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政治科普,为什么美国民主党众议员们造反拜登 -- dfindy
这些天好戏连台,让我们普通百姓积攒了三年多的怨气总算有个发泄的地方。
这些精彩节目的主角是民主党众议员们,那问题来了,如果拜登被迫退选的话,因为时间紧迫,基本上就是那个只会哈哈大笑的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代表民主党迎战特朗普,讨厌她的人估计比讨厌拜登的人只多不少,换了候选人基本还是输,那民主党众议员们为什么还这么起劲造反呢?
电视报纸媒体分析说这些众议员是担心自己的选举,这没错。但是选票上不同职位都是单列,中间偏左选民完全可以总统票投给特朗普,同时选民主党议员候选人,一点不矛盾,那这个拜登拖累众议员的政治分析是怎么来的呢?
关键词是年轻选民投票率,还有其它铁杆民主党票仓群体投票率。他们不大可能投票给特朗普,也不大可能支持共和党议员候选人。但是如果拜登出选,这些群体的热情很难被调动起来,不少人会呆在家里不出来投票,这样民主党议员们会平白丢失很多票。卡玛拉-哈里斯或其他民主党新星出来,总统位置大概率也还是拿不到,但是最少会降低自己票仓放弃的百分比。
参议院一次换三分之一议员,因为红蓝州不同轮换,这次选完共和党拿到参议院多数基本是定局。如果没有意外特朗普赢得总统,拜登拖累民主党众议院丢席位,再加上最高法院6比3的右翼优势,美国四个权力中心完全被一党控制,这将会百年罕见。
我觉得不仅仅是利益,也有维护美国宪法原则的一面。
美国宪法的立法精神,包含了“无生理能力者不能当总统”这一原则,并规定由副总统接替。但是当时的立法者们没有考虑到今天这么一个情况:老拜登其实已经没有足够的生理能力胜任总统了,但是又有足够的能力否认自己不胜任。
所以,这事其实是一个宪政危机。这些劝退拜登的人,除了利益,也有维护美国宪法立法精神和原则的一面。
我觉得这事真正要解决,应该由某些民主党人向最高法院起诉拜登不适合担任总统,然后由最高法院强制拜登接受体检,然后解释宪法,宣布拜登就是合适不合适。
以为是加拿大国师之类,美国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让我猜一百遍也想不出是气人宗大当家。我觉得你可以为你自己换个更可爱的名字,天真宗?无邪宗?容易上当宗?外国人性好伟大宗?
美国高校里真有政治系宪法专业,奥巴马就是这个专业毕业的,各个学校这个专业的教授和历年毕业生加在一起,不说上万也得有几千了,没有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有此类言论。美国主流媒体上发表此类言论的凤毛麟角,有这么说的也是从给副总统锻炼机会的角度出发。福克斯之类右翼媒体上偶尔有这样言论,也并不多,都是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来疯。你好像是在国内?估计是少数视频为了流量专门找耸人听闻的角度歪着讲事情,但咱们听众不是也该有自己的判断?
借用贼不走空最近名言,你这是正史不看专看野史。
还记得指环王第二部罗汉国王被黑势力弄成半死的老人,国家被那个黑衣太监样子的坏蛋控制的情景么?
拜登快速衰老的事实在过去两年中被身边亲信精心掩盖,最大的欺骗就是在民主党初选前后,大家以为拜登还有足够精力执行党内正式候选人的职责,电视辩论,每天马拉松的造势大会,各地跑票,跟几万人握手之类,所以初选时就走了个形式,有点实力的党内新星全部退后。直到两星期前跟特朗普电视辩论时大家才发现拜登老成不像样子,满满的都是被欺骗后的愤怒。
但这是很靠后的第二位原因,身在欧美国家的人知道选举利益有多强大,宪法什么的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斗争的武器
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第四款写得明明白白,不是非得总统自己承认不胜任,无非流程长一点:
1.副总统和多数内阁成员向参议院临时议长和众议院议长书面声明总统不胜任;
2.总统自己声明自己仍胜任;
3.国会开会表决,两院三分之二以上均认为总统不胜任,总统自己的声明就无效了,必须交接权利给副总统。
我寻思要是民主党人真这么在乎“宪法立法精神和原则”,那这个流程应该不难走通才对吧,难道共和党还会拦着?
美国政治的“老龄化”问题,对两党都有着相当程度的腐蚀,其中对民主党的腐蚀会更大一点。
10年前,民主党有一个犀利的新人,名为“安东尼·基霸(Anthony Weiner)”。此人如果不是因为管不住“基霸”的问题而黯然下台,民主党今天的战斗力应该会很不一样。
川宝上台之后,又用了一招“阳谋”进一步打击了民主党,那就是“和傻子打嘴炮”。川宝就是收视率、川宝就是聚光灯,所以如果川宝总是和民主党里“没有威胁”的傻帽们拌嘴,结果就是民主党的流量更进一步被分流。川宝选择的对手有两拨人:一个是Elizabeth Warren和Bernie Sanders,一个是后来的Squad。如果不是新冠打断了政治流程,这一切会变得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Nancy Pelosi等一些老人不愿意放权,这些人由于自身所处的重要地位,所以必然会获得流量(比如特朗普演讲时,坐在他身后撕文件)。
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年民主党拿出来的候选人都是一群歪瓜裂枣,实在太差,以至于只能让Sleepy Joe出来撑场面。如果没有新冠,这场连任估计是川宝碾压局。
-
登子当选后,由于“Sleepy”这个点过于明显,为了安稳执政, 自由民主的美国媒体就只能不停给登子洗地——也就是愚民。这种掩盖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套路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宣传机器很强劲,另一方面可能美国人对政治关注度还真没那么高,要么没去了解,要么没往心里去。结果嘛,就是登子竟然毫无任何阻挡地,又一次获得了民主党的提名。
这里肯定也有登子以及他背后的利益集团贪恋权力的因素,比如布林肯这种傻X,如果没有登子,断不可能坐上国务卿这种高位。又比如kamala harris,纯竞选工具人,根本没有一点培养和让其上位的准备(虽然这人自己也有点缺陷)。
大家都不去解决问题,就只能把问题拖到再也拖不下去的时刻——两党候选人的辩论。然后许多人惊恐地意识到,“原来痴呆真的会影响选情啊!”
回溯一下,如果登子早早确定不干第二任期、如果佩洛西们能早点交权给年轻人、如果民主党媒体不要沉迷于洗脑愚民……有太多机会可以挽回,结果都错过了。
现在才慌,是不是有点晚了?
谁投票,谁提案,谁就不想下届当选吧。
随机问100个纽约人,也许有10个还记得谁是Anthony Weiner,这10个人能有一个会说”犀利的新人“之类的话?其它9个绝对是先会心一笑,然后反问”这个公开场合说不大好吧“
男性器官的各种名词很多,英文也不例外,其中一个叫法就恰巧和此人的姓Weiner很相近,这就已经很不公平了,但这不是他本人错误。他的错误是不惜民主党新星联邦众议员的身份化名在网上搞网恋,还发给别人他的私处特写照片。此事不小心曝光后,大家发现他竟然线上线下长期跟多人搞婚外恋,最后此人还因为跟18岁以下少女有关系而被判刑,这些事都是十年前的老故事了
此人影响力远超一般的众议员,但我觉得把他放到未来总统候选人那个级别还差很远,他有冲劲,很跋扈,不少年轻得志的政客通病,跟当年奥巴马的幕僚长现任驻日本大使比较像。他老婆实际的政治影响力又要远超他,他老婆名叫呼玛-阿伯丁,伊朗裔,是希拉里-克林顿最核心的心腹,没有之一,是女克林顿的幕僚长,2016若是女克林顿当选,那呼玛-阿伯丁就是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角色,女克林顿曾说过,她把呼玛-阿伯丁当女儿对待。对Anthony Weiner而言,勉强给他找个借口,老婆工作太忙,没能尽到做太太的责任吧。
这个臭烂事跟本贴关系不大,只是你提到这个人,十多年前丑闻发生时,实在是太有名了,对各新闻台来说,那绝对是泼天富贵。(知道我在回谁的帖子了,难道拜吨从十年前就开始长期看美国电视节目?这上海的国际化简直太突飞猛进了。前两天看视频,女人在中国高铁上用英语跟列车员吵架,估计大部分中国人都看着觉得匪夷所思,但上海人估计根本不会大惊小怪)
一定要我说点现实意义,那就是揭开盖子,政治的事是很龌龊的,生活在欧美之外的人不要因为他们极为高超的宣传水平而把一些东西太理想化,不要被距离产生的美而把自己变得太天真。
巴以冲突美国政府作为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被甩锅,或转移公众关注点。
民主党内犹太裔和非洲裔的权力争夺。
通过制造弱者形象来获得同情弱者的本能支持。
到10月份就不会再有人记得以对巴的推平,也不会有人记得各种现在的不满,但是一定会感受俄对乌的作为。
我看美国新闻没那么细致,当年我对Huma Abedin和Anthony Weiner是分开认识的,在我眼中都是民主党内有分量的人,所以后来当我发现这俩人还结婚的时候,我是非常惊讶的。
现在如果回溯一下,希拉里一派的民主党还真是有战斗力的。如果希拉里当年真当选了,上面这两位混一下履历,接下来前途无量,肯定比什么布林肯、沙利文之流要厉害得多——只是,希拉里作为候选人实在太差了,以及,像John Podesta之类的人有些吓人的爱好。
然后就是天降伟人川建国,横空出世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当年民主党如果能完成奥巴马-希拉里交接,并且进一步开放移民,再加上强大的媒体宣传、不失控的政治正确,或许真的能找到一条长期执政的路。除了川普,其他人恐怕没一个能打得过希拉里。Jeb Bush,Ted Cruz, Marco Rubio,Lindsey Graham这些人,都不行。后面三位,当年和川普互喷,但之后应该说都在川普的影响之下有了某些蜕变。
之后的三个大法官什么的,其影响力,就不多说了。
-
我一直是美式选票民主的抨击者,认为它具有天然的自毁性,难以避免地要走向低智、撕裂和民粹。
但如果站在共和党的角度看,在2016年那个关键的时刻,美式民主的确让一股新鲜血液重新注入了进来,让其摆脱了极有可能的慢性死亡。
这两天看你这个帖子,让我回想起了很多当时的事,并且多了一个事后回看的角度,有些与当年相当不一样的奇妙感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明显耳朵受伤,血流满面。根据现场声音,凶器也许是枪,凶手没打准,也许是塑料质类枪次级武器,距离大杀伤力不够。现场特工真是上去勇当人盾,团团围住,不留任何角度。
真是全世界民主楷模,本楼底下有人说宪法云云,醒醒吧,没那么高尚
(更新,凶手在附近房顶开枪,显然没打准,观众里有人受重伤。警卫人员第一时间将凶手消灭)
电视台采访现场观众,他估计凶手位置离讲台120英尺左右,不到40米。这可比电影里杀手爬附近高楼的距离近多了,明显特勤部门工作严重失误。
电视里有个浑身血迹的人接受采访,他说自己是医生,参与观众中枪者的抢救,看到现场有脑浆流在地上。
看现场视频,第一轮差不多有四五声枪响,十秒左右之后不同声音的第二轮枪声响起,观众说是从身后不远处发出,那是特勤狙击手打死凶手的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