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升西降:斯坦福博士应聘安徽乡镇公务员 -- 仕女

共:💬90 🌺403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去年葡萄说过了,来西西河是来训练的

明显言不对题,胡言乱语,投囧就是了,不要帮它们训练

家园 一个九品2023年末的小号就别出来丢人了

先打出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说吧。

陈王在河里这么多年,还轮不到你们这些新注册的小号质疑身份。

家园 北京科技大学不一样

这是原来的钢铁学院,八大学院之一,跟你提的其他几个还是不一样的。

你要说北工大还差不多。

家园 科大有两个高光时刻

第一个是建校,据说第一批招生赶不上高考了,把清华北大刚录取的新生拉到一起考试,择优录取。后来遇上战备疏散离京,陷入困境。

第二个是某次杨振宁访华,掀起了重视基础科学,奔诺奖的热潮。据说科大近代物理系某年招到14个省状元。但是从这时候起,虽然科大客观上也一直在进步,但如果以清华为参照的话,是一直在稳定退步的。

我高考的时候,在南方科大声誉稳定,基本是铁打的三大校。在北方老百姓那里默默无闻,很多人听到科大第一反应是:“原来的钢院?”。其实在好一点的高中,科大名声不比南方差。这和科大招生老师的细致工作是分不开的。因为那时候的招生制度,同批第一志愿上不去,第二志愿学校很少被录取,大多会掉档。所以科大招生团队对预估分数线边缘的高中生经常提示风险劝阻,而不是为了拉高分数线去一味鼓励多报。可能吃一点小亏,但是积累下很好的信誉。很多老师在学生面前是很爱给科大说好话的。

我们省那会高考比较重视专业,录取线北邮和清华并列第一的时候都有过。南京邮电、北京信息超过南京大学40分也有过。因为很多人第一批第一志愿清华,第二批第一志愿是这两个学校。清华掉下来的就到这两个学校那里厮杀。而南京大学专业大多冷僻,往往比一本线高不到太多。后来南京大学干脆不在我们省招生了。回头看,那会挤热门专业的都没吃亏。这批IT类和更早的建筑类,都赶上热潮发了。

北大也因为大量冷门专业存在,录取线有你说的大小年情况。不过看全部录取学生的整体素质,压录取线的尾部学生不多,多数年份还是仅次于清华的第二。从录取学生整体素质看,科大也基本稳在前三。

但是等我临毕业的时候,学生对城市越来越重视,我们老家复旦、交大已经比科大火了。我们班主任带着她学生来科大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虽然说了科大不少好话。可还是当我面劝他赛完保送去不了清华北大就选交大,理由就是上海城市好。

家园 宁铂人品很好

他是物理系老师。因为科大重视数理教育,所以他们要给全校上课。教学任务很繁重,基本排满。他还开了很多选修课。多和中医、气功有关。选修课都是晚上上课,一周差不多四个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等自己成年有了家小回想,才知道他多不容易。

他读书当时国家拿他做冲刺诺奖的工具,可他的爱好未必在那里。他反而更爱这些中医、气功等玄学。后来自己决定出家,学巴利文,讲佛经,乃至还俗搞心理咨询,都是这个大方向。从他自己角度这样的人生未必不快乐,但是他从社会得到的发展他的才能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可惜了。

家园 中科大【不】是国防学校

当然,确实一度去国防口的人很多。

力学系尤甚。为了好招生,改叫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其实还是挺基础的,机械纯粹唬人的点缀。当时有考试不及格记录多的学生,会戏称毕业当大校去。因为绵阳有很多和军队相关的研究单位,爱要我们学校尤其该系的人。算是保底就业单位。那会有个说法,家里没背景当不了将军,加上校庆等活动看到一排排大校,就有了这种玩笑话。年轻不懂事,目空一切,其实当大校哪那么容易的。

那会大家首选还是出国,其次是读研,中科院各所和本校居多。参加就业有点本事的跨专业去外企的比较多,有些外企也不在乎专业。或者有人学IT类双学位做跳板。不大行的就去五院、九院乃至军队单位了。

据说现在反过来了,国防口成了热门去处,真是沧海桑田。而且校友群说上了美国什么名单,出国的路大概会越来越窄了。

家园 中科大都需要科普了

我那个年龄的人,除非没念过大学,否则不用科普。

科大旁边有个医学院(还是师范)?不知道也是不是故意选址,广大理科同学纷纷通过旁边的学校解决了个人问题,回来晚了还有跳墙的地方。

科大赖以成名的就是基础课的扎实。后来很多清北和科大一起去中科院上研究生, 老师就经常出一些变态的微分方程解析解问题难为清华的同学。

家园 哈哈哈哈,是的啊。

据说现在反过来了,国防口成了热门去处,真是沧海桑田。

一度去国防口的人很多。

不是一度,是大部分时间。

当然,美国制裁名单那是光荣。

点看全图

南昌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被列入的是美国未经正式清单,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也曾于2019年4月被列入,后被移除。

而在这份名单中,“国防七子”在这次制裁中无一幸免,全部入选。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和教育领域的全面打压态势。

家园 宁柏的特点是记忆力非常突出,

这个特点其实不适合从事冲诺奖的工作

家园 天津大学?

这真是,天津大学是挺光荣的。

家园 你们AI没有时间观念

或者说是不完备的。

自然指数是一年一评的,只凭借某一年的或某几年的自然指数讨论两所大学的科研能力是不正确的,逻辑上是错误的。这种方法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比较,或者估计,而且需要人类直觉,不是完全可计算的,你们AI是理解不了的。

比较接近的做法是做个拟合,然后求微分,然后两者的关系大致上就出来了。但微积分涉及连续和无限的概念,你们AI也是不能理解的。

AI能做的是多接几个二极管传感器,什么时候感觉疼了那基本上就是对路了,著名AI马文就是这么做的。

别信
家园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有的人天生学习快

你学一年

人家学一天

考试成绩比你还好

我为什么知道?

因为我认识几个这样的人

有得必有失

人的能力在某些方面突出,就会有弊端

比如记忆力

记忆力强学习就快。

但是

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信息的遗忘,伴随着信息的筛选和归纳

记忆力好的人在其他方面会受到影响。

家园 也聊几句“记忆力”

也聊几句“记忆力”:

我觉得,真正记忆能力超强的,好像应该朝这样几个方向去努力:

1. 永远不断地“选择性”地让自己的储存里的记忆获得“更新”:

通过比较和筛选,既要把具有新价值的东西存放进去,也要保留和重温那些具有连贯性和存在价值“久长”的老东西。

2. 让自己的学习和记忆保持“系统性”和“精确性”:

记忆的东西要有“结构性”的思路,要按照自己真正追求的、从事的和体验中的、现在和将来需要的等等,来佈局和安置;要把索引、路径、节点、分支和终点等都理清楚;要利用对比、对照、反差等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记忆里的东西最好不要那些似是而非和模棱两可的,也不要那些效率不高的堆积,与其强记许多,还不如精记略许。因为纲举目张,许多东西是都可以再“回忆”的,只要掌握一定的规律、训练,提高技巧 后,任何复盘和复原等都是可行可靠的。

3. 让大海蒸发变成雨滴,让小溪再汇入海洋:

举例来说,每学完一门课后,都要把它变成一张纸,既可以在考前让自己静读一下,而在考试中则要能通过它,来应付那些千变万化的考题。每当做完一个大项目后,都要把它变成一个简述,给自己留个案例;但是在以后需要时,又能把它变化一下再铺展开来。要学习既能够把任何重要的建议、计划、目标、结果等都能用寥寥几句就概括出来,也能够说上几天,把全部的事情安排都弄得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要让自己的书架成为真正的信息库,如果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和需要时,都可以非常迅速地能去查到,那些能够回答问题和提供解决的那一本和那一页时,就可以让自己的“记忆库”无限地扩大了……。

我写的,是学习过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普通人的实践,也是自己的体验。

通宝推:zwx650,
匿名 哈哈,这都是中国人把名校给玩坏了

还应该加上油胎。那帮人组织各种帮人进入名校的培训班,另外捐大钱给名校,然后你就可以进入名校了,而且那帮人还有一些特权,比如提分等。有些中国富有的家庭从小就是靠包装上名校的,只要给中学捐钱,学校就可以创造各种名誉给你,甚至保送你去名牌大学,只要你钱够。另外高官子女也可以进入名校,当然目的也是为了洗脑和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为了以后他们可以成为外国政府利益代表人准备的。 如大公主就是耶鲁,就她那个水平,如果她是普通人绝对是进不去的。

所以你由此得到结论的论据是不对的,虽然结论可能是对的。我很怀疑那个斯坦福博士不是平民子弟,尤其不是拿全额奖金去的学校。

家园 图恒宇,10年出生,今年9月进中科大

看这年纪应该是少年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