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至无至乐版西路军史 -- bos

共:💬9 🌺5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至无至乐版西路军史

至无至乐 - jczs

马上就是五一长假了,搜集了点资料,准备就土地革命时期之尾的红四西路军问题谈一谈。所有的资料都是公开出版的。

不知为何,提到西路军,就想起关于水泊梁山众英雄们的一首无名小诗,诗曰:

  

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若还少一个,定是不归乡!

第一次看到该诗,还是在上中学时,为其兄弟之情而记忆很深。红四西路军也可用首小诗来评价:

渡河二万二,到达四百一,将士百战死,还者长相疑。

若要解疑,还得从长征说起。

红四高层向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退却的打算久已有之。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大概是1935年6月14日张国焘在《干部必读》第一百二十七期上发表《新的胜利和新的形势》的文章,提出要到“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爬老林”、“民族语言不通”的西康、青海、新疆发展的主张,并声明:如不同意他这种主张,那就是 “右倾观点”,“应当严厉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发表的时间,恰好是红一、红四会师之际。红四高层的用心自然可知。

  

除了向红四的干部宣传这种观点外,在给中央的电报中红四高层也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看法,1935年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在给中央的回电中不同意中央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提出“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首先集主力打。”或“暂时利南进攻”的主张。

  

红四高层的南下、西进两种主张在后来都得到了实践,可惜结局都非常凄惨。南下折兵一半,西渡黄河几乎全军覆灭。

草地“密电事件”后,红四挥军南下,在百丈吃了大亏。由“南下吃大米”的口号,到以野菜、青草为食,红四高层不得不承认南下的失败,转而寻找他途。

  

张国焘曾派遣邵式平,余洪远到甘孜,任务有两个:一是查明德格到青海的退路;二是迎接红二。调查结果,甘孜西进青海虽然有路,但大部队根本走不通。这表明,红四高层已由南下转而积极寻求西进。关键的问题是从哪儿开始西进?甘孜虽然不行,但总能找到合适的地点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形势如何,张国焘对西进那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红二、四北上到达甘南后,红四高层发生了分化。陈昌浩坚决主张北上与红一会师,张国焘、徐向前主张西进。为此,中 共西北局在9月中下旬短短十几天时间召开了三次会议,研究红四的进兵方向。

  

第一次,岷州会议。会上,大部分人反对张国焘的西进计划,肯定了北上方针。随后,制定了静(宁)台(宁)战役计划。

  

第二次,9月21日,张国焘赶到漳县,召集军队高级干部会议,获得以徐向前为代表的军队高层干部的支持,推翻岷州会议的决定,反对北上。并挥军西去,徐向前亲自到先锋部队指挥。

  

第三次,洮州会议。9月26日12时至22时,仅仅10个小时内,张国焘接连四次致电中央,坚持西进,反对北上。 9月27日,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讨论了红四的战略行动问题,一日三电张国焘,表示反对。巧合的是,像甘孜一样,同样由于实际上的道路问题,又一次堵死了红四甘南的西去之路。红四不得不又召开了洮州会议,决定再次北上。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电报大战中,自分 裂后,红四第一次称“陕北”为中央,呵呵,红四的表态,并没有使中央松口。

在甘南红四北上与西进的争执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应概还是客观原因为主吧,红四不得不选择了北上,拟绝尘西去的红四战略又一次被阻。

 

从最初的舆论造势,到自南向北途中向西的“探路”,可以看出,只要有机会,红四就会西进,即使红四高层中有反对的声音,即使有中央军委的命令。唯一能阻止红四西进的只有客观条件,而且仅仅是客观条件中的一个——道路问题。即使再磨蹭,红一、红四也会师了。

先放下红四,下面再说陕北和共产国际。

  

谈到那个时代的革命,必然要说到苏联的支持。八一起义部队奔向广东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那里有出海口,可以很方便的获得苏联的支援,就象苏俄对 “黄埔”一样。对中国根据地的发展方向,苏联和共产国际也有考虑。那就是向西部发展,向西北发展,即向靠近苏联的方向发展,便于苏联给以更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张国焘率红四退入四川的行动受到了共产国际的表扬。

  

自1933年始,新疆盛世才倒向苏联,双方逐渐进入“蜜月”时期。这就有了一个支持的基地。而当时离苏联最近的根据地是陕北,其他的根据地都丢了。

陕北也不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太穷,养不了多少兵。考虑到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扩大根据地。因此东征和西征先后展开。东征的口号是“抗日”,政治上极为有利,“获利”也颇丰。为了使国民党停止进攻,中央采取了各种手段,动员了一切力量,要和国民谈判。要谈判就必须有实力做后盾,为了增强实力,也要挖掘各种潜力。第一,要整合红军内部,要让红二、红四北上,理顺指挥关系,增强整体实力;第二,积极寻求苏联能否有实质性支持,比如军火。

如果获得苏联军火,必须要有可靠的道路通向陕北。从中国西北地区接通苏联至少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经过新疆的哈密进入甘肃西部地区,一条是经过外蒙进至绥远的定远营,接通宁夏和山西。后者要比前者对红军更为方便,但暴露的可能性大得多;前者距离较远,道路困难,费时较长,但由于新疆掌握在盛世才的手中,保密性却好得多。

如何接取苏联援助,也是要考虑的。一种是起军直趋边界,接了物资再回来;另一种就是在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大的根据地,该根据地最好与外蒙连接起来。根据当时的西北局势,后一种方法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

  

1936年9月1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毛泽东、洛甫、周恩来、博古电》:

  

同意你们占领宁夏地区和甘肃西部的计划,但必须坚决指出:不能同意红军进一步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地区。在占领宁夏之后,我们将给你们以帮助。

这就是那封著名的电报《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的由来。中央想把三路大军拧成一路,重点发展宁夏,使宁夏成为根据地,和陕北连成一片。对此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找地图看看,最好是老地图。

  

但红四高层的想法呢?张国焘自己的话:“如果我们能实现西进计划,与陕北同志保持相当距离,无形中就是让时间来冲淡波此间的隔阂。”在出甘南后,他又认为,河西走廊“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致与一方面军挤在一起,再发生摩擦。”

  

明显,双方各怀心腹事,但中央决策无疑比红四要高,高很多。下面中央要做的是能否说服红四高层。

 

中央与红四的隔阂起于草地,那个到现在还在有人磨叽的“密电”事件。随后红四又弄出一个中央,自以为风云际会。据张国焘说好像有列宁为先例,呵呵,张自视还是很高嘛!看到他后来背弃自己的信仰,成为叛徒,这简直是个绝大的讽刺!另立中央事件,这在以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著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其严重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草地分裂可以狡辩,另立中央呢?张国焘岂不是死定了?!

  

张国焘要自救,张国焘在红四中的积极支持者也要自救。张的底牌就是红四方面军。继续保持红四的独立性,让红四不断壮大,只要红四这支大军存在,张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政治生命就会得到保证。这才是张的真实想法。

  

中央向红四提出了条件,一是夺取宁夏后,允许红四向甘西发展;二是允许红四的三个军参加攻宁战役,也就是说红四的三个军可以获得苏联的军援。面对这样的条件,红四高层被说服了,没什么补充意见,积极性很高地开始了运作“攻宁战役”。

 

红四对“攻宁”的表现,与中央让红四北上时红四的磨磨蹭蹭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比如,按计划军委要求是11月 10前完成渡河准备,可红四提前20天,即10月20日就要求西渡黄河(此时才造了6只小船)。红四提前西渡的要求被军委委婉地拒绝了。10月21日这天,中央向红一、红二、红四三方大员提出:三军会合后,为执行新的任务,要利用11月1日至11月7日的7天时间进行教育。

  

国民党可等不及了,10月21日开始向红军进攻。此时红四高层包括红一的彭德怀都被吸引到如何执行“攻宁”的计划中,面对新的军情,并没有提出方案。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感到了不安,10月24日提出:我则处在南北两敌之间,非击破南敌,无法向北。故“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提出:集中三军主力击破南敌,解除后顾之忧。

  

10月25,在得知红四三十军渡河成功的消息后、毛、周致电前方,再次强调“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注意力于击破南敌,停止追击之敌。我处南北两敌之间,北面作战带阵地战性质,需要准备两个月时间。不停止南敌,将使尔后处于不利地位。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

  

占红军实力半壁的红四仍然将注意力集中于西渡,甚至很快地将四方面军总直机关所属各部、红军学校、党校及妇女、小孩、伤残病等非战斗人员数千人全部渡往河西。

  

看看红四高层的一封电报,非常有代表性:四方面军全部渡河,以一个军对待兰州之敌,四个军迅出中卫、宁夏,并放船到大庙及中卫,迎接一、二方面军。如果一、二方面军可单独完成宁夏战役计划,无须我们技术力量上配合时,提议四方面军亦须全部渡河,准备在兰州、平番间与敌部分决战,亦乘机占兰州之线死守均较妥当。四方面军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护顾此失彼,不但开路、掩护、决战都难完成,甚至影响战役计划。

  

这不是和军委的计划南辕北辙吗?

 

红四要全军西渡,南敌谁来打?军委当然不会同意,又开始了磨叽。上下不能同欲,结果可想而知。“攻宁”计划不但没有实现,红四还是被分为了两半,原因是水上的“道路”被敌人堵死了,红四的三个军被隔到了河西。

  

坏消息接踵而至,共产国际11月3日来电,不同意从外蒙,准备从新疆哈密接济。11月8日,中央回电共产国际,明显表现出了不满,并指出,从哈密接济难度太大。

  

虽然只有三个军西渡,但红四高层还是很有信心的。张国焘11月5日给徐、陈发出关键一电,这封电报彻底改变了军委北上攻宁夏的战略意图和指示红四河西部队的行动方针,把河西部队原来向北的进攻方向,给彻底转到了向西,提出了新的战略进攻方向。

  

西路军由此诞生了。

 

中央军委是什么意见呢?

  

1.当时绥远局势已经非常紧张,若强出宁夏,则绥远国民党军前有日伪军,后有红军,这对中共政治上极为不利,是一种自杀行为。

  

2.共产国际考虑各方面的影响,也改变了接济地点,拟改从西线在新疆哈密接济。

  

3.河东战事对红军也很不利。

  

综上,中央被迫宣布“攻宁”计划取消。

  

孤悬河西的红四三个军,就剩下了两条路,一是渡河东返;二是西进——或创建根据地或远到哈密接取军援,或既创建根据地又能打通“远方”。

  

军委这时明显举棋不定,这里的变数就是远方的接济物资。共产国际最初答应从外蒙接济时,总共才五、六百吨。但从哈密接济时,却提高到1000 吨,到后来又变成了2000吨。但到哈密大约有5000余里路程,路上还有马家军,需要许多时间,哈密、安西之间是1500里荒无人烟的沙漠,这可不是一般的难度。有鉴于此,军委11月11日直接向徐、陈发电询问,提了三个问题,请徐陈考虑后回答,这也是封关键电报:

  

(1)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

  

(2)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

  

(3)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

  

徐陈当日没有回电。军委又于第二天(11月12日),向红军总部发出类似的询问电。当时的指挥体系是军委(毛泽东为主)——红军总部(张国焘为主)——西路军(徐陈)。徐陈于11月12日回电中央,三个问题只回答了一个,那就是西进能够完成任务。另两个问题根本都懒得回答。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找资料看看这封电报,呵呵,那可真不是一般的乐观。当时的红四高层是一脑门子西进。脑袋里根本装不下别的想法,根本没有别的考虑。稍晚几天,张国焘也向军委表示了类似的意见。

  

鉴于红四掌门人以及前方将领的如此乐观,鉴于共产国际那准备送给红军的大量物资的诱惑,鉴于西路军根本没有回头之意,对军委来说这多种因素的指向只有一个——批准。

西路军是如何形成的?

  

草地分裂,另立中央,南下失败,昨日种种,为逃避中央“算账”,红四想法非常明确,,那就是率红四单独发展,让时间冲淡一切。这就有了北上途中西进的尝试。

 

“攻宁”计划实施又是一个机会,红四当然要抓这个机遇。这就不难理解1936年10月下旬的那些天的电报。红四高层请求红四全军西渡的那封电报和当初红四党政军要员为其掌门人张国焘求官的电报是那么的类似,都是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会如何如何,可惜时过境迁。虽然只西渡了三个军,但关键是红四的指挥部渡了过去,所以红四高层雄心勃勃,将河西部队编成了西路军,准备在甘西、北独立发展,创造新局面。想想红四当初西进四川时才多少人马,而现在两万余大军,好像没有理由不乐观,而且在某个可预见的将来,还有块特大号的馅饼——共产国际的军援,等着有人拿,既然能建根据地,更没有理由不去打通“国际线”。弓在弦上,剩下的就是在中央备个案,批不批都是它了。

  

西路军是形成了,但悲剧也开幕了。

关于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军史中磨叽的话题。谈到军事上的失败,可以归结为战略上发生错误;战术上发生错误;战略战术都有错误。对于西路军的问题,中央、红四高层都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1937年3月31日,《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

  

张国焘认为西进战略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西路军指挥部,战术上出了问题。

  

陈昌浩认为战略战术上都有错误。

  

徐向前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西路军担负的任务太多,也就是说战略上的原因为主。

  

对同一事件看法的不同自然取决于个体的差异,以及自身所在的位置,看到资料的多少。但好在现在公开的资料越来越多。作为旁观者也能发表看法。

先说徐向前的看法。

  

徐认为西路军担负的任务太多了,如果西路军不停留,一直往西打,取得接济再回打就没问题了。

  

这里的变数就是远方的物资。一是物资什么时候准备好?二是在哪儿接这批物资?

  

先说时间。共产国际最早提供的接济地点是在外蒙,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转到了新疆哈密,也就是说须从俄罗斯的中亚进入新疆运过来。苏联的军火物资主要在欧洲和远东地区。这要做各方面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包括与新疆盛世才协商,冬季运输问题,给什么样的武器,配件调配等等,所以共产国际的通知是到 1937年春季才能将接济物资准备好。

  

再说地点。共产国际最早指定的地点是新疆哈密。中央提出哈密到安西间有1500里沙漠,没法办。共产国际又将地点改为了安西。但共产国际反对将主力靠近新疆,所以周恩来提出(不知是否共产国际的意见):必须将西路军主力置于甘州(张掖)以东。

  

现在看看按徐向前的做法行不行?接济的地点是在甘西,是在二马的范围内,而不是在新疆,只要在二马的范围内,只要等待,就会受到二马的攻击。西路军主力不但不能进入新疆,而且靠近新疆都不允许(当然这是共产国际的要求),所以西路军在1937年春季之前还是要呆在二马的范围内,还是要受到攻击。而西路军1937年1月初就开始求援了,到1月20日高台5军损失,剩下的时间就是“挣命”了。怎么也“挺”不到春季啊!

  

可见,徐向前的方法也不行。

徐向前所说任务多的问题。

  

整个西路军的进军路线,在高台5军损失之前是一直向西的,根本没有返回的实际行动。所谓的任务多,只是纸面上的,对实际影响极小。徐抱怨停留了几次,但不要忘了,只要在1937年春季之前,只要还在二马的范围,在哪停留都会受到攻击的。

  

西路军的作战对象自始至终都是二马,无论完成一个任务还是完成N个任务,作战对象都不会改变的。二马不会因为你承担一个任务就不打你,承担N个任务就打你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西路军必须要战胜二马,否则别说N个任务,一个任务都完不成。战胜的标准是要么击灭二马主力,要么打痛二马,迫使其一段时间不敢向西路军进攻。可惜到最后,西路军也没有成功。

  

可见,根本不是任务多少的问题。

共产国际物资接济的时间、地点,以及考虑新疆盛世才与苏联等各种因素影响等等,决定了西路军必须一直停留在二马的势力范围内。二马的攻击自然也就无法躲避。因此,无论西路军担负什么任务,其前提都是要战胜二马的。

  

西路军能否战胜二马呢?

  

回答是能!

  

这可是红四三位大员最初向中央提出的保证。

  

实际上二马军队的战力如何,前线指挥员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中央军委才会于11月11日直接发电询问徐、陈。可惜这二人对“东返”根本不屑考虑,大谈西进没有问题。军委电是询问去新疆取接济是否有把握,徐、陈回电说不但可以去取,而且要建立根据地云云,又给自己增加了任务。

  

事实证明,西路军是战胜不了二马的。所以西路军失败首先是对二马判断上的错误,这可是战略上的错误。至于战术上的错误,也不少,在军史中也有不少介绍。陈昌浩的那份检讨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

最后说说中央的决议。原文:“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那么,什么是“张国焘路线”?

  

按当时的文献,张国焘路线是“右倾机会主义与军阀主义”。简单解释就是因为右倾丧失信心所以向西部退却;因为“军阀”所以枪指挥党。大致就这意思吧。

  

红四高层北上途中的向西试探,“攻宁”中的要全军西渡,全力主张河西部队的西进等等,一脉相承,红四就是要向西部发展。归结为丧失信心所以向西部退却,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西路军在战略战术上都出了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

  

2.土地革命战争纪事

  

3.《毛泽东年谱》

  

4.中 共中央文件选集

  

5.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

  

6.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

  

7.我的回忆

  

8.陈昌浩革命生涯

  

9.历史的回顾

通宝推:红军迷,三笑,阴霾信仰,盲人摸象,笑任平生,
家园 至无至乐版的红军西路军大事记

至无至乐 - jczs

  依据资料: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 ;2.土地革命战争纪事;  3.《毛泽东年谱》;4.中 共中央文件选集;5.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6.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7.我的回忆;8.陈昌浩革命生涯;9.历史的回顾

编写原则:1.不评价,不推测,只描述事实;

  

2.能用电文,尽可能用电文;

       

3.电文太长,挑电文重点部分;其他部分则归纳;

       

4.尽可能全面。

红军西路军大事记

1936.7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于甘孜会师北进。

7.27,西北局成立,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

8月底,中央令红四方面军控制甘南,占领岷州,武山,通渭地区。

9.11,共产国际批准红军夺取宁夏,甘西计划,夺取宁夏后给与帮助。

9月中旬,徐向前建议红四西进。

9.16-18,西北局岷州会议,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发布通庄静会战役纲领,拟以红四方面军北进独立迎击胡宗南,并通知了前方的徐向前。

9.21,张国焘变卦,到前方哭诉,获徐向前为首红四高级将领支持,召开漳县会议,决定西进。

9.27,红四西进因受道路阻碍以及中央反对,召开洮州会议,决定重新北进。

10.9,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0.11,中央发布“十月份作战纲领”。拟以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与红四方面军3个军渡河攻宁。红四高层表示完全同意。令红四方面军三十军进至黄河靖远段造船,于11.10日前完成渡河准备。

10.18,朱、张致电中央,谓30军20日晚偷渡黄河。

10.19,中央回朱、张18日电,谓20日偷渡不宜,宜推迟数日。

10.20,国民党军开始向红军进攻。

10.23,红四方面军30军偷渡没有成功。

10.24,军委决定集中红一、红二、红四三军主力先击破南敌,后进攻宁夏。同时令30军渡河。

10.25,军委再次致电朱德、张国焘及各方面军,指出:根据敌向打拉池追击及三十军已渡黄河的情况,我们以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应集中注意力于击破南敌。9军不过河,9军以外一个军过河。

10.26,张国焘令9军、红四指挥部渡河。

同日,中央以绝密电告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

10.27,彭德怀、聂荣臻分别向中央报告张国焘破坏战役计划。

同日,徐、陈致电中央:“四方面军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护顾此失彼,不但开路、掩护、决战都难完成,甚至根本影响战役计划,望重决速示,万勿坐失良机。”

10.28,中央致电朱、张及各军首长,指出:“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关头,三个方面军紧靠作战则有力,分散作战力量削弱,有受敌人隔断并各个击破之虞”

同日,为击破南敌,彭德怀提出海打战役计划。

10.29,张国焘致电徐、陈:“已得毛主席同意,四军、三十一军即在三角城过河,准备迎接。”

10.30,毛、周致电朱、张,再次强调:“目前方针,先打胡敌,后打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除九军、三十军已过河外,其余一、二方面军全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统照德怀29日部署使用”

同日,张国焘违背彭德怀部署调动红四河东军队。海打战役计划未能实现。河西红军与河东红军被切断。

同日,电告共产国际宁夏战役执行情况,指责张国焘不愿执行命令。

11.2,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张、毛、周:“目前大靖、土门、古浪、凉州甚空虚易袭,不缺粮,人多,均汉人,若不(及时)出动,待敌迫近或布妥,在此方即陷于极大困难之境况中。”

同日,毛、周电复河西红军:“暂以现地区为中心,向三面扩大占领区域,以一部占领永登,一部出通兰,大的方向仍前不变。”

11.3,毛、周又电徐、陈:“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后方行动。”

同日,共产国际通知改变接济地点,从外蒙改为新疆的哈密。

11.4,徐、陈再次向朱、张提出:“我方情况实不允许久控现地区,等待配合右岸行动”“如情况不利时,惟有放弃现地区,集兵出大靖、凉州方面。”

11.5,朱、张电徐、陈:“你们之河北纵队日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乘敌人尚未十分注意你们的时候,站稳脚根,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地(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行动要迅速、秘密、坚决和机断专行。”

11.6,徐、陈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

是日,张国焘立即批准了这一战役计划,“希即照此执行”。并说,“你们的独立行动,对实现党的策略路线和战略方针有伟大意义。”“你们即在甘北、宁夏西北、青海东部大大扩大活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回、蒙革命团体,政权机关和游击队等,必要时你们自己提选人员,组织地方党和政权机关。”

  

11.7,徐、陈等致电中央并军委,建议组织党的西北前委及军委西北分会。

同日,林、朱、张复电徐、陈:“平、大、古、凉战役计划为(应)迅速执行为好,兵力集结应稍提前。”

11.8,军委在《作战新计划》中规定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但该计划没有通知西路军。

同日,回复徐、陈11.7日电,表示基本同意。

11.11,毛、周致电徐、陈,询问西路军行动方向意见。 当日徐、陈没有回电。

11.12,毛、周致电朱、张,再次询问西路军行动方向意见。

同日,徐、陈回11.11日毛、周电:“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在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现决(拟在)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

11.13,中央致电共产国际,通报西路军计划。

   

11.15,张国焘致电中央军委,告之西路军数战获胜、且给养不缺。

同日,毛、周致电徐、陈:“同意你们向凉州进”, “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11.16-18,古浪战斗失利,9军损失二千余人。

11.17,徐、陈致电中央:建议在甘、凉、肃建立根据地,要移兵西进,争取12.5日到达西边的肃州。同时询问目前打通远方与创建根据地哪个为主。

11.18,中央回徐、陈11.17日电:远方物资准备不及、运输不及;正争取远方能否将物资运到安西;“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住一时期,加紧军事训练,……”

11.19,林、朱、张致徐、陈电(转周恩来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远方可以在安西接济你们,但是在明年开春后。”;“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

11.21,徐、陈致电中央:表示“五军全部约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国际接济最好先期或按时到达,无论如何皮衣、子弹速来”

同日,西路军占领山丹县城。

11.22,中央致电徐、陈:“远方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建议改变西路军目前的作战方法。

11.24,徐、陈致电中央:“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

11.25,中央回11.24日徐、陈电:“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给西路军提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法。

11.28,毛泽东致电徐、陈:“感觉你们部队仍不集中。我的意见,把全部一万八千人集中于四五十里内,进则集中进,退则集中退,打则集中打,不打则已,打则必包围消灭一部。如此打两三次,问题就解决了,教育训练也方便些。只要粮、房不缺,如以此打法为好,望酌行之。”

12.6,西路军连电中央:谓西路军争取在甘、永、凉线过冬。主张河东主力西进。

同日,中央致电徐、陈:“远方可于二个半月后,将货物送达安西。”,西路军应相机夺取甘、肃。河东主力不西进。

12.9,徐、陈回中央12.6日电:“马步青电令元海,主要迫我西进,万勿让我东进”,“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须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西,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以内到达安西,无论情况如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拟调王树声为九军军长,请中央批准。

12.12,西安事变爆发。

12.18,中央电示:准备西进,限明年1月夺取甘,肃2州。

12.20,周恩来致电中央:建议西路军东进,帮助东北军。

12.22,中央致电徐、陈:根据西安事变后形势的变化,要其率部折向东打,接通兰州,与东北军于学忠部沟通联系。

12.23,徐、陈回中央12.22日电:“迅速取得远方接济,成为目前红军,张、杨及整个抗日阵线的迫切与极大要求。西路军经过很大代价基本上已无问题。”“我们建议西路军仍首先坚决按期执行打通远方任务,不过为牵制二马,可以设法在兰、丹线上多活动一时。”“如果必须我们东开,则必可东移。(一)兰州友军至少以六个团及其骑兵进到古浪,与我方先夹击消灭两马于凉州一带。(二)促新疆以抗日名义至少出六个团,并带货物一直进到甘州,以维持后方及远方交通,如何速示。”

12.24,周恩来致电中央(万万火急):西路军主力应东进,但请留一部于永昌,以便打通安西。

12.24,中央致电周恩来,转达西路军意见。

同日,中央致电徐、陈:西路军东进从战略上有力,请徐、陈考虑答复。正式命令明后天下达。

12.25,徐、陈回中央12.24日电:同意东进。但建议友军先把弹药送到永昌,并同时至少出2、3团兵力配合炮骑接应西路军东进。

同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四方面军主力既不便东下,仍以留原地并打通安西为妥。”

12.27,中央致电徐、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

12.29,西路军决定王树声兼红九军军长。西路军西进。

12.30,西路军克临泽。

12.31,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秦邦宪:西路军已放弃永昌、山丹,向甘、肃两州进,但二马追击甚紧。请商杨虎城电马步芳,停止向西攻击,红军亦不向凉州。

1937.1.1,红5军几乎兵不血刃取高台。

1.2,徐、陈致电中央:“如敌无大力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对各方情及我方行动有何指示?”

1.4,徐、陈致电中央:“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如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灭敌不易,驱敌不易,此方六千骑兵,决非番骑或陕骑兵可比。”;“西路抱最大决心□?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但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望采纳下见,情报消息多,有供给,任务多指示,问题多有答复,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电台日夜与我通报兔失时机,如何,盼复。”

1.5,中央回徐、陈2、4日电:“(甲)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乙)全军集结于二、三点,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战,大力训练补充,伺机消灭敌人。(丙)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1.6,徐、陈回中央5日电:此地训练补充不易;“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西路军以现有力量、可以在此争取必要时间准备以全力接近远方。”;“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如何速示。”

1.7,中央回徐、陈6日电:“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本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不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二马根本反对西安事变,希望同二马成立统一战线是不可靠的。远方物资只送至安西,送致肃州是不可能的。四军、三十一军已集中长安附近,也不可能策应你们。因此,目前你们只能依靠自己团结奋斗,不要依赖任何外力,详容另告。”

同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秦邦宪:“西路军现占领高台、临泽,令其暂时在该地停住。但二马骑兵扰击甚紧,于弹十分缺乏,希望派飞机送子弹去,如有可能请设法运送十万发。”

1.8,徐、陈致电中央:通报甘浚堡突围情况;“再请求将三十一军、四军向凉州进,以便彻底夹击此敌。不然,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其任务。”

同日,中央连致徐、陈两电:“西路军仅二马大部尾追,已离其策源地甚远,粮、弹、人、马、接济均必困难,趁此时机已占高台临(泽)有粮地区集中全力反攻追敌,消灭其一部,即可创肃、甘、安根据地,远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渡过、接济亦必到手,否则不乘此良机决心消灭敌人,前途困难更增。望你们早下决心,集中全力击退尾追之敌,决定创造肃、甘、安根据地。”

同日,张国焘单独致电西路军:给西路军鼓劲。

1.9,徐、陈致电中央:报告甘浚堡突围损失情况。

1.12-20,马家军进攻高台。徐、陈令黄超转董振堂,令其死守高台。20日城破,守军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牺牲。

1.16,中央致电徐、陈:在现地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向东打敌,而后以一部西进,向东扩张根据地;远方货物只能在约定时间送到安西;应加强西路军的政治工作和红军纪律。

1.21,徐、陈致电中央:“(一)以乘绥东进击敌,相机配凉、古,接通兰州,增加抗日所联军之目的。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上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二)士气正旺,沿途相机抗击。(三)前面情况时告。”

同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秦邦宪:“西路军在高台、临泽一带不能立脚,西进有□十八站,二马步骑又向西堵击,二十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牺牲,五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策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干涉。”

同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潘汉年:谈判时,坚决要求蒋介石同意若干条件,其中一条是“(四)请令马步芳停止进攻河西红军。”

1.23,徐、陈致电中央:报告高台损失,指责5军守城方法有问题;敌正防我东进,我快行不易,部队需稍整;黄河何时开冰,取何路线渡河。

1.24,中央致周恩来、博古电:“西路军进入高台、临泽地区,西面是□十八站,至少暂时不能西进,二马因未受严重打击,十分猖撅,数日前袭击指挥部,幸损失不大,领导机关缺乏自信力不把中心放在战胜敌人,创造根据地上,而放在依赖外力援助上,要求我们把二马弄好,并要求四军、三十一军西去援助,军委已屡电指出其弱点,但一方面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援助之,二马方面西安尚有办法可想否,可否要于学忠对马步芳来一威胁,谓不停止进攻,红军主力即将攻击青海,如停止进攻,则西路红军可以甘州为界,甘州以东不相侵犯。如何,盼复。”

同日,徐、陈致电中央:东进被敌人拦头,现全军集中西洞堡进行整理动员;“我方基本上坚决执行东进计划,但因情况变化可能折转西进或取民勤抢占定远营,或绕道大通再到西宁或平番。”

同日,中央回电:“一、你们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向由你们自决。

二、如你们决定东进,我们是赞成的,当派三十二军、二十八军适时到靖远河边策应你们过河。三、为便利作战计划,彩病、小孩、妇女,望设法就地安置。”

1.27,徐、陈致电中央:“敌已备于东,马上东进时〈不〉易,于[宜]在甘州以西周转一时,求各个击敌,争取与进X ,万一东北地区受阻,可否即在现地区争取时间。东进外务〈援〉必不可靠,可否再从远方从新疆方面应援。乙、实情望今夜速实告,以便可东则东,可西则〈西〉,接济无望即不能到安西。”

同日,西路军在西洞堡消灭二马青海宪兵团。

2.1,徐、陈致电中央:“为调动敌人寻机灭敌,全路□□于二十八日晚移沙河堡东二十里之倪家营,贸易好,粮可吃半月,群众条件宜好。”;“我们决集力击敌,并争取时间休整,敌力求与我速战,弱点多,现正在以全军从故术、政治、群众灭敌,用后方游击战来战胜敌人,但我人、物补充困难,故感困难灭敌。”

2.6,中央致电周恩来:与于学忠商调一、二师进驻永登红城子与西路军配合。

2.13,徐、陈致电中央:“我们详细考虑及根据百余日苦战的教训,认为四军,三十一军此时不能归还建制夹击二马,则西路军无法完成西进任务,决心在甘州、抚高地区乘机击敌,俟天气稍缓即转到西宁、大通一带活动,因拚战而不能根本战胜敌人,持久消耗实为不利也。”

2.15,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西路军问题请作两步交涉:第一步,电令二马停战让防,或派人示意令其自让,同时派飞机送款弹去;第二步,派兵增援。结果盼复。”

2.17,中央回徐、陈13日电:“同意你们春暖以前在抚邻地区寻机击破(敌)的意见,争取在春暖以后向肃州、安西行动。”;“依据你们自己与当前敌人力量对比的情况,依据国内与西北的环境,如果蒋介石不能或不愿停止二马向你们进攻,又不愿主力红军派兵向你们增援,则你们唯一的方针,是调动敌人,寻求机会逐渐削弱之与各个击破之,……此外不能有任何别的方针。”;“你们过去所犯的政治错误,究竟有何种程度的认识?何种程度自我批评与何种程度的转变呢?我们认为你们今后的胜利是与过去政治错误的正确认识与彻底转变是有关系的,你们认为是否如此呢?”;“你们春暖后向大通行动的提议战略目的何在呢?是把向大通当作调动敌人回守青海,以便自己尔后仍然回到甘州、肃州区域,并向安西呢?还是想占领青海呢?”

2.18,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甲)宁夏没有新关系。(乙)请多方设法找人去青海,西路军问题解决甚关重要。”

2.21,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目前重点,在再弄到五十万示款。(一)西路军甚急,目前已到不能不出兵援助之,募得款方可成行。(二)前方三月份无伙食费。因此伯承谈话应着重于此,甚盼于二、三日内带款回延,此二十分急迫。”

2.22,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甲、增援西路军尚未作最后决定,但已局势严重,考虑时机,因西路军已至极危险时候,其原因正如彭、任所述,如该军失败则影响甚大。乙、增援军拟以十五军团三十一军(或四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及骑兵第一团组成之,以伯承任指挥,张浩同去。丙、估计增援军到达靖远(或狄道),西路军严重情况即可减少,到达永登即可解围,彼时西路军即向安西增援,或仍东回,或向甘凉取货物,并改造西路军。丁、请你们密作准备,并将意见以密电告我,伯承请即回。戊、国焘领导周纯全进行秘密活动。甚望彭、任极力改造部队。”

2.24,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甲)听说马步芳很爱钱,请你考虑是否有办法送一笔钱给马,要他容许西路军回到黄河以东,二马有代表在西安否?(乙)马鸿逵电马步芳称,顾主任奉何应钦电令由行营调查河西红军情况,以便整顿西北剿匪阵容等语。”

同日,徐、陈致电中央:“我们(二)十一日晚移威敌堡,敌定明即接近,因地形堡寨太多敌易封锁,又于当晚仍回集倪家营,天明敌骑又接近,接连三次敌猛力炮击进犯,夜在野外四面伏击不便出击,必在此时打,如天(明)有机即东进,无机另想办法。”

2.26,中央回徐、陈24日电:“甲、固守五十天。乙、我们正用各种有效方法援助你们。”

同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等:“甲、增援军决以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及骑一团充之。乙、立即准备完毕。丙、伯承接电即到淳化待命。丁、对外守秘。”

2.27,中央致电彭德怀、任弼时:“(一)增援军以四军、三十一军、二十八军、三十二军及其骑一团组成,前方以刘怕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左权为参谋长,刘晓为政治部主任。(二)增援军司令部、政治部组织力求简单,必要之办事员由前方抽调,尔后由后方补充前方。(三)除(罗、宋)所部,即日开镇原待命,准备附工兵连为先遣队,抢占靖远渡口,并督造船只外,主力两个军限三号准备完毕,四号开始,出动前应准备事项如任务说明,经费子弹补充充实等,由彭、任负责处理。”

同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甲)西路军电台材料只够用月余,增援军须多带电料及其他器材品,务从前方抽调愈多愈好。(乙)同意调李达任新职。”

同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任弼时等:“甲、为补充四军、三十一军向西行动的经费;请彭、任速于一、二方面军抽调现款补充之,步校二万元停止发给。乙、步校及省委三月上半月经费,须自己撙节渡过,候南京谈判弄好得钱后才有款发。”

同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袁任远:“甲、船工队所缺少之木匠、铁匠人员,请立即设法补充。乙、棉花、铁钉迅速集和制造。丙、该队船工队须于三号动身去镇原,限五号到达归炳辉指挥。”

同日,中央致电周恩来等:“甲、西路军情况万分紧张,他们东进西进都成不可能,有被消灭危险。乙、对两马不但是十万就是二十万和更多些都可以,而且必需。丙、此事需以最快速度办妥,最好在二十天内。丁、条件:西路军过黄河右岸来请两马不要阻拦和恶意追击,如果两马同意西路军西进,则西路军可停肃州以西,将来并不东犯。戊、须对两马晓喻和平大义,告以与我们讲和对他们将来有莫大利益。”

2.28,徐、陈致电中央:“二十七日电已到,我们昨夜全移威敌堡南之东西柳沟□□势,坚决克服一切困难在此坚战。”

2.28,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告诉解围西路军的步骤。

3.5,援西军出动。

同日,毛、朱、张致电徐、陈:“(甲)想尽一切方法,至少支持三十天,就有办法。(乙)顾祝同或可答应派飞机款于与你们,有何办法接收。”

3.11,西路军突围。为争夺进祁连山的梨园口山口,一日激战,9军仅剩2个团与31军2个团全部拼光。9军政委陈海松牺牲。

3.12,中央电示:西路军或冲向蒙古或就地分散游击。

3.13,西路军剩下约3000人,进入祁连山之康龙寺地区。西路军失败。

3.14,西路军军政委员致电中央:陈,徐离队回陕北向中央汇报;以西路军实力是不能战胜二马的。

四月底,西路军余部陆续进入新疆。据有关资料,开始为407人,零星又增加一些,最后总人数为437人。

 

(完)

该版的红军西路军大事记可能有一定的疏漏,因为明显还有一部分电文没有公布。

通宝推:笑任平生,崇山彩云,
家园 谢谢老板好文

兄弟看到的文献中还提出一个问题:对当地民族矛盾缺少了解和认识。

根据历史资料,这些地区历史上积累的民族矛盾比较多,红军无后方作战,无法筹措粮草(本来就比较贫穷),得不到补充,伤员不能安置,得不到群众支持反而不断受到骚扰攻击,恐怕也是造成战斗力迅速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园 河里又出了个大明白
家园 不是我写的

是从JCZS上转来的.

历史也许真的是个婊子

家园 好文,可惜刚刚看到。

与大牛双石文相类

家园 老毛最起码是尊王攘夷,张国焘是董卓废少帝
家园 好文,真是好河泥,就是刚刚才看到
家园 河泥有营养的多着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