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升西降:斯坦福博士应聘安徽乡镇公务员 -- 仕女

共:💬90 🌺403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时代不同了,城市很重要

我大外甥去年高考,去了南航。他可以报近一百个志愿,他也报了兰州大学,在南航后面,中间隔了差不多三十个。我们高考的时候兰州大学是挺火的国家重点大学,和北航热度差不多。而南航完全不够看,都未必在第一批。

家园 对,说错了

少年天才,是真的天才。我们还在学方程呢,人家开始玩微积分了。

科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在北京。过去科大每年快到高考季就放风说未来有可能搬回北京。

大概骗了几十年,脸皮再厚也有不好意思的时候吧。

没办法,现在小孩都懂了,上学在哪,就业就基本在哪。所以C9也算不错了。

当年某个理科系,大家都说科大比清北好。北大老师不服,在考研时专挑纯理论证明题出题,一下子杀死所有外校考生,成绩基本零分。只有本系部分学生考出好成绩。然后,

直接被勒令考试不算,重新出题。

家园 少年班是不成功的,错误的,拔苗助长了

中科大是国防学校,清北是留美预备班。

不再是一个方向了。

安徽是传统聪明人多的地方,不用担心教育质量。历史以来的南方教育强地,不差于江南。

其实大概也可以算江南,和江西省一样,都是贫穷却教育风气很好的地方。

质量是不用质疑的,以前接触过一个当年安徽高考第二,确实强,太聪明了,我这等愚昧之人难以望其项背,差距太大了,就是情绪不那么稳定。去美国了,可惜了。

这种人才的流失实在一言难尽啊。

家园 你能少说两句吗?

知道科大出国有多抢手吗?你说国防就国防啊。

国防能把自己那几个学校,比如国防科大的学生安排明白就不错了。

科大关键是老师没办法,你给人家多少钱,也没法说服人家定居在合肥,而不去北上广。人家可以献青春,但你不能让人家献子孙。

这也是现在上海大学,深圳大学这些过去的二流学校可以雇到一流的教授,而很多老牌名校不行的原因。

通宝推:zwx650,
家园 那个当年,一流学生不都出国么

包括清华、北大和科大以及其他名牌。

我看那些个少年班伤仲永的,也是说出国以后和外国老师合不来。

家园 天才事情多

有些就是自闭症患者,只是当年咱们不知道不给治疗而已。

还是成才的多。 很多天才其实也不是为了去少年班而去的,实在是在中学呆着没意思,少年班收留了他们而已。

我认识的几个当年少年班的,有一个说初中上了两年就考上了高中,高一上了半年,参加学校高考模考全校第六,主要还是语文因为没学过扣了点分。几个理科全是接近满分。 之后没意思每天上课看武侠小说。要不是有考少年班这个机会,他估计最后都得辍学了。 到了美国耶鲁之后主打游山玩水,研究啥的酒醒了之后稍微做一做,没几年就毕业了。

天才的世界我确实不懂。

家园 中科大的好学生也是出国

出国率1/4,自己院系也是受评价体制影响,做纯基础的研究比较多。本来中科大的定位是给中科院各个所提供研究人才后备军的,结果功能完全没发挥出来。教育部给科学院所留的生源质量和数量都一般,各个科学院院所没办法又自己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至于中科大,没落就没落吧。

家园 通宝推标题

科大跟国防有关的不少,但也不是太多,跟一般大学基本正常比例吧。

准确说是恢复高考前十年华东/江南地区No.1。后来因为某两个学校必须军训一年也抢了一批好学生。确实受限合肥,但尽管这样,一直发展不错。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所有资源都给了清北。再加上规模一直不算大,拼总量就比较吃亏了。但总的来说,还是个好学校,尤其学风很正,本科生有很早就能介入科研的传统。我一直认为真正想读书的即使现在去科大不见得比清北差。

少年班应该是全国唯一一个还在正常招生的少年班,有学生个例没读出来,但比例不见得比正常招生的大学里失败学生的比例大,总体来说是相当的成功。

科大学生出国要多抢手有多抢手,校友网络也不错,但是现在科大在美国实体名单上,估计出来要比以前困难一些了。不过中国学生来美国总体都比以前困难。

家园 别信

研究啥的酒醒了之后稍微做一做,没几年就毕业了。

下功夫的时候不告诉你而已。没有不挨打的贼,再聪明的贼也不行。

家园 科大这个可能比较例外

上学在哪,就业就基本在哪

据我所知,科大本科毕业留在合肥就业的极少极少。科大本科招生规模一直很小。就算扩招也没怎么扩,到现在也才2000人左右,清北的一半左右。这些本科生中一多半出国,读研。以前还供应科学院系统,但后来科学院发现科大好学生都不愿意去科学院,所以自己不得不办了个科学院大学。

当年科大学生的心气,号称入校时人均觉得自己起码拿一次诺贝尔。

家园 你这块我有点没看懂啊,是哪个学校?安徽那个么?少年班,呵呵

堆积了多少国家资源,有哪位知道么?我知道他们优秀,对他们来说出国留学不是难事,人也是聪明,但是中国花那么多钱就是为了他们出国留学完事么?

我们,作为中国人,是不是应该对他们给予更大的期望啊?他们是不是应该为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才是标准吧?

回忆一下自己的老爹,感慨一下:

我爹是个平庸的人,虽然学习也不错,但是这么多年观察下来,他不是一个聪明人,很多当时的时候一般人(知识分子)能够想到的事情,他都根本想不到。

也许事因为他回国的时候事40年代,中华民族苦难的时候,他也经历了很多很多,或者我爷爷跟他说了很多。他对于新中国是感激的。

当然了,由于自身的智商,为人风格,他没有赶上政治先进的那种思路,也许就是因为经历了解放前。他才和我太外祖父一样,对新中国充满了感激。

我爹事文革前的大学生,这就决定了他对工农兵大学生没有我认识深刻,也是有所瞧不起的,但是后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合作,也算是接受了工农兵大学生。

人都差不都,这些工农兵大学生也在了领导岗位上,虽然绝大部分技术不如我爹,但是人家也是名利双收了。

但是我爹还在坚守自己理解的传统,或者说没能力双收,这是一个单位传言,日本人国民党时代都会好好工作的技术人员。

但是,有一点我理解我爹,他对于共产党事信任的,尽管不一定需要进入共产党,可以说是被忽悠进入了共产党,他对党和新中国拥有朴素的情感,而不会因为自己的归来身份而恐惧。

他对组织性可以说几乎一塌糊涂,属于在新时代必备抛弃的那种人,没啥情商,只有诚以待人,人人都说他老实。

他入了党,几乎可以说,跟没入差别也不大,这也是组织的悲哀吧,当然了,作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应该说他是称职的,在技术专业上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平了。努力是没问题的,理论是很一般的,现场经验几乎是是国内无敌的。

这是一个老实人成长的历史,也是人人不得不承认的。

可以说,这也是教育的悲哀之处吧,其实中国到处这样的平庸人,我也是,聪明一点没有,就靠经验积累,理论创新啥也不懂,但是我知道好坏,我们知道好坏。

要说聪明,是我解放后才上学的娘,老太爷没表态,外祖父默认,外祖母积极推动超龄的我娘进入小学上学,哈哈哈,这就是民国。

我娘是极其聪明的,在单位里和我爹合作的项目中自己有了创新,这就很厉害,我爹是做不到的。所以,可以想象,我们伟大的国家有多少孩子有着聪明的智慧和潜力啊。

就这点而言,我娘这一辈子真值了。

当然我爹也行,必竟也获得了那个津贴奖赏。

他们都是农民,都是从中国的农村出来的人才。

所以,真不是教育的问题,只要公平,他们就会出头。

这两天谈工农兵,呵呵,有一些河友高高在上,其实,没那么夸张,你自己究竟如何,大家都看到了,都是几十岁的人了,啥不懂啊。

我想说的是,平庸的人怎么成长?吹这个那个,是为了钱还是事业呢?其实谁心里没点数呢?

所以,我坚定的支持工农兵大学生,哪怕是学员,呵呵呵,因为这些人知道工作的不容易,知道需要什么来推动项目发展。当然了,我娘也是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聪明人,就是技术上有点劲头。

我觉得,怎么样也应该对农民教育公平一些,追上欧美,那不敢想,但是象毛时代那样尽量公平还是应该的。

怀念我爹,我知道我爹多少同意这个事情,虽然他是逍遥派。他心里是知道的。虽然对一些小受罪也有不满。

但是当年毕业后到国家的矿山工作他是坚决主动要求的,就这点来说,我不一定做得到我也知道,当时很多人也是真心要求的。当然,也有深造镀金的,那不是我爹的想法。

我觉得他做得很好,没有忘本。

我觉得中国普通人要是能走这条路就是极好的了,高端那些,够不着,呵呵呵。

家园 直接去团中央才是废了

人家愿意从基层干起,绝对是有大志向的

别信
家园 天才真的不用下功夫

下功夫的时候不告诉你而已

我说一个不算天才的故事,我中学一个同学,高考差了十几分就满分那种(这样不算天才了吧?)

读大学的时候,这家伙几乎天天都是忙着玩,但是考试依旧名列前茅。他碰巧和一个老师的儿子同班,老师训儿子,让儿子向我这个同学学习,不要老顾着玩,儿子觉得很冤枉,别人贪玩一样拿满分,然后这个老师的说法跟你一模一样:下功夫的时候不告诉你而已。

于是老师的儿子跑去找我同学,说:你老老实实讲,到底有没有偷偷下功夫?我这个同学说,咱们玩的时候是一起的,喝酒也是一起的,咋有时间偷偷下功夫?再说了,所有的课本都放教室,懒得背回宿舍,你去我宿舍检查一下,哪有什么正经的教科书?

老师的儿子问:那你TM的是怎么拿满分的?我的同学回答笑死人:我也不理解你怎么就拿不了高分?书上的东西有那么难吗?考试前一晚,突击一下不就行了?

别信
家园 真有聪明的

俺们宿舍有位国际奥赛第一名,天天打游戏,只要考试前用功三天就能考高分,理工科自不用提,托福GRE也是如此,不世出的天才。

家园 让子弹飞一会儿

说不定这个斯坦福物理博士是个自闭症抑郁症患者,不然说不通,人咬狗类型。

自闭症博士or三本正常人,要是我也会招聘前者,万一是个雨人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