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上海这个厅官,也太狠了点 -- 漂浮游

共:💬389 🌺2536 🌵68新 💬70 🌺12 🌵1 待认可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家园 寒门朱门都是文学隐喻

不是术语定义。文学和社科是两个门类。

所以说你好发言不得要领。讽刺你好咬文嚼字做文字游戏,还水平低。还不自知,在那里自鸣得意。

要不你再看看我有创意的挖苦讽刺原文?

家园 天线和一言堂现象你批评过吗?
家园 最近下了番茄小说APP,祁居然是仅次于四合院的同人顶流。

一个去国怀乡的前体制内人可能确实不明白体制外群众心里想什么。

家园 胡歌人家父亲是小资产阶级

泰州经营茶庄胡源泰茶号,住多儿巷3号两进院落。他爷爷回家乡参选议员,病逝于安徽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再度大修,总面积1564平方米。皖南绩溪县龙川村胡氏家族,算是富甲一小方不为过吧。

别粉人家为中产啦。胡歌也没遮掩,官方新闻件就是这么报道的。

皖南绩溪人应该知道他爹一辈胡家社会摸到位置(阶层)。

寒门古代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相对豪门来说寒微的门第。可不是什么中产,中产定义是平民里富农,连小地主门槛都够不到。此词是美利坚所用,国内改开后引入。换种说法,“寒门”所指并非一般老百姓,而是指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走向衰落的权贵之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国家对社会成员进行详细的分类,共分为25类,涵盖了12大阶层。在这个分类中,“寒门”排在第四。

而非现代,即二工时代所说的,寒门是贫寒家庭的。

现今社会对此词,以上两种用法都有。年轻人多用后一种。

家园 除了你们几个谁会在意所谓的“官二代”

中国那么多官员,碰上几个干部子女有什么稀奇的,况且还是你们藏龙卧虎的西西河。

老拿人家出身说事无非就是把方平的观点都归到一个“代入统治集团”的动机嘛,这样无论他的观点有无道理,都是从统治集团利益出发的也就没什么正当性。

这种攻击本身没什么意思,low且无聊,不过从这个说法倒是想到一些别的。

统治集团的子弟未必就会从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要不任大炮这些中上层的子弟怎么还卖力推墙,总不会真是为了追求民主自由让我们这些职工家庭能够过上好日子吧😆

统治集团的子弟也有家国情怀,本质上有无家国情怀与出身无关,“工人阶级”的子弟天天高喊“工人阶级没有祖国”的也不是没有,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关心这个文明体的存续发展与生活在国内国外无关。什么角度都可以污名化关心国家的正当性,干部子弟有点家国情怀是维护统治集团,普通市民阶层有家国情怀是地命海心,用着小米的有家国情怀是收入低也配爱国,用着苹果的有家国情怀是怎么不买国货,类似b站甜小鬼的价值虚无。好嘛,都没有关心国家的正当性,只有你河里少部分指点江山的才有,不给当政者说好话才能显示自身的独立和道德高点。

方平这个ID因为你们口中的“颂习”让你们难受的其实不是“官二代”的身份,而是他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人,学习好孝敬父母,出国留学凭本事在国外生活,在论坛里也是众人尊敬的ID,这样体面的人基于经历思考的而不是庸俗的物质利益颂才让你们觉得不甘,一尊凭什么得到方平的赞扬。所以这里大胆精神分析一下,你们表面上黑的是一尊,本质爱的是方平(手动狗头

另外,团派、寒门,勋贵之间不能凭光印象和出身,我这点知识水平都知道算作团派的李抗美和刘严冬其实是二代出身,贴上寒门标签的团派无非是勋贵对抗扶植起来的另一个力量,掌握了权力自然也有可能“贵族化”,而很多人“共情”团派,大多是做题家无法决定投胎,幻想凭借学生干部之类搭上阶级跃升的快车道,所以团派可谓是九亿科长的梦想了😂

勋贵不喜欢和排斥技术官僚,可君主也不喜欢勋贵,并往往以新的官僚制衡和取代。重用技术官僚这点方平也一直批判呢。

中国人最是现实,不会因为谁投胎好就对谁顶礼膜拜的,也不会因为谁是“官二代”就拥护他的观点,能获得尊敬的原因无非是方平回复里说的那几点,其实在河里也一样。

p.s 以上若被视为对方平的马屁,无论水平好坏,还请你河唯一伟大光荣正确的ID不要“好心”指点

通宝推:玉米菜,透明,
家园 寒门本来就是文学描述,不是皇帝,宰相具体的称谓

随便手头AI app问一下,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和都是各说各话,在一个公共集上各种延展外延,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道理。

偏偏有的人对文学修辞,装模作样,煞有介事按社科名词精确定义。在民科和伪科学中是唬人常用伎俩。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祁同伟再落魄,也是现如今人人羡慕的公务员。没有人逼他,是他自己的政治野心,让他走上了那条路。

家园 团派不是寒门

是中共解决接班人的一种实践。

接班人问题从个人到国家都是一个没有完美答案千古问题。

中共至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共青团,从小选拔,然后进入特殊通道,因为这个通道而成为团派,是一个特权阶级。他们的特点就在于,从小就选拔了,脱离群众,长于嘴舌和形式,精于组织建设,拉帮结派(从小就开始开会过组织生活),专业技能不行(没时间学习专业技能),无法跟民众共情,所谓的官腔和官僚主义。杰出人物就是两个姓胡的总书记。

另一种是主席被骂的知青下乡,向人民群众学习。习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

第五代,有克和习的对决是两种培养路径出来的接班人的对决,高低立判。一个出场靓丽,黯然落幕,另一个从无人喝彩到席卷天下。

培养接班人是一码事,选拔继承人另是一码事,所以团派的祸害可以得到抑制。

就共和国的实际操作效果,团和中宣部,和作协这也组织化的机构一样,往好了说,是没操作好没达到预期,往悲观了说,就是一种浪费。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秦波仁者,
家园 所有干部都比群众肮脏,但是同年资团干部比党干部干净多了 -- 补充帖

大家都说,大学团干部脏。不错,但那是跟群众比。跟你们学校后勤的干部比比,团干部干净不知道多少倍。

李克强、胡春华不如那些愤怒到报复社会的干净,当然喽,他们是共产党员,不奇怪。但是比他们同级别的政治局成员,他们干净多了。

现任处级以上实权共产党干部,挨个枪毙,没有一个冤枉的。

家园 孙连诚那样的好干部,只存在于文学作品

现实中不可能遇到这样好的领导,还做到区一级的主官。

多数的地方干部,遇上大领导特意交办的任务,哪怕再没钱,把全区教师工资停一个月,也要给办了。多的是柳州刚落马的一批干部那样,没事找事也要借一屁股债去主动讨领导欢心的。老百姓苦不苦的考虑,不存在。

匿名 你这满口你河你河的不犯贱吗

就和以前恨国党满口你国你国一样

家园 你情商是真的低

说实话,这帖子我看到标题就捂脸了,我甚至没看完,第二次才看到你cue我的。

所以我本来是不想回的,你既然要cue我,那我就勉为其难说两句

-

你这帖子是不是拍方平老师马屁已经没人在乎了

因为你这个帖子,居然站在方平老师的那一侧,公然喊出了:

谁会在意所谓的“官二代”

这种堪称推墙的口号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好好感谢我吧。方平老师现在不骂你,纯粹是因为他对我的恨超过了对你的低情商的嫌弃。

家园 寒门是知识分子根据群体内定义的文学词汇

然后真正落实到了阶层描述。

就是破落群体的简单代称。然后根据时代的进步而稍微转换。

绝对封建时期就是楼上所说。但是到了封建末期,实际上已经扩散到富农。

到了新中国建立前,到了富裕中农。

新中国则是普通中农,文化习惯沿袭。

到了今天,是一些条件较高的受到了教育的普通农民之子,比如团派的凤凰男。这点太明显了。

当然,当年有个压制时期,就是文革。通过下放,控制了各个阶层的东林党化。只可惜粉碎了改开了,又恢复了旧制度旧思想。

新中国由于历史习惯,没有很成功的控制这种倾向,是文革冲击了这种旧思想。

家园 没有改变团派受到官僚思想的侵蚀

侵蚀后就脱离了人民,就此东林党化了。

新中国一开始由于公平性,大量农村寒门子弟进去学校,当然传统高等寒门和旧贵,新贵子弟也自然进入。

中国低等农民因为思想没上来,家庭条件限制。还没来得及上学,导致寒门占领了战机,受到了旧贵的影响。

低等农民由于可怜的文化基础,在成绩上不如寒门群体并被蔑视,甚至成长被压抑。

这些都是历史的结果,无法避免,但是不该认可和接受。

家园 从中国传统道德来说,张发奎就是楷模,南昌起义是他的队伍

广州起义是教导团、部分警卫团,秋收起义还是他的警卫团。

按照果粉的说法,你们共产党薅羊毛也不能揪着张发奎一个人硬薅啊。

张发奎,有一点投机心思,也绝对是爱国心理,一旦抗战,召回就必回。这真是一个仁慈的温和的人,除了瞧不起政治工作在其他方面几乎毫无瑕疵。

但是,他反对土地革命,真正的涉及到本人的革命,没到自己身上,心里没感触。

所谓果粉宣称的,张发奎感到了中共的土地革命将来的残酷,哈哈。好像张发奎不杀人似的。

他确实在715汪精卫清党之后礼送了我党,甚至他知道一些党员留了下来,也没干涉,真的是极其温和的人了。比冯玉祥等国民党左派也要温和得多。

是当时最温和的国民党左派,他其实也是反对背叛革命的国民党右派的,如果汪精卫再坚持一下,张发奎也许就左转了,可惜汪精卫也投了,中共看起来实在是不似人君,张发奎真不是谁力量强跟谁,一直反对蒋介石也是勇气可嘉。

但是他是真反对土地改革,倒不是反对中共。应该是认识问题。支持中共是良心,反对土改是苟且。

张发奎(1896年9月2日—1980年3月10日),又名逸斌,字向华,出生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汉族客家人。

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1927年任第十一军军长,为第二方面军上将总指挥。

1896 年,张发奎降生于广东省韶关市的客家之家,其与贺龙元帅年岁相同,宣称乃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后裔。张发奎之父于县城任小吏,常离家在外,家中田地予以租出,每年可得数十担粮食之地租收益,家境并不殷实。

鉴于家庭收入微薄且子女众多,当张发奎年满十五岁时,其父亲最终毅然决定,给予张发奎十两银子,令其前往广州谋求生存之路。

光绪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1896年9月2日),我生于粤北毗邻江西省的始兴县清化乡矮岭村(今隘子镇彩岭村)。我父亲叫我翼斌。

我们家族在彩岭村住了多久?我不清楚了。从哪里迁来?我也不能确定,但知道我们是客家人,我的祖先来自河南中州。清化乡的张氏宗族声称自己系唐朝宰相、始兴伯张九龄的后裔。张九龄是彩岭村附近石头塘的客族人。他的两个弟弟也当过官,其一任职于粤西南高州(今茂名市),另一在四川为官。时至今日,当我们见到四川和粤西南的张姓人氏,都认他们为我们的族人。

彩岭是一个非常贫瘠的村庄,那里居住着的100户张氏宗亲。在广东省,大多数村庄是按宗亲聚居的。外姓人是不允许迁入的。在清化乡的其他村庄,居住着刘姓、潘姓等。邻近的华屋村居住着华姓族人。所有的村庄之间相距约十里。所有这些村庄既小又古怪,人们都在梯田上耕作,每年仅收成一次,可耕地很少。

村民主要种植稻谷,也有玉米、番薯、芋头。每个家庭平均收成不超过150担(每担折合120斤)。很少有一户人家收成超过200担粮食。如果稻米不够吃,人们就用芋头熬粥,或以番薯、芋头充饥。人们也种植杉树,它可以制作棺材以及房屋的梁柱。所以邻近地区栽满了杉树。

大多数村民是贫穷的农民,中农很少,没有富农,更不必谈什么地主。多数农户是自耕农,少数系佃农。清化乡是很大的,涵盖了始兴县四分之一的面积,住有八千多村民,然而土地多为山岭,一眼望去山多人少,人们在此长途跋涉都不见人烟。始兴县其他乡的人口比较稠密,尤其是毗邻县城的乡镇,那个小镇住有两三千居民。镇上的人讲始兴方言,同我们清化乡的方言略有不同,但我们听得懂。

始兴县住的都是客家人,全县人口约十万人。我们客家人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俗,其中有些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我们比一般的中国人更为稳健。譬如,我们习惯于维持天足,妇女从不缠足,因为她们经常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读书人的妻子不让丈夫下田劳作,她独自揽下所有的重活,认为书生动手是羞耻的事。书生待在家里,养育孩子。我们可以说,客家妇女比男子更为强健,因为妇女下田劳动,而有些男子不下田。

我们客家人重男轻女。例如,客家人对初生女婴漠然置之。倘若一连生下三个女婴,第三个女婴就会被溺死。是不是只有穷人家才这么做?也未必。富人生了女儿又生女儿时,父母会埋怨姐姐拖来一个妹妹,为何不拖个弟弟来。溺毙第三个女婴后,他们期望下一胎是男婴,因为女婴会畏难却步。这当然是封建迷信。有时富豪家也会溺死女婴,所以溺婴的动机并非经济困难。客家人不管家中人口多少,从来不会溺毙男婴。

我的祖先都是农民,祖父是贫农,他的四个儿子都务农。我父亲张居之排行第二。他二十出头就放弃农耕,投奔一位叔父到始兴县城,在县衙门充任一名刑房小吏。

我祖父那一代未曾上过学,父亲这一代多少都受过点教育。我父亲上过村塾。由于祖父勤奋操劳,家境渐有改善。我父亲念书没花很多钱,他还没有达到参加昂贵的科举考试那一步。在那个年代,进学是很艰难的。在我们村里,男孩子半天上学,半天放牛砍柴。秋收之后,牲畜不需要放牧。在16岁以前,男孩没有能力在田野看住牛,所以不能被视为成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