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怎样让中国的新闻访谈节目中的专家预测的更准些? -- 思想的行者

共:💬63 🌺170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融合中西文化开创了一整套的经济模式

所谓精益制造,这个概念是由麻省理工的学者提出来的用来归纳日本丰田汽车制造模式。

这种制造模式的先进性,不是在制造业的人不会太了解。

你应该是在销售行业工作的,所以你对精益制造的先进性缺乏概念。

根据我在船厂结合造船现场,可以认为日本制造模式是来自于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制造理念相互结合的产物。

战后,戴维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以及目标管理,提案管理等西方学者提出的管理理念先后在日本扎根,而在西方国家相关的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提案管理等等却很难真正落实下去。

为什么?

根源在于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等需要职员对于企业不计个人得失的全面投入。

例如全面质量管理,而不是质检员才能对你的加工质量提出意见,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对质量管理的看法。

提出看法往往意味着得罪人,别人家做得好好的,你却说这样做不对,而且你不是质检员,这样如果双方都计较的话就很难搞下去。

要知道制造业企业常常实行工时制,你作为一个不太相干的人提出看法,导致人的工时收入下降怎么办,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目标管理,提案管理等等。

来自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倡忠诚,职员对于企业的忠诚,那么个人损失一点又算什么。

反过来西方工人,人家自己干的活例如搬桌子你去搬了你觉得是对人家好,人家却认为你抢走了他的工时收入。

东方的工人更能够任劳任怨,而西方工人特别是西方的工会常常为一点小小的利益纠缠不休。

日本依靠儒家的忠诚文化落实了西方管理理念,同时日本历史上就有追求精密的工匠文化,两者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日本生产模式可以去除相当部分的冗余部分。

日本历史上的武士文化,导致武士对于刀剑有着苛刻的要求,催生了日本的工匠文化(与之对比的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催生了大量的铺陈文章,导致中国人文采斐然但往往不够踏实)

精密制造意味着生产现场可以不要专门留冗余

例如船厂,因为构件在不断的加工:吊装,切割,焊接等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因此往往需要留一个余量,例如一米宽的钢板留一个五十毫米宽作为余量,等到合拢的时候再测量把余量割掉,这是一般性的做法。

但日本人依托精密的现场管理可以做到准确的预估余量,只要事先留一个反变形的量,合拢的时候不需要切除余量,所谓无余量上船台,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质上,这与丰田的看板制度是异曲同工的,船厂在前面工序留好准确的反变形汽车制造则不生产过多的备件,这种节约的背后都来源于加工的精度,质量管理的深入。

如果生产现场工人粗枝大叶,那么船厂搞无余量上船台只会适得其反,到时候大合拢的时候,板材和骨材对不上怎么办,那损失就大了。

同样汽车制造,如果不留备件,看板生产,到时候下道工序没有足够多的合格品怎么办?

就造船而言,无余量上船台仅仅是日本人开创的一个方面,还有诸如壳舾涂一体化,在生产的前端就进行大量的预舾装等等

总之日本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了一整套全新的造船模式,并且很快的成为世界商船建造的领军者,需要承认他们做的贡献。

中国船厂现在造军舰跟下饺子似的就是学习了日本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导致的。

你说的日本人喜欢做表面功夫,这一点在销售行业等等确实有体现

萨苏就写了一篇文章,写他到日本以后,发现日本人喜欢那种装出很忙的样子的人然后如法炮制结果不少日本人很喜欢他 。

再例如超市,日本的员工例如收银员手上不能停下来,她们往往在没有顾客的时候也要做出很忙的样子,把毛巾叠来叠去,人家喜欢这样的辛勤工作的样子,这样总比收银员没事扎堆聊天好。

做销售,没有客户大家都闲着怎么办,装出很忙的样子来,这是日本的独特文化,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日本人在所有行业都是只做表面功夫。

家园 日元贬值多少年了,倭寇造船业重振雄风了吗?

“复 无论造船效率、新船型开创还是高附加值新船是中国强还是倭寇强?

2024-08-27 10:45:48 6

⭐思想的行者 正五品下🐥94

💓1千+ 🌟2万+ 💧10万+

正五品下:朝议大夫|宁远将军

注册:2008-09-20

家园 短信 追订 取消屏蔽

🙂MP3和随身听没有可比性

一个是数码产品,一个主要依赖于机械精度

当然以上我也没有仔细的了解,或许并不准确。”

罗桑,数码或电子产品就不依赖精度尤其处理器?

从100日元左右兑换1美元贬值多少年了,倭寇造船业重振雄风了吗?

“最近这些年中国和日本在高附加值船型订单方面是否强过日本,这个我不清楚”

罗桑真不清楚还是装傻充愣?

家园 相比西方造船日本从56年开始一直雄风不减

1956年日本造船世界第一,2000年日本造船建造量世界第二,2007年日本造船世界第三,日本今治造船现在依然还是世界第六大造船厂。

因为日元贬值,今治造船2015年确实新建了船坞,但日元再怎么贬值也是难以与中国造船进行价格竞争的。

日本造船最近的新方向是海上风电和氢能运输。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造船技术方面,相比中国,日本也有某些方面是不如的。

中国造船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日本,到2007年船舶建造量赶超日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生的荣耀也是老师的光荣。

家园 说的倭寇造船业跟扶持中国同行的慈善家似的

“中国造船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日本,到2007年船舶建造量赶超日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生的荣耀也是老师的光荣。”

说的倭寇造船业跟扶持中国同行的慈善家似的

近年来中国造船业远超日本,是自我创新还是学习倭寇的结果?

家园 造船技术上总体而言应该没有超过日本

中国造船行业学习日本,首先是广州造船厂,船厂领导到日本考察以后在广船移植日本模式,然后过了几年,经历了一番争论以后,中船明确的提出了内学广船 外学日本的口号。

1990年1月,中船总召开第四次工作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的邹家华在会上提出,船舶工业治理整顿要靠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效率,缩短造船周期。他指出,我国一座万吨级船台一年只能造一艘船,而在国外,同样的船台一年可以造4~5艘船,因此我们大有潜力可挖。当即,中船总时任总经理张寿就向各船厂发出了“缩短造船周期以提高我国造船竞争力”的号召。

衡量造船技术的一个关键指标是造船周期,可以看出在九十年代初 中国船厂的造船周期比日本唱三四倍,同样的船台人家可以造四五艘,中国只能造一艘。

因为中船集团的倡导,组织以及下属船厂的努力,可以看到的数据是2006年中国船厂的造船周期相比2002年缩短了不少。

“十五”期间,中船重工“转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总装造船雏形基本建立。

  2002年,中船重工造船产量180万吨,平均造船周期526天,到2005年产量提高到315万吨,平均造船周期缩短为431天,缩短95天,船舶交工期平均提前两个月以上。“转模”促进了造船产量逐渐增加、建造周期不断缩短,造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

  中船重工始终把“转模”作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组织“转模”专家组先后开展了“建立中间产品作业体系研究”等8个课题研讨,并区别各造船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各船厂抓住关键过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转模”工作。

点看全图网上查不到日本造船周期的数据,应该可以说现在中国的造船周期虽然缩短了很多,但是相比日韩还是有一些差距。

中国造船业主要优势在于中国市场大,以及工人工资相对更低导致可以更低价格接订单。

参考这篇论述中国船厂转模的历史综述文章:

外链出处

家园 土八路向敌人日本鬼子学习军事技能和战术,打赢了是倭寇的荣光

“中国造船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日本,到2007年船舶建造量赶超日本,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生的荣耀也是老师的光荣。”

土八路向敌人日本鬼子学习军事技能和战术,打赢了是倭寇的荣光

什么叫“应该”?为倭寇狡辩拿多年前中国造船还在追赶时期的数据?

罗桑你自己说的——

“最近这些年中国和日本在高附加值船型订单方面是否强过日本,这个我不清楚”

还业内人士,直接挂个专家名头卖药或保健品岂不更好

家园 我只说过去我是造船业内人

现在早就不是了,所以,对于现在中国造船的情况,我只能做一个推断。

推断一下5年时间(2002—2006)中国造船周期缩短20%,那么假定这个进步的速度不变到2024年造船周期多少。

而且我给出了中国九十年代造船周期与日本的差距,差不多是对方5倍。

这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你算一下吧。

我只是提供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当然是不完全的,你如果真的想搞懂这个问题,你要自己去查更多的资料,自己去船厂调查,去查阅造船相关文献,而不是只会跟我索要。

中国学习了日本的刺刀术并且发扬光大,当然也是日本刺刀术的光荣,这个就像中国人学习牛顿力学,然后实现了现代化,这当然也是牛顿的光荣一样。

家园 反战同盟的日俘帮土八路提高军事技能有功,这也是皇军的荣耀

“我只说过去我是造船业内人

现在早就不是了,所以,对于现在中国造船的情况,我只能做一个推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是装专家迟早穿帮

“推断一下5年时间(2002—2006)中国造船周期缩短20%,那么假定这个进步的速度不变到2024年造船周期多少。

而且我给出了中国九十年代造船周期与日本的差距,差不多是对方5倍。

这一个简单的数学题你算一下吧。”

且不说逻辑错误,很多东西有上限和经济适用区,这么简单粗爆出结论……

“中国学习了日本的刺刀术并且发扬光大,当然也是日本刺刀术的光荣”

哪怕有好的老师和学生,刺杀训练也非一日之功,教八路刺杀的原日军应该有,不过那是个体日俘的光荣,是所属反战同盟的光荣,当然罗桑你可以称为皇军的光荣

山东八路的刺杀总教练出身东北军,绰号老丈人,真名郑邵成

旧文——抗战剧给汉奸起老革命名字

抗战剧给汉奸起老革命名字

https://www.cchere.net/thread/4582522

……

埋没的真实抗战英雄太多了,例如八路军山东军区拼刺总教练“老丈人”,连真实姓名叫什么的资料都搜不到,只出现在部分战斗英雄回忆中——

“八路军山东军区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外号叫做“老丈人”的拼刺高手,出身于武术世家,他把日本人的拼刺套路记在心里,结合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妙技法,精心研创了一套破解日本拼刺技法的绝技,在战场上曾经一个人与三个鬼子对刺,三个鬼子短时间内毙命,而“老丈人”却毫发无损。

“老丈人”的英名传到了日本人的耳朵里,有一些日本刺杀高手表示不服气,公开摆起擂台,下战书约“老丈人”擂台比武。“老丈人”欣然接受,带领几位战友参加擂台赛。通过两次“擂台赛”,连挑几名日本拼刺高手之后,携带奖品而归。从此以后日本人再也不敢轻视八路军的拼杀技术了。据称倒在“老丈人”刺刀下的日本鬼子接近一个排。

“老丈人”是八路军山东军区的拼刺总教练,他为八路军训练出了数百名拼刺高手。他腾空一跃能够连贯的做出三个凌厉的刺杀动作,他的徒弟们大多也能够腾空做两个刺杀动作。徒弟们回到连队当刺杀教员,袁永福在教员的指导下,每天除了练习射击、投弹等科目外,每天早上出操起码练习一千次以上刺杀动作,每天的训练完毕,还要自己练习多次,累的连枪都端不动,终于短时间内学会了拼刺技术的基本要领,还学会了一个有效的腾空刺杀动作,班长夸奖他脑子灵,训练卖力气,并对他说:只有训练时多流汗,战场上才会少流血。”

出处——http://www.wphoto.net/qianbei/article/ts/show/articleid/26530/

他腾空一跃能够连贯的做出三个凌厉的刺杀动作,他的徒弟们大多也能够腾空做两个刺杀动作。徒弟们回到连队当刺杀教员

还有张正隆《战争记忆》是辽沈战役锦州配水池战斗指挥官赵兴元的传记(前面家乡部分有bug不知道是笔误或印刷错误还是脱敏处理,以后会指出来),对老丈人的部分回忆——

“鲁中军区部队比较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是从1944年初战争环境逐渐好起来后开始的。

之前,步兵“五大技术”中比较注重的,是射击、投弹和爆破。射击、投弹是最基本的,当兵就得会,爆破则是他们首创的攻坚利器,绝对的土八路特色。而自1943年后,缴获越来越多,兵工厂再打造一些刺刀,给杂牌枪配上,肩上枪一支支也都刺刀闪亮了,平时刺杀训练,战场上白刃肉搏。

军区有个刺杀教员,不知为什么,都叫他“老丈人”。“老丈人”40来岁,中等个头,瘦削精干,原是东北讲武堂的刺杀教官。听说“918”事变前,他在沈阳和鬼子比武,几个鬼子都不是对手。他一个连一个连地训练,还集中培训许多骨干,这些骨干都成了教员。

到个连队,“老丈人”挑选10个、8个刺杀技术好的,把他围成一圈,别人都是真家伙,他手里拿支木枪。他说,你们就把俺当成小日本,跟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动真格的。开头大家还真不大敢跟他动真格的,他就火了,有时还骂几句“妈个巴子”,说到了战场上,你们就死定了。每次也就半袋烟工夫,那一圈人不是枪被打飞了,就是人被刺倒了。

和他对刺时,他喊“看着俺的眼睛”。训练中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把你那支枪摆弄得像根筷子一样”。他手里那支枪也真像根筷子一样,那么轻巧,简直随心所欲。原地刺,或突刺,刺上千儿八百枪,大气儿不喘,让大家看得直咂舌。

白刃格斗,眼到刀到,刀随眼走,你得看着对方的眼睛。可过去大家哪知道呀,觉得拚刺刀嘛,当然要看着那刺刀、刀尖了。看着敌人的眼睛,那也只能是一种感觉,经验加感觉。敌人可能使迷魂阵,眼睛瞅着你的胸前,刺刀却奔腹部去了。刺杀靠技术,也凭意识,用脑子。你若盯着那刺刀,那就什么脑子、意识、感觉都没有了,什么也来不及了。”

“开头看着“老丈人”那样儿,大家都目瞪口呆,觉得真是奇人、神人。经过大练兵活动,到年底,鲁中军区主力1团、2团(人称“老一团”、“老二团”)官兵,许多骨干都能连续刺上1000枪左右,那支枪也摆弄得筷子般轻巧了。

作为副指导员,赵兴元像其他连里干部一样,都是支驳壳枪。他不知道自己战争年代竟然未能与敌人拼过刺刀,他渴望那种把刺刀刺进鬼子胸膛的快感,有点空儿就操起支步枪去院子里“杀”一阵子。刺杀需要全神贯注,在“五大技术”训练中,也是最耗费体力的。他身手敏捷,只是个小,劲也小。又专找个大、技术好的骨干对练、陪练,每咔嚓一下子都震得两臂发麻,头半个月胳膊始终肿着,那枪端在手里那个沉呀。慢慢地那枪就变得轻快了,虽不像摆弄筷子那样轻灵,连续突刺300多枪也不会大汗淋漓了。

大练兵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肉搏战,是这年秋天的葛庄歼灭战。

1944年9月,在沂水南葛庄,日军53旅团43大队450人和伪军500多人,被鲁中军区3个团伏击。战斗打响,1团在金牛官庄堵住敌人退路,冲上公路与日军拼起刺刀。

5连在大练兵中,被鲁中军区授予“刺杀优胜连”称号。5连有3多,三八大盖多,全连几乎清一色是三八大盖;刺杀标兵多,每人对付一个鬼子绰绰有余;能连续突刺达1000枪的人多,在2/3以上。

5连从路边山坡上,首先扑向敌人,一把把刺刀在杀声中闪着寒光。冲在前边的鬼子接连倒下,再冲上来的也是同样下场。6班士兵曾本义,先后刺死4个鬼子,战后发现刺刀都弯了。

2连班长曹世范,连续刺死5个鬼子。

日军中队长岗田健,挥起指挥刀,向3连副排长侯玉俊劈来。侯玉军用枪一挡,飞起一脚,将他踢翻,一刺刀将这小子钉在地上。顺手抓起那把指挥刀,又砍翻两个鬼子。

嘁里咔嚓一阵子,鬼子就稀里哗啦了。也就几分钟的功夫,50多个鬼子成了刀下鬼。”

……

2022-07-04 06:33:41 1

补充帖

🙂八路军山东军区拼刺总教练“老丈人”真名郑邵成 -- 补充帖

在回忆华东军政大学的文集(东岳军苑)中无意中看到——“老丈人”真名郑邵成,东北讲武堂出身,当过连长,后遇害未死投奔革命

解放战争初期在华东军政大学,那时刚到45岁,给他发老年保健费(每月两三斤肉钱),帮他找了媳妇

继续搜没找到相关资料

通宝推:桥上,
家园 你这话怎么说出口的?现在中国下饺子速度不行吗?

网上查不到日本造船周期的数据,应该可以说现在中国的造船周期虽然缩短了很多,但是相比日韩还是有一些差距。

不如历史日韩时期吗?

你这个431天是200年数据啊?

你这个传统数据不能代表今天的水平吧?

很显然,应该是大量订单增加了中国技术水平上升啊。技术高,没订单也不行啊。

家园 现在中国造船周期多长,我没有看到数据不能随便说

我只是拿2005年的数据做一个简单的推断,这个推断当然是可能错误的。

2005年还是远远不如日韩的,我还在船厂的时候,至少我们船厂在开会的时候领导一再强调我们落后日本三十年以上。

我不太相信现在中国造船技术已经达到日本造船技术的水准

造船中国造的多,与家电业有些类似

家电日本不是技术比中国企业差,而是比卖低价比不过,在高端产品技术方面日本还是更强的。

例如索尼的高端彩电就比中国的高端彩电好。

家园 你心理很阴暗吗?

我是作为一个曾经的业内人士提供一些过去的技术数据——例如造船周期数据,供参考,然后就被你理解为装专家了?

至于现在造船技术是否已经领先于日本,我对这个问题不太感兴趣,我说过你真要想仔细调查就自己去调查,例如一个简单的办法到图书馆自己去查(中国船舶报)上面可能会有一些资料数据

家园 无论国企私企,只要搞自主性技术我都支持

我觉得你们领导的话未必就是事实。

说实话有一些技术提高不那么乐观,但是有一些还是令人高兴和令人感到不慢的。

你离开了造船业是改mba了吗,似乎也不像,我感觉你也不算造船业内人士,因为你说话太不技术员了。

不管怎么说你用二十年前的数据说话恐怕说服力不够。

国内技术发展还是可以了,比起我的国企开花,技术厚度也够,我也承认没到。

但是一些行业因为订单而快速迭代我觉得还是可能的。

你说日本索尼电视日本强,有啥新介绍吗?比如功能更多?

以我的观察,电视机技术没啥新意,国内外差距不大了。

我感觉你离开造船业已经很多年了。十五年有了吧?

家园 高端显示器日韩是绝对的王者

或者说,到目前为止依然是。

显示器的主力是显示屏,芯片啊之类的都是花里胡哨的添头。

显示屏默认是液晶显示屏。而液晶显示屏的各种参数,大家知道多的都是类似于像素数,亮度之类的。但是稍微业内一点,大概应该知道缺陷数,我也不知道改怎么翻译,越小越好;颜色的统一度,越统一越好;平均寿命;最后就是造价。不谈造价,谁都行。

其实想做高端彩电很容易,买三星或者LG的面板就完了,当然你也就相当于给人家打工了。京东方还是有差距。 同时,大家对彩电的要求也不高,很多人只要尺寸大就完了。所以很多东西也不需要。

如果说高端的,专业的显示器确实差距不小。

家园 高端的市场比较难进

这一类的使用者,习惯性选择的范围都是小圈子,很少会用外面的牌子,认定上是比较固执的,还有惯性。

就像芯片荒造成厂家转向采用国产的。即便性能上不是完全满意,也能放下姿态,愿意配合芯片商,提供数据逐步改进。用惯了,也觉得国产的不错、真香。换了之前的国外供应充足时期,没几个愿意这么做的,,,

家园 韩国的面板技术确实不错,日本还有什么面板产业?

还绝对的王者?

日本哪家面板厂是王者,哪款产品是王者?

历史上日本面板产业曾经辉煌过阿,现在基本是进了ICU苟延残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