵的。
金庸文中对各个民族,各个阶层都很友善,哪里都有好有坏。 唯独对西藏大喇嘛,没有任何正面描写,不得不说又站在了历史的正确一面。
尤其在了解到那些政治隐喻后 更是一点打开的欲望都没有了。
想想很奇怪,当年很喜欢的作品和作者,怎么现在就是读不下去?即使排除年龄阅历等因素,我发现金庸作品中的内在缺陷使其去发持续吸引人的魅力。同样的问题在古龙这里就不存在。即使年过五十,读古龙的经典作品还是津津有味。
古龙的小说,文学故事性更强。虽然烂尾很多,经典的还是依然经典。
我常觉得除了故事本身,古龙在人物塑造上的风格极端性格化,一个人物就是一种性格的化身,是其拟人化表达,是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